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大学生应当具备的网络素养

2023-01-05 06:47李文琴宋紫薇
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6期
关键词:素养大学生信息

李文琴,宋紫薇

(1.陕西师范大学 哲学学院,陕西 西安 710105;2.西安电视台,陕西 西安 710105)

目前的中国,正处于一个网络社会蓬勃发展的时期。据有关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12月,中国的网民数量已达10.32亿,大学生网民人数为3,496.1万。而网络能够提供的知识谱系也愈加丰富多彩,如旅游攻略、招聘信息、游戏品类、军事动向、购物引导、音乐欣赏、体育比赛、影视作品、生活常识、财经资讯、娱乐项目等等。网络世界的飞速发展,也催生出了诸多新的职业类型。如陪玩师,在目前的零工经济条件下,仅陪玩型的职业就有20款左右,包括比心、猎游、皮皮、捞月狗、约我玩、高手电竞、开黑大师等,其中,“比心”的用户数量已经突破1000万,并拥有100万经过技能认证的专业陪练[1]104。由此可见,网络已经成为了我们生活中满足消费需求、交流互通信息、发表意见建议、积累精神财富、促进身心放松、满足猎奇心理等的极其重要的手段。其中的权威网站,如人民网、光明网、新华网、求是网、中青网、中国军网、网信网,还有各级政府所办的官方网站,不仅给我们带来了党和国家关于各行各业的方针政策、公开信息,也体现了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民主制度的优越性。但是,正如科技的发展具有两面性一样,网络世界的存在与发展,也给我们带来了一系列社会问题,如个人的网络素养等。了解并解决这些问题,可以使我们的网络世界干净而纯洁,使网络在起到工具性作用的同时提升网民的个人素质。

网络素养在大学生的素养中同样处于重要地位。因为人的素养是一个多因素、多系统、立体性和动态性的有机统一整体,目前的网络社会对所有人的网络素养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大学生也不例外。因此在结构组成、逻辑关系上,大学生的网络素养居于非常重要的地位。在人的诸多素养中,不同的因素总会在相互联系中形成一个整体,并且完整地实现着各自的功能,但它们处于不同的地位,起着不同的作用。其中,网络素养应该提升到一种核心地位,因为它既纵向地贯穿渗透于各个素养之中,又横向地制约辐射着其他素养。大学生网络素养的提升可以推动其整体素养的提高。大学生的网络素养与其所具有的思想政治素养有着密切的联系,如果我们要不断提升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就要从其基本素养入手,尤其是以网络素养入手,培养大学生具有坚定的中国文化自信、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坚定的社会主义道路自信,坚持理想、脚踏实地,既勤于学习、善于学习,打牢知识功底、积蓄前进能量,又勇于探索、勇于突破,立志报效祖国、服务人民;目前大学生的网络素养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着比较明显的问题:用网娱乐化倾向明显、不能准确辨识网络信息、缺乏网络安全意识及网络道德和法律规范、不能熟练使用网络获取所需知识、不具备网络批判能力等。因此,系统化地研究大学生网络素养的内容及其思想基础,结合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生活中的有效引导,对于解决这些问题,提升大学生的网络素养有着切实的现实意义。基于这样的思考,本文聚焦大学生网络素养的内容和思想基础,对其进行了梳理和分析,以期引导他们保持已有的良好素养,摈弃一些不良做法,使得大学生的个人网络素养得到较大的提升。

美国学者麦克库劳(C.R.McCLure)于1994年最先提出“网络素养”这一概念并将网络素养的内涵界定为知识与技能两个方面,认为传统阅读素养、媒介素养、电脑应用能力及网络资源利用与多媒体使用能力共同组成了网络媒介素养。麦克库劳(2001年)指出,进入现代化社会之后,网民所具有的素养不是对传统文化素养的补充,而是信息社会对素养的重构。随着研究的深入,阿特·西尔弗布赖特(Art Silverblatt)又将网络素养划分为了七个内容,包括能够为自己的媒介消费做决定,了解网络媒介传播过程的基本原理,认识网络对社会与个人的影响,分析和探讨网络信息的策略,解读网络媒介文本、了解网络文化,具有对网络内容的享受、理解和欣赏能力,网络传媒能提供有效的、负责任的媒介讯息。

