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巴氏杆菌病的诊断与防治对策

2023-01-05 22:47:26孙孟瑶杨雅琪梁晚枫延边市延边大学农学院136200
今日畜牧兽医 2022年2期
关键词:氏杆菌病鸡鸡群

孙孟瑶,方 宇,杨 丁,杨雅琪,侯 杰,梁晚枫★(延边市延边大学农学院 136200)

1 鸡巴氏杆菌病的诊断

1.1 病原体

多杀性巴氏杆菌是引起该病的病原菌,菌体整体呈现为椭圆型或短杆型,长度约在1~1.5μm之间[1],是一种无鞭毛不运动、不形成芽孢的革兰阴性杆菌,根据外部荚膜的不同,不同的分离株具有的毒力有所不同;该病菌在自然界中分布广泛,属于条件型致病菌,病菌对常见消毒药抵抗力较弱,易被普通消毒药、阳光、干燥或加热破坏,但可常温存在于腐败尸体或超市的土壤中中3~5个月。该菌在人类和其他动物之间均具有极强的感染力,在人体中易引发肺部的感染,在动物中,引起牛羊这类牲畜败血症,禽类引起霍乱。

1.2 巴氏杆菌的危害

尽管巴氏杆菌的感染性是不分物种的,但实际上禽类的感染性是最高的,在禽类中又属鸡的感染性最强。病菌通过侵袭鸡的眼部、鼻腔和口腔分泌物感染鸡群,同时污染周边环境、工具等。有研究发现,在空气潮湿闷热、气候巨变的环境中,该病的发病率较高[2],同时饲养管理不良也是诱因之一。通常而言,一月龄以下的幼鸡最易感。该病会广泛的传播的原因是其潜伏期较长且潜伏期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处于潜伏期的鸡无明显临床表现,很难进行鉴别和早期预防,导致病鸡长期混在鸡群中,引起其他鸡感染,同时,潜伏在病鸡体内的多杀性巴氏杆菌很容易发生变异,毒力急剧升高。一旦病情暴发,会导致鸡群灭亡、蛋鸡的产蛋质量变差、产蛋率降低,损害养殖场等地的经济。

1.3 临床症状

鸡巴氏杆菌病依据疾病不同的类型和严重程度具有较大差异。按病程可划分为急性、慢性。但多数情况下很难据此分类,临床症状也可介于急性型和慢性型之中。每个时期的发病特点各不相同。

1.3.1 最急性型

常见于产蛋量非常高、体型相对肥硕的鸡。发病鸡通常在1~2d内死亡,在潜伏期内一直均处于正常状态,不易被察觉,发病时突发性地急速拍打翅膀,进而症状变为猛烈抽搐,最终角弓反张死亡,病鸡死前精神无异常,食欲旺盛。

1.3.2 急性型

是临床上发病最多的一种。潜伏期以后,病鸡体温开始急速升高,高达44℃~45℃、对外界刺激反应微弱离群呆立、被毛凌乱、双翅下垂,频繁且大量地饮水,食欲不振或完全废绝,口鼻流出斑驳混有泡沫粘液、腹泻、排黄绿色或白色稀便,甚至呈血色[3],情况严重者,出现脱水、抽搐。呼吸变急促的同时伴随有“咯咯”声,一般在72 h内急速死亡。病鸡的鸡冠、肉髯肿大、呈现暗红色。该时期病情凶险,死亡率极高。

1.3.3 慢性型

慢性型病鸡身体的各个部位开始出现不同程度的炎症和肿胀,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会逐渐加剧,存在自行康复的可能,然而药物治疗效果并不理想。除此之外,病鸡表现出日渐消瘦、贫血相关症状病程持续时间可长达一个月,周身伴有多种慢性疾病如慢性肺炎、慢性呼吸道炎、慢性胃肠炎等,病情反复顽固,若为产蛋鸡群,产蛋量同时减少,畸形蛋、血斑蛋等比例急剧增高,病情严重时完全停止产蛋。不同于急性型病鸡、慢性型病鸡鸡冠和肉髯为苍白色。

