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文化产业数字化转型策略

2023-01-06 05:33刘岱安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声像中心
环球首映 2022年6期
关键词:影视制作文化产业影视

刘岱安 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声像中心

一、影视文化产业数字化转型的意义

影视文化产业是社会的支柱型产业,它既可以为我们的经济社会发展作出贡献,也可以通过相关产业和所衍生的产业布局协同带动刺激国民经济增长。在经济全球化下,影视文化产业不仅是我们参与竞争与合作的重要途径,也是我们本土优秀文化输出的有效手段。尤其全球新冠肺炎疫情等因素对影视文化产业造成的冲击,使得影视文化产业的发展呈现出新形势、新格局。

随着全球数字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数字经济已经成为经济增长、产业融合、科技创新、产业变革的新的驱动力,发展数字经济逐步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大方向。我国在数字经济建设中,大规模发展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新应用,大力提升相关配套服务体系建设,形成良好的数字经济发展环境。这也为进一步提升影视文化产业综合影响力带来了机遇。影视文化产业将趁着这股东风,将数字信息技术手段融合、渗透在制作和传播的各个环节之中,体现后疫情时代我国影视文化产业的强劲复苏与健康运行信心。

二、影视文化产业数字化转型的趋势

人工智能、AI、大数据、互联网、5G、虚拟现实等数字信息技术可以使影视文化产业的发展开启一个新篇章。影视文化产业与数字信息化手段的深度融合对重新构建影视文化产业布局,创造影视文化产业的新成就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数字化发展的驱动下,影视创作通过运用大量的数字信息技术手段,不但能够丰富其创作内涵,也能够打破影视创作中拍摄和制作局限,甚至可以影响影视文化产业市场的格局。

据数据统计显示,从2020—2023年,数字化发展的直接投资可以达到超6.8万亿美元,预估在2022年,数字化发展将占全球65%的GDP,数字化发展彰显强大实力。近年来,我国的影视文化产业和市场环境也正在发生着深刻变革,影视行业与数字化技术手段的深度融合和影视行业的“泛娱乐”现象正在影响着影视文化产业的内容输出和传播方式。数字化转型已经成为影视文化产业发展的必经之路,影视文化产业的数字化、智能化、生态化、平台化进程也在快速跃升。

三、影视文化产业数字化转型的路径

随着三维动画技术、AI图像处理技术、视频剪辑技术等一系列新型数字化影视创作技术的广泛应用与创新,不仅改变了影视文化产业的生产方式,其高超的技术和打破思维局限的特效镜头让影视创作进入了一个全新的赛道,不断刷新着人类常规的想象和认知。尤其在以科幻电影为主的大制作、高投入的类型片,通过美轮美奂的画面和震撼受众的视听效果使影视文化产业的产能大幅提升。数字化手段使影视作品的生产流程发生变革,例如实时的动态捕捉与渲染、后期即时可视化、3D立体成像等技术的提升,增加了后期处理的工作量,降低了对传统现场拍摄的依赖度,优化迭代了传统影视作品制作的流水线,影视后期制作效率和质量得到跨越式提升。这样产出的影视作品更加具有视听效果的冲击与情节设置的感染力,拉近与受众的心理距离,弱化影视作品与受众之间的“幕布感”,从而达到更好地传播效果。

影视文化产业数字化转型贯穿于影视创作、制作、平台建设、人才培养等各个环节,实现影视文化产业与科技创新的有机融合。影视文化产业的数字化发展,让影视制作向数字影视工业时代迈进。

(一)影视创作数字化

随着数字化发展,移动终端的影视播放平台和大数据云计算技术深深地影响着影视创作。首先是前期创作中,互联网大数据收集记载了同系列同类型电影的产能汇总数据,依据这组数据不仅可以对主题的策划与市场效应进行科学研判,也可以找到受众的兴趣点,从而激发创作活力。其次在创作过程中,可以通过数字化手段来丰富创作内涵,这一特点广泛运用于电影当中,如《捉妖记》的“胡巴”,就是一个虚拟角色,但是这个虚拟的角色却成为这部电影的点睛之笔,将真人与动画相互结合,为这部电影创下不少好的口碑,也衍生了很多周边产品。除了电影之外,国内的综艺节目也开始探索采用数字化手段进行节目创新。例如湖南卫视的《你好星期六》,增加了一位通过采集数百位女性形象后定制打造的虚拟数字主持人——“小漾”。“小漾”不仅外形拟人可爱、表情丰富自然,还运用了人工智能技术、动作捕捉技术等来模拟完成《你好星期六》主持人的工作,并与其他主持人和谐互动,这极大贴合了年轻受众对于数字化技术产品的欣赏。

