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 视阈下财会类课程教学模式创新研究

2023-01-05 20:21张丽君袁志忠李翼恒赵凌云黄莎莎
河北地质大学学报 2022年1期
关键词:财会专业课程课程思政

张丽君, 袁志忠, 李翼恒, 赵凌云, 黄莎莎

河北地质大学 管理学院 河北 石家庄 050031

1 引言

2020 年5 月28 日, 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 纲要指出: 全民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必须把价值塑造、 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融为一体。 要求课程思政建设工作要围绕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这个核心点, 在全国所有高校、 所有学科专业全面推进, 促使课程思政的理念形成广泛共识, 广大教师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的意识和能力全面提升, 协同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体制机制基本健全, 高校立德树人成效进一步提高。

目前, 我国各级各类学历教育在校生达到2.7亿, 全国各类高等教育在学总规模达到3 779 万人。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 如何在这一关键时期, 充分发挥高校教书育人的作用, 实现立德树人之根本任务, 如何加强课堂教学和思想文化阵地的建设管理, 充分发掘和运用各学科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 健全高校课堂教学管理办法成为高等院校亟须思考与践行的关键问题。

2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2.1 课程思政的研究现状

王顺晔等(2020) 以知网数据库中“课程思政”为主题检索, 发现文献起始于《从“思政课程” 到“课程思政” 》, 截止到2019 年11 月2 日, 共发文849 篇, 尤其是近一年, 研究论文成果增加1016 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1]。

吕伶俐、 余伟(2020) 认为高校思政建设应以“引进来, 走出去” 为基本思路, 做到“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 的协调统一, 形成新的育人体系。 专业课程作为学生的学习重点, 将思政内容融入其中,有助于学生厘清思路、 升华思想, 促进高校思政育人体系的构建与落实[2]。

鲁海峰、 盛鹏飞(2020) 认为课程思政作为专业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连接的重要渠道, 亦是国家思想教育的重要环节。 通过对我国以“课程思政” 为关键词的学术论文的发表量进行系统梳理, 并以年份、学科及地区作为控制变量进行统计分析。 研究结论表明: 随着年份的增加, 课程思政相关学术论文数量呈现逐年增长的态势, 且增长趋势呈现加速状态; 课程思政的发展水平在学科之间呈现出不平衡现象, 相比之下, 教育学类对课程思政的重视程度最高, 相关学术论文数量最多, 科学类对课程思政的重视程度稍显逊色, 相关学术论文数量较少; 课程思政的建设在不同地区之间也呈现出差异性, 华东地区的发文数量明显优于西北地区。 基于此, 笔者认为, 我国对课程思政的重视与推广程度仍需加强, 并提出相关发展建议, 以期助力课程思政全方位育人目标的实现[3]。

李砚忠, 张程智(2021) 认为推动案例教学法在专业课“课程思政” 中行之有效的应用势在必行。 如何教书育人, 传道授业, 在课程中自觉融入思政元素, 在传授学生专业知识的同时, 注重学生道德、 精神、 价值观的塑造, 是本科教学中每一位教师亟需解决的问题。 在非思政课上直接讲授式的思想政治教育, 收效并不理想。 案例教学有别于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讲授式教学, 强调开放性和互动性, 让学生主动参与[4]。

赵悟(2021) 认为对于高校来说, 专业课程是课程思政建设的基本载体。 推进思政元素和专业课程有机融合, 并非是在专业课程中“嵌入” 思政教学, 而是要尽可能地“挖掘” 专业课程中的思政元素, 或是将必备的思想品德贯穿于教学当中, 让思政教育潜移默化地融入专业课程之中, 形成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心同向的育人格局, 打造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协同效应[5]。

2.2 课程思政与财会类人才培养的研究现状

吴杨伟, 李晓丹(2021) 认为财经类专业课程教学需要与时俱进, 厘清专业课程思政的内涵, 明确专业课程思政存在的问题, 深入挖掘课程思政元素, 积极开展教学改革, 以育人为根本, 以知识点为课程思政的载体, 以混合式教学等为课程思政的依托。 以培育职业素质为目标, 融合知识传授与思政教育, 帮助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6]。

