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事与安全危机建构:以美国的安全叙事为例

2023-01-05 11:14:04孙吉胜
关键词:叙事学威胁建构

孙吉胜

(外交学院,北京 100037)

在国际关系研究中,安全研究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领域。近年来,针对国际安全的研究议程日益丰富。除了传统的地缘安全、区域冲突外,非传统安全威胁持续扩大,与传统安全相互交织,相互影响。同时,国际政治中也不时出现安全化和泛安全化态势,安全建构、安全化、去安全化、本体安全等相关理论研究使人们对安全的认识更加深入、全面。对安全而言,无论是对客观性安全的描述和呈现,对安全问题的主观认知,还是对主体性安全的建构、叙事和从叙事沉淀而来的话语都发挥了重要作用。例如,2022年3月乌克兰危机以来,美国、俄罗斯、乌克兰、欧盟等各方都在进行着不同的叙事,利用网络媒体等平台展开了叙事战、信息战和认知战,各方都在努力引导国际舆论,塑造对己有利的国际环境,以争取更多国际支持。实际上,叙事不仅是选择语言,同时也是在编织情节,塑造意义,建构认知,对充满不确定性和未知性的安全领域,叙事的作用更加重要。纵观当前国际关系中的很多安全问题,针对同样的话题、同样的事件、同样的客观事物,采用不同的叙事、不同的框定角度、不同的修辞手段等会呈现出完全不同的画面,直接影响人们对问题本身的界定以及对其威胁程度和威胁紧迫性的感知,进而影响相关政策。当前,新领域、新问题不断出现,网络、人工智能、外空、深海、公共卫生等问题有的被认为是与安全密切关联,甚至被认为是安全问题,有的则不然。与此同时,各种网络媒体、社交平台以及智能手机的使用极大改善了信息传播的基础设施,也改变了信息的生产方式和传播模式,每个个体都可以对世界讲述自己的故事,有的甚至可以产生全球影响,叙事的影响更加凸显。

叙事和叙事学原为语言学界和文学界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成果颇丰,研究深入系统。不少国外的相关研究已经译介给中国读者,如《叙述学:叙事理论导论》《当代叙事学》《叙事探究——焦点话题与应用领域》《叙事学:叙事的形式与功能》等;(1)米克·巴尔.叙述学:叙事理论导论[M].谭君强,译.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华莱士·马丁.当代叙事学[M].伍晓明,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瑾·克兰迪宁.叙事探究——焦点话题与应用领域[M].鞠玉翠,等,译.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罗伯特·斯科尔斯,詹姆斯·费伦,罗伯特·凯洛格.叙事的本质[M].于雷,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5;杰拉德·普林斯.叙事学:叙事的形式与功能[M].徐强,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一些著作专门研究叙事的相关理论,如《叙事学导论》《比较叙事学》《叙事与空间研究》《西方叙事学》《叙事学本土化研究》《叙事学》等;(2)谭君强.叙事学导论:从经典叙事学到后经典叙事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谭君强.比较叙事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2;孙鹏程.叙事与空间研究[M].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18;申丹,王亚丽.西方叙事学:经典与后经典[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王瑛.叙事学本土化研究(1979—2015)[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20;胡亚敏.叙事学[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也有些研究直接针对中国叙事,如《中国叙事学》等。(3)杨义.中国叙事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9;浦安迪.中国叙事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8.近年来,叙事除了在文学、语言学、心理学、医学、护理学等领域被广泛研究外,也日益引起国际政治和传播学界的关注。随着世界步入数字时代,信息传播方式、传播媒介和传播速度都发生了变化,传播学界根据新闻、传播等领域的新特点围绕叙事进行了诸多新研究,如专门针对跨媒介叙事;(4)玛丽-劳尔·瑞安.跨媒介叙事[M].张新军,林文娟,等,译.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19.一些针对数字叙事的研究强调,数字叙事兼具多媒体叙事、跨媒体叙事、交叉媒体叙事等特点,是故事传播在数字时代的新实践,叙事因此更强调互动性、参与性、沉浸性;(5)明海英.数字叙事重构国际传播范式[N].中国社会科学报,2022-05-20(2).也有学者强调,新媒体时代,要满足广大受众不断变化的信息需求,多用故事化的叙事手法,提高新闻舆论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6)许珍妮.新闻报道故事化叙事技巧分析[J].新闻世界,2022(5):71-74.有学者专门强调,在大众传播时代,叙事要多种形式相结合,通过纪实故事、图文画面、游戏仪式等,形成强大的情感冲击力,达到宣传效果。(7)洪长晖.图像与叙事:社交媒体时代的战时宣传[J].传媒观察,2022(5):36-41.国际政治领域重点关注叙事对国内、国际政策以及安全等具体领域的影响。例如,有学者专门研究叙事对美国安全政策的影响,以及为何有些叙事成功,有些不成功。(8)Krebs R R.Narrative and the Making of US National Security[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15.也有些研究专门聚焦战略叙事,研究如何战略性地使用叙事来实现自己的政治目标,甚至影响国际秩序。(9)Miskimmon A,O’Loughlin B,Roselle L.Strategic Narratives:Communication Power and the New World Order[M].Abingdon:Routledge,2014.一些学者专门研究叙事是如何产生效果的,如必须与传统的政治信仰相吻合等。(10)Schmitt O.When are Strategic Narratives Effective?The Shaping of Political Discourse through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Political Myths and Strategic Narratives[J].Contemporary Security Policy,2018,39 (4):487-511.

