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艳红
(内蒙古赤峰市喀喇沁旗河南街道管理办公室 024000)
辖区自脱贫攻坚以来,争取扶贫资金267.4万元发展贫困户养殖95户,养殖牲畜4242头只。争取金融扶贫资金2652万元,发展养殖户589户。辖区整体的养殖规模较小,养殖较为分散,养殖户对于动物防疫的认识各异,动物疫病防控难度较大。为此,加强基层地区动物防疫工作,防范动物疫病传播蔓延,促进养殖业发展,保障人体健康,维护公共卫生安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振兴乡村经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发展畜牧业,成败看防疫[1]。实施动物防疫工作可以减少社会和经济损失约为30%[2],因此必须加大动物防疫工作的宣传教育,强化农民科学养殖的意识。
辖区通过集中防疫和对新增畜禽由养殖户随时领取疫苗进行自主防疫两种方式,对高致病性禽流感、新城疫、口蹄疫、小反刍兽疫、布鲁氏菌病、猪瘟、猪丹毒、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群体免疫密度应常年保持在90%以上,其中应免畜禽的免疫密度应达到100%。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小反刍兽疫、猪瘟和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免疫抗体合格率应常年保持在70%以上。
加大动物疫病的长期科学监测力度,辖区村均设一名疫情监测员,通过有效地沟通、监测和防控机制,随时监测了解动物疫病动态,重点对牲畜口蹄疫、布鲁氏菌病、小反刍兽疫情进行监测,严格执行疫情上报制度,能够第一时间采取有效措施控制疫情的传播,保障动物健康生长[3]。同时,加强动物流行病学的分析和调查,防疫人员深入养殖户家中,积极与养殖户沟通,对养殖牲畜进行定期检查和疫情排查[4],对饲养情况进行分析和总结,便于根据动物日常情况和流行病特征制定针对性防疫策略[5]。
为了维护畜产品的良好品质,提高动物防疫工作的效率,随时配合当地市旗两级农牧系统开展动物防疫工作的抽血采样及调研活动,进一步加强动物防疫技术和水平的创新与发展,保障基层动物防疫工作的有效性[4]。
基层防疫员在动物防疫工作中作用重大,既关系着基层动物防疫工作的技术与水平,还影响着当地甚至整个畜牧养殖业的健康发展[4]。目前,我国基层防疫工作条件差,工作任务重,防疫补助低,年轻懂技术的人员很少愿意在基层发展,所以当前从事基层动物防疫工作的大多是年龄偏高,文化程度低的闲置人员[6-7],对于动物防疫工作重视程度不够,缺少专业防疫知识,责任感不足,对于防疫工作缺乏积极性与主动性,对于新思想和新技术的接受以及学习力不足。此外,基层动物防疫的基础设施落后、疫苗和技术也存在较大缺口,致使防疫员防护措施不得当,影响了动物防疫工作的有效开展[8]。
我国畜牧业养殖基础决定农村仍以散养户为主,此次脱贫户也都以小规模形式采购。散养户以及小规模购买户大都存在防疫知识缺乏、防控意识薄弱、养殖环境差等问题[8]。养殖户认为自己的群体规模小,又处在偏远农村,动物防疫还会对动物造成应激等,所以认为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可有可无,致使防疫主体责任不能落实。另外,基层防疫员“多干不能多得”,甚至“干多干少一个样”,导致基层防疫员的责任感差、执行力弱,畜牧业管理运行机制不畅,甚至很多防疫员还与养殖户有利益上的冲突[4],给基层防疫工作造成很大不便。为有效减少动物疫病的发生率,维护公共卫生安全,畜牧业生产方式的转型升级迫在眉睫,同时,也要完善畜牧业管理的运行机制[8]。
