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数字化工程人才培育路径研究

2023-01-05 12:43
中阿科技论坛(中英文) 2022年12期
关键词:培育数字化数字

王 茜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管理学院,浙江 杭州 310018)

全球数字化转型进程加快推进,数字经济日益成为各国经济增长的关键引擎。数字化工程人才是数字经济的核心要素,发展数字化经济,建设数字化中国,需要培养造就大批数字化工程人才。而当下巨大的数字化工程人才缺口,已成为制约我国从数字经济大国转变为数字经济强国的重要因素,培育大量满足发展需求的数字化工程人才迫在眉睫。本文在深入分析数字化工程人才内涵、特性、培育重要性以及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新时代数字化工程人才的培育路径建议,力求为我国补齐数字化工程人才短板,为进一步把握“人才红利”,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借鉴。

1 数字化工程人才概念内涵

迄今为止,并没有对数字化、数字化工程、数字化工程人才等做出明确的定义,通过对信息经济、数字经济、数字人才等概念的辨析,本研究提出初步的概念界定如下。

1.1 数字化

综合现有研究可知,现下数字化主要包含两层含义:一层属于技术范畴,是指将任何连续变化的输入如图画的线条或声音信号转化为一串分离的单元,在计算机中用0和1表示,进而随着时代发展和技术进步,这些由各种信息转变而成的数字信号、编码逐渐迭代发展至更高阶段,即所谓的智能化或智慧化;另一层则属于社会范畴,是指由数字技术变革导致的产业变革、社会变革。其中,产业变革既包含着产业的数字化,也包含着数字的产业化;社会变革则涉及认知、行为、生活方式、生产方式等诸多方面的变革。

1.2 数字化工程

要解析数字化工程的概念,首先要了解什么是“工程”。维基百科的解释为“The application of mathematics and the physical sciences to the needs of humanity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echnology.”,即“将数学和自然科学运用于人类需求和技术的进步”。百度百科给出的是“工程是科学和数学的某种应用,通过这一应用,使自然界的物质和能源的特性能够通过各种结构、机器、产品、系统和过程,以最短的时间和最少的人力、物力做出高效、可靠且对人类有用的东西,将自然科学的理论应用到具体工农业生产部门中形成的各学科的总称”。结合以上概念,本文认为数字化工程可以定义为,通过数字技术的系统应用,满足人类需求和技术进步,最终实现人类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变革的所有活动的总称。

1.3 数字化工程的特点

一是涉及层面的多样性。数字化工程涉及经济、社会、政府等诸多方面,其中经济数字化方面最为普遍,“数字经济”被提及最多,包括产业的数字化和数字的产业化等;社会数字化方面,主要涉及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如“云”上银行、无人超市、移动支付、互联网法院、互联网医院等;政府数字化方面,现在提法很多,尤其是北上广深杭等较为发达的地区,浙江的“最多跑一次”最为典型,现在又接连推出了掌上办事“浙里办”和掌上办公“浙政钉”,数据资源共享度、网上办事便利度全国领先。

二是虚拟和现实的交互性。随着VR、AR、生物识别、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应用,虚拟与现实的界限愈发模糊,未来人类的生活、社交将更多通过数字化手段完成。

三是系统性。数字化工程是一个系统性工程,涉及理论创新、技术研发、产品制造、人才培养以及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等方方面面。就系统论而言,数字化工程的系统性可概括理解为一种生态系统的构建,系统中各要素相互作用,迭代升级。

四是发展方向的不确定性。随着大数据的采集和机器智能的提升,不断迭代运算出来的机器大脑最终是否会超越人脑,甚至取代人类大脑等一系列伦理道德问题,正拷问着数字化工程的发展方向。

