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纪通,张永庆
(山东畜牧兽医职业学院,山东 潍坊 261061)
近十年来,随着信息化和工业产品的发展,人工成本的增高,畜牧业智能化生产的发展势头很好,尤其是养殖环节,新场舍的建设基本都遵循这个标准;进料饲喂和粪便收集是养殖场的关键内容,都向智能生产化方面靠拢,这些涉及场舍的布局和基础建设,是建设前所必须考虑的;除了进料饲喂和粪便收集,其它的智能生产内容,主要涉及电路和网路,不涉及大的物理环境变动。
以下是近年来智能化技术在畜牧生产中的建设应用现状。
智能生产的物联,其数据量是非常小的,可根据养殖舍的方位,采用有线网络、无线通信或融合组网设计,目前小型养殖场使用最多的是运营商的 4G,运用 4G网络,有专门的 4G+WIFI解决方案供小型养殖场应用;在养殖舍内部多采用无线传感网,是基于 ZigBee或 wifi的无线传感网,养殖舍之间,可根据需要采用有线或无线网络。
Modbus协议是一种强大的通信标准,它是一个简单的开源协议,开发简易,需要支持的硬件设计少,此外,Modbus还支持与各种设备和系统的互操作性和兼容性;广泛应用于工业自动化和 SCADA系统,仪表、传感器和执行器的信号往返于主控制器, Modbus具有广泛的通信协议,能根据规模扩大网络,让主控制器互联,在各种物理链路上运行;WSN网络(无线传感器网络)作为物联网支撑网络之一,可根据应用需求部署,ZigBee作为WSN网络的实例近年来在生产上受到青睐,ModBus-RTU 协议规定了七层协议中应用层的内容,ZigBee网络规定了七层协议中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的内容,工作中常利用ZigBee网络承载 ModBus-RTU协议用于智能农业监测的数据传输。
每一个养殖舍,部署一个DTU(数据传输单元),DTU 接口丰富,具有 4G、RJ45、WIFI等接口,可与4G网络、有线网络、无线WIFI等多终端连接,实现数据传输,将前端设备的各项数据上传至中心管理系统,对于小型养殖企业,DTU配置8-12路的开关控制就足够了。
Zigbee用于连接10-100 m范围内的设备,支持高达250Kbps的数据速率,作为一种低功耗、低速率技术,Zigbee适合物联网传感器和物联网网关设备之间的双向数据传输,以及ad hoc无线网状网络,适合养殖舍这样大小的空间。
进料饲喂是畜牧养殖的重要环节,在相当长历史时期,对人工要求多,在现代养殖场建设中,进料饲喂系统由饲料的存放,饲料的传输,饲料的投放组成;饲料进场有专门的养殖场专用车以散装饲料形式运输,养殖场具有临时的贮料筒仓,散装饲料筒仓是现代养殖场的标配,在罐体内密封输送,能减少饲料损失,保证质量,避免污染;全自动上料卸料装置可连续作业,大大提高生产效率。
进料饲喂智能化的基础是机械化,机械进料包括三个环节,从临时料仓输入养殖舍中间仓,从中间仓到养殖区投料口,从投料口到饲喂容器(料盆),这三个环节都涉及到电机和精密的机械传动结构,从技术上说,电机和精密的机械传动结构是进料饲喂智能化的基础;从筒仓传输进养殖舍,是一个成套的设备,饲料传输,用管道通过螺旋给料机或管链式输送机输送,通过调节,进料机能够非常精确的定时、定量投放到料盆里。
作为进料的附属部分,供水部分控制相对简单,养殖的重点是做到水质净化,管道消毒,使水质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无公害食品 畜禽饮用水水质(NY 5027-2008)》要求。
进料饲喂智能化能进行的操作有:定时、定量的电机控制,传感器采集控制,输料异常控制;饲料到料盆的定量调节,进料机本身有相应的设置,稍高档一点的进料机,可并入养殖系统进行统一调节,这样系统会稍繁琐;现在养殖场的智能生产,单独进料饲喂这一块,目前已经非常成熟,单独和配合系统都能使用。
智能化粪便收集装置,有主控制器、检测组件、通信组件、传输机械、储污池和清洁检测组件等,粪便收集的智能化操作的成分有,用控制器进行定时、定量的电机控制,用传感器进行采集控制,异常控制;引流输出装置和机械电机控制是智能粪便收集的基础,是现代养殖场的标配,现在重点介绍养殖场常用的引流输出装置。
粪便引流输出装置都有现成的方案和设备;在养殖环节最重要的,是养殖舍外储粪池的大小和养殖规模要匹配,满足“防雨、防渗和放溢流”三防要求,尤其要做好防渗,避免养殖场对地下水的污染,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税法》,有成熟可靠的粪便资源化处理方案,这是进行智能环保养殖的前提和基础。
