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晓敏,庞玉新,严寒静*
(1.广东药科大学,广东 广州 510006;2.国家中药材产业技术体系广州综合试验站,广东 广州 510006;3.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岭南药材生产与开发重点研究室,广东 广州 510006)
自2020年5月28日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以来,思政建设已成为各高校教学改革的热点。《中药资源学》课程首当其冲地也将思政元素引入其中,但将该课程和思政教育有效融合的学校并不多见,更多的则是出现了“孤岛效应”[1-4]。因此,在特殊时期向该课程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同时,注重情感教育,对于激发学生的热情,营造积极的课堂教学氛围,增强学生的学习效率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中药资源学》课程涵盖内容广泛,涉及交叉学科知识较多,理论联系实践性较强,授课过程中教师多以教材为主,无法全面涵盖交叉学科知识,存在片面性。同时,因学生知识储备、学习能力差异,导致部分学生无法深入理解吸收理论知识,从而导致课堂枯燥,影响课堂氛围。因此,在教学中,将中药资源学“尊重自然、回归自然、奉献自然”的情怀渗透到教学中,使学生产生情感共鸣,同时融合思政元素,强化学生社会责任感及爱国主义情怀,使《中药资源学》这门课程教学内容血肉结合,成为教学过程的灵魂。丰富的道德因素使专业、道德融为一体,实现“立德树人”的真正目标,这对培养中药资源相关专业人才具有深远意义。
我校开设的《中药资源学》课程共分为10章,知识体系涉及栽培学、生态学、中药化学等内容,体系庞大、内容繁杂。通过梳理重点知识,将其与生态问题、产业发展问题、相关前沿科研成果及杰出人才事迹等相关思政元素进行有机融合,从而促进学生在爱国情怀、科研素养、职业担当及道德规范等方面的综合素质培养。本研究选取部分章节进行情感挖掘,理论知识和思政育人的契合点及预期效果如表1所示。
表1 《中药资源学》课程思政知识点
《中药资源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着重培养学生从事中药资源野外实践调查的实际操作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与吃苦耐劳、勇于探索的精神。结合2011-2020年的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讲述开展中药资源普查的艰辛过程[5]。中药资源普查任重而道远,参加过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的科研院所、高校师生在酷暑中风餐露宿,承受着巨大的体力消耗,正是他们无畏艰难险阻的精神,使这项工作得以顺利完成。共发现79种新物种,其中60%以上的物种具有潜在的药用价值。Nature发表了专题报道,详细介绍了在中国政府领导下的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取得的重要成果及其对促进中药资源可持续利用和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贡献[6-8]。由此向学生传递从事中药资源学研究的前辈们无畏艰难险阻、持之以恒、勇于探索的精神,鼓励大家亲近自然,勇于实践、探索。
开设中药资源学实践课,包括“校园内药用植物的识别与鉴定、植物群落调查方法、野生中药资源调查”。使理论与实践教学相渗透,室内与室外工作相融合,重点突破中药资源普查技能,除了走访调查、栽培基地调查、药材市场(饮片场)调查外,还包括植物标本压制、GPS使用、打样方、野外植物及生境摄影、记录药用植物及伴生植物数量等,形成调查报告。该技能是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学生社会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也能够使学生积累大量的社会经验,提升学生融入社会的能力。
课堂互动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分析解决问题、实现知识迁移和融合的重要手段。如在讲述道地药材资源时,导入“道地药材是药材中的佳品吗?”“《名医别录》载,人参如人形者有神,生上党及辽东。那么,道地药材为什么会变迁?”诸如此类问题,以学生为主体3-4人分组讨论,推选组长、秘书。组长负责组织纪律、调节讨论氛围、总结组内发言、分析问题、确定关键任务等,秘书负责记录、整理、梳理。整个过程可以通过教材、网络资源自主查询,最终总结汇报,教师点评。活动流程见图1。该活动能够激发学生课外拓展学习积极性,活跃课堂学习氛围,变被动的“满堂灌”为主动的“畅所欲言”。
图1 课堂互动流程
以问卷的形式了解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情感变化,包括学生喜欢上课的方式、上课态度、表现、预期目标、对教师授课意见、知识点难易程度、教学建议等,增加学生教学的参与感,便于教师了解学情,及时调整,保证教学质量,实现教学目标。
课程考评标准融入思政模块。期末成绩包含期末考试模块、平时成绩模块、思政模块,考核比例6:2:2。期末考试模块以专业知识为主,平时成绩模块包括课堂小测、课堂作业等。思政模块内容主要包括《森林法》《环境保护法》《濒危动植物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和中药资源职业道德两部分,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课程思政作为一种创新的教学方式和理念,能够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程教学的各个方面,与人才培养进行深度对接,达到立德树人的目的[9]。在《中药资源学》的课程思政中充分融入情感教学,创造意境,课堂互动,引起共鸣,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实践课程的实施,增强学生团结、互助、无畏艰险的实践能力,提升意志品格,为社会输送有能力、有担当的专业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