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既是碳排放主体,又是实现碳中和愿景、发展碳中和技术的主体,是助力我国低碳转型的中坚力量。作为碳中和目标的行动主体,每家企业都责无旁贷。
企业应如何将具体的减排行动融入生产运营中?在能源供给侧,使用清洁能源替代,如煤改电、利用风能和光伏等可再生能源等,重视清洁能源输送和存储技术开发和应用。在能源需求侧,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如节电和节蒸汽,在生产运营过程中提高原料利用率等。这就需要企业围绕核心业务,在工艺和技术方面加大研发和投资力度,拓展低碳转型的解决方案,确保技术的持续创新与升级。在降低内部核心业务碳排放量的同时,还应加大碳捕集等“负排放”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技术是企业实现碳中和赛道上重要的一环,率先掌握先进技术的企业将引领行业实现低碳与效益双赢。
目前一些先进的企业正在开展全供应链的碳减排工作,将低碳环保作为供应商筛选指标之一,例如,对产品做供应链碳排放调查,将供应链上游材料碳排放指标纳入对供应商的考核评价中,为企业供应商选择提供决策依据。随着全供应链、全生命周期碳中和理念的推广,企业对供应链合作伙伴的碳减排的要求也在不断加强,尤其将合作伙伴的低碳减排纳入评价体系后,获得多级供应链的碳排放数据已不再是难题。企业应树立建立碳中和全供应链碳排放管理体系的理念,从低碳技术研发、产品设计、运营管理以及供应链管理等方面开展工作,争取尽快实现供应链碳中和。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过程漫长且任务艰巨,无法一蹴而就;长远来看,碳达峰和碳中和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我国产业结构将真正实现深度转型升级。放在人类历史长河中,达成碳中和会极大改变人类过度依赖化石能源的历史进程,这数十年的筚路蓝缕也终将被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