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敏华 王 娟 陈小永
中医学根植于中国古代哲学和传统文化,思维方式独具一格。中医思维是指中医在从事医学活动过程中运用中医理论和方法理解自然、社会和人体生理病理问题,诊断和治疗疾病的思维模式[1]。古代中医思维具有模糊、不确定、非定量性,虽然具有可继承性、可开发性,但是传统师带徒方式人才培养数量不稳定,个体水平差异较大。现代中医培养制度,课堂式的教育虽然稳定了人才培养的数量,由于课程设置、学时限制等问题,严重脱离了传统文化和哲学的学习,缺乏经典的熟习,临床与课程所授脱节,使得学生无法建立完整的中医思维体系。从“中医药人才培养”的视角来看,学生中医思维薄弱、执业胜任能力滞后,还有中医药文化氛围淡薄,中医药推广、继承和创新力度不够[2],所以中医思维培养迫在眉睫、中医思维培养举步维艰,这都是目前中医人才培养面临的困境。中医急诊学是中医临床思维和中医学理论相结合,研究临床危急重症的发病原理、证候变化特点,进行病证救治的一门临床应用学科。中医急诊学快而精准的诊疗特点决定了医学生必须具备熟练掌握并运用中医急诊临床思维的能力。然而在教学实践中,中医急诊临床思维的培养是十分困难的。如何培养中医急诊临床思维成为了中医急诊学教学过程中的关键问题。但目前中医院校的培养制度、课堂式的教育方式、稀少的临床实践却无法让学生建立完整的中医思维体系,更谈不上中医临床思维的培养。因此要进行中医急诊临床思维的培养,则急需新的方法、新的途径来满足中医急诊的教学特点与要求,从而帮助医学生建立中医急诊临床思维体系。思维导图是通过可视化的方式,帮助学习者组织思维过程,构建知识框架与体系,可以表达发散性思维的有效图形思维工具。思维导图与临床思维过程在思维特征上具有很强的相似性。正是因为这种相似性,使得思维导图可以应用于中医急诊临床思维的培养。笔者根据数年的中医急诊临床课程教授经验,从以下4个方面探讨思维导图对中医急诊临床思维培养应用的可行性。
中医要发展,就要建立完整的中医思维理论体系,形成现代中医思维方法学。现代中医思维是指在古代中医思维基础上,结合现代医学研究成果,批判性继承和发展中医药理论与实践的思维模式[3]。现代中医思维的培养需要结合现代科学技术、学习方法及思维培养方法。故临床教学中突出中医思维[4],探求现代中医思维培养的方法一直是大多数中医人研究的重点和难点。如何培养中医人才,如何培养中医思维成为研究热点。首先,有学者从方法论来入手,强调古代哲学与经典的学习,以知行合一为中医思维培养的基本路径[5]。其次,有建议中医思维传统与现代教学的融合,善于结合现实发展的具体内容引导学生做思维方法的比较[6],如教学查房、病历讨论、医案学习等,在教学查房中训练中医临床思维,在病历讨论与医案学习中强化中医临床思维。再者,有学者提出从调整课程设置,开展中医思维课程。最后,更多的研究都着眼于通过课堂教学改革,一致认为引入新的思维学习的方法有利于培养中医思维,先后涌现了基于问题的学习方法(PBL),思维导图,CBL,结合互联网技术及现代信息技术,建立中医经典、病历分析数据库,LBL-CBS-PBC联合教学法[7]等。综上所述,最容易推广和实现的研究热点就是改革课堂教学方法。
不难发现,已熟悉的现代科学知识环境和语言表达方式与陌生的古代科学知识环境和语言表达方式的反差,已习惯的现代思维方式与从未体验过的中医学思维方式的反差已经成为学习传统中医药学的极大障碍[6],更不利于中医思维的培养。因此,现代中医思维培养需要新的思维方式与方法。
中医急诊学是中医临床思维和中医学理论相结合,研究临床危急重症的发病原理、证候变化特点,并提出相应的诊疗方法的一门临床应用学科。中医急诊学要求学生通过课堂学习和临床实践培养出较高的中医急诊临床思维能力、急救意识和动手能力。学生需要通过迅速、简洁的临床诊查,同时结合“证随人见”等辨证理论,客观地分析其病因所属,病位所在,病情虚实,病势逆从,病情轻重等内容,从而判断出病机,找出主要矛盾,即危及患者生命的关键环节,进而准确无误地诊断与辨证[8]。应诊时需要完整的中医临床思维体系与学生难以熟练运用中医急诊临床思维去解决问题是目前中医急诊突出的矛盾。临床上常见急诊中医师用西药治疗急症。①受中医“慢郎中”的思想,自觉中医不能治急症。②则是受其自身中医思维运用不熟练的影响,不愿意运用中医思维分析病情。因此需在中医急诊教学与带教中要改变这种现状,必须从学生抓起,在临床教学中突出中医急诊思维的培养;在学生时代建立完整中医思维体系,实际工作中才能熟练掌握运用中医思维分析问题,才能有创新和发展。
4.1 什么是思维导图思维导图是通过绘制图的方式,以关键词为中心,有结构,分层次放射、相互关联地呈现,充分展示信息更丰富和更深层次的整合。思维导图以可视化的方式,符合大脑发散思维的工作方式,可以帮助学习者组织思维过程,构建知识框架,有效处理信息、增强记忆效果,从而提高自主学习能力[8],具有表达发散性思维,促进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的作用。通过几十年的发展,思维导图已经成为成熟的教学、科研辅助工具,主要应用于教育和医疗领域,已有众多研究表明在医疗教学上可行有效的,并可以与多种教学方法相配合应用。
4.2 思维导图与临床思维的关系传统的中医教学,包括课堂教育,背诵经典等,学生都是被动接受教师讲解的知识,缺乏主观能动性。传统中医教学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积累,但是知识积累多了,如果没有合适的思维方法学,遇到问题时只会被动地拿所背诵的知识生硬地解决问题。传统的中医教学制约了发散思维和创新思维的发展,所以我们急需一个适合现代医学生的思维方法和模式去梳理所学的知识点,学会在面对一个繁冗复杂的病历信息,提取关键信息,并找寻这些信息之间的规律和联系。这实际就是诊断和治疗的临床思维过程[10]。可以看出,思维导图与临床思维过程在思维特征上具有很强的相似性。在临床思维过程中,需要打破原有的纵向思维模式,建立网状的知识体系。由于思维特征的相似性,思维导图有助于充分把握各知识点的内在联系,增进相关知识点的横向交联,促进综合的临床思维能力培养。由于思维特征的相似性,思维导图的应用实现了临床思维过程的可视化。因此,在临床思维训练中采用思维导图的方式有助于通过直观的方式帮助学生迅速掌握所学知识,建立网状知识体系,有利于发散思维与创新思维的培养。
古老的中医医学宝库需要用现代思维的钥匙去开启,虽然以思维导图培养中医急诊临床思维体系较少见于报道,但是根据以上的论述,笔者相信合理应用思维导图对中医急诊临床思维的培养是可行有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