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艳霞 矫 江 毕洪文 郑妍妍 董擎辉 王红蕾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农业遥感与信息研究所 黑龙江哈尔滨 150086)
2020年3月11日农业农村部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关于开展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建设的通知,分批支持建设优势特色产业集群。2020年一号文件和2021年一号文件都提到了产业集群,其中2021年的一号文件中提出立足县域布局特色农产品产地初加工和精深加工,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业产业强镇、优势特色产业集群。本研究针对哈尔滨市农业优势产业集群的条件,提出其发展的建议,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
农业产业集群是指一组在地理上相互邻近的以生产和加工农产品为对象的企业和互补机构,在农业生产基地周围,由于共性或互补性联系在一起形成的有机整体[1]。
“冬季严寒时间长,夏季短暂温度低”“农区工业化学污染少”具备生产绿色食品的先天条件已被普遍认同,并已呈现蓬勃发展趋势。虽有“五常大米”“响水大米”等知名品牌,但深加工、精加工的企业不多。按照国家提出的 “两头两尾”要求全面开发利用国土资源,还有较大发展潜力。
哈尔滨市地理环境优越,平原、丘陵和山地生态条件差别大。丰富的资源类型孕育着农业的多样性。黑龙江省大部分粮经饲作物都适宜在哈尔滨市种植,所有畜禽、鱼类和皮毛动物等都适宜养殖;山区林下经济和草原湿地利用潜力较大。以大食物理念,全方位、多途径开发绿色食品资源,有利于建设各类产业集群。
哈尔滨市村村通硬化道路和通信网络已全覆盖。农产品除满足本地区消费外,哈尔滨市中心6区近400万人是黑龙江省最大的高消费市场。哈尔滨市又位于黑龙江省最南部,与黑龙江省其他地区相比,产品销往省外的运输条件更具优势。
哈尔滨市集中了黑龙江省约60%的大专院校和科研单位,也有较完善的农业科研和推广体系。这些院校和科研单位所属学科,几乎覆盖所有农业产业化领域。这些单位的科研成果也便于在哈尔滨市就近转化,特别是“产前、产中和产后”相关工业发展潜力很大。
实现产业兴旺和乡村振兴,需要消除对国家和政府的“等靠要”依赖思想,增强全民“创业发展”意识。以建设农业产业集群为抓手,发挥各级干部领导作用,调动各类企业和广大人民群众积极性,“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实现加快发展。主要是粮食生产向质量效益转变,种植为主向种养同步和全面开发利用国土资源转变,单纯农业向农工商一体化和三产融合理念转变,农业农村工作简单认识向“三农”发展复杂认识转变,农业由农户自主生产向合作生产和壮大村集体经济转变。最终要实现 “农民生产增收、企业加工增效、政府财政增税和剩余劳力就业”的县域农村经济加快发展目标。
农业产业化既需要政策支持,也需政府作为[2]。建设农业产业集群的理论和重大意义国家已有详细论述,并已在全国范围内开展试点。在相关理论和方针政策指导下,结合本地农业资源特点,尽快制定市县两级建设规划,做好顶层设计,指导加快推进实施。市级规划要打破行政界限,按照农业资源划分优势农业资源区域,指明发展方向和任务目标,侧重建设较大规模产业集群。县(市、区)侧重建设较大规模产业集群,在全市发展规划的基础上,细化梳理本地全部优势资源,规划建设本地全部各类产业集群。因各级政府主要领导常有变动,需要将建设产业集群规划内容纳入市县两级长远发展规划,并指定专门机构负责,确保建设连续稳定有效的实施。
哈尔滨市长期生产的农产品,适应当地气候,突出其特色,最有可能建成产业集群。树立大食物理念,全面开发本地一切资源,大幅度提升土地产出率。实现由保证国家粮食安全向保证食物安全和加快县域经济发展转变。大力宣传“地产资源产业化”,引导稳步发展产业集群。不仅是大宗粮食、猪鸡养殖和适应寒地气候的牛羊驴、鸭鹅鸽养殖,也可以恢复以往大规模种植的亚麻、谷子和高粱等。发展当地的特色农业,利用特色农业的优势提高农业的竞争力[3]。
哈尔滨市虽有农产品加工的好典型,但从整体来看发展一般。原料产品加工是建设农业产业集群最重要的环节,也是容纳农村剩余劳动力和留住、吸引人才的关键。要招商引资创办企业、发展做大现有企业、鼓励大众创业办小微企业。大中小微企业同等重要,加工产品互补形成产业集群。应多宣传“后发理念”鼓励大众创办小微企业,以及鼓励与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合作创办科技型小微企销业。推进优势特色产业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集群化发展,逐步由“小而全”向“大而专”的产业结构转变[4]。
农产品加工是把农产品按其用途分别制成成品或半成品的生产过程,针对原料的加工程度而言可分为初加工和深加工。农产品初加工是指仅有物理变化而未发生化学变化的加工类型,加工程度浅、层次少,产品与原料相比理化性质、营养成分变化小的加工过程,如蔬菜清理、粮食小包装、大米加工和面粉碾磨等。农产品精深加工是指加工程度深、层次多,经过若干道加工工序,原料的理化特性发生较大变化,营养成分分割很细,并按需要进行重新搭配这种多层次的加工过程,如加温、发酵和腌制等,一般要求技术较复杂,产品有具体标准,企业达到一定规模后国家收增值税。把精深加工作为支持重点,实现政府增税目标,特别是应关注用当地优势原料生产大众终端消费品,大幅度提升商品价值[5]。
我国地域辽阔,不同区域消费习惯差别大,又有高中低消费市场。对在产地附近销售产品,应实现“农超对接”“农贸对接”“农配对接”,以及“产品进社区”等,使产品尽快供应广大消费者。对远距离销售,应重视小样品电商线上与大量商品物流线下相结合。对大量商品也应探讨与销售区加工企业签订单,生产初加工或半加工产品,由销售区加工企业再加工销售。特别是利用专业营销商已有的销售渠道,开拓大量商品的国内外两个大市场。要特别关注丝路带建设,使特色精深加工产品销往国际市场。
建设“区域农业优势特色产业集群”,有利于系统解决哈尔滨市县域农村存在的各类现实问题。结合哈尔滨市具体情况,关注国家确定的示范项目和示范乡镇取得的新进展。引导各类主体开展多渠道、多形式的合作,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6]。哈尔滨市作为国家商品粮生产基地,针对本市农业的特殊性,应优先开展黏稻米、食用玉米和高油大豆产业集群,发挥坡岗地食草牧业等示范引领作用。同时围绕建设产业集群,向国家提出必要的特殊政策试点支持。如发展“坡岗地草食牧业”和“优质大米企业直接出口权”等。
参考文件
[1]储博程.县域农业产业集群协同性发展模式研究——以富民县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21,49(19):233-235,238.
[2]杨子鑫.基于农业全产业链金融协同支农创新研究[J].当代农村财经,2021(9):61-64.
[3]刘先壹.农业产业集群对农村经济发展的作用[J].农业技术与装备,2021(5):61-62.
[4]孙建军.基于优势提升路径的河南农业产业集群建设研究[J].农业经济,2021(4):10-12.
[5]苏戈,黑龙江省优势特色农业产业集群的发展建议[J].北方园艺,2021(1):164-167.
[6]彭舒婷.农业产业园区建设的利与弊[J].农学学报,2020,10(9):78-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