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建党精神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的探索研究

2023-01-05 03:29王维佳
中共太原市委党校学报 2022年6期
关键词: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井冈山共产党人

王维佳

(扬州大学,江苏 扬州 225009)

伟大建党精神形成于一百年前,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一以贯之地体现了党的初心使命、理想信念、根本宗旨、优良作风,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开创性、源头性、先进性和人民性。如何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思政课,成为思政课厚重、鲜活的教材,是当前重要的政治责任和教学任务。在这一过程中,必须先研究解决好“什么是伟大建党精神”“为什么融入”“融入什么内容”“如何融入”等具体问题和逻辑关系,使教学取得更好效果。以此,《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第五章第一节中国革命新道路的探索为例,对上述问题进行思考与研究。

一、伟大建党精神的内涵与要求

回望近代中国历史,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难,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从那时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然而,不同阶层、不同阶级的仁人志士进行了各种各样的探索,从封建统治者为自救而主导的洋务运动,农民阶级举行的太平天国起义、义和团运动,到资产阶级的维新改良运动、辛亥革命接连而起,但无一例外,都以失败而告终。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使正处于迷茫、困境中的中国人得到了希望,给正在苦苦探求救国救民道路的中国先进知识分子指明了方向,由此,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

历史川流不息,精神代代相传。在北洋军阀统治、军阀混战的黑暗时代,为了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国共两党进行了第一次合作,开始北伐。然而,1927年蒋介石、汪精卫相继发起了“四·一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国共合作由此结束。此后十年,国民党将屠刀砍向了共产党。面对白色恐怖,共产党人并未被困难吓倒,他们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为了国家的前途、人民的利益,义无反顾地为革命抛头颅、洒热血。正是在伟大建党精神的引领下,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风险和挑战。新时代赓续红色血脉,必须准确把握伟大建党精神的科学内涵和时代价值。

首先,坚持真理、坚守理想,就要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为理论指导。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完成近代以来各种政治力量未能完成的历史使命和反帝反封建的艰巨任务,就在于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并在革命的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继承和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就要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其次,践行初心、担当使命,就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理念。中国共产党人将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初心使命,以此激励自己不断前进。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史,是一部矢志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奋斗史。中国共产党人的伟大建党精神,蕴含着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

再次,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就要始终坚持和发扬斗争精神。中国共产党成长于革命斗争年代,敢于斗争是共产党人的红色基因,是中国共产党不可战胜的强大精神力量。在新时代,我们同样需要这种“不怕牺牲、勇于斗争”的精神。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要敢于在矛盾冲突面前迎难而上,在危机困难面前挺身而出。

最后,对党忠诚、不负人民,就要坚持以自我革命的勇气全面从严治党。近代以来的历史充分证明,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成为人民解放和民族复兴的领导力量,就在于其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善于自我革命,在领导人民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过程中,不断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认同、支持和拥护。在新时代我们继承和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就要继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勇于自我革命,敢于同党内存在的各种顽瘴痼疾做斗争,坚决纠正各种不正之风,不断增强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永葆党的生机与活力。

二、中国革命新道路探索中体现伟大建党精神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探索出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新道路,这条道路是根据中国具体国情,结合中国革命实际情况艰难探索出来的,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中国革命新道路即井冈山之路,开始于革命低潮时期,对挽救党的命运,推动革命的前进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从毛泽东同志初次踏上井冈山之路到中国革命力量从星星之火逐渐发展为燎原之势,这其中不断展现出中国共产党人勇担使命、不怕斗争、一心为民的英雄气概,体现了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因此,对中国革命道路探索的研究是体悟共产党人伟大建党精神的重要线索。1927年夏,国共合作中断,此后共产党人陷入了革命困境中。蒋介石的南京国民政府宣布共产党为非法组织,在全国范围屠杀共产党员。在这一时期党的各项活动和组织机构迅速从公开转入秘密。此刻,共产党急需回答两个问题:第一,敢不敢革命;第二,怎样进行革命。

首先,敢不敢革命。无数共产党员用鲜血和生命对这个问题做出了回答。据党的六大时的不完全统计,从1927年3月至1928年上半年,被杀害的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达31 万多人,许多党的重要活动家先后牺牲。在严峻的考验面前,共产党人表现了坚定的革命立场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慨,展现出了处于革命低潮下共产党人坚持真理,坚定理想的精神。

