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

2023-01-06 07:19赵洪桢
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4期
关键词:红色育人思想

赵洪桢

(江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南昌 330022)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十分重视对红色文化的开发利用,推进文化强国建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充分发挥好红色文化的育人功能,用红色基因补钙壮骨。青年学生作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重任的接班人,更需要红色文化的熏陶。利用好红色文化资源,让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的生活学习活动中,能够帮助学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实,对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塑造也有着重要意义。

一、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

红色文化是党带领人民群众历经挫折苦难才孕育发展起来的,包含了大量真实又感人至深的教育素材,红色文化也因此蕴含着丰富道德思想规范的内容。新时代积极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就是要在全社会营造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让青年一代在“校园引导,社会熏陶”的育人模式下,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良好的道德情操。红色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标互通,价值观念相同。因此,把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意义重大。

(一) 有助于大学生抵御西方不良文化思潮,厚植学生的爱国之情

当今世界正处于第三次科技革命时期,信息技术发展日新月异,信息交流方式也越来越快捷。对于青年一代来说,科学技术的进步是一把双刃剑,大学生既可以通过网络获取知识信息,足不出户便可开拓视野。但另一方面,大学生正处于价值观念形成的关键时期,有些大学生受到历史虚无主义等西方思潮的影响,错误认为“外国的月亮比中国圆”。若是任由这种思想蔓延,会歪曲大学生的价值观念,不利于青年学生身心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走得再远也不能忘了来时的路[1]。有效利用红色文化资源,发挥红色文化的功能,对于大学生认清史实,抵御历史虚无主义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近年来,红色主题影视作品在青年中颇受欢迎,像《觉醒年代》《长津湖》等一系列优秀红色文化作品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充分说明红色文化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因此,红色文化对于培养大学生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厚植爱党爱国情怀有着重要作用。

(二) 有助于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修习品行之正

理想信念是一个人的精神之基,也是人的精神之“钙”,青年人成长发展就需要补“钙”[2]。当今社会处在大发展大变革时期,社会经济深刻变革,社会思潮也呈现多样化态势。诸多因素影响之下,坚定大学生理想信念,帮助大学生修习品行、端正处事态度成为学校教育的育人要务。大学生理想信念的坚定,需要用红色文化资源作为“营养液”,这对青年学生高尚情操的培养有着举重若轻的作用。大学生正处于“拔节孕穗”期,需要得到精心栽培,用好养料,才能结出丰盛的果实。要用红色文化资源浇灌大学生理想信念,用红色文化建构大学生精神世界的深根固柢。红色文化中体现出多元优质品质,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艰苦朴素的优良作风、创新精神、拼搏奋斗精神都可以涵养青年学生的价值准则。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高校学生强化对红色精神的认知,进一步培养其爱党情怀、爱国情怀,练就真本事,同新时代共同进步。

(三) 有助于高校丰富教学资源,强化育人之能

国家兴旺靠人才,人才辈出要靠教育。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我国的国家性质决定了我国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高校学生思想活跃,对新鲜事物接受能力强,但心智未完全成熟,判断能力较弱,因此需要接受思想政治教育。高校要发现红色文化的价值所在,对红色文化的深刻内涵充分挖掘,运用鲜活生动的红色文化资源,调动高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3]红色文化在教学灵活性、生动性上可以对思想政治教育进行补充,通过感人红色故事的讲述、现实历史文物的观摩,可以增强学生的领悟程度,也可以对思想政治教育体系进行完善丰富,推进红色文化学习风潮的形成,促进红色文化广为传播;红色文化还可以深化高校师生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认识,促进高校在红色文化育人方面对学生更为深入地培养。如此一来可真实地提高高校师生的思想觉悟,促进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实,实现高校高质量内涵式发展的转型[4]。

(四) 有助于大学生增强“四个自信”,助力复兴之梦

在新的发展阶段,要满怀信心地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继续迈进,就要传承好红色文化,用红色文化滋养“四个自信”,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尤其青年大学生作为中国梦的生力军,身负进行伟大斗争、推进伟大事业的历史重任,更要充分汲取红色文化中的养分。要依靠红色文化指导大学生成为思想坚定、品行兼优的知识型、创新型人才,在危机中孕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拓新局。兴国要先兴教育,红色文化在新时代仍具有强大生命力,不仅可以赋予伟大复兴中国梦以历史镜鉴,还有助于坚定青年学生“四个自信”,强化其意志,规范其道德,进一步培养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继任者和新时代奋斗者,用实际行动托举中国梦。

