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的中国-东盟经贸合作研究

2023-01-05 19:32
江苏商论 2022年12期
关键词:跨境贸易

吕 佳

(无锡科技职业学院,江苏 无锡 214028)

一、“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东盟经贸发展的重要性

(一)《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解读

1967年,东盟成立,2007年第12届东盟首脑会议决定于2015年建成以政治安全、经济和社会文化共同体为支柱的东盟共同体。2008年12月,《东盟宪章》生效。2015年12月31日,《东盟2025:携手前行》发布,是东盟其后十年发展的愿景文件。截至2019年底,东盟10国人口6.61亿,总面积约444万平方公里,国内生产总值(GDP)3.17万亿美元。20世纪90年代后期,受经济全球化冲击,东盟国家决定启动“10+1”机制,即东盟10国分别与中日韩3国建立和发展经济关系。1997年12月16日,发表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与东盟国家首脑会晤联合声明》;2010年1月1日,中国-东盟贸易区正式全面启动,中国-东盟的经贸合作进入快车道;2019年东盟取代美国,成为中国第二大贸易伙伴;2021年10月28日,东盟第37-38次峰会,东盟决定将与中国的关系提升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在东盟与周边国家友好关系的基础上,2020年11月15日,东盟与中日韩澳新签订《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10+5)》(RCEP)的多边协定。标志着RCEP成为世界上涵盖人口最多,成员构成最多元化,经贸规模最大,最具发展潜力的自由贸易区。RCEP覆盖人口超过22.7亿,经济总量达到26万亿美元,占全球总量的30%。

(二)东盟是中国周边外交的优先方向

东盟是中国的近邻,人文相近,是中国周边外交的优先方向,“一带一路”的重点和优先地区。中国与东盟各国的经贸合作,能促进东盟各国对外贸易的进一步提升,还能够增加东盟各国的国民经济水平。因此,双方需要在自贸区升级版协定落地的契机下,不断创新现有贸易方式,优化贸易结构,为贸易平衡增长奠定良好基础。在“一带一路”背景下,加强中国与东盟的经贸水平,有助于双方经贸合作水平的提升,从而构建稳定的亚洲货币体系以及投资、融资体系。

(三)有助于提高双边互联互通水平

2009年,东盟峰会发表领导人声明,强调东盟内部及次区域组织之间的互联互通将增进地区间贸易、投资、旅游,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增强东盟竞争力,让所有成员国受益。2010年出台的《东盟互联互通总体规划》将互联互通设定为三个领域,即基础设施、制度和人员联通。2013年,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明确将设施联通作为“五通”合作内容之一,将互联互通和产能合作作为“一带一路”建设的重点内容。因此,中国和东盟的互联互通是相互对接的。2016年,东盟提出了互联互通升级版,出台《东盟互联互通2025》将互联互通扩大至可持续的基础设施、数字创新、无缝物流、卓越监管和人员流动等五个领域,并提出互联互通的具体战略目标、重点倡议和实施路径。中国与东盟各国共建“一带一路”重点在于实现产能合作以及互联互通,其中产能合作可以推动东盟的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强化东盟各国的经济发展。因此,中国与东盟各国还需要加强基础设施、基础产业以及自由贸易区的联通力度,构建内外联动的立体交通与物流网络,从而为各项贸易的进行奠定良好基础,促进贸易效率进一步提升,使东盟诸国与中国协同发展。

(四)有利于东盟发展战略的对接

2013年后,中国全球贸易布局已明朗,70%的工业原材料供应地为非洲,东盟将成为加工、组装基地,制造业成品出口市场则在欧洲。东盟是全球三大区域经济地区之一,具有资源丰富、劳动力成本低廉、地理位置优越等特点。随着东盟10+5协议的签订,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稳步推进,根据区域经济的投资创造和投资转移理论,东盟地区将成为中国的投资热点,未来将有更多中资中小企业到东盟投资,实行产业的梯度转移。“一带一路”倡议与东盟共同体的建设,促进东盟各国以及地区之间的互通互联水平进一步提升,借此实现区域一体化的区域战略与地区平衡发展国家战略的结合,为中国以及东盟各国带来良好的利益。