从产业发展和公共卫生角度,动物防疫意义重大。我国针对基层动物防疫工作坚持改革与创新并举,在法律法规和基层治理制度建设上不断完善,对基层动物防疫工作也提出很多具体明确要求,为基层动物防疫工作的开展确定了方向[4]。但是,在实际防疫过程中,由于基层动物防疫工作的软硬件建设不足,加之畜牧业生产方式不完善,养殖户的不配合,致使基层动物防疫工作存在着自身的难度,如基层防疫人员在开展工作时对于动物防疫工作的相关法律法规和基层治理制度的重视程度不够,不规范行为不时存在,不能对重大疫情进行很好的预测与控制,延误最佳防控时期等[9]。这就导致基层动物防疫工作不到位,存在不科学现象,严重制约我国畜牧产业的规范化发展。同时,对基层动物防疫工作的监管关系着防疫员在操作过程中的规范化和标准化,也关系着基层动物防疫工作的整体技术水平,还关系着畜牧业的健康发展。但目前,在对基层防疫工作的监管上力度小,监管体系建设上也比较匮乏,上级的突击检查、抽查或是文件、形式上的审查等都不足以了解一线工作中的真实情况,还需加强监管力度,完善监管机制来加以约束[4]。
基层动物防疫队伍包含两个层级,一个是乡镇(街道)畜牧兽医人员,应适当引进动物医学专业的人才,改善管理人员结构,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培训教育,进而提高畜牧兽医人员的职业技能。另一个是利用现有村级防疫员的定额补助经费,精选人员、提倡新技术,提升责任感,努力建立一支专业化和职业化的基层防疫员队伍。签订责任状,使其明确岗位职责,科学防疫,为日益繁重的动物疫病防控和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提供有力保障。
基础设施是基层动物防疫工作的必备的工具。防疫管理部门除了保障人畜安全,还要尽可能地考虑基层动物防疫工作的实际需求,完善防疫基础设施。乡镇(街道)畜牧兽医和基层防疫员在了解不同仪器的性能、用途、操作方式后,防疫管理部门要对两类人员对仪器的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提升工作的实效性。除此之外,各养殖户的基础设施也要达标,乡镇(街道)畜牧兽医和基层防疫员要与各养殖户加强沟通,实地考察其养殖环境,为其指出养殖场存在的问题,督促安置必备的养殖和防疫设施,更好地满足畜禽基础要求,科学地完成防疫工作。
标准化规模养殖是现代畜牧业的发展方向[10]。一是建立畜牧兽医标准化示范基地,充分发挥示范基地的带头示范引领作用,形成龙头企业牵头、合作社跟进、中小养殖户参与的产业联合体,依托龙头企业的技术和市场优势,带动中小养殖场户增产增收,全力支持兽医标准化工作的推广。二是政府有关部门在实施龙头企业带动扶贫项目时,加大资金、技术和政策等方面的支持力度,推广“公司+农户”、托管租赁、入股加盟等模式,推动银行业金融机构积极探索“大带小”金融服务模式,切勿让标准化示范区建设成为一种形式,支持龙头企业带动中小养殖户发展标准化生产。三是乡镇(街道)畜牧兽医应利用示范基地的先进畜牧技术,引导养殖户进行良种改造。组织产业技术体系和行业协会等,巡回讲座,举办培训班,免费发放技术手册、口袋书和明白纸等资料,指导中小养殖户提高饲养管理水平和动物疫病防护水平。总之,乡镇(街道)畜牧兽医要充分利用示范基地的优势,引导养殖户标准化养殖,促进畜牧业健康发展[11]。
健全基层动物防疫工作运行与监管机制,有效调整基层防疫人员,推动《动物防疫法》中明确生产经营者对动物防疫负有主体责任的宣传与落实,推进动物疫病强制免疫政策实施,规范防疫检疫监督机构,使各部门在工作中可按照规章制度工作,有据可依、有章可循。同时,防疫管理部门要加强与市场监督、交通运输和公安等相关部门的协作配合,形成加工、运输过程中的监管合力,堵塞检疫监管漏洞,降低疫病传播风险。良好的基层动物防疫工作运行与监管机制需要政府部门在充分了解基层动物防疫工作重点,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实施,使相关工作机制成为有效的动物防疫管理工作标准[12]。
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是国家助推的大趋势,今年爆发的新冠疫情也证实了互联网和大数据的优越性。畜牧业当然也要顺应时代改变,适应这种深度融合。建立健全畜禽电子生产和经营档案,探索养殖、防疫、运输、屠宰以及无害化处理等过程中基础信息互联互通的全链条风险追溯监管信息体系。做到防疫部门监管监测和各生产经营单位“一套数”“一个码”[13]。通过动物防疫追溯监管体系的智能化转型,增强动物疫情的监测预警能力、追踪溯源能力和防控形势研判能力,在减轻基层防疫人员工作强度的同时,为决策指挥提供有效辅助,为统筹动物疫情防控和生猪等重要畜产品供应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