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口蹄疫诊断技术

2023-01-05 18:58:10张丽娜
今日畜牧兽医 2022年7期
关键词:胶体金O型血清型

张丽娜

(安徽省淮南市寿县动物疫病预防与控制中心 232200)

猪口蹄疫的治疗很难,而且还会在短时间内迅速地蔓延扩散,因此必须要重视起诊断技术的应用,以便可以及时确诊并采取针对性的治疗办法,从而降低经济损失。

1 猪口蹄疫

口蹄疫是由口蹄疫病毒引起的偶蹄动物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在其传播过程中,猪主要是口蹄疫发生的放大器,其能够促进口蹄疫的传播,扩大传播范围,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就当前的兽医临床实践中可以发现,病猪往往发病较快、较急,大多数病猪会突然高烧(高达41℃左右),且精神不佳,食欲废绝,可以观察到在猪的口鼻部、蹄冠部、蹄叉部及口腔黏膜和乳头皮肤上会出现许多小水泡,随着病情的发展,水泡会发生溃烂,极易引起继发感染,比如仔猪会因病发肠炎和心肌炎而死亡。

通过对口蹄疫病毒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其主要分为O型、A型、C型、Asia-1、STA1、STA2和SAT3等7个血清型,目前、世界各地猪群中以O型、A型为主,其中亚洲国家主要以O型、A型、Asia1等为主,而我国主要流行毒株有A型ASIA拓扑型Sea-97毒株、O型SEA拓扑型Mya98毒株和O型ME-SA拓扑型PanAsia毒株。由此可见,导致猪口蹄疫的病毒株具有较大差异,简单的临床治疗办法很难起到效果,必须要准确诊断血清型,并全面监测其隐性带毒的情况,从而为该病的防控奠定良好的基础[1]。

2 猪口蹄疫诊断技术

2.1 血清学诊断

2.1.1 补体结合试验(CFT)

补体结合试验最早出现于1952年,其在实际应用中能够将已知的抗原、被检抗体为检测系统组,与红细胞、溶血素指示系统组进行竞争补体,两者如果发生溶血,则为阴性,反之则为阳性,该方法在诊断口蹄疫病毒上比较直观,但是在实际操作中需要试验人员严格把握补体的使用量,因此该方法不能用于快速检测中,目前在猪口蹄疫的诊断上也降低了应用概率。

2.1.2 病毒中和试验(VNT)

病毒中和试验一般常用于进出境动物口蹄疫病毒感染的检测工作中,效果较好,在保护进出口安全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这一方法在应用过程中需要实验室进行单层细胞的培养工作,或者是饲养试验动物,而且进行体外检测的时候还会因为细胞生长状态、病毒敏感性的变化等受到一定的影响,且必须要使用或病毒才能够进行有效的检测,对实验室的要求也比较高,因此一般不用于基层的口蹄疫诊断中。

2.1.3 间接血疑试验(IHA)

间接血疑试验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有效地检测血清中的抗体和抗原水平,检测结果较为直观,在操作上也比较简单,还能够实现定量与定性检测,因此是当前临床中常用的一种检测办法。其在实际应用中需要将口蹄疫病毒吸附在绵羊红细胞载体上,以此可以形成致敏红细胞,其在电解质环境下可以与检测样本中的抗体相遇且发生凝集反应,因此可以直接使用肉眼进行观察[2]。

2.2 分子生物学诊断

2.2.1 荧光定量(PCR)

荧光定量既可检测病毒核酸又可检测病毒的血清型,还能够实现定量检测,因此在口蹄疫临床样品诊断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已经成为我国蹄疫病毒快速检测的标准方法。

2.2.2 基因芯片技术(DNAchips)

基因芯片技术灵敏度相对常规RT-PCR来说更高,实验表明可以高10~100倍,而且芯片保存3个月仍能重复使用,大大节省了检测成本。在实际应用中,基因芯片技术能够快速且准确地检测口蹄疫病毒,确定其血清型与基因型,还能够帮助防控人员区分免疫动物与自然感染动物。但是其需要进行样品制备,成本较高,因此在基层普检中还没有得到推广。

