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俪锦
我国工业固体废物的产生主要来自煤炭、钢铁、化工等重点行业,这些行业主要分布在京津冀、黄河流域、长江经济带等重点地区。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大宗固体废物产生量约66.5亿吨,综合利用量约37.8亿吨,同比增长1.1亿吨;综合利用率约57%,同比增长0.84个百分点。与开发利用原生资源相比,2021年,我国大宗固体废物综合利用通过原料替代、燃料替代等途径,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8.9亿吨,同比增加约0.2亿吨。
开展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已成为提高资源利用率、缓解生态环境风险、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近年来,我国工业固体废物的综合利用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尤其是部分固体废物在直接利用、制备建材等领域的资源化利用日趋成熟。例如,尾矿可用于回采后进行再选、制作建材、井下充填、制作肥料等;冶金渣的利用率约为72%,可用作水泥掺合料、道路材料、回填材料等建筑产品,少量用作冶金原料;煤矸石主要应用于化工材料、农业肥料及矿产资源等;粉煤灰主要用于建材制备、土壤改良剂和环保领域等;工业副产石膏主要用于砌块、板材等建材领域。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更加重视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工作。2014年以来,生态环境部每年定期以年报形式发布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信息。笔者通过查证2014年以来公开发布的相关数据发现,尽管重点城市及模范城市的工业危险废物产生量有所提高,但综合利用量也在大幅上升。
同时,今年工业和信息化部等8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快推动工业资源综合利用的实施方案》,提出到2025年,钢铁、有色、化工等重点行业工业固废产生强度下降,力争大宗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达到57%。
眼下,全国各地都在加快固废的综合利用步伐。山东作为化工第一大省,目前,共有68家资源综合利用企业列入工信部行业规范准入名单,160家企业单位被评为“山东省资源综合利用先进单位”,全省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83.27%。
其中,山东邹城已经被列入2021大宗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示范基地。邹城拥有一座现代化特大型坑口火力发电厂,年产粉煤灰350万吨、脱硫石膏40万吨、蒸汽200万吨。近年来,邹城借助当地优势,充分发挥发电厂优势,通过完善配套设施、延伸产业链条,每年就地消化发电厂粉煤灰80万吨、脱硫石膏40万吨,循环经济年产值达5.9亿元。邹城在实现电厂固废无害化综合利用的同时,打造了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共生发展的循环经济新模式。
海湾集团旗下的青岛海湾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承担着青岛市8000多家医疗机构医疗废物的处置工作。从2019年1月投产运行以来,目前海湾新材料危险废物处置能力已达到11万吨/年。海湾新材料相关负责人表示,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推进以及环保政策的不断趋严,我国危废产量及处置需求持续释放,海湾新材料将不断提升危废处置能力和水平,拓展危废处置产业发展空间,到2025年,海湾新材料科技综合处置能力将达到25万吨/年。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越来越多的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开始加大环保投入,开始重视工业固体废物的危害性。相关研究表明,我国固体废物治理行业市场发展前景良好。
化学工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化学工业涉及炼油、能源、煤化工和轻工等多个分支,产品应用于工业、农业、人民生活等各领域,在国民经济产业链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化工行业一直是环保监管的重点,近年来,国家陆续出台了各项政策促使化工行业转型升级。
“十三五”期间,工业和信息化部选择工业资源综合利用基础好、特色鲜明的地区培育了60家工业资源综合利用基地,探索形成了一系列典型工业资源综合利用模式。2015年工业和信息化部还实施了工业资源综合利用产业协同发展行动计划,并于2020年又启动实施产业转型提升计划,聚焦区域典型固体废物,以技术支撑、模式创新、示范基地建设和龙头企业培育为抓手,有效推动区域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产业协同发展。
期间,我国还推动完成了《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法》的修订,并于2020年9月1日施行。针对塑料污染,加强了“白色污染”的综合治理,印发实施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见》《关于扎实推进塑料污染治理工作的通知》等。
不仅如此,刚刚进入“十四五”,我国在大宗固体废物综合利用方面取得良好进展。据悉这都得益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十四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等对“加强大宗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做出的相关部署。
