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氏流派“证因同治”思想在小儿多发性抽动症中的应用

2023-01-05 15:54苏润泽门九章
广西中医药 2022年3期
关键词:抽动症同治钩藤

麻 莉,苏润泽,门九章,李 霞

(山西中医药大学,山西 榆次 030619)

小儿多发性抽动症又称为Tourette 综合征、发声与多种运动联合抽动障碍、抽动-秽语综合征[1],是常发生在儿童期和青少年时期的一种疾病。本病临床常表现为重复出现不受控制的眨眼、扭颈、耸肩、收腹、抬手、踢腿等刻板动作,无节律性,精神放松或入睡后可消失。部分患儿除抽动动作外,还伴有“咯咯、吭吭、咳声、呻吟声或粗言秽语”等异常发音[1]。许多患儿还易出现精神紧张、睡眠障碍及注意力不集中等情况[2]。目前对本病的病因和发病机理尚未完全阐明,可能与遗传、神经递质失衡、精神心理和环境等诸多因素有关,是多种因素在发育过程中相互作用的结果。门氏流派传承人应用门氏“证因同治”思想辨治小儿多发性抽动症,紧扣疾病形成的诸多因素,从患儿整体功能状态进行调节,辅以正确的心理健康教育和生活、饮食指导,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现将门氏流派治疗小儿抽动症的体会总结如下,与同仁分享。

1 “证因同治”思想的源流

“证因同治”是山西省门氏杂病流派主要传承人、山西省名医门九章教授总结多年临床经验提出的学术思想。门九章教授临证提倡“识病为先,谨求病因,证因同治”,认为医者诊治疾病,应以建构对疾病的规律性认识为前提,若对疾病发生发展的整体认识不清或认识偏颇,就会导致其治疗的思路和手段比较局限,效果也会有限。“识病”是指对疾病整体规律性的认识,不仅要熟悉疾病本身的发生发展,而且对引起疾病的各种病因的内在联系都要考察详尽,追根溯源,如此才可称为真正的“识病”。换言之,只有尽可能地考察所有与疾病发病相关的因素,才能全面地把握疾病规律,方可实现灵活诊治。面对纷繁复杂的临床症状,若不能做到识病在先,而只是简单的见病治病,对症用药,不问病因,不从深层次去理解和把握疾病发生发展的规律,单纯寄希望于几味药物发挥作用,则效果不佳。临床常有小儿多发性抽动症的报道,多因于此。治疗本病真正取效的关键在于对疾病有深刻的认识,对病因有正确判断,紧扣病因,从人体整体功能状态进行调节。“识病为先,证因同治”也充分体现了中医整体辨治的优势。

2 “证因同治”思想在小儿多发性抽动症中的应用

中医认为小儿多发性抽动症的病因与先天禀赋不足、感受外邪、围生期异常事件、情志不畅及饮食不节等因素有关[3]。张景岳《类经》云:“夫禀赋为胎元之本,精气之受于父母者是也。”有些小儿的父母体质欠佳,或孕妇在孕期受到惊吓等强烈精神刺激,致使胎儿禀受于先天之气不足,在成长发育过程中逐渐体现出来,而发为本病。《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云:“七情,人之常性,动之则先自脏腑郁发,外形于肢体。”随着年龄的增长,小儿情绪的发展逐渐多样化,但由于身体还没有发育完善,情绪易受外界影响,当喜、怒、忧、思、恐等情志变化过于突然、强烈或持久,导致脏腑精气损伤,机能失调,引发本病。小儿为至阴至阳之体,脏腑娇嫩,腠理薄弱,易感受外邪。《素问·太阴阳明论篇》云:“伤于风者,上先受之。”风为阳邪,易袭阳位,上犯头面,患儿可出现摇头踢腿、挤眉眨眼、耸鼻撅嘴、扭颈耸肩等风动之症。小儿自控力差,喜挑食偏食,偏嗜肥甘厚味、煎炸炙煿、生冷甜腻之品,易损伤脾胃。《小儿药证直诀》云“脾虚生风”,脾虚可引动内风,引发各种抽动症状。明代医家万全提出小儿“肝常有余,脾常不足;心常有余,肺常不足,肾常虚”的观点,肺不足易感受外邪,脾不足易内伤饮食,肝偏旺易惊恐多动,心气虚易神魂不稳,先天遗传不佳易致肾(胎)弱,诸多因素相合,可造成本病的病程缠绵,难以痊愈。故临证治疗时需紧扣“证因同治”思想,分层次应用,以期痊愈。

2.1中药“芍药钩藤木耳汤”加减治疗 中医将本病归属于“慢惊风”“抽搐”“筋惕肉瞤”“肝风”等范围,临床表现与中医的痰证、风证相类似,病位在肝,与心、脾、肾密切相关,病机属本虚标实,肝肾阴虚、脾气虚弱为本,风痰郁阻、阳亢风动为标。治疗常以平肝滋阴熄风、健脾化痰利湿为法。中医学认为“风胜则动”“诸风掉眩,皆属于肝”,小儿阳常有余,阴常不足,肝常有余,脾常不足。芍药钩藤木耳汤系已故名医、门氏流派创始人门纯德老先生自拟方,门氏传承人在临床控制患儿症状时常采用“芍药钩藤木耳汤”加减治疗。组成包括白芍、钩藤、白苣子、郁李仁、木耳、天麻、僵蚕、全蝎、甘草等九味药。方中以白芍、钩藤为君药,两药均入肝经,白芍和肝血、养肝阴,柔肝解痉;钩藤疏肝风,调肝气,息风定惊;白苣子、郁李仁一苦一甘,甘苦相须,利五脏,润燥结,以通经脉;木耳、天麻,一柔一刚,刚柔相济,益精气,濡经络,祛风化痰而解惊;僵蚕、全蝎,一缓一急,缓急相宜,驱风邪、缓拘挛以镇惊;甘草调和诸药,同芍药配伍,酸甘化阴,养阴益气,缓急而止痛[4]。诸药配伍,互制互利,相辅相需,滋润而不滞腻,疏通而不辛燥,养阴不显寒凉,通络不过分疏泄,九味药主辅相合,标本同治,共奏濡润经脉、通经活络、解痉息风的功效,可以有效控制患儿抽动症的诸多临床症状。如兼有纳差、便溏,可加炒白术、茯苓、芡实、山药等健脾益气;如有苔腻腹胀便干,可加焦三仙、枳实、厚朴等消食导滞;如有眠差易惊,可加琥珀、远志、怀牛膝等安神定志;如有烦躁易怒、面红尿赤,可加龙胆草、柴胡清肝泻火。