1.4 数字化工程人才

从经济社会发展来看,数字化工程人才是指懂得数字化普通技能或专业技能,能够为技术研发、产业创新、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等提供解决方案的各类人才,包含政府工作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各类管理人员和服务人员等等。所谓数字化普通技能,是指一般工作生活中易于掌握使用的基础数字技能,如网页浏览、办公软件使用、信息查找等方面。专业技能是指需要通过系统学习而掌握的数字技能,如编程、数字分析、网页设计、云计算等,还包括处理各种技术衍生问题的能力,如领导、决策、管理、沟通、营销等方面[1]。

2 数字化工程人才培育的必要性

2.1 数字化工程人才培育已被欧美国家上升为国家战略

美国出台了《人工智能、自动化与经济》《国家人工智能研究与发展战略计划》等一系列政策研究报告,提出要加强数字化工程人才的培育引育。俄罗斯出台了《俄罗斯联邦数字经济规划》,提出了数字化工程人才教育提升发展的路线图。英国出台了《产业战略:人工智能领域行动》,提出要加强数字化人才培养以确保英国在数字化领域的领先地位。日本出台了《未来投资战略2018》《人工智能战略草案》等文件,提出全面实施“人工智能战略”“AI人才培养计划”等,将培养覆盖初等、中等和高等教育的数字化素养和人工智能专业人才等内容写入战略草案。欧盟出台了《欧洲工业数字化战略》等政策文件支持数字化工程人才培育,据不完全统计,欧盟已有20多个国家将计算机编程等数字化工程人才培育课程纳入大中小学教学计划[2]。

2.2 数字化工程人才对数字中国建设意义深远

2020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到39.2万亿元,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7.8%,成为稳定经济增长的关键动力[3]。为进一步促进数字经济发展,一方面,提升数字经济的战略地位,将数字中国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另一方面,在国家层面部署出台了《“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数字经济发展战略纲要》《网络强国战略实施纲要》等一系列政策文件。数字化工程人才是建设数字中国的第一战略资源,是引领数字创新的核心要素。习近平总书记在诸多会议上均强调要加强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数字化领域的人才建设,指出数字化的推进需要人才;数字化的每一步发展都离不开人才;数字化在每一个产业、行业、企业发展都是人才努力的结果。数字化转型不只是技术转型,从根本上说,是人才的转型。实现数字化转型,建设数字中国,发展数字经济,需要培养造就大批数字化工程人才。

2.3 我国数字化工程人才缺口巨大

数字时代已进入快速发展阶段,随着对数字化工程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相关人才的缺口将愈发巨大。据统计,虽然已有意加强数字化相关人才的培养,但我国数字化工程人才的缺口仍超千万,且呈现持续扩大的趋势[4-5]。如人工智能专业人才仅30万,未来缺口约100万;“十四五”期间,大数据人才缺口将超过150万[6];尤为严重的是,除却数字化各领域专业人才的缺失,跨界人才的缺失显得更为突出[7-8]。具体来看,数字化工程人才主要有三个“供不应求”:一是普遍适用的初等技能人才供不应求;二是兼具技术和管理能力的跨界人才供不应求;三是引领时代的顶尖人才供不应求。数字化人才的巨大缺口,使得加强人才的培养成为必须着力解决的时代命题。

3 我国数字化工程人才特性

3.1 基本特性

《中国数字化人才现状与展望2020》报告显示,我国数字化人才主要呈现以下几种基本特性:一是“男性化”,男性数字化人才占据大多数,超过总数的80%;二是“年轻化”,多数数字化工程人才年龄介于21~30岁之间,其中,一线数字化工作人员年轻化更为明显,而80%以上的数字化管理人才年龄在31~45岁之间[6,9]。