实际上,对于国际政治而言,叙事是建构国家形象和国家身份的重要手段,也会影响社会稳定、危及国家安全,甚至引发冲突与战争。当前,国际安全领域面临诸多不确定性,新问题和新挑战不断出现,而对它们采用怎样的叙事会直接影响人们对问题本身的认识和理解,也会影响相关政策的合法性。加强对安全叙事的研究变得更加必要、迫切。本文旨在对安全叙事及其影响进行系统研究,分析和展示美国的几个代表性安全叙事及其影响,以便更好地理解安全叙事,同时也为我国更好地建构自己的安全叙事,宣传自己的安全主张提供启示。

一、叙事与安全叙事

叙事是人类社会的普遍现象。对于世界的一切,不论是事实上发生的事,还是人们内心的不同体验,经常都以某种叙事形式存在,各种观念也经常通过叙事形式深入人心。(11)Fisher W R.Human Communication as Narration:Toward a Philosophy of Reason,Value and Action[M].Columbia:University of South Carolina Press,1989.叙事不是仅简单地根据时间顺序把相关内容排列起来,还需要通过一定的情节或逻辑关系,连贯、完整地讲述一个故事,(12)Bird S E,Dardenne R W.Rethinking News and Myth as Storytelling[M]//The Handbook of Journalism Studies.New York:Routledge,2009:225-237.所讲述的故事以及对故事的谈论赋予了世界意义,建构了生活方式。(13)瑾·克兰迪宁.叙事探究——焦点话题与应用领域[M].鞠玉翠,等,译.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有学者强调,叙事不仅仅是对系列事件与身份的呈现,也是政治行为体,通常是名人,努力赋予过去、现在和未来意义以实现政治目标的交流工具。(14)Miskimmon A,O’Loughlin B,Roselle L.Strategic Narratives:Communication Power and the New World Order[M].Abingdon:Routledge,2014.叙事不仅解释行动,还强化和拓展相关理解和经验,是通过一个故事针对一系列事件进行交流的过程。(15)Schmitt O.When are Strategic Narratives Effective?The Shaping of Political Discourse through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Political Myths and Strategic Narratives[J].Contemporary Security Policy,2018,39 (4):487-511.因此,叙事是理解世界、政策、事件和互动的框架和故事。(16)Yang Y E.China’s Strategic Narratives in Global Governance Reform under Xi Jinping[J].Journal of Contemporary China,2021,30(128):299-313.叙事涉及一些重要因素,如有学者认为叙事涉及脚本、框架、主要参与者、故事的起源发展和影响等;(17)梁晓波,武啸剑,陈钻钻.国家安全视角下的叙事挑战与对策论[J].外语与翻译,2019,26(2):73-79.有学者认为,一个完整的叙事包括场景、因果关联、角色、情节等;(18)曹德军.大国竞争中的战略叙事——中美外交话语博弈及其叙事剧本[J].世界经济与政治,2021(5):51-79.也有学者认为,叙事是由行为体、事件、情节、时间、背景和空间构成,一个有效的叙事要把所有这些因素以一个故事情节联系起来,表明各因素之间的因果关系。(19)Schmitt O.When are Strategic Narratives Effective?The Shaping of Political Discourse through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Political Myths and Strategic Narratives[J].Contemporary Security Policy,2018,39(4):487-511.

叙事是人们认识世界的一种方式,具有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意义。从本体层面看,叙事影响人们对人物、事件、危机等的界定和认识,影响社会存在。对于同样的问题,不同叙事会建构不同的意义,导致不同的理解与诠释。叙事把所涉及的行为体、事件关联起来,形成一种话语秩序。从认识论层面看,叙事是人们理解和认识世界的主要途径,也是一个认知框架,(20)Veland S,Lynch A H.Arctic Ice Edge Narratives:Scale,Discourse and Ontological Security[J].Area,2017,49(1):9-17.是理解和诠释的工具。因此,叙事既可以作为研究方法,也可以是研究对象;叙事既是故事,也是认知的途径。在研究叙事时要关注文本、故事、素材等要素,它们一起构成了叙事研究的基础。(21)米克·巴尔.叙述学:叙事理论导论[M].谭君强,译.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近年来,叙事日益受到不同学科和研究领域的重视。