国内关于网络素养内涵的研究,也积累了较多的研究成果。如彭兰认为:“媒介素养的研究,至今经历了四代范式的变迁。”[2]6网络兼具媒介与社会的双重属性,网民的素养需要将媒介素养与公民素养两者结合起来。她指出,网络社会的网民素养应包括网络基本应用素养、网络信息消费素养、网络信息生产素养、网络交往素养、社会协作素养、社会参与素养等。[2]6李彦、宋爱芬将网络素养的内涵界定为“网民利用网络接受、传播信息以及在网络生活过程中应具备的能力、素质和修养”。网络素养的外延包括七个方面:“网络媒介认知能力;网络资源利用能力;网络自我管理能力;网络伦理法律素养;网络安全意识;网络信息批判能力;网络表现能力。”[3]11杨克平和舒先林将网络素养视为人们的综合素养之一,指出网络素养是在掌握网络知识的前提下有效利用网络技术、理性评价网络信息的修养与技能[4]117。焦晓云指出:“网络素养是指网络接触行为中应具备的网络素质和基本道德规范,其内容包括:网络基本操作能力、信息获取和鉴别能力、网络行为自我管理能力、利用网络发展自我能力、网络安全和网络伦理道德等。”[5]83叶定剑指出:“网络素养是指人们认识网络、使用网络和改变网络的能力。”[6]97他同时指出:“高度的网络安全意识是核心、较强的网络技术水平是基础、严格的守法自律习惯是关键、高尚的网络道德情操是根本、引领大家共同参与网络建设的能力是保障。”[6]98综上所述,关于网络素养的概念,国内外学者的表述虽然不同,但都体现为认知、情感、行为三个方面,即网络信息的获取与认识、解读与评价、传播与应用的能力。

一、网络认知素养

“认知”一词来源于心理学领域,通常指人们通过心理活动(如形成概念、知觉、判断或想象)获取知识。习惯上将认知与情感、意志相对应。也可以详细解释为是指人们认识活动的过程,即个体对感觉信号接收、检测、转换、简约、合成、编码、储存、提取、重建、概念形成、判断和问题解决的信息加工处理过程。沿着这样的思路,我们可以把大学生的网络认知素养首先理解为他们通过对网络世界的感觉、判断、想象等形成自己的概念和认知,即对网络世界的总体认识。自从有了网络的存在,人人都会从不同角度对其产生自己的认知和认识。那么,大学生如何看待网络?即他们如何通过自身的心理活动来接受网络信号,对其进行编码、储存、提取、最终形成一个明晰的概念?当然,对网络世界究竟形成怎样的认知,取决于他们对社会发展与变迁及技术发明的认识和评价。这种认识既包括网络世界存在的客观性、合理性、便捷性、信息传播的快速性,也包括网络世界带来的不良舆论及社会风险。众所周知,态度在一定程度上决定行为,由于对网络认识的不同,人们就会对网络本身采取不同的行为。如果是肯定和积极的,他就会主动与网络世界产生积极的联系,让网络这种工具性存在成为自己生活的一部分,在此前提下,他会依靠网络获取信息、传达信息、使网络成为自己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是否定和消极的,他们就会远离网络,对网络中传播的信息呈现抵触情绪,最后会游离在网络世界的边缘而生活在原有的世界中。最复杂的一种情况是在肯定网络存在的合理性时缺乏对其提供信息的判断能力。如果我们希望大学生对网络世界形成科学、理性的认知,对其提供的信息作出正向的判断,就需要不断提高他们的网络认知水平,而要提高网络认知水平,就必须有一系列极其重要的思想认识作为基础,那就是他们应当持有的社会结构理念、技术进步理念、大数据观、数字经济观等等,同时,大学生还应该具备坚定的政治信念、政治立场,很好的政策水平、很高的政治品德等。政治信念是指大学生要有对自身政治理想的由衷信仰和不懈追求。政治立场强调人们应该站在党和国家的视角看问题,在思想和行动上自觉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政治水平主要指大学生要有政治辨别能力和政治敏感性。政策水平是指大学生要有认识、理解、掌握和运用党的各项方针政策的水平。政治品德是指大学生应该有的反映在政治问题上的道德品质,包括政治思想、政治心理和政治行为三个基本内容。除此之外,大学生还应该具有科学的思维方法、良好的道德观念、敏锐的法律意识等。否则,当他们面对网络这一巨大工具的包围时,就会失去判断,在认知方面出现问题。因为有关政治素质的各个方面,均是大学生认知尤其是判断所有网络信息的最主要的原则,更是批判和摒弃不良网络信息的主要武器。同时,他们还需要对网络的社会性、复杂性有深刻的认识,对网络世界的“真善美”作出正确理解,如“真”一般指人们所认识到的事物本身具有的科学性;“善”指的是人们所认识到的事物的实用性;“美”指的是人们所认识的事物的审美作用。这样一来,大学生才能在认知网络时不会偏离正确的方向,在发布信息时才能不突破道德及法律底线,负责任地传播各种信息,为网络生态环境的纯洁作出自己的努力。

