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羊布病的诊断和综合防治措施

2023-01-05 18:58黄海枫
今日畜牧兽医 2022年7期
关键词:布病牛羊患病

黄海枫

(百色市田阳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533600)

牛羊布病,属人畜共患病,该病具有传染性强、危害性大、传播速度快等特点。患病牛羊会出现明显的流产、睾丸炎、关节炎等症状,并且配种能力下降或丧失,严重影响牛羊养殖经济效益。牛羊布病高发背景下,对养殖业发展造成了巨大影响,如何有效防控牛羊布病成为研究思考的关键问题。

1 流行特点

布病全称为布鲁氏杆菌病,其病原为布鲁氏杆菌,是常见的人畜共患性传染病,我国将该病列为二类动物疫病。

1.1 传染源

布病主要传染源,是患病、带菌的牛和羊。妊娠母羊、母牛患病情况下,其乳汁及羊水当中会携带大量的致病菌,接触后即可患病。公羊、公牛患病后,其精液中含有致病菌。一般情况下,如易感牛羊直接接触患病牛羊及其分泌物、排泄物后就会感染发病,或者间接接触被污染的饲料、饲草、饮水后亦可感染患病。

1.2 传播途径

牛羊布病传播途径,主要包括三种:首先,皮肤黏膜接触传播。患病牛羊的粪便、尿液等,均是重要的感染载体,尤其是一些皮肤、黏膜有创伤的牛羊,具有更强的感染性及感染速度。其次,呼吸道传播。患病牛羊所呼出的气体携带致病菌,进而导致空气被污染,此时如易感牛羊吸入携带病菌的空气,即可经呼吸道感染发病。最后,经消化道传播。患病牛羊在采食、饮水时,草料及饮水会被污染,如健康牛羊继续采食被污染的草料和饮水,病菌即可通过消化道传播[1]。

1.3 易感性

牛羊布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任何品种、年龄、性别的牛羊均可患病。相比较而言,布病多发于大龄牛羊,尤其是母牛和母羊的发病率明显高于公牛及公羊。犊牛及羔羊因抵抗力强则感染率较低,即使患病也不会出现明显症状。母牛及母羊怀孕后,可感染布病,进而导致出现流产、死胎等现象。人主要是通过消化道、呼吸道、皮肤黏膜等方式感染布鲁氏杆菌,尤其是在直接接触病牛、病羊、饮用食用被污染的肉、奶制品后极易患病。

2 致病机理

牛和羊感染布病的机理较为相似。布鲁氏杆菌首先进入牛羊的皮肤、黏膜中,接着入侵血管、淋巴系统并进入内部脏器,牛羊自身吞噬细胞、白细胞无法杀灭布鲁氏杆菌的情况下,会导致致病菌快速繁殖、生长、复制,进而破坏牛羊血液循环系统,导致牛羊出现高烧现象。随着牛羊体内布鲁氏杆菌数量的不断增加,吞噬细胞无力抵抗,有毒物质增多,此时极易引发败血症、毒血症,患病牛羊病情明显加重。布鲁氏杆菌,具有较高的繁殖速度,如母牛、母羊绒毛膜上皮细胞被污染,极易诱发胎盘炎症及子宫内膜炎。后期患病牛羊绒毛坏死,母体和胎儿逐渐分离,进而出现流产、产下死胎等现象[2]。

3 临床症状

3.1 牛

牛布病潜伏期不一,短的2周左右,长的6个月左右,潜伏期过后开始发病。母牛流产为主要症状,一般在妊娠后5~7个月为流产高峰期。母牛流产前,阴道肿胀潮红,并出现结节,阴唇肿胀,乳房肿胀,然后流产产下死胎,即使产下犊牛也大多不易存活。母牛流产后,极易出现胎衣不下、子宫内膜炎等疾病,阴道持续3周流出红褐色的污秽物,有恶臭味,影响母牛再次妊娠。公牛患病后,会出现关节炎症状,膝关节肿胀,睾丸炎,附睾肿胀,配种能力下降或丧失。牛布病以慢性经过为主,症状消退后基本可自愈。但若继发子宫炎等疾病,则会影响正常妊娠,因此无论是患病公牛还是母牛,均应及时淘汰掉。