叙事也会影响国际政治的进程甚至结果。叙事的以下几个特点使其与安全研究密切相关。

第一,叙事体现施动性。叙事不仅是一种表象模式,还会直接影响意义的生成。由于不同叙事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建构不同的意义,因此叙事是行为体改变世界、影响世界的一种途径,叙事能力的强弱直接体现行为体的施动性差异。很多时候,事实本身并不足以产生意义,只有当人们将它们编织成连贯的故事,相关事实才被赋予意义。(22)Krebs R R.Narrative and the Making of US National Security[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15.因此,叙事过程也是意义生成的过程,可以定义情境、决定标准、界定身份和利益、确立制度,从某种程度上讲,叙事过程也是建构社会事实的过程。一个国家的经历、记忆以及最终积淀下来的文化,也需借助叙事来完成。例如,针对苏联解体,美国的叙事多是围绕美国自由、民主的胜利,以及美国成功结束了冷战;而对于俄罗斯人来说则是民族悲剧、苏联经济体系的破坏、地位削弱及大国归属的丧失等。同一个历史事件,产生了两种不同的叙事和截然不同的历史阐释,而叙事一旦形成,就会成为一种记忆或背景知识的一部分,会在社会意义再生产过程中发挥作用。(23)Hammack P L,Pilecki A.Narrative as a Root Metaphor for Political Psychology[J].Political Psychology,2012,33(1):75-103.当然,意义并不总是一成不变的,从长远来看,某些曾经看似无可争辩的事实在不同的历史语境下也可能产生不同的解读。

第二,叙事体现权力性。对政治而言,意义是竞争的核心。意义的结构以及围绕意义展开的竞争对于社会和政治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叙事会产生一套话语体系,既包括理念、概念和知识,也包括程度上的知觉和认识,对最终意义的形成起核心作用。(24)Krebs R R.Narrative and the Making of US National Security[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15.不同意义之间的竞争直接表现为不同叙事之间的较量。爱德华·布鲁纳(Edward M.Bruner)认为,叙事不仅是意义结构,还是权力结构,不同的故事隐含不同的政策和政治内涵。(25)Bruner E M.The Anthropology of Experience[M].Illinois:University of Illinois Press,1986.阿利斯特·米斯基蒙(Alister Miskimmon)和本·奥洛克林(Ben O’Loughlin)在谈到国际关系中的叙事时强调,有说服力的叙事是一种权力资源,贯穿整个国际体系中观念的形成、投射、传播以及接收过程。(26)Miskimmon A,O’Loughlin B,Roselle L.Strategic Narratives:Communication Power and the New World Order[M].Abingdon:Routledge,2014.叙事是多元的,多元叙事之间存在竞争。围绕同一个问题,可能会出现不同的叙事。例如,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各国在抗疫的同时,也在进行一场叙事之战,围绕病毒溯源、防控举措等展开叙事之争,其背后也隐含着权力之争。叙事竞争过程也是各类话语博弈的社会化过程。一旦某种叙事上升到主导地位,它就拥有了霸权。居于主导地位的叙事定义情境、确立标准、限制选择空间,影响最终的政策制定,使一定范围内的政策选项成为必然,同时将其他选项置于合法范围之外;而处于边缘地位的叙事往往被主导叙事压制,逐渐被淹没,甚至消失。叙事之争产生了不同的叙事中心和边缘地位,很大程度上也体现了政治权力结构,国际社会的情况亦是如此。这些过程从本质上讲都与权力相关。叙事竞争本质上是权力竞争,而权力总是受国际体系、国内政治、利益集团等各方因素影响,始终处于动态调整过程中。权力会发生转移,投射到叙事层面,就是叙事的生成和不断演化。