二、网络情感素养

“情感”指对外界刺激肯定或否定的心理反映,如喜欢、愤怒、爱慕、厌恶等。这一阐释更多地针对个体,因此,一般研究者都会把人们的网络情感素养界定为对网络本身的解读和评价,这一点对我们探讨大学生的网络素养也十分重要。解读本身既包括对于这一工具的看法,也包括对网络中海量信息的判断与评价。因此,这一素养本身有着十分浓重的主观色彩。如果人们能对网络世界持一种喜欢和肯定的态度、对网络提供的各种信息作出十分正确的判断,那就会使这些信息变成一种正能量促进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否则就会在世界观多元的现实情况下扰乱人们的视听,影响正向道德的传播。如果我们对目前的网络世界稍加关注,就会发现现今的各大网站,为了吸引读者的眼球,都会在发布大量中性信息的同时也夹杂一些带有引导、鼓动、甚至是错误解读的社会信息、娱乐信息,使得这些信息本身变得非常复杂和难辨真假。如,某大网站每天对经典名著《红楼梦》的解读就带有诸多错误的理解和评价,以满足人们猎奇的心理需求;有的网站发布虚假广告,欺骗大学生使之以身试法;还有一些网站会发布大量带有欺骗、误导、陷阱性质的信息,使人们难辨真假,跌入陷阱而无法自拔,如之前的裸贷、校园贷,还有各种工作招聘信息等等。大学生由于其年龄、阅历等等因素的影响,会对网络的解读和评价呈现出与一般成年人不同的标准和色彩,如果他们对网络极端喜爱,那么他们就会相信网络提供的一切信息,不断地上当受骗。同时他们也有着较强的好奇心,对所有事情都愿意尝试体验,所以,引导他们端正对网络世界的情感,对网络信息给予正确的评价、对其中的有害信息作出理性的判断,就成了我们主要的培养任务。具体而言,应该从社会协作、社会交往、社会参与、社会责任等思想基础方面对大学生进行引导,让他们学会与网络、网民、社会组织、各类机构、社区等和睦相处,理性、理智对待网络世界的存在,既不沉溺其中,也不厌恶远离,用一种良好的情绪对待网络,使其在社会生活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三、网络行为素养

众所周知,人类每天都有不同的行为发生。同时,人类行为又有着适应性、多样性、动态性、指向性、可控性、发展性、整合性等基本特点。人类行为的这些特点通常也会表现在其网络行为方面。但是,这一系列的网络行为往往需要较高的个体素养才能维持,尽管人们的网络行为素养通常被理解为传播与应用的能力,但其中的一系列行为特征却不容忽视。单就能力而言,作为当代大学生,一般人都应该具有这样的基本能力,但是,透过能力所反映出的行为多样性、可控性尤其值得关注。如,能不能通过正确的网络渠道传播信息,能不能让网络这一工具变成个体生活学习的好帮手,便是对能力的具体考验。因此,在大学生的网络素养中,下功夫培育他们这方面的能力变得非常重要。一是在目前疫情比较严重的情况下,社会层面和学校层面都会运用网络工具传播内容丰富的信息、要求、规定,甚至是法律内容,需要大学生及时接收;二是作为学校,对网络的使用更多地表现在通过线上进行课堂知识的传授,这个时候,大学生网络使用的能力就显得非常必要了;三是各种学习平台、知识公众号、各类微博微信等都需要学生熟练掌握;四是作为大学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也需要向别人输出大量信息,如与他人之间的微信沟通、答辩时需要提供并汇报的PPT,制作各种宣传册,进行会议、讲座等的传播;五是大学生将来走上工作岗位,也会从事与网络有关的工作,尤其对大学生中的师范生而言,未来的工作需要他们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进行课程设计并将教学内容融入其中,我们目前看到的现实情况是,运用图片、数据、动漫、视频等教学方式可以使课题的教学效果直观、生动,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因此,我们希望大学生通过努力学习,培养较强的网络能力,在顺利完成学业的基础上能运用高超的技术手段完成自身的工作。如高校每年进行的计算机考试,就是对他们网络能力的考察。当然,我们更希望他们在学习网络技能的过程中培养创新意识,不仅保证日常接纳和输出知识是顺畅的,理解问题是正确的,职业发展的方向是明晰的,而且能在网络世界创新思想、技能,运用所学在某个领域做出超出一般民众的贡献。就一般情况而言,我们希望绝大多数大学生在拥有良好的网络能力素养的同时,能快速运用网络,科学、理性地处理相关信息。美国心理学家阿尔伯特·班杜拉的学习理论告诉我们,人们具有观察学习、替代强化的本能,当我们需要一种工具为我们服务时,我们的自主性就会被环境激发出来,从而丰富自己的知识谱系。这是大学生网络行为素养的重要的思想基础。

总之,大学生的网络认知素养、网络情感素养、网络行为素养都非常重要,我们要关注这些方面并积极培养大学生以上三大个体网络素养。当他们的这三大素养都非常良好时,在对待网络世界时才会保持清醒的头脑,有着正确的政治立场和辨别是非的能力,才能在认知、情感、行为等方面有着优越的表现,才能自觉排除外部不良思想的影响,克服自身网络使用娱乐化、网络信息辨识能力片面化、网络法律知识碎片化、网络不道德行为冷漠化等现实问题,展示出当代大学生应有的基本素养,为本民族的教育事业、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猜你喜欢
素养大学生信息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订阅信息
六旬老妇“养出”了个大学生
展会信息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2013年第三届大学生演讲比赛圆满落幕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