不仅如此,数字化技术手段所带来的便利条件,已经让影视创作人员的工作环境和内容发生变革。技术的革新极大程度地降低了人力需求,也相对弱化了影视创作对外部自然环境的依赖,使那些难以实现以及超现实的表演手法成功的展现在受众面前,这对于一些小众且投入较低的影视作品制作也具有同等重要的意义。

(二)影视制作数字化

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为影视作品的后期制作提供了许多更为便捷的途径,同时也提高了影视作品的质量。数字化信息技术在影视制作的运用有以下几个发展方向:

从制作本身出发,大量影视作品通过采用虚拟数字影像技术和3D影像处理技术,不仅能够呈现创作者思维里的想象空间,突破影视创作的局限性,还可以再现复刻曾经的经典影视作品。作为数字技术电影的先驱,詹姆斯·卡梅隆在科幻电影《阿凡达》中,将实景内容和数字化镜头完美融合,影片中的3D效果不仅让受众感受到身临其境的视觉盛宴,更是拓宽了电影表现形式的边界。虽然距离《阿凡达》首映已经过去了13年,但这部影片将导演最瑰丽的想象与最先进的技术完美结合,所呈现出潘多拉星球迷人的风景、逼真的视觉效果与炫目的特效,都让《阿凡达》的影迷追捧至今。

在影视制作过程中,影像跟踪与修整也是影视制作发展的重要产物。这类数字化技术主要适用于三维数字技术与传统拍摄的共同领域。例如采用数字技术手段完成影视制作的动态抠像,它在节约影视制作的时间方面,是传统技术所不能比拟的。例如影视创作中需要用到的“抠像处理技术”,很多传统制作是先将素材抠图输出然后再进行其他包装制作。例如:PR、AE、EDUIS等后期剪辑软件都具备这样的抠图功能。而现在很多摄影棚所配备的数字化智能导播机,在录制的过程中不仅可以从移除某些片段中需要剔除元素,并且通过亮度补偿来自动重新绘制所需要的背景,也可以将抠出的前景元素再与其他背景合成直接输出一段新的素材。也就是在录制过程中就解决了制作的一部分难题。这样就可以将后期制作的工作量合理分配给特效制作等环节,缩短后期制作周期。同时数字技术还为影视制作带来了便利,如增加了剪贴画修改的灵活度。

还有一个比较显著的方面就是数字化手段能够处理摇动或平推镜头中的运动影像,并达到所需的最终效果。例如:Final Cut Pro后期剪辑软件中的“防抖动”处理技术,就可以对某些拍摄不稳的素材采用“平滑”或“三脚架”模式进行补救,使画面变得流畅自然。对于某些因为镜头颤抖而需要重新拍摄的画面,这样的数字化技术就可以避免重新拍摄的麻烦。

在影视制作过程中还有一项非常重要的技术就是3D跟踪技术。3D跟踪在CG特效的制作流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也是一个无形的CG技术。简单说它是把三维动画或物体与实际拍摄时的场景的相机位置、焦距以及运动轨迹等要素保持一致的实现过程。这种数字信息技术手段不仅适用于电影、电视的制作系统之中,很多3D游戏以及广告片当中都离不开它的参与,呈现出了许多优秀作品。

除了上述直接作用于影视制作的数字化手段,随着人工智能、互联网、5G等技术的发展,我国的影视文化产业正在向智能化、智慧化转型升级,这极大释放了影视文化产业的生产力,并将逐步迈入“影视行业全产业链”的智能迭代期。

2014年,美联社将机器人撰写稿件、参与国际新闻的翻译工作带入人们的视野中。如今工业光魔、维塔数码、索尼图形图像运作公司、Method Studios、Pixomondo等世界顶级视觉特效公司,都通过人工智能技术辅助制作一些难以呈现的高难度特效,因此影视制作与智能化科技创新的跨界融合发展是影视视觉表达创新的新型驱动力。这不仅作用于电影行业,在电视节目创作中也有所体现。例如《乘风破浪》和Pixomondo之间的深度合作也为《乘风破浪》带来更多的舞台表现可能性与视觉张力。

除此之外,越来越多的媒体行业通过大数据统计和云计算技术,对受众进行分析与分类,精准投放内容,从而得到用户的青睐。例如当下流行的抖音、快手等短视频的媒体中,对用户投放不同类型的使用手机编辑软件创作的作品。数字化、智能化创作已呈现从“大屏”转向“小屏”的趋势。智能技术在影视生产流程中的应用愈发广泛和深入。