第三,叙事体现文化性。任何叙事都是特定社会历史条件下积淀的产物,不同的历史文化背景和叙事意图催生不同的叙事视角和叙事形式,而叙事反过来又塑造文化。一方面,文化对叙事产生影响,叙事背后包含很多文化理念。以中国的“安全观”为例,中国强调世界的整体性和关联性,强调和而不同,从1999年中国提出“互信、互利、平等、合作”的“新安全观”,2014年亚信会议提出“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亚洲安全观,到该安全观被确定为中国的新安全观,再到2017年中国首次提出构建“核安全命运共同体”,都带有很多中国传统文化理念的烙印,中国的安全叙事也是以此为基础。同时,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对同一叙事也会产生不同的理解。因此,在设计一个具体叙事时,需要充分考虑叙事受众的文化背景和当时的社会语境,如果叙事的具体内容能够最大程度上与叙事受众的文化背景相吻合,就更容易取得叙事效果。另一方面,行为体在构建叙事时,文化、记忆、经历等都是可以利用的资源,利用得好,就更容易实现叙事意图。有效的叙事需要顾及受众的价值观、利益甚至偏见。例如,美国的叙事受其文化影响,经常与民主、自由关联起来,经常把安全威胁置于民主、自由的对立面上,这样的安全叙事就比较容易引起美国民众的共鸣,也较容易获得公众支持。拜登总统在2022年的国情咨文中,针对乌克兰危机指出“在这场民主与专制的战斗中,民主国家挺身而出,世界明确选择了和平与安全”。(27)Joe Biden.President Biden’s State of the Union Address[EB/OL].(2022-03-01)[2022-04-20].https://www.whitehouse.gov/state-of-the-union-2022/.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在对美国国会议员的演讲中也是充分利用美国关于在“9·11”和珍珠港事件过程中本土被袭击的记忆和伤痛,把乌克兰的经历与美国经历过的“9·11”和珍珠港事件进行类比,强调“我国每天都在经历同样的事情”(28)泽连斯基在美国国会演讲(附译文),全场鸦雀无声[EB/OL].(2022-03-19)[2022-04-22].https://www.163.com/dy/article/H2PKUT370519C2L8.html.,以争取美国的支持和帮助。此外,理解他国叙事时也需要考虑其背后的文化和社会因素。由于不同国情、文化和历史经历,不同国家的安全感也存在差异。例如,朝鲜的先军政治与其安全感也有关系,这种不安全感不仅来自外部,也受其国内的政治和社会文化的影响。(29)王辑思.世界政治的终极目标[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8.

第四,叙事体现战略性。正是由于叙事的影响,政治行为体使用叙事时强调战略性,此类叙事可以称为战略叙事。战略叙事强调政治行为体通过叙事建构对国际政治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共享意义以塑造国内外行为体的行为,对一系列事件和身份形成相对稳定的表象,以扩大影响力,管理预期,改变其运作环境。政治行为体,通常是政治精英们,通过战略叙事赋予过去、现在和未来以明确的意义,将利益、目标结合在一起,提出实现目标的建议。(30)Miskimmon A,O’Loughlin B,Roselle L.Strategic Narratives:Communication Power and the New World Order[M].Abingdon:Routledge,2014.在国际关系中,战略叙事经常围绕国际体系、国家和具体问题领域展开。政治行为体经常通过战略叙事使自己的政策合法化或寻求更多支持,以便更好地实现自己的政治目标。例如,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强调互联互通,强调各国共同发展,而其他国家在对“一带一路”进行战略叙事时则根据自己的政策需要和本体安全,对国内、国际受众讲述不同的故事。如意大利在其“一带一路”叙事中强调“一带一路”可以使其与中国进行更好的基础设施对接,会给自己带来物质利益,主要聚焦经济层面;哈萨克斯坦则把叙事重心放在交通层面,强调“一带一路”可以使自己成为一个中转国;而英国则强调担心“一带一路”的标准以及对国际秩序的影响。(31)Van Noort C,Colley T.How do Strategic Narratives Shape Policy Adoption?Responses to China’s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J].Review of International Studies,2021,47(1):39-63.

二、安全叙事与安全危机建构

安全叙事是通过语言或其他媒介在特定话语体系下对与国家安全或国际安全相关的事件和现象的描述,使这些事件和现象在特定时间和空间里再现,同时也可以把原本不是安全问题的问题通过一个话语过程使其与安全产生关联,实现安全化。安全叙事不仅是对安全事件的客观反映,同时也是一种话语实践,会体现言语者的意图和言语策略,会建构安全感知和威胁,进而影响相关安全政策。安全叙事除了具有一般叙事的共性外,也有一些突出特点。很多时候,安全叙事是建构安全危机的重要途径,对理解安全问题本身以及相关安全政策具有重要意义。安全叙事的构建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实现。

第一,安全叙事需利用当时的国际、国内语境。国际、国内语境是人们理解行为、话语的基础,起到背景知识的作用,同时也是可以利用和依赖的资源,对其充分利用可以更好地激发情感和记忆,实现情感共鸣,获得更多认同和支持。例如,蓬佩奥在担任美国国务卿期间,利用中美关系变化的大背景和美国国内与中国竞争与对抗的主张,将中美关系恶化的责任全部推给中国,将中国渲染成美国“最大、最危险的敌人”,号召“自由世界”联手对抗“共产党中国”,试图用冷战意识形态思维和记忆来为美国的右翼势力争取内外支持。(32)胡欣.蓬佩奥的战略叙事陷阱[J].世界知识,2020(17):74.再比如,“9·11”后美国社会弥漫着恐惧心理,美国的很多文化工业产品延续了对伊斯兰国家的意识形态想象,强化其与美国的对立及威胁关系,在征服和战胜这些“邪恶势力”的过程中,美国成了拯救者。这些产品为美国民众提供了安全感,成为美国民众宣泄“9·11”事件后恐惧情绪的有效渠道,也强化了美国民众对伊斯兰世界普遍的仇恨心理。(33)黄陆璐,孙迪文.美剧叙事策略研究——以《国土安全》为例[J].现代视听,2016(11):55-59.这也从社会层面对美国“9·11”后针对阿富汗、伊拉克等国的相关政策提供了社会支持。

