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家俊
荣县农业发展保障中心,四川自贡
荣县作为典型的丘陵农业大县,是全国首批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也是全省农产品主产区(县)。荣县总人口约70.0 万人,农村人口52.2 万人,总耕地面积6.65 万 hm2。截至2021年底,荣县农机拥有量已达20.0万台(套),总动力达42.2 万 kW,机耕面积9.3 万 hm2,机播面积2.3 万 hm2,机收面积2.8 万 hm2,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64.08%。近年来,荣县通过农机购置补贴政策、购买农机社会化服务等多元举措推动当地农机化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当前荣县粮油机械多,果、蔬、茶等特色产业机械少;耕作机械多,达1.7 万台,而播种、收获机械少,不足100台;小型低性能机械多,大中型高效智能机械少,如收获后处理机械和农产品初加工作业机械等小型机械占比达90%以上,而农田拖拉机仅21台,联合收割机仅138台,插秧机仅30台。
一是农机作业成本高。荣县因地形地貌复杂、土地细碎分散、种植规模较小、交通不便等原因,大多只能采用中小型机械,作业成本比平坝地区高1倍以上,如荣县耕种收主要作业环节收费价格较高,机耕1 500~2 100元/hm2,机插秧 1 500~2 100 元/hm2,机收 2 700~4 200 元/hm2,而人工费高达7 500元/hm2。二是主要农作物关键环节机械化水平低,播种和收获机械化水平分别不足20.00%和45.00%。三是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低,仅为64.08%,仅与全省平均水平持平,远低于平原地区。
一是有效供给不足。近年来,科研院所和生产企业虽不断研发和改进,但从技术成熟度、性能质量等方面看,经济、适用、高效的丘区农机装备有效供给长期不足,制约了荣县农机化发展,如当前大力推广的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机械与荣县大多数地块的匹配度较低,还需进行适应性试验。二是投入不足。荣县相对复杂的自然环境条件,导致高标准农田、宜机化改造成本远高于平原地区,最高达7.50万元/hm2以上,而中央、省级补助资金2.25万元/hm2,丘区地方财政投入有限,难以实现全面宜机化。加之,农机补贴未执行差异性政策,尤其是平原、丘区作业补贴执行一个标准,导致丘区高效农机应用不足。三是农机社会化组织程度不足。荣县现有农机合作社8个,因资金、人员、场地等原因,经营管理水平不高、社会化服务能力不强、参与市场竞争力弱、作业服务收益较低,8个合作社只有4个能长期良好运营。
对适用于丘区的高效农机装备适度提高补贴标准,减轻购买压力,促进推广应用。根据丘区作业成本实际,适度提高主要农作物播种和收获环节的农机作业补贴标准。对丘区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等宜机化建设项目,加大政策倾斜力度,同时,适度提高补贴标准。探索将具有地方特色的丘区农机产品纳入补贴试点。
加大农机研发资金和薄弱环节技术示范推广投入,开发满足丘区作业要求和农民需求的高效化和智能化农机装备。大力推进“以机适地”“以地适机”等农机科研开发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主要农作物全程机械化生产试验示范的推广力度,努力推广畜牧、水产、经作等实用新机具,积极探索蔬菜、果桑茶机械化生产技术和模式。加快新型实用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刺激农户购机、用机积极性。
加强农机合作组织、农机大户培育,让更多能人成为农机职业技术带头人,引导农机专合社重点打造“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增强农机合作组织社会化服务的能力。组织农机带头人参加技术培训、现场培训等学习,提升管理水平,增强经营能力,更好起到示范带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