徐丹阳(2020) 认为, 产教融合型城市建设是适应未来人才需求的新型城市建设思路, 在此背景下,财会类人才培养要更注重构建适应未来发展的课程思政体系, 培养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专业精神兼备的特色人才。 财经类人才培养课程思政体系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 圆心", 思想政治理论课、 通识素养课、 专业理论课、 专业实践课、 课外学业活动等五个维度的课程层层递进、 逐步深化的同心圆式课程思政体系。 要将课程思政内容以" 软植入" 的形式融入课程全程、 课堂内外, 在浸润中塑造学生的价值体系[7]。

孔维伟(2020) 认为, 会计信息质量的优劣事关所有企事业单位的绩效评价, 更关乎国家经济发展的数据基础。 财会人员作为会计信息的提供者, 其本身的职业道德与职业素养直接影响会计信息质量。 高校作为财会类专业人才的培养机构, 应始终坚持“立德树人” 的根本任务, 结合财会类人才应具备的职业道德与职业素养, 全面构建高校财会类专业的思政课程体系[8]。

周玉笛(2020) 认为, 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 是我国一直以来强调的重点。 教育旨在提高全体国民的综合素质, 从而推动社会健康、 可持续发展。 而以课程思政为背景, 构建财会类专业课程体系, 旨在为社会培育综合素质俱佳的高级财会人才。因此, 思政内容有效融入财会类专业课程, 能够助力财会类人才综合素质的有效提升。 其构建过程中, 应认清问题及不足, 并充分借鉴其他专业课程思政的优秀案例, 积极吸收其先进理念, 充分营造思政教育的良好氛围[9]。

3 “课程思政” 视阈下财会类课程教学模式创新路径

3.1 深度挖掘与整合富含课程思政元素的教学资源

我国著名会计学家、 会计思想家和会计教育家杨时展教授提出的“天下未乱计先乱, 天下欲治计乃治” 的思想观点, 深刻阐述了作为会计人员应始终坚持“取之于民、 用之于民” 的思想, 作为审计人员应始终秉承“取信于民、 听审于民” 的理念, 时刻将受托责任意识挺在前面, 时刻将人民利益置于心中, 才能在国家治理层面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如上所述, 正是因为任何一门专业课都蕴含着极为丰富的课程思政元素, 才为专业课程与思政教育的有效结合提供了基础和前提。 高校财会类的各门专业课也不例外, 例如, 具备高尚会计职业道德楷模的先进事迹, 诚实守法诚信经营的企业案例, 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企业家的经典案例等等, 都为财会类专业课程提供了良好素材, 成为启迪学生心智、 触动学生灵魂的思政元素。 与此同时, 财会领域舞弊案件频发, 其财务造假的经典案例亦可作为反面教材融入课堂, 帮助学生深刻体会因思想道德缺失给社会、 给企业、 给个人所带来的种种危害, 帮助学生明辨是非, 为学生今后走上社会后的职业生涯敲响警钟。 因此, 只有深度挖掘与整合富含课程思政元素的教学资源, 才能在思政教育中起到“润物细无声” 的效果。

3.2 重新设计与实施融入思政元素的教学过程

财会类课程的实施步骤主要分为“课前先行组织、 课中课堂传授、 课后复习巩固” 等三个步骤。 课程实施过程中, 根据每一个教学单元授课内容的实际情况。 将各种思政元素, 通过案例分析、 小组讨论,情景模拟等丰富多样的形式融入其中, 达到“专业课堂” 与“思政元素” 的融合统一、 和谐发展。

教学团队拟通过案例教学形式, 为学生呈现更多来源于实际, 生动鲜活的案例, 开阔学生思路与眼界的同时, 更希望学生能够通过案例的分析与理解, 接受正确的思想引领和亲身感悟。

