张晓琴
(山西省管涔山国有林管理局,山西 宁武 036700)
据史料记载,山西也曾是森林茂密、湖泊遍布,被誉为“表里山河”的宜居之地。但是,因历史上长年战乱和人为的过度砍伐,到新中国成立之初,山西的森林面积仅36.733万hm2,森林覆盖率仅2.40%。新中国成立后,山西省委、省政府坚持生态优先发展理念,高度重视林业工作,加大森林资源保护力度,大力实施人工造林、封山育林、森林经营,全省森林覆盖率大幅增加。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森林经营模式也发生了重大变化,尤其是在拥有着全省最精华森林资源的国有林区,森林抚育已成为森林健康经营的一项极为重要的内容,培育多功能、多目标、生物多样性丰富的健康森林成为主要工作,以不断满足人类多目标、多价值、多用途、多产品和多服务的需要。本文以管涔山林区为例,探讨开展森林健康经营的具体措施和重要的现实意义。
管涔山林区位于晋西北黄土高原东部、吕梁山脉北端,南北宽约70km,东西长约78km,林区涉及宁武、神池、五寨、岢岚、静乐、原平5县1市,全境处于“三北”防护林工程体系内,是山西省林相较好的林区。林分以云杉和华北落叶松天然次生林为主,林木干形通直,长势良好,单位蓄积量大。林区经营总面积9.682万hm2,活立木总蓄积852万m3,森林覆盖率58.2%。全区森林各主要树种占林分总蓄积量的比例分别为:云杉60%,华北落叶松35%,油松、杨桦等占5.0%。国家Ⅰ级保护野生动物——山西省省鸟褐马鸡,在区内集中分布,此外还有金钱豹、金雕、黑鹳等国家Ⅰ级保护野生动物8种,青鼬,石貂、大天鹅等国家Ⅱ级保护野生动物37种。是山西生态环境的主要屏障,也是保护首都北京的绿色守护神。保护好这些河流源头的森林资源及其区域内的生态环境,对山西整个生态环境的改善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管涔山地区由于特殊的气象和生态环境,导致天然次生林存在林种、树种结构相对简单,主要树种为云杉和华北落叶松,针叶纯林和针叶与针叶混交林占比较大;人工林主要树种以油松、华北落叶松为主,阔叶树种成活率低、竞争弱,导致形成大面积纯林,森林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低、稳定性差,抗干扰能力差,森林病虫害、火灾隐患大。同时,林龄结构不合理,大多数为幼龄、中龄林,且林分密度大、郁闭度高,严重影响林木生长,导致林木更新困难。
近年来,该林区坚持以近自然林业和可持续经营理论为指导,以精准提升森林质量为目标,全面推广以目标树为架构的全林经营新技术,全面提高林木长势,提高林分质量。全区近10年完成森林抚育3.36万hm2,其中“十三五”期间完成1.723万hm2,森林质量得到精准提升。
组织各林场对辖区范围内的森林资源进行了摸底,针对不同森林类型、不同功能目标、不同发育阶段,结合年度任务量和自然、交通等作业条件,按照由近及远、由易到难、统筹协调、循序渐进的原则,科学制定了差异化和精细化的森林经营措施,编制完成了森林经营方案。
根据全局森林资源分布情况,按照“路边增景、山上增量、整体增效”的思路,打破林场界线,科学整合各类生产要素,按山系、按流域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各类森林经营提质工程,高起点定位、高目标规划,实现综合效益最大化。
按照“新理念、依规程、全要素”设计办法,组织施工单位、主管科室和设计部门技术人员深入实地,逐小班调查,在精准划分细班、精准选择有代表性的样地、精准调查测量的基础上,依据抚育规程,精准确定抚育方式、抚育强度,科学编制作业设计,切实做到全林分调查、全林分设计。
