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超, 曹静杰, 杜江民
1. 河北省战略性关键矿产资源重点实验室, 河北 石家庄 050031; 2. 河北地质大学 a. 地球科学学院、 b. 教务处,河北 石家庄 050031
近年来,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双一流” 建设的稳步推进, 各高校纷纷出台“优质” 的人才引进措施,展现出对科技人才的极度渴求, 从而也导致了专任教师呈现“年轻化” 特征。 据教育部发展规划司2019年教育统计数据显示, 目前我国普通高校专任教师中, 40 岁和35 岁以下青年教师分别为88.19 万和49.48 万, 占比分别为50.68%和28.43%[1], 因而青年教师现已成为各校教学和科研的主力军。 然而, 大多青年教师在由博士生转为成熟教师角色过程中, 在教育教学方面还存在一定的不适应性和不足[2][3]。 很显然, 对青年教师的教学技能的培育不仅是当前我国高校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课题, 也是贯彻落实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 年远景目标纲要》 中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这一战略方针的重要环节。 为此, 本文主要以河北地质大学地球科学学院为例, 从教学比赛视角来探讨提升地学青年教师教学技能的措施与方法, 以期在地学教学改革领域抛砖引玉。
李梅(2016) 指出: 当前, 无论是重点高校还是一般普通高等院校, 高校青年教师存在教学技能水平不高的问题是一个不争的事实[4]。 青年教师一般具有爱岗敬业、 精力充沛、 科研能力强、 计算机教学软件掌握程度高等特点, 但是在教学领域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面临着高校科研与教学双重考核以及家庭压力,大部分青年教师选择忙于科研项目申请、 科研实验、论文撰写等科研工作, 而没有更多时间和精力用于提升教学技能, 甚至未做到认真备课[5], 制约了其教学能力的发展。
青年教师多毕业于国内外知名院校, 具有丰富的专业前沿知识, 但是通过历年全国大学生地质技能大赛结果来看, 如何将岩矿鉴定等地学的室内外实践技能更有效地传授学生依然存在不足[6]。 这在很大程度上与青年教师个人实践技能知识储备有关。
青年教师在把握教学重点、 难点方面总体较好,但是根据教学内容和学情, 如何设计好课堂教学, 选择有效的教学模式, 让学生积极参与、 享受学习等方面存在不足。 究其主因, 就是不善于因材施教地运用各类教学技巧。
青年教师教学技能提升是当前各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议题, 不少学者们提出需要进一步健全教师培训制度、 加强导师制, 健全激励和保障机制、 评教机制等措施以满足青年教师教学技能的提升需求[2,7,8]。 因不同类型高校、 不同学科的差异, 各校的提升举措又有各自特色。 相较一般学科, 地学专业知识具有更强的实践性和复杂性, 这势必要求教师不仅需要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 也有精湛的教学技能。 就河北地质大学地球科学学院而言, 学院目前专任教师共计86 名, 平均年龄37.6 岁, 其中40 岁和35 岁以下青年教师分别为63 人和39 人, 占比分别为73.3%和45.3%, 是一支典型的年轻型师资队伍。 为了更好地促升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 学院结合学校有关教学政策, 主要制定了以下措施:
强化岗前培训是帮助新入职青年教师扣好“教学职业第一粒扣子” 的重要法宝。 在教师完成河北省高校教师和学校教师岗前培训基础上, 学院制定了新入职教师上岗管理规定。 学院要求新任教师以见习教师身份系统观摩指导教师主讲的一门课程, 全面参与课程建设, 熟知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 通过学院教学考核合格后方可排课上岗。