3.2 羊

妊娠期母羊患病后,会在3~4月时流产,流产前3天病羊大多精神萎靡,肠胃迟缓,不愿站立走动,食欲下降,但喜饮水,高烧,阴道流出黏液性的分泌物。大部分羊流产后,会诱发乳房炎及关节炎。公羊患病后,会出现睾丸炎、附睾炎、关节炎,影响公羊精液质量,导致长期不育,影响养殖效益。

4 病理变化

解剖病死羊尸体,可发现其生殖器官呈炎性坏死表现,脾脏、肝脏、肾脏以及淋巴结等多个部门出现肉芽肿、结节。患病牛羊所产下的胎儿,呈败血症表现,浆膜、黏膜可发现出血点,皮下结缔组织呈出血性炎症表现。

5 诊断方法

牛羊布病临床诊断时,有经验的人员结合该病的流行特点、临床典型症状表现、剖检变化即可做出诊断。如需确诊,应进行进一步检验。传统牛羊布病检测,主要采用的是虎红平板凝集试验、试管凝集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荧光偏振试验等技术,虽检测精度较高,但效率较低,无法很好的满足现场快速检测需求。近年来,结合胶体金免疫层析法所研制的布氏杆菌病胶体金检测卡被广泛应用于牛羊布病检测中,该卡具有简便、灵敏、快速、准确、无需仪器设备等多重优势,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应用布氏杆菌病胶体金检测卡时,对于结果的判定非常简单,两条线表示阳性,一条线表示阴性,降低了误诊的几率。可利用血清、乳液、全血等多种样品进行检测,非常便利。其灵敏度极高,最低检出限达0.5IU。最重要的是检测效率快,只需10min左右即可获得精准的检测结果,非常适用于牛羊布病现场快速检测中[3]。

6 综合防治措施

6.1 政府层面

6.1.1 加强组织领导工作

牛羊布病高发背景下,基层政府部门、防疫部门要明确布病的危害性,提高布病防治意识,将牛羊布病防控工作提上重要议程,认真做好组织领导工作,健全防控工作及时,落实属地管理、部门监管、生产经营者主体责任,成立专门的布病防控领导小组,明确布病防控目标、任务,统筹做好协调、督促、指导等工作,确保牛羊布病防控工作的顺利有序开展。防疫、卫生、公安等各个部门之间应加强沟通交流,搭建联防联控机制,定期开展联席会议,商讨制定切实可行的布病防控措施,构建部门联动、齐抓共管、合力推进的工作格局,为牛羊布病防控工作助力。

6.1.2 重视布病防治宣传

布病对牛羊养殖的危害巨大,所以基层政府部门、防疫部门应认真做好布病防治宣传工作,成立专门的宣传队伍,为养殖场和养殖户宣传普及布病防控知识与技术。一方面,宣传时要重视对新媒体的应用,如:抖音、快手、微信等,通过制作短视频等方式,帮助牛羊养殖场户掌握布病防控知识、技术。另一方面,要继续发挥传统宣传方法的作用,如:发放宣传手册等,切实提高牛羊养殖人员的布病防治意识。此外,防疫人员应加强和当地牛羊养殖场户的沟通交流,及时帮助其解决在牛羊布病防控中所遇到的问题,提升布病防控工作效率和质量。

6.1.3 加强流行病调查与监测

牛羊养殖业在区域经济发展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支撑作用,为保证经济稳步增长,基层政府部门、防疫部门应高度重视当地牛羊布病流行病学调查工作,掌握牛羊布病流行特点、发生规律、发展趋势,为防控工作的开展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同时,要认真做好血清学检测工作,重点对布病高发牛羊养殖场户实施高频率检测,准确掌握牛羊健康状况并记录备档,结合健康检测情况分析牛羊布病传播风险,并制定针对性、有效性的防范措施。流行病学调查与检测时,如发现并确诊为阳性的病牛羊,应进行无害化处理,防止疫病的传播扩散,降低损失[4]。

