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竞
(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安徽 淮南 232001)
设计色彩课程在艺术设计教学中,是专业基础课程,也是培养学生从欣赏美到学习美以及最后创造美的课程。是基于学生熟练掌握形体的基础之上,通过训练了解色彩和运用色彩的观念和方法;掌握色彩的规律,区分设计色彩与绘画色彩的区别,分析设计作品中形与色的关系,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塑形力、动手能力以及情感的表达能力。通过各种形式渠道的实践训练,使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创新性人才。但是如今的设计色彩课程所用的教学手段、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沿袭以往的教学模式,更多的是停留在绘画的阶段,缺乏“创作”与“实践”相结合的阶段。如此以往的教学模式对于社会和所涉及的专业来说无法实现岗位的精准对接,以及课程与课程之间联动的脱离,或者难以联动,这对于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创新性人才是不利的。时代的发展、技术的变革、知识的更新,设计色彩课程面临着挑战。如今的学生不仅仅要学会色彩训练的技法,还要了解绘画色彩与设计色彩的区别,能正确分析设计作品中形与色的关系,从绘画、绘想到绘创。作为设计专业门类的基础课程,设计色彩更倾向于在丰厚的理论以及实践的基础上,运用抽象思维、理性思维以及发散思维等通过色彩与形的结合来表达某人、某物、某事的所思、所想、所感、所悟。因此,对于专业基础课程设计色彩而言,如何在新时代下遵循高职院校对设计专业的应用型人才办学方向、实现岗位对接的实际要求,来进行课程的改革,是设计色彩适应新形式、新时代发展的当务之急。
设计色彩这门课程的结课作业,最终是通过具体作品要求,呈现出学生的创作能力以及色彩的表达能力,导致一些高职院校的设计色彩课程偏重于技能的培养,弱化了对于色彩理论知识的讲解,当今社会任何一种艺术门类的发展都离不开过硬的理论知识,知道它从哪里发展起来的,要如何去发展,经历了哪些阶段,现在的发展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等知识的传授是有必要的,毕竟一个设计作品的风格高低是直接或者间接由设计师专业理论素养决定的。比如说中国传统绘画,有各种风格,他们强调笔墨趣味,相对于形体而言更重视神的意境。设计色彩如果一直在外形技法上重视,而忽略作品的创作和理念的表达,很难做出打动人心的设计,也可能会与社会与环境相脱离。这就需要设计者有一个全面而深入的理论素养强,敏锐把握当代艺术发展趋势。
课本所要传达的价值观应该更加明确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中国拥有五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它代表着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对于色彩而言中国拥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比如,中国传统的“五色观”起源于周朝,《周礼》里这样记载:“画绩之事杂五色。”这是我国关于颜色最早的记载,从此关于本国的色彩美学观逐渐形成,这比西方所记载的“四色理论”还要早至少早一百年。在中国这个广袤的地域,拥有五十六个民族,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色彩与工艺、色彩与美术、色彩与诗歌、色彩与风俗等,实用的设计、浓郁的色彩、强烈的地域特色等丰厚的文化宝库。这些文化弥足珍贵,对于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专业所长大有裨益,同时也有助于文化的传承传播与创新更迭。但是,高职院校中的设计色彩课程没有给予中国色彩文化足够的关注与解读。
