邰丽萍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 大豆研究所,哈尔滨 150086)
动物福利(animal welfare)一直是受到大众和养殖场关注的热点问题。良好的动物福利不仅影响养殖业发展的基础,也是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1]。随着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的出现,尤其是新冠疫情出现之后,动物源性疾病的防控比以往更受到重视,主要体现在:养殖业的各个环节更加重视动物的生长环境,关注动物的疫病与健康,增强动物抵抗力,减少动物源性疫病的发生,减少人类感染人畜共患病的风险[2]。0~6个月犊牛机体组织器官尚未发育完全、免疫力低、营养需求和饲养管理条件要求高,这个阶段也是牛整个生命过程中生长发育最快的时期[3]。保证犊牛健康是肉牛场扩大群体规模、维持稳定运营状态的重要前提。提高犊牛动物福利,需要保证犊牛居住环境舒适、安全、清洁,饲料营养均衡,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自由表达天性。下面简述犊牛健康养殖中的动物福利关键点,希望能对养殖业同行和相关研究者提供借鉴。
犊牛的饲养模式包括舍内群养、舍内单栏、放牧、舍外犊牛岛等。单栏饲养的优点是有利于减少攻击和互相舔舐造成疾病传播,缺点是由于犊牛比较敏感,容易产生心理、行为上的问题。群体饲养场地较大、同伴较多、有接触和玩耍行为,比较有利于犊牛天性表达;但个体之间的接触也增加了犊牛患病风险。群体饲养中犊牛的采食、增重、健康状况还与群体大小和牛均面积有关,如舍内饲养6~9头犊牛效果优于12~18头[4]。国外的研究表明,采用成对或小群饲养模式可以降低断奶应激,提高犊牛日增重和采食量,并能培养犊牛社交技能,对新事物的恐惧感显著下降,降低后期繁殖、泌乳和转群等造成的应激;缺点是增加了腹泻和呼吸道疾病的风险[5]。
陈昌志等[6]将牛场原来的牛均面积由1.2~1.5 m2增加至3.8 m2,犊牛岛面积达到5.78 m2,提高了犊牛舒适度,犊牛日增重由改造前的830 g增加至改造后的950 g,平均增加了120 g。
另外,母带犊牛与离母犊牛的效果也是不同的。罗焱鹏等[7]报道,将16头新生犊牛分成母带犊、随母哺乳和离母、饲喂代乳粉两组,90 d后采集血液,进行代谢组学测定,结果表明:离母犊牛血清中的DL-3-苯乳酸、月桂酸、L-苹果酸等抑菌作用物质显著低于母带犊牛,γ-谷氨酰半胱氨酸、L-谷氨酸、牛磺酸、陈皮素、跟皮素等与抗氧化相关的指标和物质含量显著低于母带犊牛;离母犊牛血清中硬脂酸、二十酸、二十一烷酸等长链饱和脂肪酸含量(表明机体脂肪分解代谢能力较强,合成代谢能力较弱)显著高于母带犊牛。
欧盟国家在生产小白牛肉时规定:奶牛单栏只能喂养到8周龄,而且单栏之间护栏宽度不低于牛高,长度不能小于犊牛体长;护栏高度要使犊牛之间彼此能够看见[8]。
犊牛出生时应做好犊牛口鼻清洁、断脐消毒、饲喂初乳等工作。
母牛分娩7 d内所产乳为初乳,初乳营养高于常乳,其中含有的免疫球蛋白能使犊牛获得母体对周围环境抗原的被动免疫力。母牛分娩6 h之内的初乳免疫球蛋白含量较高,之后急剧下降。可以采用折射仪进行初乳检测,合格后的初乳经过巴氏杀菌后冷藏保存。
犊牛出生后应尽早哺喂初乳,能够站立即可让其第1次吸吮,间隔几个小时继续饲喂。离母犊牛可使用奶瓶哺喂[9-10]。
