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莹
(辽宁省朝阳市双塔区现代农业发展服务中心,辽宁朝阳 122000)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奶制品的需求量和品质要求越来越高,从而使奶牛养殖业的发展态势良好,生鲜乳的产量也呈逐年上升趋势。但由于养殖人员专业知识欠缺,导致奶牛的繁殖率低下,且产奶量和乳品质都不高,严重制约了奶牛养殖业的健康高效发展,也使养殖场养牛致富的目标难以实现。因此,想要提高奶牛的产奶量和生鲜乳品质,进而获得较为理想的经济效益,养殖场工作人员必须要掌握高效养殖技术,从奶牛的智慧养殖技术、粪污资源化利用技术、环境控制技术、奶牛疾病防治技术、饲粮配制技术、奶牛繁殖技术等几个方面入手,科学合理地做好每个环节的管理工作,为奶牛业高效养殖、提质增收提供技术保障。
物联网技术、人工智能等信息化手段有利于奶牛养殖发展。通过物联网可以实现奶牛个体的精准识别,及时了解其体重、产奶性能等情况,做好发情监测等各项繁殖工作。在个体识别上采用可视耳标识别、无线射频识别和图像生物识别,精准分辨每头奶牛,在体重测定方面,将称重系统与RFID 技术、Zig Bee 技术结合,或者是利用图像采集估测体重;在产奶性能测定方面根据产奶量和乳品质进行自动测定,同时实现机器人挤奶。在发情监测方面,使用计步器发情监测系统、颈圈发情监测系统以及加速度感应器发情监测系统。在环境监测方面,使用软件系统能对温室气体、氨气排放和温度湿度等进行监测,并且能提高数据的准确性。
在环境控制上,随着奶牛集约化养殖规模的扩大,不仅容易对周边环境造成影响,也会影响奶牛的生存环境。对此,引入发酵床养殖技术,利用微生物发酵及时处理奶牛粪便可解决规模养殖中的环境污染问题。控制养殖密度、定期翻抛发酵床垫料、及时补充垫料也有利于更好地进行环境控制。养殖业环境控制力较差,沼气生态模式真正实现奶牛粪便的资源化利用,为现代农业和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对牛场粪尿进行无害化处理,达到提高奶牛养殖业废弃物综合利用效率,改善奶牛生活环境的目的,因此,奶牛养殖场应学习国内外先进的技术为新建沼气池做铺垫,这样不但可以获得新能源,还可以减少牛粪对环境的污染,改善牛群饲养环境,政府也应出台相应扶持补贴优惠政策,促进粪污处理项目的落实[1]。
为了最大限度地保障奶牛的产奶量和繁殖存活率,需要从集约化生产角度出发,对现有养殖技术进行改良,有效做好环境控制工作,尽量避免零星的个体养殖。由于散养个体养殖无法做好环境因素控制,包括对湿度、温度、光照的控制,个体散户的饲养管理技术相对落后,圈舍、饲粮选择也没有经过科学的设计,因此,影响奶牛的健康状况,进而导致产奶量下降。
为了保证奶牛健康,要做好疾病预防工作,为此,在奶牛养殖中,兽药不可缺少。目前的兽药主要包括化学药物、生化药物、中药、放射性药物、血清制品、疫苗等。需要根据奶牛生长阶段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合理挑选。
谨慎使用抗生素类药物,坚持不用或少用抗生素,不选择《兽用处方药品种名录(第一批)》 之外的药物,目前常用的抗生素类药物包括头孢菌素类、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大环内酯类、四环素类和林可胺类等药物。抗生素类药物一般用于杀菌和治疗较强的炎症反应。