养殖舍粪便收集,常见方法有:禽兔舍履带式清粪、猪舍牛舍刮粪机清粪;履带式清粪带,采用特殊化纤、聚乙烯等抗老化材料,大部分粪干燥成粒状容易处理,通过机器定时清理出,粪再用率高,舍内无发酵,室内的空气好,能减少病菌的生长,履带式清粪,是目前禽兔类清粪的常用方法;清理出来的粪便,经沟槽收集汇总后进入储污池,再进行无害化处理。
机械刮板清粪在猪舍牛舍广泛使用,是替代人工进行水冲粪和水泡粪清理的新型工艺,新型刮板清粪采用智能化控制,可以设定猪舍牛舍每日清粪次数、清粪时间间隔,并能够实现设备故障、异常情况报警等功能,能够减少人与猪的接触,降低疾病传播的概率[1]。
大的畜牧业智能养殖软件系统,涉及物联网信息技术的各个层面,应遵从“顶层设计,分步实施,边建边用边完善”的原则,提出总体解决方案,确定畜牧业智能养殖的体系结构,以及各系统之间的接口规范。
软件主要由五个子系统组成,分别是自动控制系统、信息采集系统、视频监控系统、无线传输系统、以及软件平台(管理中心)。
(1)生产控制系统。此子系统能够实现对电的控制,完成自动定时或远程人工进料饲喂、粪便收集汇总的任务,以及料、水的富余量和粪便收集量的预警等。
(2)舍内温湿度空气调节,保证舒适的温湿度环境。这个子系统主要是通过传感器采集,对舍内温度、湿度、通风、光照、喷淋进行控制。温度湿度方面,通过室内室外的温度传感器进行室内外对比,在炎热夏季,当舍内温度高于外界温度时,可启动风机进行空气交换,降低舍内温度,同样当舍内湿度高于外界湿度且湿度较大时,也可通风排湿;在寒冬尤其是北方,需要对舍内进行保温处理,适时启动送暖(如太阳能、电热炉、锅炉供暖)等。
空气光照方面,通过室内 CO2传感器、照度传感器,控制换气和光照,保持舍内空气清新,充足的光照时间能保证养殖物健康、快速成长,对于阴天舍内光线阴暗或冬季日照时间不足的情况,适当增加辅助照明,弥补天气、季节因素光照度的不足。
(3)舍内视频监控,随时掌握现场,实况提高监管效率。Modbus两种传输模式 ASCII或RTU,这两种传输模式,都不适合进行视频传输,监控的视频,可以用 HTTP、RTSP、RT MP、SRT、RTP等协议传输,视频监控可以用专门的网络摄像,可通过系统中链接观看就是[2]。
通过视频监控,以便随进查看牛舍内的情况,减少人工现场巡查次数,提高生产效率。从科学养殖、提高管理水平、实现现代化养殖的角度来看,视频监控是现代化养殖发展的必然趋势。
(4)信息采集。动物RFID标签大致分颈圈式、耳牌式、注射式和药丸式电子标签;早期是通过接触方式读取,现在比较通行的,是无线非接触方式。
饲养环节:在牲畜出生饲养的时候,在牲畜的身上安装上RFID标签(如做成耳标或脚环),这些电子标签一般在牲畜一出生时就打在耳上,通过设定、采集或存储它成长过程中的信息,从源头上对生产安全进行控制。同时记录牲畜在各个时期的防疫记录、疾病信息及养殖过程关键信息的记录,通过系统形成生长曲线,通过对正常生长、发情、怀孕等曲线的比对,能做到对养殖物的精确判断、预警和控制;在出栏前,通过对采集的RFID信息分析,确认无疾病牲畜才能出栏。
(5)软件平台。对于小养殖场,可通过公有云上的免费的软件直接使用,公有云除能实现基本的控制外,还提供常用操作的数据存贮;对于大型养殖场,可以请专业机构进行专门的研发,整个系统软件分为:服务器端、PC端、手机端等,管理人员,可通过电脑或手机等信息终端,实时查看养殖舍内的环境参数和报警信息,有权限的,可通过应用平台实现功能控制。
畜牧智能生产的应用现状非常好,主要是应对人力成本增高,在现阶段,对于小型养殖场,在常规生产中,除必要的基本配套建设外,电子类DTU、综合控制类、电子开关类、常用环境传感器投入,大概仅需 1千到数千元的投入,在料、水能正常供应的情况下,可以实现无人自动生产或远程控制生产,这是一种进步,对于农村畜牧养殖,是一种促进。
随着信息产业和工业的发展,畜牧机器人将大量上岗,目前应用最多的是畜产品加工,养殖机器人能精确完成一定养殖的工作,机器人的应用环境是一种高端生产环境,比如祖代畜产品、高档奶牛的养殖等,本文介绍的畜牧智能生产,大多是商品代的养殖,能在养殖环节实现对人工的解放。对高端动物置入传感器,做到生长过程的全程感知以及养殖机器人的大量应用是一种高投入、高产出的经营,目前,只有大公司、特殊产品能做到。随着信息化产品、智能工业产品价格的降低以及对产品质量要求的提高,智能养殖机器人的大量应用是将来的发展方向[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