教学团队的教学研讨活动是促进教学方法改革的“孵化器”, 也是青年教师教学技能提升的主要“阵地”。 为适应教学改革和一流课程建设的新需求, 学院组建了普通地质学、 沉积岩岩石学、 构造地质学等16 个本科教学团队, 要求各教学团队在团队负责人的带领下定期研讨教学心得、 开展“传-帮-带” 教学活动, 以达到共同提高之目的。
教学督导是提高青年教师教学方法的重要保障。学院成立教学质量保障与监控工作小组、 教学指导委员会、 教学督导委员会等教学组织。 通过现场听课、教学质量检查等形式, 督导小组对青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与教师进行反馈、 指导与交流。
鼓励教师进修与培训保障了青年教师对个人业务成长的迫切需要。 学院近年鼓励和支持近百人次在国内外进行专业交流和培训进修, 其中主要涉及“新概念微课快捷技术及翻转课堂” 培训班、 地质学类高等学校青年教师《构造地质学》 课程教学研修班、 《矿床学》 课程教学研修班、 “岩矿鉴定” 培训班等。
组织和鼓励教师参加各项教学比赛是提升青年教师精尖教学技能的必要“推手”。 为了重点挖掘和培养青年教学能手, 学院每两年举行教学讲课说课比赛活动, 同时选派骨干教师积极参加学校、 省厅及地质学会等单位举办的教学比赛活动。 在比赛过程中, 使青年教师在教学技能方面取长补短、 锤炼自我, 提高教学方法。
此外, 学院定期开展综合教学、 地学大讲堂、 仰山慕水计划、 地质技能大赛等教学实践活动, 以确保教师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近年来, 为了鼓励高校教师潜心教学, 掌握现代化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 锤炼教学基本功, 以提高教学质量, 以竞赛促教学已成为我国教学改革的重大举措。 例如, 目前与地学学科相关的赛事主要有全国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 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 全国高校多媒体课件大赛、全国大学青年教师地质课程教学比赛、 全国高校混合式教学设计创新大赛, 以及各省校举办的高校教师讲课说课比赛等。 上述赛事项目大多纳入“全国普通高校教师教学竞赛分析报告” 高校排名, 不仅能让各位老师在竞赛平台上充分展现自己, 也能在相互交流过程中取长补短, 从而在教学技能方面获得提升。
在此形势下, 地球科学学院(包括原资源学院)主要针对青年教师先后开展5 届讲课比赛, 形成了以赛促教的良好氛围。 青年教师近年在教学理念、 教学内容、 教学设计与方法、 教态与表达等方面形成了自身的教学特色, 并取得了全国大学青年教师地质课程教学比赛一等奖2 项、 二等奖2 项, 河北地质大学讲课比赛一等奖3 项、 二等奖3 项、 三等奖2 项的好成绩。 下面以教学实例简述:
注重思政教育进课堂、 进头脑。 例如, 在探讨《石油地质学》 的油气成因时, 全国大学青年教师地质课程教学比赛一等奖获得者杜江民副教授注重扩展讲授“科普小故事”。 19 世纪20-30 年代, 以谢家荣、 潘钟祥、 黄汲清、 孙健初等为代表的地质学家冒着严寒酷暑多次对我国西部多地进行油气地质调查,终于于1937 年和1939 年在陆相盆地中找到了新疆独山子油田和甘肃玉门老君庙油田, 震惊世界。 并提出陆相生油创新理论, 打破了“美孚谎言”, 一举摆脱“中国陆相贫油” 的困境。 该案例不仅让学生了解到地质前辈为祖国建设的不懈奋斗事迹, 也让大家清楚地认识到油气成因的复杂性, 理解理论创新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
课程案例接近学生生活, 提高理解。 例如, 在讲授《岩浆岩岩石学》 斑状结构和似斑状结构的概念时,于延秋老师在充分分析学情基础上, 以枣糕中的“枣”与“面粉” 和八宝粥中的“花生米” 与“小红豆” 分别形象类比斑状结构的“斑晶” 与“基质-隐晶质” 和似斑状结构的“斑晶” 与“基质-显晶质”。 该案例将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引入课堂, 通俗易懂, 提高了同学们对易混淆知识点之间的理解与辨别。