兽用抗真菌药物可以用于治疗子宫炎等。不可以使用兽用抗病毒药物。兽用抗寄生虫药物可以用于驱虫,治疗焦虫病、感染球虫病等。兽用激素类药物可以用于调节繁殖、抗菌消炎、抗风湿及过敏性休克等。中成药可以用于辅助治疗不同的疾病,其他药物(如防腐消毒药物、健胃消食药物、利尿强心药物等)可以对症下药,分别用于皮肤、黏膜消毒、健胃消食和利尿强心等[2]。
在奶牛饲养过程中,需要为奶牛提供营养丰富的饲粮,优质饲粮可满足奶牛日常所需,只有保障日常营养才会提升生产效率,奶源质量才会有所保障,鼓励农户积极自行种植牧草,如种植紫花苜蓿,苜蓿以“牧草之王” 著称,苜蓿含有大量的蛋白质、丰富的碳水化合物、矿物质等多种微量元素,苜蓿叶蛋白的粗蛋白质含量高达70%,在奶牛日粮干物质中加入35%~40%的苜蓿甘草可以提高产奶量和乳脂率,是高产奶牛蛋白质饲料的主要来源,是奶牛高标准优质饲草[3]。政府也应提供相应牧草种植的补贴资金,提升饲草的种植率。
奶牛是反刍动物,在长期进化中形成了独特的消化系统。其前胃,也就是瘤胃和网胃中栖居着大量微生物,这些微生物可以帮助消化富含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的碳水化合物。纤维性碳水化合物可以为瘤胃微生物和奶牛本身提供丰富的能量,碳水化合物可以转化为乙酸、丙酸和丁酸。因此,在奶牛饲养过程中,需要根据其消化生理特征进行营养搭配。以纤维性碳水化合物为主,非纤维性碳水化合物为辅,长期饲喂精饲料会影响奶牛瘤胃健康,导致生产性能下降。
发情周期中奶牛的成熟卵泡直径≥3mm 的数量与奶牛的繁殖能力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因此,需要通过合理的方式帮助奶牛提高卵泡发育的质量[4]。根据研究显示,卵泡≥25 个的母牛繁殖能力是卵泡≤15个母牛的3.34 倍。卵泡数量多的母牛分娩间隔为(109.5±5.1)d,比卵泡少的母牛(117.1±4)d 要低。
诱导母牛发情,即每间隔11d,在其体内注射氯前列烯醇,剂量为500μg,每个周期两次。在第二次注射完成的第8 天,注射2.5mg 的β-雌二醇和50mg的孕酮。根据母牛的反应,在第3~6 天根据实际情况撤出孕酮释放装置,同时注射PGF2α,2d 后再次选择注射12.5mg 的LH,便可以进行配种,此时的配种成功率可以达到47%以上。
为解决母牛配种问题,诱导母牛同期发情,通过合理的诱导,发现会有88%的母牛出现优势卵泡,超过99%的母牛会在此时配种成功。在每天早上定期使用醋酸美伦孕酮,剂量为0.5mg。在药物催情后可以使用计步器的方法,对其发情情况进行鉴定,也可以通过观察法或者是利用摄像监控系统根据搜集的图像利用处理软件进行鉴定。如果母牛出现爬跨行为说明已经发情,在此情况下进行配种,可大幅提高受胎率。
人工授精是奶牛养殖中经常使用的繁育方法,需要重视精子储存和管理工作。环境温度、湿度等均可影响精子DNA 的完整性。冷冻过程也会影响精子的渗透耐受性及其细胞内的离子浓度情况,其会导致细胞pH 下降,钾水平上升。精子品质、密度、活力及正常形态的精子比例密切相关,也和公牛的生长条件、年龄等存在相关关系。
在发情期,影响母牛受胎率的因素较多,包括泌乳期、乳蛋白率、配种次数、干奶期等。
检测受精后胚胎死亡母牛的血液一般都可以发现其白蛋白较低,高级氧化蛋白的产物较高。为了提高授精水平,可以在人工授精过程中注射重组牛生长激素,从而可以较为有效地提高情期受胎率。在配种后的第22 天,于母牛体内注射孕马血清促性腺激素,剂量为400IU,可以提高其受胎率,最大限度地减少妊娠损失。
奶牛不孕症会引起自身繁殖障碍,增加养殖成本。导致母牛不孕的原因中最主要的是子宫内膜炎,子宫内的炎性物质会阻碍受精,其不仅会影响母牛受胎,也会影响母牛排卵效果。因此,对于母牛不孕症可以首先检测其是否出现这一类疾病再对症下药。在母牛产后15~21d 使用超声诊断技术,分析其子宫内膜厚度和子宫液回声反射等情况,可以较为精准地预测母牛后续的生殖能力。
