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叶盛,耿国芹,李 焱,杨玉栋,李培勋,王泰龙,孟凡亮,2*,刘思当*
(1.山东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山东省动物生物工程与疾病防治重点实验/ 山东省畜禽疫病防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东 泰安 271018; 2.山东省临沂市畜牧技术推广站,山东 临沂;3.华云(山东)检验检疫服务有限公司,山东 泰安)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是由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引起的一种以猪繁殖障碍和呼吸道炎症为主的烈性传染病。因病猪耳缘发绀变紫,故又名猪蓝耳病,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在我国属一类疫病,是仅次于非洲猪瘟的重大疫病。PRRSV是一种包膜阳性的单链RNA病毒,属于动脉病毒科、动脉炎病毒属,是对猪肉生产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的罪魁祸首[1-2]。
1987年美国首次发现猪蓝耳病。1996年猪蓝耳病进入中国并迅速传播,造成我国母猪大规模流产及仔猪呼吸道疾病的发生;2006年PRRSV变异毒株引起的高致病性蓝耳病迅速席卷全国,各类猪群均可感染发病,发病猪死亡率高达30 % 以上,给我国养猪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自2013年起,我国陆续出现源自美国的NADC30-like毒株,NADC30-like毒株毒力较强且极易重组,从流行病学来看,现已成为优势流行毒株,检出率超过60 %,其次是高致病性变 异毒株约占30 %。2017年,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首次报道NADC34 PRRSV[3],该类毒株在美国是主要的PRRSV流行毒株,对美国养猪业造成了巨大的打击[4-5]。蓝耳病的防控难度较大,目前我国有多种蓝耳病减毒活疫苗及灭活苗在使用,绝大多数猪场均进行高强度免疫。但遗憾的是我国的猪群大多数仍存在蓝耳病病毒感染并表现不同程度的临床症状(繁殖障碍、呼吸道病、高热病),仍是制约我国养猪业发展的重要疫病。
猪蓝耳病症状主要表现为精神不振、食欲下降、体温升高至40 ℃ 以上,耳尖及四肢末端常呈蓝紫色,胸腹部皮肤有出血点,个别存在腹泻现象[6]。病猪呼吸困难,有的出现腹式呼吸。母猪感染蓝耳病后易出现流产、死胎与木乃伊胎现象。公猪感染蓝耳病病毒后,除呼吸道症状外,还严重危害精子质量,引起精子带毒,造成垂直传播。
猪蓝耳病的病变主要表现为心内外膜均有不同程度的充血、出血;肝脏、胆囊肿大,胆汁呈现墨绿色;肺脏充血、肉样变,肺间质明显增宽,局部有实变;脾脏肿大,边缘梗死,质地脆;肾脏表面有出血点,肾盂出血严重;胃黏膜出血,少数有溃疡;扁桃体红染,全身淋巴结充血肿胀。
在实际生产中,防治蓝耳病,应做好养、防、检、治四个基本环节:
养:规模化猪场实行两点式饲养,中小猪场采用自繁自养、全进全出的饲养模式,降低感染风险。不断改善养殖环境,减少应激反应,加强饲养管理。
防:蓝耳病的传播途径较多,可通过直接接触传播、空气传播、垂直传播。一是严格生物安全措施,加强场区内外消毒,做好猪场杀虫灭鼠。二是要定期接种疫苗,针对不同情况的猪场(蓝耳病阴性场、不稳定场、阳性/不稳定场和阳性/稳定场)选择适宜疫苗并制定相应的免疫程序,一般免疫程序为:选择经典毒株或高致病毒株致弱活疫苗,后备母猪配种前2次免疫驯化,间隔4周;母猪每年3次普免或跟胎免疫;仔猪2周龄左右初免,4周后二次免疫。一个猪场只能应用一种活疫苗,稳定或阴性场可以注射蓝耳病灭活苗。
检:一是做好引种或购猪检疫,防止引病入室。二是猪群的抗体检测,通过定期进行的抗体监测可以评价猪群免疫效果并能推测猪群的感染状态。公猪群,推荐每年春秋各检测一次;母猪群,推荐配种前与产前各检测一次;仔猪群,推荐14日龄检测母源抗体水平;育肥猪群,推荐120日龄检测一次。疫苗效价较低的猪群,应及时进行补免,若存在感染,免疫程序要进行调整优化或实施检测净化。三是抗原检测,主要是对公猪精液、仔猪脐带血、养殖场内外环境、疑似感染猪群血液或口腔液定期进行病原检测。四是对疑似病例的检测诊断,可以送病猪或病料到有资质的实验室进行综合检测诊断。
治:猪群发病后,可使用泰万菌素或替米考星、黄芪多糖和卡巴匹林钙进行治疗,治疗猪群的同时要做好环境消毒,疾病控制后应及时补免蓝耳病疫苗。
猪蓝耳病是当今危害我国生猪养殖的重大疾病。对待猪蓝耳病,要提高猪场饲养管理与生物安全水平,做到“预防为主,治疗为辅”的总方针,做好“养、防、检、治”四个基本环节,降低猪蓝耳病的感染风险,提高养殖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