2.2生活方式干预 由于本病发病与情志不畅、饮食不节等因素有关,门氏传承人临证在用中药控制症状的同时,也注意针对疾病形成原因进行生活、饮食调适及情志行为干预,可以缩短病程、预防疾病复发。如指导家长正确认识此疾病,明确疾病形成的诸多因素,治疗不仅仅是依靠药物,对待患儿的症状要重视,不能指责打骂,应以表扬鼓励为主,给孩子营造一个宽松舒适的生活环境,从心理上减轻患儿压力;患儿因学习压力过大,常常熬夜早起,睡眠不足,休息不够,耗损精气,告诫家长应顺应四时,合理安排患儿休息时间;另外,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加之饮食观念的误区,造成小儿过多摄入高蛋白、高糖分、高脂肪饮食,而富含膳食纤维和维生素食物摄入不足,这既是疾病发生的因素,又是疾病难痊愈的原因,应适时纠正患儿不良的饮食习惯,宜多吃蔬菜水果,少食肥甘厚味及甜腻食品,忌贪凉饮冷;此外要鼓励患儿多参加团体活动和体育锻练,增强体质,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2.3改善患儿体质 患儿由于先天肝肾不足、后天饮食失养,导致体质虚弱,再遇外邪侵袭、情志失调而发本病。如要彻底根治,不仅要控制症状,而且要从本源上改善患儿体质。门氏流派传承人在临床诊治过程中发现,给患儿适当补充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加强患儿黏膜血管神经的发育完善,可以有效改善患儿体质,促进疾病的痊愈,减少复发。小儿缺铁可导致贫血、注意力下降;缺锌可引起食欲不振、免疫力低下,影响生长和智力发育,缺铜可引起发育迟缓,缺镁可造成注意力下降、抽搐、痉挛。维生素是生长和代谢所必需的微量有机物,当小儿偏食嗜食导致缺乏某种维生素时,可发生相应的物质代谢障碍,造成体质异常,使小儿多发性抽动症缠绵难愈。评估患儿身体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状况,指导患儿家长进行营养素的合理搭配,纠正患儿挑食偏食的不良习惯,这样才能彻底根治小儿抽动症发病的本源因素,达到完全治愈的目的。

3 验案举隅

患儿,男,12 岁,2016 年12 月8 日初诊。主诉:频繁挤眼、耸鼻1 个月。患儿体形偏瘦,平素嗜食肉食,喜玩电子游戏,近期出现频繁挤眼、耸鼻,喉间常发出“吭吭”声,饮食一般,大便略稀,睡眠尚可,舌红少苔,脉细弦。西医诊断:小儿多发性抽动症;中医诊断:慢惊风(肝风内动型)。予芍药钩藤木耳汤加减治疗,中药组成:生白芍15 g,钩藤15 g,天麻9 g,白苣子9 g,郁李仁9 g,僵蚕9 g,全蝎5 g,炒白术12 g,茯苓15 g,炙甘草6 g,生姜3 片,大枣4 枚,黑木耳15 g。7 剂,水煎服,每日1 剂。指导家长在患儿症状发作时不要打骂,亦不要提醒,与老师同学沟通,尽量忽视患儿的不良症状,不要嘲笑,使患儿心情放松。纠正患儿偏食嗜食的不良饮食习惯,建议多食蔬菜水果,不要贪凉饮冷,晚上切忌饮食过多。给患儿适当补充维生素,建议每日口服小施尔康(小儿维生素咀嚼片)1 片,每日1 次,连用2 个月。2016 年12 月16 日二诊,患儿上述症状略有好转,上方加柴胡、木瓜、琥珀粉等药物,守方连续治疗2个月而痊愈。

4 结 语

小儿多发性抽动症是儿科常见病和多发病,是诸多因素相互作用所致,症状繁杂,病程较长,目前西药治疗以控制症状为主,用药时间长,停药后症状时有反复,严重困扰着患儿和家长。门氏流派传承人应用“证因同治”思想分层次辨治,用中药汤剂加减控制症状,针对病因辅以正确的健康教育和生活、饮食、心理指导,合理搭配营养素从本源上改善体质,对患儿整体功能状态进行调节,既有效控制了症状,缩短了病程,又减少了复发,提高了本病的治疗效果。

猜你喜欢
抽动症同治钩藤
张氏头针治疗儿童多发性抽动症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
基于UHPLC-MS/MS的钩藤生物碱在大鼠体内的组织分布研究
对多发性抽动症患儿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的效果观察
不同产地钩藤的药用成分含量及不同温度烘干的影响
便秘、痔疮要“同治”
马丙祥教授辨证论治儿童多发性抽动症经验总结
毓庆宫在乾隆、嘉庆、同治三帝心中掀起的波澜
抽动症是个什么样的疾病?
吕梁市岚县:“五水”同治,打造良好生态水环境
荒唐同治讲信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