1.4 病理解剖变化

主要病变是与血管障碍有关的变化,通常为败血症。最急性病例通常无特征性病变,剖检偶尔可见轻微出血点。急性型病例的剖解变化较为经典,可观察到病鸡的十二指肠肠系膜上小血管、心外膜、冠状脂肪和肌胃等部位明显出血,其中十二指肠出血尤其严重,呈现卡他性肠炎,肠内容物时常混杂血液、黏膜红肿溃疡、肺部充血,有出血点,严重会导致为肺炎;鼻腔和呼吸道内充斥大量黏液;心包内积有不透明淡黄液体;肝脏呈病态棕灰色、土黄色,质脆,表面有针尖大小、灰白色的多个病灶型凝固坏死区[4];脾略肿大,存在散在的坏死灶,胰腺肿大甚至出血,少数病鸡气管环状出血。慢性病由于病菌的侵入部位不同,故临床症状也有所不同[5],但大多为呼吸道、关节部位炎症反应,呼吸道有卡他性渗出、黏液堆集于鼻腔和上呼吸道,切开肿大关节腔有淡黄色干酪样坏死物。若病程持续时间长,可能表现为卵黄性腹膜炎。

1.5 实验室诊断方法

1.5.1 染色镜检

在无菌条件下,取病鸡的心、肝、脾、淋巴结等部位进行组织涂片,革兰氏染色,油镜观察[6]。呈革兰氏阴性菌特征、两级明显着色;通过瑞氏染色观察,可以观察到一定数量的球杆菌,菌体的两端着色浅、中间着色深。

1.5.2 分离培养

在无菌条件下,将肝脏和脾脏组织分别接种在肉汤培养基、新鲜血琼脂平板培养基和麦康凯琼脂平板中,并在37℃下培养24~48 h。肉汤培养基管底有沉积物,表面形成一圈灰白色的细菌;新鲜血琼脂培养基可见灰白色露珠状小菌落生长,表面半透明,光滑,无溶血;麦康基中心无细菌[7]。选取典型菌落进行涂片、革兰氏染色、镜检,可见呈椭圆形秃头微球菌,两极均呈强色。

1.5.3 生化试验

该菌不能分解乳糖、木糖、鼠李糖、山梨糖醇;VP试验、MR试验均为阴性,靛蓝基质试验为阳性。

1.5.4 动物试验

取该病菌相关的病料,以1∶5比例向其中加入灭菌生理盐水,与研钵中充分研磨后制成悬液备用[8]。取小鼠、家兔等实验动物,经皮注射含有病菌的悬液,等待实验动物病发。一般情况下,实验动物会在24h左右出现明显病理变化,取其心脏、肝脏、血液等制成病理涂片进行显微镜的观察、对比。通常需要注意的是,健康动物的体内也含有一定量的菌群,动物实验鉴定时,应与禽生前的剖检变化、临床症状进行比较,得出合理的推论[9]。

2 鸡巴氏杆菌的防治

2.1 疾病的治疗

2.1.1 西医方法

禽巴氏杆菌的治疗,应尽早采取措施,采取措施越早,治疗效果越好。经过药敏试验筛选后,可选定有效的治疗药物。对巴氏杆菌敏感的抗生素类药物应用最广,病鸡症状轻微时,可将金霉素、土霉素等随饲料拌入喂食持续3~5日;患病鸡群症状严重时,可使用链霉素进行肌肉注射等。磺胺类药物使用过程中要注意用量,避免大剂量,大剂量的该类药物可产生肾毒性,影响采食,导致鸡的中毒死亡;磺胺喹恶啉在该类药物中具有优秀的效果,故而应用甚广,使用时需注意不能用于产蛋鸡的鸡群,该药物会导致产蛋量降低甚至完全停止产蛋[10]。奎诺酮类药物可以配合其他药物交替使用,避免一类药物长期使用而产生的抗药性。

2.1.2 中兽医方法

中药是我国独特的医疗体系,可将其运用到动物疾病的治疗当中。相较于西药,中药用药更加安全、符合绿色的食品要求,能更好的克服耐药菌增多、药物残留等现象。中医认为,禽霍乱是外邪侵入机体,然后入营血,导致血热妄行。治疗本病中医用药以清热解毒、凉血保肝、清泄里热、透邪外出为主。当疾病在某地区蔓延时,养殖场可考虑中药方剂防治:以金银花、黄联为主柴胡、雄黄为辅。[11]有研究发现白头翁、黄柏、秦皮等组成的方剂对抑制巴氏杆菌对动物体的侵染有显著效果,经该方剂治疗的存活率和体重增加指数均比较明显变化。另有研究指出,复方黄芪多糖散(含黄芪多糖、人身皂苷、青蒿素、鱼腥草、板蓝根、大青叶等)对该病的治疗明确的效果。当今市面上,复方双黄清热解毒液是最常见的治疗禽霍乱的中药,应用范围广、治疗效果良好。面对数量较多的鸡群,可采用如下方剂:加水煎煮板蓝根、穿心莲、黄莲、葛根、贯众、紫草、甲紫适量熬制成2000mL的药液,再加入适量红糖和大蒜汁,晾至室温给病鸡饮用。