6.1.4 强化检疫监管力度

牛羊肉是重要的畜产品,各地牛羊调运活动频繁,增加了布病传播风险,因此做好检疫监管工作尤为关键。检疫工作中,首先要从产地检疫入手,确保能够从源头上控制疫病。产地检疫时应制定完善的检疫规程,严格按照规程开展检疫工作,不定期对区域内的牛羊养殖场户实施突击检疫,及时发现阳性病牛羊并扑杀处理。与此同时,要认真做好调运检疫监管工作,遵循“引前申报、引后检测”规章制度要求对调运的牛羊实施严格的检疫检查,确保所调运的牛羊有检疫合格证。对应当免疫而未免疫的牛羊,严禁出具检疫证明。此外,要重视屠宰检疫工作,应积极推进牛羊集中屠宰、定点屠宰,为检疫工作提供便利,同时要建立牛羊及其产品进出台账,记录来源和流向,确保可追溯,保证畜产品质量安全。

6.1.5 增加专项经费投入

牛羊布病防疫工作的开展,对于资金的需求量较大。为满足防疫工作需求,政府部门应积极将牛羊布病防控所需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进而满足牛羊强制免疫、监测净化、消毒灭源、宣传培训等各项工作的需求。有条件的地方可将牛羊纳入无害化处理补助覆盖范围,降低养殖场户的经济损失。要落实保险政策,积极开展奶牛、基础母牛养殖保险,作为强制扑杀补助的有效补充,避免出现隐瞒不报,私自处理等现象。在获得充足的工作经费后,要严格监管资金使用情况,防止出现贪腐败、挪用资金等行为。要配置齐全的牛羊布病检测设施设备,完善防疫工作环境和条件,增加基层防疫人员的薪酬福利,稳定防疫队伍,促进基层牛羊布病防疫工作效率和质量的提升。

6.2 养殖层面

6.2.1 坚持自繁自养

自繁自养,是避免疫病传入的重要举措。如为改良品种、扩大养殖规模必须要引种的情况下,要认真做好种源地调查工作,并检查引种牛羊的健康档案、免疫程序,避免从疫区引种,避免引入患病牛羊。引种前,可提前喂食黄芪多糖、维生素,降低应激反应。完成引种后,应将引种的牛羊单独饲养在隔离舍当中单独饲养1个月,隔离期间要密切留意牛羊群健康状况,做好卫生、消毒、补免等工作,隔离期满后方可合群饲养,有效防止布病的传入,确保牛羊健康成长。

6.2.2 科学饲养管理

为降低牛羊布病发生率,养殖人员应认真做好饲养管理工作。要从选址入手,将牛羊场选址建设在远离化工厂、屠宰场、交通要道的位置,避免相互污染。要合理规划圈舍,保证生活区、饲养区、饲料区相互隔离。要配置齐全的设施设备,包括:水槽、料槽、通风设施、降温设施等,满足牛羊养殖需求。要科学配置饲料,确保日粮中粗饲料和精饲料配比合理,营养均衡,适口性好,定期补充维生素、微量元素、矿物质,满足牛羊生长对于多种营养物质的需求,提升牛羊抗病力。要妥善保管饲料,将其贮藏在干燥、通风的位置,防止发霉变质。要及时分群,结合牛羊日龄、性别等因素适时分群,控制饲养密度,避免拥挤。要保证圈舍有良好的光照和通风环境,及时排出圈舍内的污染气体,营造良好的环境。要结合季节性因素,合理控制好圈舍温湿度,夏季及时降温避暑,冬季及时防寒保暖,防止冷热应激患病[5]。

6.2.3 定期清洁消毒

牛羊日常养殖时,做好卫生清洁消毒工作至关重要,是降低布病发生、传播的重要举措。养殖场户要充分意识到卫生清洁消毒的重要性,制定科学的消毒计划,达到理想的消毒效果。消毒前,需充分清理干净圈舍内的粪便和污水,用水冲刷墙面地面,减少残留物。消毒时,应结合不同的位置、物品灵活使用消毒药剂。如:养殖场内的金属设施设备,可采用火焰消毒法或蒸熏消毒法;圈舍、车辆、场地,可采用2%烧碱消毒;饲料垫料,可采用焚烧、深埋处理法;粪便,可采用生物热消毒法;皮毛,可采用福尔马林熏蒸消毒法。要轮换使用消毒药剂,防治出现耐药性,并控制好用量,避免产生毒害。