第二,安全叙事把具体问题或事件与安全关联起来,使其成为安全问题,进而影响对该问题或事件的整体认知。要使问题、事件与安全关联,首先需要呈现和界定潜在的威胁和危险。威胁和危险并不总是客观的,很多时候是一种主观感知,而叙事对塑造主观感知直接产生影响,可以把原本不属于安全范畴的问题建构为安全问题,或是把原本威胁程度不高的问题建构为迫在眉睫的威胁。早在20世纪90年代,哥本哈根学派就提出了安全化理论,认为安全具有主体间性,通过言语行为塑造而成。(34)朱宁.安全与非安全化——哥本哈根学派安全研究[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3(10):21-26.众多言语行为凭借一定的逻辑关联,或是情节编织形成一个完整故事,展示正在或即将出现的威胁和风险。明确威胁和风险后,反复重复相关的语言会不断强化由此带来的不安全感,以及消除这些威胁和风险的紧迫感。实际上,一个问题能否构成安全问题,其安全化程度的高低以及是否需要采取相关安全政策等都会受到安全叙事的直接影响。例如,关于气候变化这一客观现象,克林顿执政期间美国政府将其表述为一个紧迫的安全问题,而小布什执政期间却将其去安全化,两种叙事导向直接导致了不同的气候变化政策。(35)艾喜荣.“话语操控”与安全化话语机制研究[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21.同样的道理,除了安全化之外,原本被认为是安全的问题,同样可以经过一个叙事过程被去安全化。(36)Pusane Ö K.The Role of Context in Desecuritization:Turkish Foreign Policy towards Northern Iraq (2008-2017)[J].Turkish Studies,2020,21(3):392-413;Skleparis D.‘A Europe without Walls,without Fences,without Borders’:A Desecuritisation of Migration Doomed to Fail[J].Political Studies,2018,66(4):985-1001.

第三,安全叙事在突出安全问题的同时,需要塑造威胁身份,赋予威胁具体内涵,身份对于安全政策的提出是不可或缺的维度,无论是个人身份还是集体身份都不是固定的,而是可以通过叙事进行调整和改变,叙事是人类对“自我”和“他者”身份以及利益形成理解的媒介。(37)Krebs R R.Narrative and the Making of US National Security[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15.一般来说,身份建构需要通过边界的刻画来完成,在区分差异或相互关联的过程中被不断建构,如通过“内”和“外”、“自我”和“他者”,或“国内”和“国外”等进行边界区分。(38)Campbell D.Writing Security:United States Foreign Policy and the Politics of Identity[M].Manchester,Minnesota:University of Minnesota Press,1992.人们通过叙事建立与过去或未来的联系,建构与“他者”的身份关系。因此,一个问题是否构成安全问题,有时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相关行为体的身份以及行为体之间的关联。例如,“9·11”事件后,小布什政府关于“9·11”袭击的叙事主要围绕仇恨美国自由、民主和生活方式的恐怖分子和热爱民主和自由的美国人民这两个身份展开,这种叙事把整个世界一分为二,为当时的反恐战争提供了合法性,也直接影响了美国后续安全政策的走向。在身份建构过程中,除了使用二分对立和关联之外,还会经常使用直接命名来界定身份,直接突出某种身份的特点。例如,20世纪90年代的后冷战时期,违反人权、支持恐怖主义、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这三个独立话语逐渐联结在一起,形成了美国针对“流氓国家”的概念。“流氓国家”这个概念将国家人格化,成功将某些国家描述成导致国际体系不稳定和不确定的主要原因,以及对美国国家安全的主要威胁。“流氓国家”由此成为美国后冷战时代安全叙事的一个组成部分,为美国军力的规划提供了有说服力的依据,也为美国赢得了支持。(39)Homolar A.Rebels without a Conscience:The Evolution of the Rogue States Narrative in US Security Policy[J].European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2011,17(4):705-727.