抚育作业前,先由技术人员做出示范样地,并对施工人员进行现场培训,始终做到先培训后施工。林场分管领导和技术人员全程跟班作业,科学标注目标树和采伐木,始终确保目的树种疏伐与珍稀树木保护相结合、目标树修枝与干扰树清理相结合、上层林抚育与二代林培育相结合、林中空地补植与树种结构调整相结合,有效提升了森林质量。
每个林场都选取了2个作业小班,精心打造了33.33hm2的森林经营样板区,积极探索不同林分结构、林龄结构、树种结构的森林抚育经营新模式,形成了精准提升森林质量的新措施,以带动全局森林抚育质量的精准提升。
按照管涔山林区林分类型的特点,细分为5种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的林分类型,通过有针对性地开展森林抚育经营,实现森林质量精准提升,达到培育健康森林的目的。
人工幼龄林及中龄林初期,每667m2(1亩)株数在200株以上,有的能达到270株以上,林分密度较大,树木胸径集中于8.0cm~14cm之间,林木分化不太明显。采用林木分级法,以定株为主的疏伐为抚育措施,伐除质量差、长势弱的Ⅳ、Ⅴ级林木,保留质量好、长势强的Ⅰ、Ⅱ级林木,间密留匀、去劣留优,调整林分空间结构,释放保留木生长空间。抚育采用轻度多次方法,每次抚育株数强度控制在20%以内,间隔期3.0a-5.0a,最终达到每667m2株数80株左右。同时,对山脊、沟底、林道边缘高度10m左右的林分不进行抚育,保留防风带、水源涵养带、景观带,增加抚育后林分的抗灾能力和生态防护效益。
该林分为中龄林中后期,每667m2株树达到60株~90株,平均胸径20cm以上,郁闭度在0.80以上,林木间对光和空间产生较为激烈的竞争,连年生长量下降,有明显分化,林下天然更新不良。可选用目标树分类法,以生长伐为主,按照林木分类相关规程,综合考虑森林生态效益,确定目标胸径。选择长势优良、树干通直的树木作为目标树(目标树间距不小于8.0m),每667m2确定6株~10株目标树,采伐干扰木,降低林分郁闭度、密度,增加透光度,解放生长空间,促进林木径向生长,培育大径材,促进林下天然更新,诱导其形成复层异龄林。
不同龄级林木共同生长,上层林分主要为胸径24cm~30cm,树高达20m以上;中层林分主要为胸径10cm~16cm,树高6.0cm~15m;下层林分主要为天然更新的幼苗幼树,上层林木严重压迫中层及下层林木生长。采用林分分层经营抚育,通过上层林分以生长伐为主、下层林分以透光伐为主的综合抚育方式,上层林分按照目标胸径60cm~80cm选择目标树(目标树间距10m以上),每667m2选择6株左右目标树,同时考虑中下层林木透光需求采伐干扰木,中层适度采伐解放下层幼树的生长空间,形成上层有大径阶林木、中层林木生长旺盛、下层幼树天然更新良好的稳定林分结构。
该林分由不同龄级针、阔叶树种共同组成,林分密度较高,上层为针叶树、中层阔叶树、下层有针阔叶幼树。针叶树长势明显优于阔叶树,采用林木分级法和目标树分类法相结合,以定株和生长伐为主。上层采用生长伐培养针叶目标树,中层阔叶树采用定株疏伐并保留一定量阔叶辅助树,伐除中、上层干扰树,给下层幼树释放生长空间,调整树种和空间结构,提高生物多样性。
该林分主要为多代萌生阔叶树,林木胸径在6.0cm~20cm之间,树高在6.0m以下,树干弯曲质量差,生长不良,且林下分布有一定量的灌木,以透光伐和补植作为主要抚育措施,对林内分布的针叶幼树有目的地进行解放,伐除其上方或侧方阔叶树。对无针叶树分布地块,伐除部分阔叶树,补植针叶树,诱导其形成针、阔叶混交林。经过抚育之后,针阔混交、乔灌草相结合,森林综合效益会得到最大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