2.2 疾病的预防

2.2.1 疫苗免疫

预防禽霍乱的主要措施是疫苗免疫。禽霍乱疫苗分灭活疫苗、弱毒苗和亚单位疫苗三种。灭活苗常用于易感鸡群的首次免疫或后期免疫的加强。一般情况下,8~10周龄鸡群注射灭活疫苗完成首免,一个月后再次注射进行加强。弱毒疫苗由于存在反毒风险,故不适用于易感鸡群的前期预防,适合鸡群二次免疫。亚单位疫苗是目前的研究热点,对鸡安全无毒、保护力良好。使用时应注意,未使用的疫苗应在2℃~8℃保存,开放疫苗应在8h内使用完毕。免疫期间避免使用镇痛消炎类药物、糖皮质激素类药物。

当今社会分子生物学的蓬勃发展揭露了多杀性巴氏杆菌更多的发病机制,这显著推动了新型疫苗的研发[12],如新型减毒疫苗、重组亚单位疫苗和DNA疫苗等正是当今科学研究的热点。相较之前的疫苗,新型减毒疫苗可同时激发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交叉保护力强,具有很高的安全性;亚单位疫苗和DNA疫苗制备方便、基因靶向明确、安全稳定。然而,上述三种疫苗的研发还存在着有待解决的科学问题,目前未应用于市场。

2.2.2 环境预防措施

要确保养殖和管理安全,必须重在预防。加强家禽抵抗力,增加营养,保持鸡舍干燥,避免家禽过度拥挤。平时要加强鸡群管理,严格执行卫生防疫措施,合理调控饲养密度。在疫病高发地区,应加强环境卫生,正常时间保持禽舍通风干燥。尽量减少引进外来鸡种,做到自繁自养。当引进新的鸡群时,应该对老鸡实行单独的饲养制度,并对引进鸡群进行严格检疫,确保疾病不被引入鸡舍。病群被彻底消灭后,笼子要彻底消毒,新鸡群才能进入。水和食物是感染的主要来源,养殖过程中,用水要保持清洁,食物要保持卫生且营养均衡,不定时补充维生素,有助于提高鸡群免疫力[13]。发病时应尽快隔离治疗,彻底消毒,对群内所有鸡群给予预防性用药。当发现病鸡或死鸡时,应隔离其他鸡群,及时处理病死鸡,防止感染扩散。病鸡和死鸡主要通过焚烧和掩埋来治疗。有病死鸡的场所要及时消毒,其他畜群要及时转移,防止疾病传播。饲养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进入鸡舍需严格消毒;一般情况下,养殖场应谢绝外来人员参观,严禁外来动物闯入。

3 讨论与小结

鸡巴氏杆菌病的感染病鸡主要以出血性败血症为主要表现,不同时期的临床症状有所不同。该病的病原主要通过呼吸道、消化道传播;慢性感染病鸡是最主要的传染源。禽霍乱不仅可以感染正常家禽,还可以感染人类和其他动物。因此,加强对多杀巴氏杆菌的研究,控制禽霍乱的发病几率,促进养鸡场的自我繁殖和自给自足,尽量减少外地鸡的引进,如需要引进,将禁止从疫点采购鸡只[14]。养殖场应当制定相应管理制度和卫生制度,合理预防流行病,加强消毒,减少疾病发生。这些对于保护和促进家禽产业和生态链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若周边出现疾病流行状况,养殖场应有防患意识,早日接种疫苗,积极用药;抗生素对巴氏杆菌敏感是治疗本病的最佳药物,中药则采用以清热解毒为主的多种方剂。早预防,早治疗是战胜本病的重要指南。

猜你喜欢
氏杆菌病鸡鸡群
鸡维生素缺乏症的临床症状与治疗
林下养殖鸡群人工免疫失败的成因及应对措施
引起鸡群呼吸道疾病的因素
鸡维生素B1缺乏症的诊治分析
家禽科学(2021年6期)2021-08-26 05:39:32
一例鸭疫里默氏杆菌病的诊断
病鸡治疗期饲料调整与控制
麋鹿巴氏杆菌病的诊治
病鸡治疗期饲料调整与控制
兔巴氏杆菌病的诊断及防制
兽医导刊(2016年12期)2016-05-17 03:51:43
山羊巴氏杆菌病的诊治
兽医导刊(2016年6期)2016-05-17 03:5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