二、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 红色文化氛围不浓,融入重视度不够

1.就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受教育主体而言,大学生对红色文化的相关知识认识较为浅薄。从学习层面来说,多停留在被动接受的阶段,对红色文化知识的获取仅仅只是课堂上听讲或是通过部分校园文化活动来实现的;有些同学对红色文化的理解局限于课本里的片段内容,不能跳脱出教材框架,认为对红色文化的学习和认识仅停留在理论层面即可;部分学生对红色文化的理解和所持观点也存在较片面的情况,认为红色文化具体指革命时期形成的革命精神和革命传统,没有意识到红色文化具有融合国家和社会发展,与时俱进的特点。

2.就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主体而言,高校对学生红色文化的教育仅停留在表面,不能将红色文化很好融入实际教学当中。虽然在全国范围内部分高校依靠地方红色文化资源丰富的优势,注重将红色文化融入教学当中,形成了较完备的体制机制,学校范围内也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如井冈山大学依势创立了“井冈山红色文化教育学院”,江西师范大学通过成立“苏区振兴研究院”,建成“红色文化教育馆”更好将红色文化普及至全校学生,构建了立体化育人格局。然而,这种行之有效的实践育人方法还没能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推广。虽自党的十八大以来,高校愈加认识到红色文化的重要性,但完备红色文化传播机制的建立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高校红色文化氛围不浓,高校教师红色知识储备不足的状况仍待改进。

(二) 红色文化研究不足,融入度不高

思政课开设是否有意义、有用处,在于课堂上学生的积极性能否得到充分调动,在于教师教育方式的选择。思政课是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但总体来看,我国高校对红色文化的研究仍不够深入。首先,教师对红色文化的认知度有待提升。教师对红色文化内涵有清晰的认识,对红色文化的形成脉络有明晰的框架,在教学活动中才能收放得当,进行模块教学时才能更有规划,学生在接受教育时也会更有体悟。反之就会导致学生产生厌倦心理,不利于思政课教学进度的推进。其次,高校教学及时反馈体制机制不健全。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离不开教师的精心设计及融入过程中的及时引导和反馈。但目前全国范围内高校教学反馈机制并不健全,课堂内容进行怎么样,学生掌握情况几何不能及时得到有效反馈,虽然许多任课教师已有丰富教学经验,但教学组织能力的短板问题仍较突出,红色文化也未能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一部分有序渗透到各科教学中。

(三) 实践育人方法创新性不足

时代不断发展变化,我国也已进入新的历史方位。红色文化教育也应该与时俱进,推陈出新。应融入新的教学方式方法,真正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模式进行传道解惑。首先,在思政教学课程中,部分教师只注重理论说教,缺少与学生课堂互动环节,忽视了学生问题理解程度和知识接受程度。“灌输式教学”短期内或许能够让学生快速对知识形成印象,但长期以往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传统教学手段与新媒体结合程度欠佳。在思政课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始终固守传统教学方法,采用笔写口授的教学方式,这就导致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感到乏味、枯燥,课堂气氛难以带动。在多种媒体资源整合利用的融媒体时代,新媒体技术得不到充分运用,就会造成学校教学效率与社会信息传播进度脱节的情况,不利于学生将理论知识与时事热点进行结合思考。再次,有些高校教师整合多样化教学手段的能力欠缺,导致大学生思政课获得感不足。在实际课堂中,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得不到发挥,红色文化教学理论化、教学模式固态化的情况仍然存在。

(四) 学生个性化需求强,融入针对性较差

列宁指出,不能认为人的思想和感情是偶然出现的,而不是从一定社会环境中必然产生的[5]。青年大学生的心理状态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感染,因此个体学生之间有着不尽相同的思维方式,高校教育者往往容易忽视学生性格上的个性化特点,在教育过程中也没能照顾到学生情绪,未能进行“因材施教”。首先,教育者未能准确把握新时代大学生的思想特点。随着现代社会信息技术的发展,青年学生政治意识增强,政治参与感提升,主人翁意识逐渐形成。但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尚不成熟,不具备科学的思辨能力,过滤不良信息的判断能力较弱,因此容易受到蛊惑而陷入无所适从的处境中。其次,教育者未能充分把握大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身心发展规律。有些教师没有充分认识到青年学生的心理特点,用看待学生的固有眼光或是超出青年学生认知水平的眼光来进行教育,难以形成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

(一) 构建高质量新媒体团队,推进红色文化入校园

大学生课外时间较充足,更倾向于参与社团活动,与外界环境进行学习接触。要让红色文化像盐“溶解到各种食物中”一样融入到校园当中[6]。建设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可以增强红色文化育人的效能,与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形成一个良性循环。利用新媒体技术普及红色文化,是推进红色文化进入校园的重要途径。第一,引导学生发挥自主性,搭建特色校园文化平台。高校要发挥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自主学习能力。要充分发挥校学生会及各学院团支部、学生组织团体的引导作用,将红色文化内容融入到学生组织活动、校园文化活动中去,为高校大学生搭建红色文化育人的自我教育平台,促进红色文化育人常态化。第二,以自媒体为核心,进行校园信息化建设。要顺应时代深度创新,重视网络化信息化的巨大力量,打造更符合大学生认知特点的红色文化宣传APP。这些特色红色文化信息宣传平台更能迎合大学生的认知口味,也更贴合实际生活,符合新时代信息时效性、便捷化特征,能够对大学生起到耳濡目染的作用。第三,引导校园主流舆论,发挥校园网络阵地功能。在校园文化生活中充分利用网络发挥其舆论导向功能,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掌控校园网络阵地,让青年学生发自内心认同红色文化,使红色文化发挥其对校园主体的正向熏陶作用。