6.2.4 落实免疫接种

国家对布病的免疫按区域划分为一类地区和二类地区。一类地区是指北京、天津、河北、内蒙古、山西、黑龙江、吉林、辽宁、山东、河南、陕西、新疆、宁夏、青海、甘肃等15个省份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以县为单位, 连续3年对牛羊实行全面免疫。牛羊种公畜禁止免疫。奶畜原则上不免疫,个体病原阳性率超过2%的县,由县级农业农村主管部门提出申请,报省级农业农村主管部门批准后实施免疫。免疫前监测淘汰病原阳性畜。已达到或提前达到控制、稳定控制和净化标准的县,由县级农业农村主管部门提出申请,报省级农业农村主管部门批准后可不实施免疫。连续免疫3年后,以县为单位,由省级农业农村主管部门组织评估考核达到控制标准的,可停止免疫。二类地区是指江苏、上海、浙江、江西、福建、安徽、湖南、湖北、广东、广西、四川、重庆、贵州、云南、西藏等15个省份。原则上不实施免疫。未达到控制标准的县,需要免疫的由县级农业农村主管部门部门提出申请,经省级农业农村主管部门批准后实施免疫,报农业部备案。

目前,接种疫苗是防控牛羊布病最简单、有效的方法,所以养殖人员要提高免疫接种意识。基层防疫部门应认真做好强制性免疫工作,制定可行的免疫接种计划,规范免疫流程,实现对布病的有效防控。要从正规途径采购疫苗,保证疫苗质量。要妥善保管疫苗,控制好温度,防止疫苗失效。疫苗开启前,要对保质期进行检查,防止失效,禁止使用有杂质和过期的疫苗。要结合实际情况合理选用疫苗,布鲁氏菌活疫苗(M5株或M5-90株)可预防牛、羊布病;布鲁氏菌活疫苗(S2株)可预防山羊、绵羊、牛布病;布鲁氏菌活疫苗(A19株或S19株)用于预防牛布病。接种疫苗前后2周,禁止使用抗生素类药物,避免影响免疫效果。要定期开展免疫效果评价,及时落实补免工作,确保免疫密度和质量,构筑有效免疫屏障。

6.2.5 做好个人防护

布病属人畜共患病,所以养殖人员要高度重视个人防护工作,降低人患布病的几率。布病最危险的传播途径,是养殖人员直接接触牛羊的流产物,所以养殖人员在挤奶、接产时,应穿戴专门的工作服,佩戴口罩及橡胶手套,禁止随地丢弃流产胎儿,禁止直接用手接触,处理流产胎儿后要及时消毒,被污染的地面需使用生石灰消毒。日常饮食时,要吃熟食、喝熟奶,避免病菌经消化道传播。如养殖人员出现长期低热、夜间多汗、易疲劳且不易缓解、骨关节肌肉酸痛等症状时,应应及时就医,避免延误病情。

6.2.6 无害化处理

目前,牛羊布病的治疗尚无特效药,因此在发现牛羊患病后,建议扑杀处理,并焚烧、深埋,有效防止病原传播。一旦发生布病等重大疫情,应及时上报,并严格按照《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畜禽病害肉尸及其产品无害化处理规程》等有关规定对患病牛羊、流产胎儿、胎衣、污染物实施无害化处理。牛羊无害化处理,以深埋、焚烧等为主。深埋时深度控制在1.5m以上,坑底撒生石灰,然后投入病死牛羊,接着再撒漂白粉,最后覆土,并用生石灰对深埋现场实施彻底消毒,有效防止布病的传播扩散。

综上所述,近年来,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牛羊布病呈现出高发趋势,对养殖业发展造成了巨大威胁。牛羊布病高发背景下,要充分意识到防控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结合牛羊布病的发生原因,制定针对性、有效性的预防措施,有效降低牛羊布病发病几率。针对患病牛羊,则要及时做好隔离、诊断、治疗等工作,病死牛羊则要实施无害化处理,防止疫病的传播扩散,降低影响和损失,保证牛羊牛养殖业的健康有序发展,促进畜牧经济增长。

猜你喜欢
布病牛羊患病
牛羊各几头
辽中区患病草鱼体内嗜水气单胞菌分离、鉴定与致病力测定
“旅月”归来出苗 牛羊有望吃上“太空草”
引种牛羊时布病防控策略
布病的危害诊断及其防治
布病的危害诊断及其防治
布病的危害、诊断及其防治
草原的牛羊
完形填空训练
牛羊市场近期行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