随着犊牛日龄和体重的增长,依靠液体乳无法满足犊牛生长发育的需要,实施早期断奶是必然趋势。犊牛实施早期断奶,能够获取营养更为丰富的饲料,也有利于犊牛瘤胃发育和饲料成本的下降。犊牛体重达到初生重的2倍可以考虑断奶。李辉等[11]在北京市大兴区沧达福良种奶牛繁育中心将25头新生荷斯坦奶犊牛分成5组,对照组全期饲喂鲜奶,70日龄断奶;4个试验组分别在6,16,26,36日龄饲喂代乳品,在10,20,30,40日龄断奶。结果表明,在饲喂5 d初乳后,于10,20,30,40日龄断奶对犊牛生长无不利影响。郭峰等[12]在重庆市良种肉牛繁育场,将60头安格斯与西门塔尔杂交犊牛随机分为5组,对照组随母哺乳,4个试验组分别在28,42,56,70日龄时断母乳、饲喂代乳品,分别在70,90,150日龄测定犊牛体重并采血测定血清指标。结果表明:28日龄断乳并补饲代乳品组的犊牛体重显著小于随母哺乳组;整个试验期各试验组血清指标均在正常范围内,未造成较大影响;红安格斯与西门塔尔杂交肉犊牛的断母乳时间可最早提前至42日龄。
杨新月等[13]在广西某奶牛场选择60头新生荷斯坦犊牛,比较了是否实施过渡期乳和不同日龄断奶对90日龄内犊牛的生长发育、腹泻和死亡情况的影响,结果表明,60日龄和75日龄断奶对犊牛90日龄内的生长发育、腹泻率和死亡率均不存在明显的影响,但75日龄断奶较60日龄断奶能够减少较强应激的发生,说明犊牛饲喂6 d过渡期乳并于75日龄断奶能够提高其健康程度和生长性能,且能提高犊牛的抗应激能力。
而在高海拔地区,犊牛初生重比较低,断奶日龄要适当延后。张新雨等[14]在西藏地区的高标准奶牛中心,从365头荷斯坦犊牛中选取8头,在90日龄断奶,采用直肠采粪法采集断奶前[(60±2)日龄]和断奶后[(120±2)日龄]粪便样品,分析粪便菌群的物种多样性。结果表明,断奶前后犊牛粪便菌群多样性明显增加、丰富度变化,肠道发酵产生短链脂肪酸的菌群增多,肠道发酵能力增强,这主要是犊牛肠道菌群随着饲粮改变而发生的变化。
由于饲养空间的局限,牛如果不去角,个体之间发生争斗,也会对饲养人员造成伤害。犊牛去角一般采用烧烙、去角膏的方法。谷田雨等[15]将40日龄的16头公犊和24头母犊随机分成烧烙组和去角膏组两组,在犊牛5日龄开始进行游戏行为和判断偏差测试,并训练颜色识别以判别犊牛的疼痛反应,并于犊牛13日龄进行去角试验。结果表明:烧烙和去角膏均会引发13日龄犊牛去角疼痛,但仅导致积极情感降低且在18 h后影响消失;两种方法比较,去角膏组犊牛在去角后测试对红色图片反应时间较烧烙组有升高的趋势,反应时间的增加可能是去角后疼痛引起的,说明去角膏组比烧烙影响更大。如果操作不当,由于去角膏使用的强碱,导致化学物质深层渗透,造成犊牛严重烧伤;烧烙时间过长、压力过大也会引起犊牛出现行为以及生理的变化,甚至去角时会吼叫[16-17]。
犊牛转群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如果操作不当会造成应激反应。为此,不应在犊牛饥饿状态下转群,需通过提前训练,让犊牛逐渐适应再进行转群。
犊牛出生10 d后可在阳光充足的场地运动,以促进犊牛体内钙质合成、促进骨骼和肌肉的发育、提高免疫力。工作人员每天为犊牛刷拭皮毛、抚摸、按摩,既可以清除体表寄生虫和污染物、有利于皮肤健康,也由于和人类的互动,有利于犊牛温顺性格的养成。
犊牛阶段可以通过提供清洁良好的环境、均衡营养、适度运动、增加愉快氛围、免疫接种和良好的护理,增强犊牛免疫力、预防疾病。闫红[18]认为,播放音乐对动物的多个方面,如行为、神经内分泌、免疫功能和生产性能都有积极影响,而且成本低、便于应用。