二、防止东盟成为中美博弈的新战场

(一)美国的重返亚太战略

2011年,美国政府准备撤离伊拉克和阿富汗战争,把战略重心转移到亚太。把美国的对华战略放在一个链条上加以梳理,可以进行这样简单的概括:奥巴马的“亚太战略”是美国对华“战略竞争”的筹备阶段;特朗普的“印太战略”标志着对华“战略竞争”进入了进攻阶段;拜登的“反华联盟”则预示对华“战略竞争”进入了调整升级阶段。美国自拜登总统主政后,一改前总统特朗普的“退群”作风,积极参与多边国际组织,强化美国与盟国的关系,着力打造“反华联盟”。中美在地缘政治领域的激烈竞争仍在扩大,双方刚进行了一场对欧洲的竞争。如果那是一次远距离的较量,如今新的竞争正在开始,战场则落在了东南亚,是家门口的较量。

2021年10月26日,东盟系列峰会在线上开幕。美国领导人参加了亚细安峰会。拜登在会上宣布向东盟提供1.02亿美元,以扩大与东盟的战略伙伴关系。这是四年来美国总统首次出席东盟峰会,也是拜登担任总统后首次与东盟国家领导人会晤。澳大利亚宣布将向东盟国家捐赠至少1000万剂新冠肺炎疫苗,提供1.24亿澳元(约1.26亿新元)的经济资助,并与东盟达成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日本首相岸田文雄也介绍了日本对东盟国家提供的援助,包括捐赠冠病疫苗和经济支援。他表示,将就气候变化对策和强化供应链等方面与东盟进行合作。日本共同社说,东南亚已成为美国和中国竞争的战略战场。

(二)中加快与东盟的合作进程

2021年11月26日,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峰会上表示,“中方始终视东盟为周边外交优先方向”。一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最重要的基础设施就是昆明-新加坡(泛亚铁路)。泛亚铁路中线项目从中老铁路起步到泰国再到新加坡,中老铁路是中国打通东盟10国的重要铁路网。2021年10月16日,中国制造的“澜沧号”动车组运抵刚刚建成的万象站,由建设期进入运营期,中老铁路在老挝国庆日(12月12日)开通。正在建设中的中泰铁路预计2022年通车,马来西亚东海岸铁路计划重启,印度尼西亚雅加达-万隆高速铁路(雅万高铁)也在有序推进。二是积极推进中国-东盟博览会项目。2021年9月10日,广西南宁举办的第18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开幕式,中国国家副主席王岐山在会上说,中国将从对接发展战略、拓展经贸合作、深化抗疫合作、培育发展新动能和扩大社会人文交流五个方面,推动双方关系在下一个30年“更加繁荣美好”。中国和东盟的关系从“对话伙伴”到“睦邻互信伙伴”再到“战略伙伴”,进入建设更为紧密的命运共同体新阶段。

(三)东盟的选择:维持微妙平衡

美国和盟友的积极介入导致东南亚各国外交关系与地缘角色演变更为复杂,评论普遍认为,东南亚国家通常避免在超级大国之间选边站。他们希望根据需要接受中国的投资以及美国的军事支持。东南亚国家正试图在中美地缘政治竞争中维持微妙平衡。期待与中国和美国分别举行特别峰会,以加强伙伴关系。

三、“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东盟经济贸易影响因素

(一)贸易结构尚待优化

目前,中国与东盟还存在整体贸易发展水平比较低的问题。因为受到了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中国以及东盟等一些企业规模比较小,企业类型也多是劳动密集型为主,产业集中不足,也就难以形成规模化经济。同时,中国与东盟对外贸易结构比较相似,在国际分工体系中也大多处于同一层次,在国际市场上还存在商品同质化以及低端化竞争过于激烈的问题。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加深,中国以及东盟均加大了货物贸易的发展速度,但是在服务贸易能力上依旧存在诸多不足之处。这也就需要中国与东盟各国将产业间贸易升级为产业内贸易,拉长自贸区内的产业链以及价值链。

