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 辉,田 源,张 毅,苏文莉,郭 亮
(重庆市中医骨科医院,重庆 400010)
颈源性头痛(cervicogenicheada,CEH)是由于颈椎或颈项部软组织出现功能性或器质性损伤,诱发的慢性、单侧和(或)双侧性头部疼痛为主要表现的一组器质性或功能性综合征,其发病因素较复杂,疼痛性质多为牵涉痛。Sjasstad早在1983年就提出这一概念[1],CEH是临床头痛疾患中较为多见的一种。本病发病年龄跨度较大,以中年人群居多,患者中女性占比较大。随着现代化、信息化发展的加快,人们对手机、电脑等的使用及依赖成上升趋势,以及学生压力大、负担重等因素,“低头族”致使CEH的发病年龄变得年轻化,进而形成一种现代社会疾病[2]。CEH对患者生活质量有严重影响,长时间会导致视力模糊、恶心、耳鸣、呕吐等,更甚者会出现神经萎靡、注意力分散、情绪低落等不良情绪[3]。
CEH属中医“痹证”、“头痛”、“脑风”、“头风”范畴[4]。“头痛”首见于《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记载并描述了太阳、阳明、少阳、厥阴病头痛的病症。李东垣在《东恒十书》中将头痛分成外感、内伤两类,根据病机和症状进行区分,包含伤寒头痛、湿热头痛、偏头痛、真头痛、气虚头痛、血虚头痛、气血俱虚头痛、厥逆头痛等,另补充了太阴头痛和少阴头痛。《丹溪心法·头痛》中对痰厥头痛和气滞头痛有所描述,又有“如不愈,各加引经药,太阳川芎,阳明白芷,少阳柴胡,太阴苍术,少阴细辛,厥阴吴茱萸”等引经药物记载。“头痛”的病因病机是由于人体正气不足,卫外不固,风寒湿热等病邪入侵颈项,或跌扑损伤,使得颈项部筋肉拘紧,关节失稳,致头颈部经脉闭阻,气血运行不畅,不通则痛或不容则痛,继而发头痛。研究显示,根据轻重缓急可采用不同治疗手段,当严重到一定程度或保守治疗无效时则只能手术治疗[5]。中医治疗手段包含了针刺、推拿、艾灸、中药治疗等方式。现将近5年中医治疗颈源性头痛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素问·调经论》言“病在筋,调之筋;病在骨,调之骨”,针刺具有驱邪扶正、通络止痛、补益肝肾、调和阴阳的作用,可有效改善CHE症状及情绪问题[6]。历代医家均采用分经论治的方法施以针刺治疗,本病是头颈部病变,根据“腧穴所在,主治所在”理论就近取穴。潘胜莲等[5]应用滞针提插项三穴,即风池、天柱、天牖穴同常规针刺疗法做比较,治疗结果显示,滞针提插项三穴对颈源性头痛的疗效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简明麦吉尔疼痛量表评分和炎症因子水平,其疗效优于常规针刺治疗。邵晨旭等[7]统计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脑病科门诊及住院部收治的177例头痛患者,对照组79例为西药治疗加非穴位针刺,观察组98例为针灸治疗。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97.96%)高于对照组(89.87%),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王少崭等[8]用针刺联合清宫正骨手法治疗颈源性头痛40例,与40例单纯针刺治疗患者做对比,结果治疗4周后和12周后,在同一时间节点,治疗组VAS值、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值以及每日头痛指数较对照组低,治疗组总有效率更高。研究显示,针刺镇痛其原理是通过对降钙素类相关肽5-羟色胺、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等的干预,以及调节血液流变学作用,进而对神经系统发挥治疗作用[9]。
推拿手法包括手指点穴、松解手法(拿捏、㨰揉等)、复位手法(牵拉、旋提等)等,具有行气活血、疏经通络等功效,可松解小肌群以及局部肌肉痉挛,改善血液循环,改善筋膜、韧带及肌肉劳损。王成远等[10]治疗颈源性头痛取翳明、天牖、天柱3穴行推拿法同标准推拿治疗2周对比,并对疼痛程度进行评价。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93.0%、对照组72.7%。李志红[11]用颈椎定点旋转复位法与中频治疗颈源性头痛90例,总有效率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后VAS评分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刘俊波等[12]用旋提手法结合靳三针治疗颈源性头痛,以常规牵引治疗作为对照组,治疗2周后总有效率观察组(96.7%)高于对照组(83.3%),VAS评分、TCD指标水平观察组高于对照组。