赵育国[19]从动物福利的角度出发,探索通风喷淋措施、加强牛体刷拭对肉牛生产性能及免疫功能的影响并对拴系式饲养和小群散栏式饲养肉牛生产性能、免疫机能及肉品质量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加强通风喷淋可明显改善畜舍环境、提高肉牛生产性能和免疫功能,改善动物福利状况;刷拭可提高肉牛生产性能;散栏式饲养肉牛的屠宰性能及肉品质量均优于拴系式饲养。说明散栏饲养不仅提高了动物福利,而且会生产出更优质的牛肉。
出生一周后即开始给犊牛提供液体奶,包括废奶(不适合售卖,可能含有抗生素等)、代乳粉、酸化乳(牛奶或代乳粉中加入食品级酸化剂)等。周博文等[20]报道,嘉立荷牧业集团1号和2号牧场分别采用代乳粉单栏饲养模式、酸化乳群饲模式,结果表明,2号牧场采用的犊牛酸化乳群饲模式不仅可以降低犊牛饲养劳动强度,而且可以促进犊牛自由采食,增加犊牛日增重,比1号牧场犊牛断奶日增重增加了64 g(979.17 g vs915.33 g)。综合来看,供给犊牛的液体奶不应该使用含抗生素的废奶;而与代乳粉相比,在代乳粉中加入食品级酸化剂的酸化乳比较有利于犊牛的健康和生长发育。芦娜等[21]将40头母犊牛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在4日龄时,对照组采用常乳进行单栏饲养,试验组采用酸化奶进行小群饲养。结果表明:试验组犊牛的液体饲料采食量和日增重极显著提高,腹泻率降低了17.75百分点。
犊牛自由采食干草和代乳料可对犊牛行为和福利产生良好效果。犊牛10日龄时可以用有香甜气味的颗粒料开食,同时补充优质、易消化的干草或精料,但是要新鲜、量少,主要训练犊牛采食。马斌奇等[22]对7日龄早胜犊牛进行不同开食料饲喂试验。结果表明,断奶过渡期与断奶后20 d,饲喂成品和自制颗粒状开食料的犊牛采食量、平均日增重均高于饲喂成品粉状开食料,且自制颗粒状开食料效果最佳。关于开食料的粒径,张勇等[23]将36头25日龄左右的健康荷斯坦犊牛分为3组,全部饲喂开食料和压片玉米混合料,开食料和压片玉米的比例为6∶4,3个组的颗粒状开食料粒径分别为4,6,8 mm。结果表明,粒径4 mm组犊牛的平均增重高于6 mm和8 mm组犊牛,而且开食料平均采食量均最高、肺炎和腹泻发生率最低,饲喂效果最佳。
马丽娜等[24]报道,在犊牛7日龄开始补饲颗粒料,到90日龄,相比于18%、20%的饲粮蛋白质水平,22%蛋白质水平增强安格斯犊牛生产性能、免疫力和抗氧化能力的效果最佳。刘清锋等[25]的研究表明,65日龄荷斯坦牛犊牛颗粒料中3个蛋白质水平(19%、21%、23%)中,19%蛋白水平已经能够满足3~4月龄犊牛生长需要及机体能量代谢、蛋白质代谢和内环境稳定需要。而黄杰[26]选取5月龄荷斯坦牛公犊牛15头,饲喂蛋白质水平分别为15.05%、18.09%、21.02%的全价颗粒饲料,进行了生长与消化试验。结果表明:各组之间犊牛采食量、净増重、平均日增重、体高、体斜长、胸围和管围均无显著差异,21.02%组的营养表观消化率最高,犊牛血液生化指标、瘤胃液菌群和挥发性脂肪酸等指标也以21.02%组效果较好,说明5月龄荷斯坦公犊牛采用粗蛋白水平为21.02%的全价颗粒料有利于其生长发育。