(二)金融服务体系过于落后

近年来我国对外贸易虽然迅速发展,但是商业银行以及金融机构对东盟国家金融业务的重视力度不足,商业性金融资源的投入力度不够,服务能力难以满足对外贸易工作的实际需求。中国进出口银行等政策性金融机构在东盟地区的规模相对比较小,社会资金的参与力度不足,导致了国内中小外贸企业出现融资困难的情况。此外,我国部分金融企业的国际化视野欠缺,这些金融机构在东盟地区的市场风险承受能力比较差,对于中国与东盟贸易活动的开展也造成了一定的阻碍。

(三)缺乏对自贸区规则的系统性研究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不断推行,中国-东盟自贸区已经建成,但是我国金融市场依旧没有做好对东盟市场的深入研究,在与东盟开展外贸合作时出现比较多的问题。不少外贸企业在东盟开展业务时,只是简单地将国内的经营模式照搬到东盟区域,对于东盟自由贸易区的优惠关税以及原产地规则了解程度不足,经营管理方法过于陈旧。这就导致外贸企业出现水土不服以及企业生存能力过差的问题,对于我国与东盟国际贸易的开展造成比较大的阻碍。

(四)内部整合力度不足

因为东盟各成员国在经济发展水平上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导致贸易竞争水平的参差不齐,在贸易自由化方面也就容易出现一定的冲突,这也是中国与东盟各国开展贸易合作时所面临的重要问题。区域内生产网络的运行严重依赖区域外的最终产品消费市场,外加东盟内部的整合力度不足,使得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在构建过程中面临着非常大的困难。自贸易区建设至今,东盟部分成员国还存在一定的短视行为,过于注重本国的经济发展,导致自贸区在国际上的整体竞争力以及影响力有所降低。

(五)贸易环境有待改善

目前,东盟一些欠发达国家的市场经济水平相对比较落后,也没有形成规范完善的外贸市场机制,对于一些大型贸易的进行造成比较大的影响。在这一趋势下,我国外贸企业只能选择一些不需要烦顼手续的小额贸易,导致中国-东盟的外贸水平难以得到显著的提高,国际贸易自由化以及便利化的实现还存有较大的距离。

此外,因为政治以及诸多不确定性因素,也是影响中国-东盟贸易关系的重要因素。在对外贸易开展过程中,双边政治互信程度对于贸易环境会产生非常大的影响。比如中国与东盟诸国在南海领土问题上的争端,可能会对双方的国际贸易造成非常大的影响。

四、《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下的中国-东盟经贸发展策略

(一)实现产业转型升级,推动贸易结构优化

“一带一路”是中国对外贸易以及经济发展的重要倡议,区域内的贸易均衡是支撑“一带一路”建设的必然途径。因此,中国还需要在结合“一带一路”需求的基础上,实现国内产业结构的积极调整,促进各种产业的转型升级,优化贸易结构。

1.转移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了加深与东盟各国的贸易水平,我国还需要实现制造业劳动密集型工序环节的逐步转移,充分发挥该类转移对承接国在就业以及经济发展中的积极作用,借此让对外贸易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比如通过跨境经济合作区的建设,能够对中国-东盟的跨境合作产业链起到良好的优化效果,对于双方经贸合作层次以及合作水平的提升有着积极意义。

2.发展高附加值产业。我国还需要逐渐加大自身的产业转型力度,增强机电、高新科技等高附加值产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优势。这样能够减少中国-东盟各国在低端产业上产生的同质化竞争,还能够扩大东盟进口,满足中国发展中的原材料以及能源需求,对于双边贸易不平衡问题也能够起到良好的改善效果。