(二) 深入进行红色文化研究,推进红色文化入教材

高校要紧紧围绕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深入进行红色文化研究,编写结合新时代、新特点,能够为学生普遍接受的红色教材。第一,对现有教材进行更新完善。关于红色文化类的书目种类繁多,涉及多个领域,要想利用好红色文化类书籍,就要对其进行系统地梳理,编写能够为不同学科所利用,适应高校教学特点的普及程度高、适应性强的教辅用书;同时还要对现有教材的体系进行深化,深入研究红色文化的内涵、本质及特点。另外还应与时俱进地对思想政治教育红色文化的理论来源、发展逻辑,时代价值进行积极探索,形成对红色文化资源的新认知、达到新境界。第二,推动科学研究成果的及时转化。一方面,要注重知识、情感、行为三者关系的整合,考虑教材编写时效性的基础上,坚持统一性和多样性原则,编写红色文化的系列读物。另一方面,高校还可以就地取材,开发当地特色红色资源宝藏,因地制宜发展优势,编写适合本地区红色文化教育发展的相关教材[7]。

(三) 创新思政教育教学方式,推进红色文化渗入课堂

要打造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打造特色精品课程,创新思路,多措并举,解决好课堂教学中将理论知识转化为通俗话语的问题。把红色文化嵌入思政课教学中,让高校思政课成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有效抓手。第一,实现重点讲授与专题讲座的结合。一方面,对于红色文化理论方面的问题,可以结合实际案例进行讲解。另一方面,针对思想政治教育红色文化资源的热点和时事问题,邀请相关领域专家学者开设讲座,实现课堂的延续。第二,实现线下讲授与线上交流的结合。线下教授中,高校教师要在备课、授课环节多总结经验,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将固定教学转化为学生的自觉性学习;师生间的线上交流则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教师可充分利用微信、钉钉、腾讯会议等线上渠道便捷性的优势与学生进行交流,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课后思考,针对学生的难点问题给予合理恰当的回应。充分利用线上线下“双渠道”教学对教学方式进行优化,可以对教学内容起到调整补充。第三,实现理论传授与实践教学的结合。传统授课侧重于对理论知识的阐述,但很少能就其发展来源和对生活中问题的解决进行有效解释说明,学生也较难将理论与实际进行结合运用。一方面要对思想政治教育红色文化资源形成正确的理论认知,并对相关现实问题作出正确回应。另一方面要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红色文化的实践教学方式,以进一步深化对其体验与认同。

(四) 开展校园红色文化活动,推进红色文化融入实践

“知而不能行,只是知得浅”,实践是连接理论与现实的纽带,只有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联系到生活中,才能真正领悟其中涵义。将课堂教育与实践教育进行深度结合,能够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效能。加强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就要重视课外教学。可以定期开展课外实践活动,如组织参观红色文化纪念馆、成立学校红色歌舞剧社团,定期进行演出,组织同学们学习观看,培养学生红色文化兴趣爱好,养成青年学生传承发扬红色文化的积极性、自觉性。在日常生活中,也可以举办红色文化知识竞赛,借助融媒体开设特色红色文化教育平台,录制教育专题宣传栏等方式,让学生获得更多与社会直接接触的实践机会,培养大学生的公民责任感和社会意识;各高校也可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根据自身具体情况,结合本校校史校训,运用当地红色文化资源进行实践教学;也可以在学校中建成红色文化馆,开设VR体验项目、虚拟历史情景剧,让学生身临其境进行感悟学习,再现历史事件的发生状态,将史实搬入课堂。

四、结语

红色文化具有强大的精神力量,高校要善于利用红色文化资源,将红色文化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进行有机结合,开展线上线下、课内课外多层次,多元化教学。用红色文化哺育青年学生,有助于青年学生培育爱国主义情怀,陶冶道德法治情操;讲好中国故事,用好红色资源,青年一代才能在精神滋养中茁壮成长,高校立德树人任务才能更好落实;“青年强则国强”,国家和民族也才能更具生机活力,在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过程中夺取更多胜利。

猜你喜欢
红色育人思想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红色是什么
思想与“剑”
红色在哪里?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追忆红色浪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