3.2 分布特性

综合现有研究,本文认为我国数字化工程人才在区域、城市、产业、就业四个方面呈现较为明显的分布特性[8]。一是区域特性呈现“南强北弱”,与数字经济发展程度、大学相关学科及学生培养、集聚程度相一致,我国数字化工程人才主要聚集在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三大区域。二是城市特性呈现“梯度分布”,数字化工程人才集聚程度按北上广深一线城市,杭州、南京等省会城市,苏州、厦门等强二线城市等梯度减少[10],且各城市优势不一,如杭州数据分析人才、广州数字运营人才、苏州产业数字化人才较为集聚。三是产业特性呈现“新多旧少”,即多数数字化工程人才集聚在信息技术、电子商务、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兴产业领域,金融、消费等服务行业次之,传统制造行业最少。四是就业特性呈现“收益导向”,大学学习内容差异不大,但毕业后人才就业领域却差异巨大,互联网、电子通信、消费品、金融位列数字化人才去向前四。原因就在于以上行业是目前最具吸引力的朝阳产业和创富行业,自然备受青睐。

4 数字化工程人才培育面临的问题

4.1 数字化工程人才培育的系统设计尚需完善

随着数字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国家愈发重视数字化工程人才的培育,越来越多的高校、职业院校开设了人工智能、智能制造、5G通信技术等专业,以及与企业合作开办的与数字化相关的培训课程等,以加强数字化工程人才的培育。但总体来看,仍缺乏对数字化工程人才培育的系统研究与设计,如涉及整个教育周期的数字化人才培育体系、循序渐进的课程体系、经验十足的教师资源,以及人才认定评价及使用体系等[11-12]。

4.2 数字化工程人才培养与数字经济协同演进水平尚需提升

虽然我国每年均有大量具备数字化教育背景的毕业生进入智能制造、智慧服务等数字经济领域,但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均难以满足现实需求。总量方面,如前所述,缺口近千万;质量方面,学校培育的多是普适性的学生,与专业性的企业需求存在较大差距。据2020年人社部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发布的《新职业在线学习平台发展报告》预测,未来5年,数字经济各行业人才需求如下:人工智能500万、工业机器人系统操作员和运维员125万、数字化管理师从业人员200万、云计算工程技术人员近150万、无人机驾驶员近100万、电子竞技员近200万、电子竞技运营师近150万、农业经理人近150万、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员近130万。从总体上看,尚未有高校院所进行过如此细分的专业设计,专业化的数字化工程人才培养能力总体跟不上社会需求[8,13]。

5 数字化工程人才的培育路径建议

5.1 加强数字化工程人才培养的统筹规划

根据我国数字经济发展规划和发展进程,统筹各类数字人才培养。在研究制定人才、教育、职业培训等规划文件时,将加强数字化工程人才培养作为重要内容,统筹规划各类数字化人才的培养。根据规划的要求,研究提出支持政策,围绕数字化人才培养规划,推动一批重点项目建设,确保各项数字化人才培养计划落到实处。要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完善市场配置人才资源的机制,推动数字化人才合理配置、合理分布、合理使用。

5.2 及时发布数字化工程人才新职业标准

职业标准决定着职业教育、鉴定、培训、考核、技能竞赛等的发展方向和工作重点,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数字时代下,制定一套符合市场需求的职业标准体系,对国家职业技能开发事业的发展有决定性的意义和影响。通过颁布职业分类大典,能够体现国家对新职业的认可,对市场就业和人才培养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2019年以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已发布4批共56个新职业,认定了包括大数据工程技术人员、数字化管理师、全媒体运营师、互联网营销师、在线学习服务师、人工智能训练师等数字化相关职业。随着数字化经济的发展,新的数字化职业岗位还会不断涌现并逐步成熟,因此需要及时发布数字化新职业标准,引导教育培训系统培养市场需要的数字化工程人才。

5.3 构建数字化工程人才培养评价体系

应依据数字化工程人才培养标准,结合数字化工程实践需求,构建数字化工程人才的能力要求架构,以明确各个层次人才所需的能力要素。基于各层次数字化工程人才培养需求,以“确定培养目标—建立教学体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实施培养方案—评价培养结果”为路径,制定数字化人才培养计划及体系,确保数字化工程管理高质量人才培养科学合理。