3.培育生产型服务业。中国还需要在结合东盟各国市场新兴需求的基础上,培育与壮大对东盟各地区的服务贸易产业,增添贸易发展的新动力。这样可以实现中国与东盟各国的错位发展,促进自贸区的全球市场竞争力进一步提升,从而实现中国与东盟各国经济贸易的共同增长。

(二)加大对东盟的投资,强链、补链,完善产业链

中国对东南亚的投资可分成五大类:一带一路基础建设;生产组装;工程项目;房地产;电子商务和数字经济。东南亚国家的多元性市场和差异性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给中企出海创造许多机会。新加坡是国际金融服务中心,“中国信任,西方也信任”是新加坡的最大优势。中企到新加坡成立区域总部,再把资金转到第三地,可以充当中企对外投资的接点国家,也有利于规避中美贸易战。越南、柬埔寨、泰国是生产和组装基地,产品销往美欧可避开惩罚性关税。中企投资的房地产项目遍及马来西亚新山、泰国曼谷、柬埔寨金边等地,电子商务则主要在印尼和越南。在产业链方面,新冠疫情造成了国与国、地区与地区之间的隔离、封锁,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性和竞争力受到影响,需要打造一批新的产业链条。对于产业链的缺失环节、薄弱部分,要进行强链、补链。中国企业和在华跨国企业近年来兴起“中国+1”策略,它们纷纷到工资较低的东南亚国家另外设厂,既降低成本又可规避欧美对中国产品征收的“惩罚性关税”。

(三)扩展金融贸易,构建贸易融资平台

1.扩展贸易金融服务。贸易金融是贸易活动得以顺利开展的重要前提,贸易金融服务水平会直接影响整个贸易活动的开展效果。相关研究表明,全国至少有90%以上的贸易活动都需要通过金融服务支持才能够顺利开展。在“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需要良好的贸易金融服务进行支撑,近年来中国领衔成立了亚投行以及丝路基金,目的就在于提供中长期的低息贷款,对东盟区域内基础设施的建设资金缺口起到良好的弥补效果。通过扩大贸易金融服务的方式,能够破解交通物流瓶颈,降低双边贸易成本以及贸易难度,从而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良好的建设平台。

2.在区域内推行人民币国际化。在“一带一路”建设阶段,中国需要积极调动优秀金融资源向东盟地区倾斜,中资银行也需要在区域内设置金融服务点,在东盟各区域内落实人民币国际化。通过构建外汇储备基金以及签署双边本币交换协议等多种方式,在东盟各贸易自由区开办离岸人民币服务,这样能够实现国内企业扩展贸易以及产能的转移工作,减少美元等的盘剥。

(四)进一步加大开放力度,降低贸易成本

目前,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协定已经将现阶段的平均关税水平削减到94.7%,其中有90—95%的产品还实施了免税政策,这表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成为中国对外贸易交流中进展最快的自贸区域,具有非常重要的示范意义。在这一趋势下,中国还需要进一步加大对东盟各国的开放力度,借此降低中国-东盟的贸易成本,促进“一带一路”中中国-东盟的贸易发展水平。

1.完善原产地规则。在中国-东盟自贸区货物贸易关税水平较低的情况下,出现了原产地规则复杂多变、交易程序与审批程序烦琐的问题,部分资金规模以及经济规模有限的中小企业难以参与区域生产网络分工之中,对自贸协定的利用率造成了比较大的限制。中国未来还需要对原产地规则进行完善与优化,针对部分工业品还可以采取针对性的原产地评价标准,让出口企业能够灵活选用。这样才能够让中国企业充分享受到自贸协议的税收优惠,促进中国-东盟贸易水平的进一步提升。