其次,怎样进行革命。为了解决革命的前途问题,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即“八七会议”,确定了进行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总方针。八七会议之后,中共中央迅速发动、领导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斗争。从1927年秋到1928年底,共产党在全国各地领导了大小近百次武装起义。但是,这些以夺取大城市为目标的起义都以失败告终。正是在革命的实践中,中国共产党逐渐认识到要结合中国革命的实际,走自己的革命道路,探索出了中国革命的新道路,即井冈山之路。“八七”会议之后,毛泽东同志以中央特派员的身份回到湖南,发动和领导秋收起义。在起义受挫后,他正确估量了敌我形势,带领部队前往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农村地区,到达了井冈山山脚,最终历经万难,收缴井冈山当地农民自发武装,登上井冈山,反映出共产党人践行初心、担当使命的精神。

然而,由井冈山开始的这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革命新道路一开始并不被全党人所接受。1929年底,在古田会议结束后不久,林彪给毛泽东同志写了一封长信,在信中坚持对形势的悲观估计。毛泽东同志知道,林彪的这种想法有一定的代表性。当时,井冈山斗争条件极为艰苦,面对敌人重重包围下的军事进攻和经济封锁,面对与外界隔绝的生活,红军中一些人仍然坚持“城市中心论”,忽视农村根据地的作用。那么,中国革命要不要建立广阔的农村根据地?革命的道路到底应该怎么走?这是一个事关全局的根本性的问题。为了统一思想和明确革命前进的方向,1930年初,毛泽东同志给林彪写了一封长达六七千字的回信,并印发全党,展开讨论。这封信就是后来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信中,毛泽东同志谈了对时局的估量,以及对红军行动的问题,并再一次精辟地阐述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正确道路,批判了林彪等人“红旗到底能打多久”的动摇观念。此外,在1928—1930年,毛泽东同志写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反对本本主义》,进一步阐述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新道路,为未来的革命指明了方向。毛泽东同志对革命新道路的不断探索,体现着共产党人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精神。

三、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指引进行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

思政课要紧跟时代与时代同行,才能更好地发挥育人功效,才能更好地引领学生成长。因此,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思政课是时代赋予思政课教师的职责与使命。

首先,伟大建党精神不仅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直接源头,而且是始终贯穿于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形成和展开全过程中的精神红线。正是伟大建党精神的传承和弘扬,才形成了中国共产党人庞大的精神谱系。因此,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中,应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教材中,以共产党的伟大建党精神为红线,将1840年以来中国近现代史贯穿起来,用生动鲜活的事例阐释伟大建党精神的内涵。

其次,在百年共产党发展历程中,涌现出很多感人至深的精神形态,如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抗美援朝精神、大庆精神、雷锋精神、“两弹一星”精神、伟大抗疫精神等。其中,每一种精神形态都有其产生的特定时空和条件,都有自己内容和风格上的特点,都有自身独特的价值。但是,伟大建党精神具有这些精神形态的共性,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领悟这一特点,将伟大建党精神的内涵讲深讲透。

最后,当前我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尽管成绩很多,成效显著,成就巨大,但也存在着不少具体性的瓶颈问题,尤其是面对现在“00”后一代青年人,他们因为受到家庭环境、成长经历、教育背景、网络信息等多种元素影响,特别是受到西方思想文化的冲击,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诚信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缺乏等问题。因此,向他们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意义重大,尤其是将党的最新理论传播到课堂中,传入学生的头脑中,让青年一代深入的感受、领悟伟大建党精神的内涵和价值尤为迫切。基于此,一方面,教师既要讲故事、讲事件、讲人物,要动之以情、真情实感,更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进行历史与现实的剖析,帮助同学们正确分析问题,正确理解问题,准确把握问题,不断提高学生的科学思辨能力。与此同时,要结合当代大学生思维特点,借助互联网平台,推动信息技术、智能技术与思政教育工作的深度融合,占领思想道德文化教育的网络阵地,掌握网络话语权,全程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帮助学生加强网络道德自律,通过网络对学生进行党史文化教育。另一方面,进一步探索“课程思政”的新路径。要将伟大建党精神的培育和塑造“基因式”地嵌入课程,打造富有“建党”元素的课程教学体系。在“课程思政”的基础上,进一步积极探索“专业思政”“学科思政”,优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构建学科综合育人体系,画好协同育人同心圆。

猜你喜欢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井冈山共产党人
共产党人的感情
修炼好共产党人的“心学”
关于共产党人“心学”的几个问题(下)
关于共产党人“心学”的几个问题(上)
星火燎原的井冈山记忆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历史基础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三位一体式教学研究初探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教学路径研究
新形势下中国梦教育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融合
井冈山上唱井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