高职院校设计色彩课程模式以学生的临摹、绘画来培养学生的色彩表现力,这种模式更像是绘画色彩的教学而不是设计色彩的课程教学。高职的设计色彩这门课程主要是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设计创意思维、以及较强的色彩表现力,摒弃单一临摹色彩的客观被动性。所以说对于设计色彩不需要再现事物客观存在的造型、色彩、功能等,而是脱离原有观念的束缚,去传达设计师对于该客观存在独特的感受、理解、想象等。而绘画色彩更加注重对于客观存在的真实描绘和精准表达。对于高职院校设计色彩课程中设置过多的写实性内容,弱化学生对于形于色之间的关系、以及主观与客观存在之间的联系与探索,不利于激发学生的个体思维的创新与色彩多样化的表达。教学内容单一体现在教学形式沿袭以往的教学模式,在教学形式上被单一的划分为色彩的绘画,从颜色基本性质的练习到使用不同工具形成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以及后期的风景和静物写生等训练方法。以绘画为主的教学,缺乏创作与案例实践相结合的阶段。现在的设计色彩课程与学生的专业设计不能及时地契合与运用,使他们缺乏站在新时代、新背景、新技术的角度独立思考、独立运用色彩以及与本专业相契合进行创造设计的能力。
高职院校设计色彩课程应当遵循学生身心的教育教学规律,在新形式、新观念、新技术之下,编写结构完整、内容丰富、系统性强、适用范围广、艺术性与科学性相结合的教材。具体分为四个阶段;理论教学阶段、主观感知阶段、培养训练阶段、拓展创新阶段。理论教学是通过学习东西方关于色彩的历史、东方的色彩美学中的壁画佛像色彩、陶器色彩等不同门类的色彩演变,研究它们关于色彩故事始于哪一个时期,如何发展的,它们的发展变化如何,色彩的变化发展给社会发展、人类的行为习惯带来怎样的进步和变化,进行关于专业知识的理论学习和理解,为后面的教学阶段铺下坚实的基础与创作的灵感;主观感知阶段是将一些具有专业方向的绘画图片、视频电影、经典案例等优秀的作品作业与同学们分享研磨,学习关于作品背后的设计思路、设计理念、专业需求等,多方面、全方位地了解一幅优秀的作品需要具备什么能力、素质等,引导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全面地了解关于本专业的知识与技能,明确学生的学习目标和学习动力,培养学生欣赏美、分析美的能力,为后面的课程提供思维途径;培养训练阶段设置一系列的课题从二维空间到三维空间的写生训练,从表现到实用的课程训练等,着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与不同设计方法的学习;拓展创新阶段是对于往届的优秀作品设计的要求进行分析与讲解,将优秀案例从它的创想思路、草图绘画、设计理念、构图形式、色彩搭配一一分析,引导学生如何思考和设计之后,基于作业的要求从优秀作品中提取一些可以为学生所用的元素,比如色彩、局部图形、构图方式、创意理念等进行重组、重构、加入学生自己的创意想法进行再次创意与表达,学生要将自己的主观思维融入到色彩设计当中,与所学专业相结合,发展学生的个性与创意思维能力。通过以上四个阶段的系统化、科学化的学习,帮助学生构造一个理论、技法、创意思维、科学与艺术并济的课题,培养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色彩运用能力以及个性化的设计色彩思维培养能力。
现如今设计色彩这门专业课是设计门类里的基础课程之一,涉及到环境艺术设计、服装设计、工业设计、装饰设计、动画设计、平面设计等,在设计色彩的课程中应该强调课程与所学专业紧密结合,为后面的课程联动打下坚实的基础。教学中不再强调表现风格和绘画技巧,而是要让学生落到实处,不仅会学、会画还要会用。设计是为人的设计,一切设计要从人的需求出发,设计色彩也是一样。因此在对学生进行课程的教学中,让学生尽可能多地接触到所学专业的领域要求与特色亮点,根据不同的专业课程安排相应的专业内容,将设计色彩的知识点与专业知识相连接进行专业地讲解与分析 。例如平面设计专业,可以在一开始的理论阶段课程中多提及一些关于平面设计色彩的发展和变化和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以及在主观感知阶段的课程训练中,可以加入一些优秀的国内外平面设计师设计的优秀作品,分析他的设计有哪些特色,色彩是如何运用其中的。对于环境艺术设计的学生,可以在案例赏析阶段通过对国内外优秀设计师设计的案例中,分析其材质、色彩、功能、人的需求等,为什么选取这样的色彩,他的故事与来源。这样对于不同的专业设置不同的内容,一方面有利于课程与课程之间的连接,也利于培养学生由单纯的书本知识学习到丰富的实践课程学习,拓展学生的视野、有利于设计思维的培养。