2.2.3 生物传感器技术

生物传感器技术是生物科学发展过程中诞生的一种新技术,其涉及到生物、化学、物理、医学、电子技术等多种学科,当前主要应用于环境监测、食品、医学诊断等领域,在实际应用中表现出选择性好、灵敏度高、分析速度快等优势,而且在电子技术等先进技术的支持下,生物传感器技术还能够实现在线监测,且自动化、微型化与集成化特点较为明显。在动物疫病的诊断中,生物传感器技术主要应用于口蹄疫病毒、疱疹病毒及弯曲杆菌等的检测中,比如在口蹄疫的诊断上,其主要是通过压电免疫传感器进行检测,比如当前常见的压电(PZ)晶体的免疫生物传感器,能够特异性地用于口蹄疫病毒的分型,因此诊断效果较好,在当前的口蹄疫诊断中应用比较广泛。

3 猪口蹄疫诊断技术的发展

3.1 胶体金免疫层析快速诊断技术

胶体金免疫层析快速诊断技术在实际应用中主要是将已知抗原或抗体用胶体金进行标记,之后可以通过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反应使得胶体金集聚形成肉眼可见的形式,以此来实现检测工作。而且其在实际应用中不需要特殊的设备和专业人员,不仅操作简单,而且反应灵敏,能够快读的监测血清型O、A或Asia1。在当前的口蹄疫诊断中,可以制作口蹄疫Asia1型的可定量检测的胶体金试纸,其特异性与敏感性都比较好,在定量检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3.2 逆转录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RT-LAMP)

逆转录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在实际应用可以直接采用琼脂糖凝胶电泳、颜色变化、生成的沉淀等现象判定反应结果,因此表现出操作简单、灵敏度高的优势,检测后也不需要借助特殊设备,只需要肉眼就能够观看到检测结果,且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从核酸提取到检测仅需要75min[3]。

3.3 重组酶聚合酶扩增技术(RPA)

重组酶聚合酶扩增技术可以在15~20min内完成扩增,在实际应用中,以FMDV3D基因作为靶基因设计引物和探针,在此基础上建立起实时荧光反转录重组酶聚合酶扩增(real-timeRT-RPA)检测方法,以此对口蹄疫进行检测,只需要在40℃恒温条件下持续20min就可以完成检测,且检测结果与RT-qPCR检测结果具有100%的符合率。除此以外,重组酶聚合酶扩增技术的应用对环境的适应性较强,因此在不同的实验室中都能够完成检测工作,基于该方法的便捷性,可以采用便携式等温扩增仪-GenieⅢ实现快速检测,操作简单且快捷,对口蹄疫病毒株的血清型检测也比较准确。

综上所述,口蹄疫诊断技术在近几年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在检测各种口蹄疫病毒株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从常见的血清学诊断、分子生物学诊断,到现阶段的胶体金免疫层析快速诊断技术、逆转录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等新型的检测技术,最终在我国口蹄疫诊断上形成了多方位且全面的诊断检测手段,从而有效地提高了我国在口蹄疫诊断上的发展水平,为口蹄疫的防控工作提供了坚实的保障,为我国生猪养殖产业的健康、稳定以及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
胶体金O型血清型
听说O型血是蚊子最爱的“倒霉蛋”?
蚊子爱叮O型血的人?
科学大众(2020年12期)2020-08-13 03:22:32
胶体金在钩体病监测中相关因素的研究
O/O型未定式极限的求法总结
考试周刊(2016年68期)2016-09-21 14:16:41
通辽地区牛肉与牛肉制品沙门氏菌血清型调查
食品界(2016年4期)2016-02-27 07:36:44
A族链球菌胶体金免疫层析试纸条的制备及应用
广东地区水禽大肠杆菌血清型鉴定
新型B族链球菌胶体金免疫层析试纸条的临床应用评价
HCG胶体金检测试纸条的灵敏度分析
肺炎链球菌血清型鉴定的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
医学综述(2014年14期)2014-03-27 10:3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