科教融合的案例利于激发同学们的探索热情。 例如, 在针对资源勘查工程专业本科生讲授《构造地质学》 的断层观察与研究时, 笔者以“黄土梁金矿的构造控矿找矿” 为实例进行扩展讲解。 通过多年开采,矿山遇到找矿困难, 急需就矿找矿。 通过幔枝构造理论研究发现, 原主矿脉控矿构造与紧邻的F1和F4断层无关, 而是主要受控于F4断层南侧的韧性断层,矿体主要产于上盘的次级断裂及附近张节理中。 根据这个规律, 在原矿脉基础上推测深部和东侧还有矿体。 这种新认识后来得到了钻探的验证, 使得矿体延长了2 km, 增加黄金储量近100 吨, 使该矿一举成为大型金矿。 该案例基于科教融合, 让大家深入理解了科研指导实践的重要意义, 加深了对知识点的理解,强化了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激发了同学们追求真理的探索热情。
课程设计前后连贯性强有利于同学们跟随教师授课节奏, 强化记忆。 例如, 根据授课内容可采用“回顾上次课内容—引入本次课程—课程内容—总结与思考—下一节内容” 的授课思路, 引入时可注重陈述事例、 连续反问等形式。 针对重点和难点内容的讲授,可采用形式多样的信息化教学手段。 例如, 全国大学青年教师地质课程教学比赛二等奖获得者王佩佩老师在讲授《地质学基础》 中湖泊沉积作用实例时, 插入多个“鄱阳湖湿地” 的图片进行讲解。 结晶学与矿物学课程组在讲授《结晶学与矿物学》 多个知识点时,尝试采用翻转课堂、 雨课堂、 视频录播、 虚拟仿真等教学方法, 其中翻转课堂、 雨课堂可及时实现师生互动与考核。 上述多样的教学手段很大程度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受到了新时代大学生的肯定、 欢迎。
教具作为一种教学辅助手段, 具有形象具体、 直观性和操作性强的特点, 有利同学们对知识点的理解。 例如, 杜江民副教授在讲解油气的 “生、 储、盖、 圈、 运、 保” 时, 以富含墨水的毛巾为教具, 随着毛巾被越压越紧, 墨水开始从毛巾中的孔隙中流出。 上述实验形象地类比了地层中油气在压力作用下的运移过程。
注重板书, 表达流畅、 有节奏感利于同学们增进思考, 获得条理清晰的知识点。 例如, 全国大学青年教师地质课程教学比赛一等奖获得者闫丽娜副教授在讲解《普通地质学》 中地球的元素组成时, 以元素为中心层层递进书写知识点关联性强的矿物、 岩石等,板书层次合理、 条理清晰, 板书过程注意语言表达节奏、 接连提出问题, 激发大家思考, 将同学们引入地学课堂、 身临其境, 启发式教学效果明显。
教书育人是高校青年教师的第一神圣职责[9]。 英国、 美国、 日本等国外高校青年教师对教学工作较为重视。 例如, 刘肖芹(2011) 指出英国高校的青年教师能均衡分配教学与科研的时间, 会主动学习相关教学理论课程和不同的教学方法等, 来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10]。 日本学者有本章(2006) 指出日本大学的青年教师会花费不少的时间扩充知识结构以适应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大趋势[11]。 在我们建设教育强国的征途中, 教育部也多次提出“坚持以本为本, 推进四个回归, 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 指出加强引导教师热爱教学、 倾心教学、 研究教学, 潜心教书育人。
尽管通过近年的各类教学竞赛, 我国高校教师的教学技能得到了提升, 但是大多比赛往往要求选手准备某一门课程的三段教学内容来备选, 并未涉及整门课程内容。 鉴于时间、 精力、 知识点多等因素, 这容易导致教师并未将优质的教学过程贯穿于整门课程的教学之中, 从而影响了教学质量。 从内因来看, 这与当前大多教师自身的“重科研、 轻教学” 认知不无关系。 从外因来看, 可能与我国各高校现行的科教制度有关。 因此, 要纠正 “重科研, 轻教学” 的错误观念, 进一步有效提升青年教师教学技能, 不仅需要从政策层面上建立青年教师的培训和各级教学竞赛的长效机制, 也要从根本上加快落实教学在高校工作的中心地位, 让乐于从教的高校教师切实获得相应的荣誉感和获得感。
近年来, 河北地质大学地球科学学院通过强化岗前培训、 构建教学团队、 重视教学督导、 鼓励外出培训、 举办教学比赛等一系列措施进一步提升了青年教师教学技能, 在国内教学竞赛中取得了好成绩。
高校青年教师是各校科教的中坚力量, 肩负着培养祖国人才之神圣使命, 其教学技能水平高与低直接影响到高校生存发展好与坏的主因。 为此, 提升我国青年教师教学技能不仅需要国家和学校政策的指引和帮扶, 也需要青年教师认清新时代背景下的自身使命, 拼搏奋斗, 勇于自我提升教学技能并乐于从教,以为祖国培育源源不断的优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