1.以赛促学、以赛促练。“以赛促学、以赛促练”,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教师和专业本身而言都是一种良性循环。每年高校不同的时间段都会有不同的专业比赛,比如: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在课程的安排上将比赛的事项与课程相结合,比如设计色彩这门课程,第一阶段的理论部分是关于中国色彩的历史、创作源泉、色彩的故事等;第二阶段是主观感知阶段,主要解读优秀的往届大广赛获得奖项的往届作品进行赛事的要求,以及对获奖作品进行设计创意、色彩比例、构图、理念的欣赏、分析、点评、学习和研究,培养学生的审美以及对于色彩的感知能力;第三阶段是在已经了解过往赛项要求的基础和比赛所要呈现的效果之后,选择一个往届的比赛试题进行研读分析与训练;第四阶段针对学生正在训练的往届试题进行一对一的案例讲解与分析,从各个方面去启发、拓展思路,提高学生的创新设计能力。除了国赛还有一些省级比赛比如某省大学生环境艺术设计大赛、某省大学生平面设计大赛、某省大学生微电影大赛等各种形式的比赛,这些赛项与当下社会需求以及专业技能紧密联系。通过这种方式不仅能够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可以让学生及时了解本专业的社会需求,养成设计联系社会需求的好习惯,接受各种锻炼与挑战,为以后踏入社会积累经验,在教学中也能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的教学方式。
2.阶段性教学设计。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很多课程的发展都联系着社会的发展,社会的发展带动着人类的进步,对于设计色彩课程也不例外,单纯的只凭借徒手绘画的技能限制了学生的发展与训练,为了使得课程能够顺应时代的发展,社会的需求,可以将设计色彩课程分为三个阶段:理论知识的讲解阶段、设计色彩的技能训练以及设计色彩与电脑软件训练的有机结合阶段,三个阶段的训练需要教师合理安排相对应的课时,使得三个阶段在培养学生能力上起到层层递进的作用、在课程内容上起到相互衔接的作用。通过从教具的演变,从单一的现实色彩工具,到多媒体上各种色彩形态、形式的演变、色彩重构与重组等模式的转变,能够提升学生对于色彩的敏感度与色彩感知力,使得学生能更全面、更多形式地认识色彩、运用色彩和设计色彩。
3.榜样效应。所谓的榜样效应就是指具有代表性的先进个体或者群体在影响和激励人们的过程中产生的正面效果和积极的影响,树立大学生的楷模意识会让学生在自己的专业方面有一定的期许,其次在课程中可以穿插一些优秀的专业设计院校优秀的毕业展览,一方面可以使得学生了解关于本专业的前景以及本专业设计中的思路、想法和创新;另一方面可以从同年龄阶段的视角出发,启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知道同龄人、同样专业可以呈现出怎么样的结果,对后面的专业学习有一定的启迪,可以不断督促学生积极向上,榜样的作用可以使得学生能看到希望看到光,并为之有目标的奋斗。
4.工学交替的教学方式。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是培养专业技能型人才,落实到每一门课程的教学中尤其专业课的教法与设计对人才模式的培养有一定的影响,在教学中可以采取“工学交替”的学习形式,以就业为导向,服务社会为宗旨,在设计色彩阶段,强调以企业的真实项目为载体,以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为思路,通过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进行设计与创新,锻炼学生与社会岗位对接的实战经历,磨练学生的意志品质,学习更多课本以外的知识技能,并结合课本与实践的知识与技能不断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
高职院校中的设计色彩课程教学是一项复杂而系统的工程。在新时代背景下,设计色彩课程同样要适应时代的步伐,需要不断完善和进步,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通过对教材的改革、教学模式的创新探索,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也使得教师在不断发展的社会环境中调整自己的教学模式,培养出一批批理论扎实、有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强的当代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社会的发展做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