灸法通过温热刺激,起到活血行气、温经通络的功效,进而推动气血运行,改善动脉血供,达到缓解头痛的作用,如温针灸、隔物灸、雷火灸、麦粒灸等。李秀霞等[13]用温针灸治疗颈源性头痛62例,不但能有效缓解疼痛,而且可改善血流动力学指标。姚旭等[14]用“项四穴”微调进针点(天柱Ⅰ、风池Ⅰ、完骨Ⅰ、天牗Ⅰ)配合谷、太冲、足临泣行温针灸治疗33例颈源性头痛,治疗4周后,同对照组比较,其头痛持续时间、头痛频率、头痛程度、颈部活动度改善均优于对照组。张亚洁等[15]治疗颈源性头痛,观察组用常规药物、推拿、温针灸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常规药物、推拿),头痛频率及VAS均改善,且应激及炎症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凌春生[16]用雷火灸治疗CEH,与针刺组做对比,15天后雷火灸组的VAS评分下降更显著(P<0.05),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分雷火灸组升高更明显(P<0.05),且总有效率雷火灸组高于针刺组。
田利军等[17]用葛根汤联合针刺治疗106例青少年颈椎生理曲度异常导致的颈源性头痛患者。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颈背头痛、肌肉僵直痛及头晕头痛积分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VAS、颈椎活动度(ROM)评分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NO水平高于对照组而ET-1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IL-6、IL-1、TNF-α等指标水平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平均脑血流速度(Vmean)、平均脑血流量(Qmean)、脑血管阻力(R)、动态阻力(DR)、临界压力(Cp)、脉搏波波速(WV)指标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张震霖[18]用中药配合正脊治疗颈源性头痛,观察组以疏风通络为原则,用疏风养血汤配合正脊治疗。总有效率观察组(95%)高于对照组(77.5%)。张洁文等[19]用正骨手法配合中药治疗颈源性头痛,自拟疏风养血汤配合正骨手法与内服布洛芬胶囊及盐酸氟桂利嗪胶囊做对比,显效率治疗组高于对照组。王明等[20]用清上蠲痛汤加减治疗CEH32例,与对照组(内服氯唑沙宗、芬必得和颈复康颗粒)进行比较,总有效率观察组(90.62%)高于对照组(65.63%),且中医症候积分、VAS评分和ROM评分下降幅度观察组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左右两侧椎动脉、基底动脉的收缩期峰流速及平均流速值均优于对照组。
李晓民[21]治疗颈源性头痛120例,对照组用小针刀治疗,观察组用针灸结合小针刀治疗,总有效率观察组(93.33%)高于对照组(78.33%)(P<0.05)。万颖[22]用浮针配合悬吊运动和常规针刺疗法治疗CEH,治疗后VAS评分浮针组优于针刺组,而同一时间点颈椎活动度均有改善,但差异不大。随访3个月的复发率浮什组也较针刺组低。李巧萍等[23]用温通刮痧疗法治疗CEH,治疗4周后总有效率和满意度调查对照组均低于干预组。3个月后颈椎功能障碍指数干预组也优于对照组。陈旭龙[24]将110例CEH患者分为观察组(刃针疗法配合推拿治疗)和对照组(推拿治疗),治疗后头痛发作次数、VAS与ROM评分指标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
中医辨证论治CEH具有一定优势,不仅不良反应小,而且耐药性及依赖性较低。但目前诊断缺乏客观性评价指标(生理生化指标等),治疗手段各式各样,且处方的选择、复发率以及不良反应等研究较薄弱。针对本病的发病趋势和特点应重视病因、诱因、病势及体质等因素,制定相应的干预及治疗思路,发挥中医“治未病”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