第四,安全叙事需要突出情节或是逻辑关联来讲述安全故事,进而影响安全政策选项。安全叙事需要通过一定的逻辑关联把威胁主题、威胁主体、受威胁的客体以某种情节或逻辑关联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故事,这也是叙事与话语、框定、修辞等具体语言使用策略相比最突出的一点,即通过一定情节和逻辑关联把原本没有或看似没有任何关联的内容联系起来,成为一个相对完整的故事,并对其反复强调。例如,气候变化原本只是一个自然现象,一些太平洋岛国则在众多的与气候变化相关的议题中把焦点放在国土安全上,即气候变化导致海平面上升,威胁国土安全,把气候变化与国土安全关联起来,强调“气候变化危机”“气候安全”“地区气候安全”以及“人类安全”,(40)陈晓晨.“借力”与太平洋岛国地区气候治理[J].国际问题研究,2021(4):120-138.使其成为关于气候变化的一个主要叙事。一旦安全叙事形成,就为安全政策选项划定了边界。国际安全领域的政策总是基于叙事而产生,通过安全叙事来呈现安全环境和安全威胁,“威胁”一旦建构,相关行为体就拥有了采取相应政策手段消除威胁的合理依据和道义支持,一些政策自然会成为优先甚至是必然选项——这些安全叙事构成了安全政策的基础。(41)Krebs R R.Narrative and the Making of US National Security[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15.

三、美国的代表性安全叙事及其影响

二战后,美国成为在各方面都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国家,美国话语经常基于其较强的传播力和国际话语权影响国际舆论的走向,美国的安全叙事也非常具有代表性,不仅影响美国国内政策和对外政策,也经常引导国际舆论,影响国际政治。分析美国的安全叙事有助于理解安全叙事的形成和对政策的影响,也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安全叙事、安全话语和安全政策。

首先,美国通过安全叙事来影响国际舆论,在国际舆论场中为自己塑造战略空间,为竞争对手制造话语压力,此类安全叙事也是美国安全战略的一种体现。

一个代表性案例是美国建构的“中国威胁南海航行自由”的南海叙事。南海问题是中国与越南、菲律宾等东南亚国家的历史遗留问题,由来已久,在很长一段时间相对平静,也处于可控状态。但是,从2009年,特别是2012年以后,南海形势日趋紧张,到2016年达到一个高潮,南海问题呈现出复杂多变和国际化态势,在话语层面形成了“南海危机”。这种话语危机的形成与美国在南海问题上建构的叙事和话语密切相关。美国利用自己的话语和话语权使南海问题成为国际舆论中的热点话题,通过建构南海叙事推动南海“话语危机”的形成。美国的南海叙事主要围绕“南海航行自由”讲述以下故事:中国日益强大,在各个领域变得强硬,中国要控制整个南海,在南海问题上大国欺负小国,中国把南海军事化,“将这些新造的岛礁作为长期的军民两用基地,以显著提高中国在南海的存在,并提高控制这些地貌及其附近海上空间的能力”。(42)美国出台2016年度中国军力报告污蔑我南海战略 国防部反驳[EB/OL].(2016-05-15)[2022-04-22].https://www.guancha.cn/strategy/2016_05_15_360374.shtml?web.此类用语被频繁提及,并借助CNN等媒体在世界各地不断渲染。五角大楼向国会提交的2016年度《中国军力和安全发展报告》称“中国今年将继续在南海人工岛礁大举扩建军事基础设施,尽管人工岛礁并不能为中国在南海提供任何额外的领土与海上权利,但中国可以将这些新造的岛礁作为长期的军民两用基地,以显著提高中国在南海的存在,并提高控制这些地貌及其附近海上空间的能力”。(43)美国出台2016年度中国军力报告污蔑我南海战略 国防部反驳[EB/OL].(2016-05-15)[2022-04-22].https://www.guancha.cn/strategy/2016_05_15_360374.shtml?web.“北京正寻求控制世界上最重要的海上航线之一”,(44)美称中国威胁南海航行自由 国际航运界称一切正常[EB/OL].(2016-01-17)[2022-05-02].http://news.ifeng.com/a/20160117/47105389_0.shtml.“每年有5万亿美元的贸易要经过南海”。(45)Obama Urges Halt to Artificial Islands[EB/OL].(2015-11-22)[2022-05-05].https://www.marinelink.com/news/artificial-islands-schina401197.aspx.在此基础上,美国将南海描述为安全和稳定受到威胁的地区,“很多国家让我们采取更多行动维护这里的和平”。(46)US Department of Defense.Carter Visits USS Roosevelt in South China Sea[EB/OL].(2015-11-05)[2022-05-05].https://www.defense.gov/News/News-Stories/Article/Article/627872/carter-visits-uss-roosevelt-in-south-china-sea/.通过这样的叙事,美国将自己在南海的军事行动进一步合法化,并通过“中国威胁南海航行自由和地区稳定”这样的话语影响国际舆论。美国的“中国威胁南海航行自由”叙事具有很强的误导性,把南海与贸易自由、地区稳定等联系在一起,令人感到中国威胁了南海的自由贸易,而实际上,美国所强调的是“确保美国海军或空军不仅能够行使其航行权利和自由,而且即使是最小国家的船只和飞机也能够在没有风险的情况下享受这些权利”。(47)Remarks at the Fifth Annual South China Sea Conference[EB/OL].(2015-07-21)[2022-05-05].https://2009-2017.state.gov/p/eap/rls/rm/2015/07/245142.htm.