(三)影视传播数字化

影视文化产业的数字化转型是为了增加新的增长点,提供新的产品服务和构建新的影视文化商业业态。实现影视数字化传播向数字化消费转移,成为影视文化产业最明显变化。通过文化艺术与数字技术的有机融合,影视文化产业已经重塑了以视觉娱乐文化为中心,包含长短视频、电商直播、游戏、线下互动等具有广泛参与感的综合视听娱乐服务体系。数字化传播平台建设与虚拟现实技术的结合为受众提供了更具个性化、体验感的文化娱乐消费体验,沉浸式旅游演艺、虚拟全息演出、直播互动健身等多种新颖的视听应用形态不断涌现,例如:西安的“大唐不夜城”,上海迪士尼乐园,虚拟歌手洛天依全息演唱会、健身操直播等沉浸式互动体验都体现出了强劲的生命力。

一方面,在数字时代,网民可以上网交流,发表意见、看法,数字化技术带来的传播距离感大大减小,这种“交互性”也是新媒体最独特的特点之一。这种交互性在社交媒体上更是愈演愈烈,这也就是社交媒体为什么在平台开放热门评论和热门话题功能的原因。例如:英国BBC论坛借鉴传统公共电视网的模式,建立一个网上纪录片专业交流的平台,通过论坛的互动性来推进纪录片专业人士的交流和共享。另一方面,我国新兴的网络社交媒体例如微博、微信、豆瓣、抖音等平台对于影视作品的人际传播同样具有显著作用。这些社交软件的热门话题、评论和转发功能也使得更多的大众被带动和感染,带动更多的潜在受众走进影院。

一方面,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5G技术成为影视文化产业数字化的新引擎。例如《你好,李焕英》的宣发过程中,除了宣传作品本身的同时,加大影院观众观感实时拍摄纪录的宣传,延续预告片的吸引力、提升影片的感染力,如同广告的最终目的是提供购买理由一样起到提供观影的理由。另一方面,移动端影视播放平台后台强大的数据分析技术,可以掌握受众在点播过程中何时快进,回放次数以及弹幕内容。这类数据可以帮助创作者把控作品情节演绎的节奏,更好的编排影视作品后续的情节,更加贴近受众的喜好,从而获得更好的收视口碑与效应。

(四)影视行业数字化

随着数字经济社会的发展,平台化发展与网络化协同构建起行业发展新环境,改变行业发展新格局。网络平台产业是数字经济的核心产业之一,平台已经成为数字时代的基础设施。奈飞、YouTube、谷歌等国外媒体巨流通过搭建大型数字平台,建立起了市场主导地位,平台整合了媒资、汇聚起用户、掌握着分发渠道。我国的微博、抖音、快手等典型社交媒体互动平台也为行业搭建起发展空间,在一定程度上重新定义了大众使用数字媒体、参与数字生活的方法和途径。

除了构建数字化平台,影视行业企业要顺应数字化发展,加快向数字化企业转型。一是要树立大数据互联网思维,形成基于云计算技术和大数据信息共享的数字化管理程序,实现影视项目的数字化运营。二是加强与互联网企业有机合作,发挥各自优势,产生1+1大于2的效果。三是影视企业的数字化管理。依托数字化平台,整合企业职能部门,优化企业生产方式,完善企业组织架构,加强企业智能管理水平,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益,协同高效发展。

(五)影视人才数字化

影视文化产业数字化转型路径,离不开培养影视制作数字化人才。目前我国此类的专业技术人才严重短缺,与好莱坞的制作水平和人才培养机制还有很大差距。影视文化产业的发展既要有数字化的制作技术手段,还需要以影视文化创作的艺术造诣为根基,因此,我们需要培养两者兼具的复合型数字化影视艺术人才。首先,要提高影视制作技术人员的专业素养,不仅要熟练运用数字化技术、计算机软件技术和后期制作操作技术,了解多门专业知识,在技术的指导下充分发挥艺术创作灵感,与各个部门之间紧密配合,不断挖掘各种影视表现手法,完善影视作品质量。例如,在创作前期,数字化影视艺术人才需要有能力对艺术家创造分镜头剧本充分解读并且利用数字化手段进行空间模拟,然后制定出最佳效果的拍摄方案,并标注各种拍摄细节问题与创作团队细细打磨,及时修改创作脚本和拍摄方案,力图达到最优的设计方案。在拍摄结束后,数字化影视艺术人才也应参与后期制作环节,力图形成最佳的视觉效果。其次,影视文化产业的数字化转型也需要具有数字化、国际视野的影视文化产业复合型经营管理人才。加强影视行业文化企业的管理者到高校、研究机构学习交流,开拓视野,这样才能使影视行业的数字化之路走得更稳、更远。

猜你喜欢
影视制作文化产业影视
文学转化影视,你需要了解这几件事
课程思政视域下影视制作课程项目化实践教学创新与探索
多媒体技术对影视制作技术的影响分析
传承晋绣技艺 做大文化产业
新媒体环境下影视制作与传播的发展路径分析
中国影视如何更好“走出去”
影视风起
文化产业空心化隐优
影视
文化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