此外,在固体废物治理方面,国家还出台了一系列税收优惠政策对此进行帮扶。其中,2021年,财政部会同相关部门相继发布了《资源综合利用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2021年版)》和《资源综合利用产品和劳务增值税优惠目录(2022年版)》。据此,大宗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的主流产品依然享受相关优惠政策,产业发展再享政策红利。
在科技攻关方面,2021年,大宗固体废物综合利用领域的多项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得到国家财政资金扶持。在技术应用方面,工业和信息化部会同有关部门发布了《国家工业资源综合利用先进适用工艺技术设备目录(2021年版)》《限期淘汰产生严重污染环境的工业固体废物的落后生产工艺设备名录》等。
不仅如此,为进一步提升大宗固体废物综合利用水平,提高市场竞争力和产业集中度,我国还确定了60家大宗固体废物综合利用骨干企业和40个大宗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示范基地,提出“产业布局集聚化、利用方式低碳化、技术装备先进化、模式机制创新化、运营管理规范化”五项任务。
党的十八大以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深入人心。开展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是缓解资源环境约束、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行业污染的重要途径,也是推动产业绿色转型、实现发展方式根本性转变的重要内容。
电石法聚氯乙烯(PVC)企业的电石膏、纯碱企业的碱渣、黄磷企业的磷渣磷泥、氮肥企业的炉渣,以及各种矿提炼业的矿渣等都是常见的工业固体废物,这些固体废物如果处理不当或不及时,都会对生态环境造成污染。
为有效解决化工固体废物污染问题,我国化工企业一直努力探寻解决方法。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化工企业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对固体废物进行治理,统筹推进固体废物“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
在河南,中国石化洛阳石化公司(以下简称洛阳石化)为固体废物量身定做资源化方案,以固体废物处置率100%、综合利用率不断提升为目标,积极开展固体废物排查清理行动。在多个项目建设过程中,洛阳石化采用国内外先进技术,充分回收原油中的各种组分和大部分硫,大幅削减了碱渣产生量。在汽油产品质量升级过程中,洛阳石化采用吸附再生工艺替代碱洗工艺,消灭了汽油碱渣。该公司通过资源化处置,不仅把一部分资源变成了产品,降低了处置成本,同时避免了填埋处理占用土地和造成二次污染的风险。“清废行动”启动以来,洛阳石化处理带油填料和罐底泥等危险固废4573.58吨,内部综合利用废活性炭等一般固废97吨。
坐落在湖北宜昌市猇亭区长江边的兴发集团是全国最大的精细磷化工企业。据兴发集团介绍,2018年以来,兴发集团投资数十亿元,推进工艺改进和环保升级,园区综合排放削减30%,“四废”综合利用率达95%以上。同时,兴发集团宜昌新材料产业园正在有序推进宜昌首个“无废园区”建设。
天伟水泥有限公司作为天业集团子公司,在固废资源综合利用方面通过不断创新技术、优化工艺,实现了各类工业废渣100%综合利用,每年消纳各类工业废渣约150万吨。与传统的石灰石生产水泥工艺相比,该公司水泥生产工艺每年减排二氧化碳50万吨,综合能耗仅为石灰石水泥的70%左右,达到国内固废综合利用行业领先水平。
生态环境部发布的《关于提升危险废物环境监管能力、利用处置能力和环境风险防范能力的指导意见》提出,推动建立“省域内能力总体匹配、省域间协同合作、特殊类别全国统筹”的危险废物处置体系,设区市危险废物处置能力满足无害化处理需求,实现危废不出市。得益于这一政策的出台,西安固废综合处置场一期工程开工建设;青岛海湾集团在平度新河生态化工科技产业基地投资3亿元,建成国内领先的危险废物处置中心;成都危险废物处置中心二期项目成功点火运行。
作为固体废物中最难以解决的固体废物,磷石膏成为化工行业危废治理的难题。
据湖北省生态环境科学研究院黄诗轶介绍,湖北省是我国磷化工第一大省,磷化工企业产生的固体废物磷石膏年产生量位居全国首位。2020年,湖北省磷石膏产生量2996万吨,约占全国总产量的40%;磷石膏累计堆存量达2.96亿吨,约占全国堆存总量的60%。部分磷石膏库距离长江较近,堆存的磷石膏及其产生的渗滤液对长江水环境构成较大的风险。
黄诗轶表示,在全国大力开展磷石膏综合利用的背景下,湖北省作为磷化工大省,对磷石膏的处置高度重视。2020年全国磷石膏年产量约为7500万吨,综合利用产能约为3400万吨,利用率在45%左右,其中贵州省利用率达到99%。但湖北省综合利用产能不足1000万吨且远不能实现满负荷运行,湖北省利用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在此背景下,湖北省一方面学习借鉴贵州等省的经验做法,倒逼磷化工产业转型升级;另一方面,抓紧编制磷石膏专项规划,积极帮助企业探索磷石膏资源化综合利用路径,大力推动磷石膏综合治理,促进全省磷化工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同时,湖北省政府积极为磷石膏产品“找出路”,以规模化消耗磷石膏为最终目标,在更广领域探索磷石膏产品的出路问题。例如,宜昌的三峡实验室通过自主创新,进一步优化了磷石膏制硫酸联产水泥示范生产装置的工艺和节能降耗技术,研究制定了磷石膏制品在道路交通等领域的推广应用政策并组织实施。
数据显示,今年1—6月,湖北全省磷石膏综合利用率达60.2%。目前,湖北祥云公司已建成230万吨/年磷石膏无害化处理装置;邦普宜化400万吨/年,楚星、三宁、兴发、大峪口、黄麦岭、泽东、史丹利等公司的100万吨/年磷石膏无害化处理项目也正在有序组织实施中。
在各地政府及相关企业的共同努力下,2020年以来,湖北磷石膏综合利用在建和建成项目达到56个,可综合利用磷石膏约2500万吨/年。今年1—6月,湖北省磷石膏产生量为1558.85万吨,综合利用量937.59万吨,综合利用率达60.15%,已超额完成湖北省提出的50%的年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