美国在“中国威胁南海航行自由”叙事的建构过程中围绕南海问题采用对中国进行批评、指责、控诉以及鼓动其他争端国等话语手段使双方围绕南海问题的对峙感和危机感不断升级,使南海问题日益国际化和复杂化,也建构了对中国不友好甚至敌对的大环境,为自己加深在该地区的存在感提供了理由。该叙事也使中美关系不时陷入紧张状态,对中国和一些东南亚国家间的关系也产生了影响。同时,这种话语对峙也使南海问题在全球战略棋局中的位置被夸大。有一段时间,甚至令人产生了南海问题成为中美关系的主要矛盾的感觉,也耗费了中国大量的外交资源。

其次,美国通过安全叙事建构迫在眉睫的威胁,为军事干预和发动战争等提供理由,建构政策合法性。

二战后,尽管世界整体稳定,但是美国对其他国家的几次出兵,对美国的国内政治和国际政治都产生了深远影响。无论战争的发动基于何种目的,美国在战争前都需要向国际和国内两个层面讲述战争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在这种情况下,安全叙事发挥了重要作用。最具代表性的叙事就是美国围绕伊拉克建构的安全威胁叙事。美国利用当时刚刚遭受到“9·11”袭击的经历,针对当时美国民众“9·11”的记忆和心理创伤,建构了一个“萨达姆是美国迫在眉睫的威胁,必须推翻伊拉克政权”这样的叙事。该叙事主要围绕以下逻辑和故事展开:萨达姆是一个专制者,庇护恐怖分子,是统治伊拉克的暴君;伊拉克是一个流氓国家,是邪恶轴心;伊拉克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生化武器,很快就会生产出核武器;伊拉克仇视美国,如果不推翻萨达姆政权,美国就会再次遭受“9·11”式的袭击,但是届时用来袭击美国的不再是飞机,而是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甚至是核武器;为了美国自己,也为了拯救伊拉克人民,美国必须推翻萨达姆政权,帮助伊拉克人民建立与美国同样的民主制度。美国在发动伊拉克战争之前的半年内,小布什总统、时任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等在一些国内和国际重要场合反复重复此类话语,如“伊拉克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正在被一个曾使用他们的谋杀成性的暴君所控制……伊拉克最根本的问题在于其政权的性质……伊拉克的危险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加剧……我们另一个急切的担心是萨达姆和国际恐怖组织的联系……伊拉克和基地组织把美国视为他们共同的敌人……伊拉克会随时把生化武器提供给恐怖组织或个人……”(48)孙吉胜.语言、意义与国际政治:伊拉克战争解析[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伊拉克对美国的威胁通过此类叙事被不断强化。这一安全叙事有效地与当时美国关于“9·11”的恐怖袭击叙事衔接,令人感觉如果美国再不发动伊拉克战争,很快就将受到比“9·11”更加严重的袭击。

美国的这一叙事无论在国内层面还是国际层面都非常成功,使美国在针对伊拉克动武这一问题上获得了国内支持。在发动伊拉克战争之前,美国国内对战争的支持率达到70%以上,79%的美国民主党人和95%的共和党人认为伊拉克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49)孙吉胜.语言、意义与国际政治:伊拉克战争解析[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尽管美国并未在伊拉克找到任何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正是基于这样一种安全叙事,美国于2003年3月在没有联合国安理会授权的情况下发动了伊拉克战争,而这场战争对美国政治、中东局势和国际政治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最后,美国通过安全叙事把某些具体问题安全化,影响政治议程。

安全叙事不仅对美国的对外政策产生影响,也影响美国的国内政治议程。美国通过安全叙事来使美国的一些国内政策获得支持。一个典型的例子是美国在“9·11”事件后把国家外语能力安全化。外语能力原本不在美国的国家安全政策范围内,“9·11”事件后美国为了加强外语人才培养,围绕“外语能力影响国家安全”形成了关于外语能力的安全叙事,并在国内广泛宣传。该叙事也同样基于“9·11”经历,强调美国在“9·11”事件之前,收集到很多信息,但是这些信息很多是其他语言的,由于美国缺少足够的外语人才,“9·11”事件之前,不少重要信息因未被及时翻译而遗漏;(50)孙吉胜.国际政治语言学:理论与实践[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17.为确保美国未来的安全,美国必须提升国家的外语能力,制定关键语言战略,加强外语人才培养。通过这样一个故事,外语能力成为影响国家安全的一个重要因素,国家外语能力被成功安全化,美国也在全社会塑造了重视提升国家外语能力的社会氛围。