教学团队拟通过小组讨论形式, 引导学生对案例内容展开讨论, 探讨、 分析和研判案例背后的价值底蕴, 增强和培养学生知法懂法、 诚信经营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实现课程育人目标。

教学团队拟通过情景模拟形式, 要求学生针对课程内容, 以小组形式搜集相关案例, 组内成员相互配合、 相互合作完成案例分析, 并制作成PPT, 在线提交案例报告, 并上台展示案例内容。 巩固课程授课内容的同时, 强化学生对于团结合作精神在团队中的作用,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3.3 充分改进与实施融入思政元素的教学方法

所谓“工欲善其事, 必先利其器”。 要将“思政教育” 融入“专业课堂”, 真正达到“德育与智育”并重的目标, 必然要求专业课教师从自身强化思政教育意识, 积极探索适合课堂、 适合学生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例如, 案例视频的搜集与整理, 线上线下的课堂讨论, 头脑风暴式的观点分享, 教师一对一的点评总结, 这些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的运用, 都为课程思政的有效实施提供了有力保障。

此外, 思政教育与知识传授, 二者应做到相辅相成, 杜绝浮于表面、 两张皮式的教学效果。 基于此,教学团队充分运用鲜活生动的案例, 以小组形式展开讨论, 运用头脑风暴法进行观点分享, 并形成最终成果进行课堂展示, 教师对小组成果进行点评总结, 使学生充分理解价值观之间的分歧所在, 引导其明辨是非、 坚定理想信念,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价值观、 世界观, 潜移默化地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达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双重目的, 不断提升学生的道德文化品质。

3.4 重新构建与完善融入思政元素的课程考核评价机制

传统的以“平时成绩+期末考试成绩” 为主要评判依据的二元评价机制并不能真实反映所有学生的课程学习成效, 尤其是考虑到财会类课程思政教育改革的实际, 教学团队在考核内容的设计方面也应有意识地融入思政元素。

因此, 重新设计后的财会类课程积极探索并完善学生考评机制, 实行多元化、 全方位、 立体化的考评机制。 教学团队积极探索运用蓝墨云班课等现代化教学手段, 摒弃原有的教师“一言堂” 式评价为“教师评价+小组互评+组间互评” 相结合的评价方式, 实现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 在评价依据方面,将课堂签到、 视频资源学习、 非视频资源学习、 课前课后测验、 小组任务、 结课案例等考核形式都纳入考核评价体系, 尽量做到细化考核标准、 实现全方位考核。 最后, 借助蓝墨云班课学习平台实现“课前预习+课中参与+课后任务” 等全过程、 立体化考核评价机制。

此外, 教学团队在考核评价机制的设计方面也探索将思政元素融入其中。 例如, 案例教学之后学生对于案例的真实感悟及所获启示等也应加入课程考核评价机制, 有效提升学生学习专业课程的主观能动性及学习效果。

4 结论

课程思政作为连接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的重要渠道, 正在成为高校育人目标实现的重要载体。 深入挖掘和整合各类专业课程中所蕴含的思政元素正在成为高校促进课程发展的生长点, 也将是教育教学领域新的研究点和发力点。

目前, 在“课程思政” 领域尚存在推广不足, 发展缓慢的现象。 基于此, 提出课程思政发展建议, 建议财会类专业将“课程思政” 作为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将思想政治内容融合到专业课程体系中, 有效促进学生思想高度的提升, 促进学校思政教育体系的落实, 促进课程思政教育育人目标的实现。

猜你喜欢
财会专业课程课程思政
汽车类专业课程混合式分层教学模式的实践
素质培养目标下经管“专业课程链”构建研究
中小企业管理型财会人才培养策略
高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高等学校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改革实践——以汇编语言与接口技术课程为例
企业财会内控监督机制的现状与思考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2017年全国商务财会学术论文获奖名单
发挥财会管理功能促进企业提高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