2.进行通关便利化改革。在中国-东盟贸易活动中,还需要对现有的海关税则进行统一,明确规定各税目产品的关税待遇,防止随意变动关税的情况发生,为各项外贸活动的有序开展制订良好的秩序。在海关程序方面,需要从贸易便利化领域出发,对原本的协定内容不断进行丰富与完善。在该过程中需要进一步简化通关程序以及相关手续,确保关税规则的公开化以及透明化,借此降低贸易成本,提升中国以及东盟各企业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积极性。

3.开放服务贸易领域。目前中国-东盟自贸区的货物贸易已经达到比较高的水平,但是依旧存在持续发展动力不足的问题,对于自贸区的整体活力以及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造成了比较大的影响。因此中国还需要对现有服务贸易领域进行转型,在秉承开放承诺的原则下,进行新的改进承诺的研究,这样才能够进一步扩大中国-东盟的开放领域。在服务贸易领域,还需要在遵循负面订单原则下,互相允许双方进行独资企业的设置,进一步放宽对经营范围以及运营地域的限制,为双方服务贸易水平的提升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

(五)强化跨境电商的建设力度

中国作为国际贸易大国,国际贸易总量稳居世界第一。中国也是电子商务大国,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在国际上处于领先地位,电子商务平台企业有着非常雄厚的实力。因此,中国还需要在结合数字经济发展趋势的基础上,加强对跨境电子商务的建设以及扶持力度,在互联网思维以及全球化经济视角下,加强与东盟各国数字丝绸之路的建设力度。这样能够对传统跨境贸易服务模式起到良好的改革效果,进一步提升中国-东盟的贸易水平以及贸易便利性。

1.解决互联互通问题。在与东盟各国进行数字丝路的建设过程中,首先需要解决互联互通问题。中国以及东盟各国的海关、检疫以及外汇管理部门需要针对跨境电商交易进行技术标准与业务流程的统一化管理,并加强对电子商务交易环节的监管力度。在贸易中打破国家贸易壁垒,构建规则协调以及技术体系对接的无国界贸易体系。

2.升级跨境电商的综合服务能力。中国需要加强对跨境电商平台的建设力度,打造服务企业的在线洽谈平台、支付平台以及物流平台,为传统外贸企业提供一整套的跨境电商服务,为跨境电子商务的顺利进行提供良好基础。此外,跨境电商平台还需要一站式承接报关、物流、金融等多种综合性服务,国家相关部门需要加强对跨境电商平台的政策扶持力度,借此实现跨境电商信息流、资金流以及货物流的统一化管理,从而满足中国-东盟跨境电商贸易的开展需求。

3.统一跨境电子商务规则。中国-东盟自贸区需要通过制度创新、管理创新、服务创新以及协同创新等多种途径,解决跨境电商发展过程中的深层次矛盾。通过加快通关一体化的方式,加大对自由贸易新网络的构建力度,在此基础上逐渐构建一整套适应全球跨境电子商务开展的管理制度以及管理规则。只有这样才能够对现有中国-东盟各国的电子商务产业链以及生态链起到良好的培育与完善效果,促进跨境电子商务的自由化以及规范化发展。只有在构建统一跨境电子商务规则的基础上,才能够加大中国-东盟各国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水平,开展“一带一路”的建设工作。

中国-东盟贸易水平的提升符合东盟利益也符合中国利益,因此中国需要承担自身的大国责任,加强“一带一路”的建设力度,为东盟共同体的整合与发展提供良好的市场、资金、技术以及生产网络支撑,促进东盟内部的凝聚力以及国际影响力进一步提升。这样才能够实现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稳定发展,构建亚洲利益、命运共同体。

猜你喜欢
跨境贸易
“2021贸易周”燃爆首尔
疫情中,中俄贸易同比增长
跨境支付两大主流渠道对比谈
跨境调查、诉讼及应对之道
在跨境支付中打造银企直联
中美贸易磋商再起波澜
跨境外币清算:从“走出去”到“连起来”
贸易融资砥砺前行
关于促进跨境投融资便利化的几点思考
贸易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