5.4 创新数字化工程人才培养模式

要采取多种措施,推动高校改进数字化人才的培养方式,培养更多的、高质量的、受用人单位欢迎的数字化人才。实施本—硕—博一体联合贯通的人才培养模式,提升本科生的科学理论素养,形成协同创新的整体学术氛围。鼓励有条件的大学建设以数字化为核心的现代产业学院,积极与数字化产业园区进行深度交流和合作,建立一批产教深度融合的数字经济教学和实践基地,积极与数字经济相关企业对接,推动校企全面加深合作,集合各方面力量,将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拉近,尽量缩短人才的培养时间,以便能够快速改善数字化人才的短缺问题。大幅提高高校培养数字化人才的能力,以适应市场不断增长的数字化人才需求。

5.5 加大职业学校数字化人才培养力度

包括中等职业学校和高等职业学校在内的各类职业学校是培养数字化操作型人才的重要力量。职业学校设置了很多计算机、网络经济等方面的专业,同时,财会、人力资源管理等专业也与数字化直接相关。因而要支持和鼓励职业院校开设数字专业,研发相关教程,尤其是要注重产教融合,加强职业院校与数字化相关企业合作,建立实训基地,委任就业导师,共同研讨人才培养方案等,同时,探索打通中等职业学校到高等职业学校数字化人才的接续培养渠道,大幅提高对数字化工程人才的培养能力。

5.6 构建多方协作的数字化工程人才培养生态

要充分发挥政府、高校和社会专业机构三方的优势,开展职业人才培养、专业技术人才实习实训、专项研修等系列培训,构建集人才培养、人才输送等于一体的多元化产业人才培养生态。一方面,可以依托高校数字化平台,提高企业数字化实用人才的培养效能,形成契合企业自身需求的人才库;另一方面,能够为高校学子提供前沿的数字化技术实操机会,引导高校人才培养更加切合企业实际,真正实现数字化人才供给端优化。要深度开展产教融合创新,在企业的数字化人才培养中,把教学机构的作用发挥出来,通过对企业数字化人才的培训,使教学机构了解市场需求,紧扣数字化发展的时代脉搏。

5.7 进一步加强数字技能职业培训

数字化是一个总体概念,实际上,不同岗位对数字化的要求不同。从某种程度上讲,每个职业中的每一个人都应当进行数字化的教育。要加强全民的数字职业培训,组织开发普适课程、教材,提升全民数字素养;发挥龙头企业和社会培训机构作用,推动实施“互联网+职业技能培训”模式。要全面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数字政府建设的指导意见》,搭建数字化终身学习教育平台,构建数字素养和技能培育体系,持续提升干部队伍数字思维、数字技能和数字素养。

5.8 完善数字化人才配套政策

针对数字化工程人才培养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建立科学的人才培养政策体系,如实行管理机制配套、人才梯队配套、科研条件配套等特殊政策。探索建立数字化工程人才利益分配新机制新模式,如工资集体协商机制、以技入股等激励机制,推动人才“以技提薪”。建立数字化人才培训提升机制,灵活运用各地企业实训、培训资金,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数字化复合型人才培训提升计划。同时,依托夜校、职业院校等开设面向基层劳动者、失业人群、困难群体等重点人群的数字化技能培训课程。

6 结语

当下,数字化工程人才的培育与国家经济关系紧密,深入认识数字化工程人才培育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及成因,对制定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以有效解决数字化工程人才短缺问题具有启发意义。制定数字化工程人才的培育评价体系、优化培育模式、完善培育政策,进而构建培育生态,形成人才竞相迸发的良性发展局面,将有力支撑我国数字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为“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提供有力支撑。

猜你喜欢
培育数字化数字
家纺业亟待数字化赋能
论经济学数字化的必要性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答数字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数字看G20
念好"四部经"培育生力军
成双成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