除了子宫内膜炎外,子宫内膜异位也是引起母牛不孕的重要原因。患病母牛的子宫内膜炎越严重,其雌二醇受体表达量愈高。随着病情的不断恶化,雌二醇受体表达量不断升高,由此可以借助于这一指标判断母牛出现不孕的可能性,这样可以及时治疗或淘汰母牛,减少经济损失。
如果高产奶牛产奶量不断增加会导致奶牛不孕。因此,有学者指出,可以通过选择高产奶牛或是利用营养管理提高奶牛的产奶量,种公牛的精液选择决定奶牛后代的遗传性状,所以要选择优质、均衡的种公牛精液。
种公牛精液决定奶牛后代的遗传性状,在奶牛人工授精过程中,其精液或胚胎在冷冻保存过程中容易受到病原微生物的感染,由此影响受胎率,因此,需要采取适当的方法防止病原微生物的污染。病原微生物在超低温条件下可以存活,所以必须采取其他措施,从源头上进行防治,如保证生产精液和胚胎的环境处于无菌条件;在保存胚胎过程中避免其直接与液氮接触;从无特定病原的牛群中科学选择,获得精液或胚胎;要分离盛放容器,避免污染;使用的精液稀释液和冷冻保护剂必须要保证无菌。
推进奶牛规模化养殖进程是现阶段我国奶牛养殖发展的趋势,也是奶牛养殖的发展趋势。要严格把控奶牛饲养各个环节,合理规划牛舍,人畜分离,大力发展养殖小区或者规模场,建立奶牛良种繁育体系,提升单产水平,降低疫病的发生率,进而避免重大动物疫病的发生[5]。建设标准化奶牛规模养殖场是重中之重,加快奶牛生产方式由粗放散养型向规模集约化转变的步伐。建设优质奶牛小区,规模化养殖能实现奶牛养殖的统一供料、统一管理、统一防疫、统一原料奶收购、统一粪污处理,提高养殖者抵抗奶牛养殖风险的能力,增加养殖者的收益。
养殖的关键工作就是动物防疫,一旦发生重大动物疫病,会给养殖场带来经济损失,切实加强奶牛疾病的防疫工作,降低疫病风险。对新购进的奶牛要隔离饲养2 个月,发生传染性疾病要迅速上报,隔离,紧急接种疫苗,避免疫情扩散。做好育成牛的体外驱虫工作,同时也要做好免疫接种工作,每年春秋两季还应做好重大动物疫病集中免疫及补免工作,保障牛群抗体水平达标[6]。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养殖理念,做好基础防疫工作,提升农户养殖效益。
扶持中小养殖户向集中养殖或建立规模化牛场,并给予持续性资金支持。鼓励支持养殖场户购买奶牛保险,在奶牛出现病死等意外情况时,能有效保障养殖场户的利益,同时也能有效减少病死牛流入到市场,保护消费者利益不受侵犯,提升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率,政府应加大力度引进龙头企业,积极鼓励企业加强对其奶牛养殖小区的建设,争取建成示范园区,能够带动奶牛养殖业发展。
注重养殖人才的培养,场内养殖人员应掌握科学的养殖技术,组织专业的技术培训,养殖人员定期参加培训,聘请专业的奶牛养殖顾问定期到场进行技术指导,组织养殖人员到大型规模养殖场参观学习先进的养殖技术,提升养殖人员理论水平和技术水平。予以基层技术人员适当的资金补贴,为养殖场引进高端人才,不断拓宽业务水平。
综上所述,奶牛养殖业的发展受养殖技术和管理方法的严重限制,故养殖场应结合当前奶牛养殖状况,积极学习奶牛的智慧养殖技术、粪污资源化利用技术、环境控制技术、奶牛疾病防治技术、饲粮配制技术、奶牛繁殖技术,优化养殖管理和落实防疫工作、提升饲养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以实现疫病防治与促长、增产、增收、生态环保与食品安全等方面协调统一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