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解和,张建英,徐梦琪
(皖南医学院 医学影像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2)
本研究选取皖南医学院医学影像学院从事大学生科研活动的主要年级2017级(235人)和2018级(250人)学生为调查对象,同时设计调查问卷,内容包括了医学影像学专业学生对创新科研能力的认知水平、参与创新科研活动的目的、对自身创新科研能力的满意度及提升愿望、影响创新科研能力提升的因素。对回收的问卷进行分析,结果如下。
A.学生对创新科研活动的认知程度较高。调查结果显示,多达93.2%的学生在低年级时就已经意识到了创新科研能力的重要性。针对“参加创新科研活动的目的是什么”这一问题,有72.2%的学生认为参加创新科研活动可以提升创新科研能力。
B.学生创新科研活动的参与度较低。针对“主持或参与创新科研项目的数目”这一问题,共有53.0%的学生未参与过任何创新科研活动,如大学生创新创业科研训练计划项目、大学生科研基金项目等,学生整体参与度不高。
C.学生提升创新科研能力的意向一般。调查显示,44.9%的学生选择参加创新科研活动的兴趣为“一般,打算提升”,兴趣强烈仅占10.9%。绝大多数医学影像学专业本科生能够认识到自身创新科研能力的不足,但提升意愿差强人意。
A.缺乏从事创新科研活动的信心和决心。调查显示,两个年级近一半的学生对从事科研创新的信心不足,这可能与学校的新生入学教育不够深入和教师的课堂宣传渗透较为浅显有关。有些学生认为科研实验对能力的要求超乎了个人现有的知识储备和能力范围,忽视了科研意识的培养和创新能力的锻炼。
B.对创新科研活动的观念理解不到位。从就业角度出发,部分医学影像学专业学生认为自身具备超声诊断和综合影像诊断能力即可,很少主动进入实验室做实验,未意识到建立科研思维的重要性[1]。
C.医学生课余参与科研活动的时间不足。科研是一项实践活动,需要时间来进行科研实践技能的培训[2]。科研活动强调的是研究内容的连续性,而在校学生需应对繁重的专业课学习及临床实习,参与科研活动的时间不足,参与的深度不够。此外,医学专业考研人数逐年增加,很多学生很早就投身到备考中,放弃了参与创新科研活动的机会。
D.一些学生课余参与科研活动的毅力和主动性不够。以皖南医学院医学影像学院为例,学生作为项目负责人,可在校申请大创、大学生科研金、“互联网+”等项目,并联系相关教师在其指导下完成。但部分学生往往会重申请,轻过程,项目审批立项后不主动联系指导教师,无法独立自主完成相关实验及调查研究,缺乏持续参与科研活动的毅力和克服困难的勇气[3]。
“新高教40条”对加快建设高水平医学本科教育、提高医学人才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提出了宝贵意见。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各大医院影像数字化建设兴起,医学影像学专业学生只有具备了较高的科研素质才能更好地适应今后临床、教学或其他医疗卫生方面的工作[4]。
A.学校应抓好入学第一课的科研教育,使新生们树立自主学习的理念。新生入学第一课是了解医学影像学专业课程学习的关键一课,也是学生增强自我创新意识的第一步。调查显示,85.8%的学生认为参加创新科研活动最合适的年级是大一和大二年级。医学影像学本科学生早期的科研教育必须从入学教育开始,在介绍本科阶段开展基础理论教育和医学专业课学习的同时,还要提倡和呼吁新生们树立自主学习的理念,提高科研创新能力和医学学术素养,积极参与创新科研活动。从学生刚刚步入大学开始,就要加强对其医学学术规范的教育,培养其独立思考的能力,铸造对待外界事物的怀疑精神[5]。
B.学校应鼓励学生通过参加创新研究、竞赛活动等来获取学分。自1978年起,国内一些有条件的大学便开始实行学分制,并逐渐向国内高校全面推行[6]。学校应进一步健全学分制管理制度,让学生拥有更多的学习自主权和选择权,多鼓励学生参与各级各类针对性强的科研项目,参加各类医学及生命科学竞赛、专利设计大赛,对于获奖和积极参与的团队、个人给予不同学分和物质奖励。以皖南医学院为例,学校自2017级开始对各年级专业学生进行创新科研学分认定,将英语四六级、计算机等级考试等归为认定范围,但是对学生的科研活动要求不明确,一些学生的科研意识不强,创新能力得不到实质性提高。
C.校内开展科研讲座,增设科研训练相关课程。新生入学后,学校应经常组织开展一些有助于学生发现科研兴趣、获取科研信息、申报科研项目的科研讲座,加大宣传力度,吸引更多低年级学生初步了解并接触创新科研活动。可以为学生制作科研听课学习卡,每一学年达到相应的次数并完成3 000字左右的听课感想方可参与学业奖学金及各类单项奖学金的评定。通过对学生提出科研要求,督促学生完成一定量的科研学习任务,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提高创新意识和科研素质,增强学习的荣誉感和主动性[7]。现阶段,皖南医学院医学影像学专业未曾开设科研训练相关的专业必修课程,而调查显示,98.6%的学生认为有必要开设科研相关课程。学校可在大一、大二年级开设科研导论、医学文献检索、科研方法训练等与科研训练相关的课程,对学生进行系统的、规范化的培训,培养学生基本的科研素养。
D.推动课堂教学革命,提高学生的科研信心。创新科研水平的提高离不开日常的训练,教师应以身作则,对学生进行综合性的科研能力提高训练,如文献检索、文献阅读技巧、资料整理、论文撰写、科研小组协作等内容[8]。教师还可以从自己主持的项目中分出一些小课题,招募学生参与进来,同时帮助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共同探讨实验步骤,参与学生实验过程并实时指导,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参与科研的信心。
E.成立科研组织,加强师生交流。向学校团委申请成立学生科研协会,吸收各个专业学生加入其中,发挥各专业学科优势,营造良好的科研环境与氛围,提升学生的科研素质[9]。建立校内创新科研网络交流平台,为学生参与科研活动提供氛围保障,加强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助,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实现教学相长。
F.走进医院,科研联系临床实践。作为医学影像学学生,应尽早进入临床,利用临床见习和毕业实习的机会见识各种病种,开阔眼界,了解各种常见病和多发病的发病机理、临床表现、诊断及防治原则,将理论知识尽快运用于实践中,锻炼学生的临床能力。教师要积极主动为学生创造学习条件,如联系相关科室,组织学生到科室门诊直面病人进行诊断治疗,将所学知识直接应用于临床,将创新科研成果用于治病救人。
学校、学院及教师在探究提高医学影像学本科生的创新科研水平时,应以“新高教40条”为标准,深化创新教育改革,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教学改革来促进科研水平的提高,使学生具备扎实的医学理论基础,实现自主学习能力、终身学习能力的全面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