为了确保国家安全,国家必须制定相应政策予以保证,具体体现在出台相应政策,加大相关拨款等。政策层面,美国将国家外语能力提升到国家战略高度,美国国防部及各军种先后制定各种外语战略规划,如《国防语言路线变革图》《美国海军语言技能、区域能力与文化意识战略》《空军文化、区域与语言飞行计划》《陆军文化与外语战略》《海军陆战队语言、区域和文化战略(2011—2015)》等,加强外语规划和人才培养。(51)文秋芳,张天伟.后“9·11”时代美国国家外语能力建设成效及其启示[J].中国外语,2013,10(6):4-11.

从以上几个代表性的美国安全叙事可以看出,安全叙事首先需要利用当时的社会语境,尤其是社会文化心理和民众记忆,之后界定威胁主题和威胁身份,并通过一定逻辑关联和故事进行完整叙事,以塑造威胁的紧迫感与威胁的广泛程度,同时通过语言的选择表明不采取相关安全政策的严重后果。这样的叙事形成后,经常被总统、国务卿、国防部长等重要官员反复重复,有时也借助媒体等手段,加大在公众中的传播。经过频繁的重复和强化,该叙事就可以演变为一个主导话语,使相应的安全政策成为必然选项。在这个过程中,在选择威胁主题和对立身份的基础上,通过叙事情节编织成完整的故事,通过一定的修辞策略等增强威胁的紧迫感和民众的恐惧、恐慌感,进而引发社会共鸣,使安全叙事达到建构认知,影响政策的作用。美国也通过这些叙事过程在国内和国际层面进一步凝聚了共识,使其相关政策得到更多理解和支持。

结 语

叙事是人类相互交流和使历史延续的重要方式,对于研究而言,具有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意义。安全叙事体现权力性、施动性、文化性和战略性,是安全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安全叙事可以建构威胁身份,界定威胁紧迫感,塑造安全认知,影响安全政策。同时,叙事也是行为体可以使用的战略工具。安全叙事利用得好,行为体能更好地实现战略目的,更好地为相关政策获得支持。通过对美国的代表性安全叙事的分析可以看出,安全叙事需要充分利用当时的社会文化语境,明确安全主体和客体,以一定的逻辑或情节关联起来成为一个故事,进而使一些政策成为必然选择。当前,世界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强,世界安全局势充满挑战,各国也需要不断调整安全政策,对这些变化和政策使用何种叙事会直接影响人们的认识和理解,也影响政策的合法性和受支持程度。中国作为世界大国,在国际安全领域,一直反对冷战思维和零和博弈,反对集团对抗,强调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在实践中积极参与地区和全球热点和难点问题的解决,积极参与全球安全治理。2022年,为回答“世界需要什么样的安全理念、各国怎样实现共同安全”这一问题,中国提出全球安全倡议,为应对国际安全挑战提供了中国方案。(52)王毅.落实全球安全倡议,守护世界和平安宁[N].人民日报,2022-04-24(6).中国秉持不同于一些西方大国的安全观,对于全球安全治理也坚持自己的理念和原则,安全叙事对中国而言就更重要,中国安全叙事的效果会直接影响国际社会对中国安全观、安全治理理念和原则的理解和认可。一方面,中国需要加强对其他国家针对中国的安全叙事的研究,及时化解和解构针对中国的不合理安全叙事,更好地进行叙事博弈;另一方面,中国也需要提升自己的叙事能力,增强自己安全叙事的国际影响力。要把自己的安全叙事建构好,讲好中国的安全理念、原则和政策之间的逻辑关联,把握安全叙事时机,从不同层面进行宣传和讲解,树立叙事权威,让世界更好地理解中国的安全理念、安全政策和安全行为,使中国与各国能够围绕各类安全问题深化相互理解,达成更多共识,这也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在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面临严峻挑战和各类安全问题日益增多的情况下,各国更好地携手应对各类安全问题,更好地构建安全共同体,实现世界长治久安的重要基础。

猜你喜欢
叙事学威胁建构
一部女性成长与救赎的见证录——《证言》的女性主义叙事学阐释
消解、建构以及新的可能——阿来文学创作论
阿来研究(2021年1期)2021-07-31 07:38:26
残酷青春中的自我建构和救赎
人类的威胁
受到威胁的生命
叙事学经典/后经典划分争议20年考辨:后经典叙事学存在合法性论略
面对孩子的“威胁”,我们要会说“不”
家教世界(2017年11期)2018-01-03 01:28:49
建构游戏玩不够
紧抓十进制 建构数的认知体系——以《亿以内数的认识》例谈
Why Does Sleeping in Just Make Us More Tired?
英语学习(2015年2期)2016-01-30 00:2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