犊牛饲粮中添加的饲料添加剂主要包括微生物类、中草药类、寡糖类、抗生素类、诱食类等。豆思远等[27]报道,5日龄犊牛每头灌服1,2,3 g复合益生菌,结果表明,饲喂益生菌能够提高犊牛增重、增强机体免疫功能,适宜添加量为2 g。高雁等[28]的研究也得出了类似的结论。雷杰等[29]将60头荷斯坦犊牛随机分成4组,分别为对照组、合生元组、有机酸组和混合组,结果合生元组和有机酸组犊牛腹泻率和腹泻程度降低、日增重提高,一定程度上能够缓解断奶应激、促进肠道健康,混合组没能展现明显的加性作用。
王曼鸿[30]的研究表明,在(40±5)kg体重的犊牛日粮中添加0.1%、0.2%、0.3%中草药添加剂(由女贞子、蒲公英、益母草、麦芽组成),犊牛营养物质消化率、增重、采食量等均增加,脂类代谢水平改善,抗病力增强,剂量以0.2%为宜。鲁利萍等[31]在110日龄健康犊牛日粮中添加1.0%、1.5%、2.0%中草药添加剂(由贞子、当归、益母草、黄芪、甘草、神曲、麦芽组成),结果表明,1.5%、2.0%中草药组犊牛的生长性能和血清生化指标都得到有效改善。
甘露寡糖(mannose oligosaccharides,MOS)作为饲料添加剂可以提高动物生长性能、增加有益菌定植,增强肠道形态和屏障功能,增强机体免疫力。殷运菊[32]、白雪[33]在50日龄荷斯坦母犊牛日粮中分别添加3 g甘露寡糖、3 g甘露寡糖+3 g复合微生态制剂、3 g复合微生态制剂,20 d后3 g甘露寡糖+3 g复合微生态制剂组犊牛生长性能、抗病力提高,微生物菌群多样性增加,消化能力增强。赵晓静等[34]给7日龄荷斯坦犊牛饲喂0.1%、0.2%的甘露寡糖,两个剂量组均能改善犊牛肠道菌群状态,降低腹泻率,促进犊牛健康生长。
犊牛最常见的健康隐患是肠道和呼吸道疾病[35]。犊牛一旦患病,就会表现出与健康状态下相比或大或小的异常行为或状态,如无精打采,不合群,粪便或尿液的种种变化,身体某部位的异常肿胀或增大,运动失调,身体孔口有脓液及带血分泌液排出,无精打采,有疼痛迹象(如哼哼声和/或呻吟声),极度紧张和抽搐,过量流涎,咳嗽或呼吸困难,体重或体况下降,行为和动作改变,食欲和采食行为改变,缺乏或过度咀嚼或腹部干瘪。疼痛并需要立即治疗的情形包括严重损伤、化脓性感染、严重出血、深部伤口、骨折、跛行、严重或慢性炎症或眼及眼周结构受伤。
犊牛常规的疾病预防方案主要包括寄生虫控制及给药、疫苗接种、营养管理、肺炎和其他疾病预防方案以及生物安全计划。疫苗接种是犊牛培育单位健康和福利计划的关键组成部分。在决定特定疾病的疫苗接种计划之前,应征求农场兽医的意见,包括疫苗类型、剂量、接种时间和给药方法等。寄生虫的防制是所有家畜福利的重要考虑因素。犊牛的外寄生虫防治重点对象是虱子、螨虫和癣等,内寄生虫防治重点对象包括胃内寄生虫、肺线虫、肝吸虫和球虫等。寄生虫感染后如治疗不当,极易引起犊牛死亡。生物安全指的是犊牛培育单位所有可能采取的措施,以防止有害生物进入、进入和离开犊牛群[36]。
犊牛时期抗病力、适应性差,机体器官发育不完全,需要养殖者创造各种福利条件,综合采取饲养管理和营养措施,增加犊牛舒适度,使犊牛身心健康,减少抗生素使用,避免各种应激。
畜牧业从业者应重视动物福利对于控制动物源性疫病和食品安全保障的作用,把动物福利作为生态文明的重要内容,形成全社会保护动物、善待动物、合理利用动物的氛围。动物福利的改善涉及每个人的利益,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可以借鉴食品安全社会共治的经验,在落实主体责任的同时,鼓励媒体、民众参与到关注动物福利的行列,从而推进中国动物福利的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