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歌唱教学中的趣味发声训练

2023-01-05 02:49:46福建省南平市浦城县教师进修学校郑燕玲
黑河教育 2022年8期
关键词:首歌曲歌唱多媒体

福建省南平市浦城县教师进修学校 郑燕玲

发声是歌唱训练的重要内容,教师要通过设计和组织趣味发声训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有更多实践体验的机会,在发声体验中增强乐感,提升他们的音乐学科核心素养。教师通过故事、多媒体、竞赛、结合生活等方式展开训练,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发声练习机会,在创造性训练中夯实乐感基础。

一、借助故事激起训练兴趣

教师对音乐作品进行深度分析和发掘,寻找一些趣味故事进行引导,以此激发学生的发声训练兴趣。学生年龄较小,对音乐故事比较感兴趣,教师可以将发声练习与音乐故事相联系,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一)整合故事资源

小学生喜欢有情节的故事,教师可将发声训练与故事相融合,激发学生的发声训练兴趣。如将一些故事融入到作品之中,对音乐进行故事化改造,以故事的形式开展发声训练,会提高学生的训练兴趣,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发声训练,增添发声训练的趣味性,提高发声训练效果。例如,人教版小学音乐三年级上册《哆来咪》这首歌曲是美国电影《音乐之声》的插曲,其经典性是毋庸置疑的。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反复聆听这首歌曲的音频材料,对歌曲中的“哆、来、咪、发、索、拉、梯”七个音符进行反复发声训练,并将这七个音符创编成一个童话故事:这些音符原本是亲兄弟,它们的名字用音符来表示,每天一起外出游戏和劳动,在劳动中相互呼唤对方的名字,便形成了一首歌,这就是《哆来咪》……学生听完故事后,都能够积极行动起来,参与到发声训练中。教师用故事开展发声训练活动,成功调动了学生参与发声训练的热情。

(二)创新故事引导

音乐故事与发声训练有很多融合点,教师不妨创编一些音乐故事,为特定发声训练任务做辅助,促使学生自然进入到发声训练环节。如学唱《爱唱歌的小杜鹃》时,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一段杜鹃的音频材料,鼓励学生模仿它们的叫声,课堂学习气氛热烈起来。教师再讲述自创的音乐故事:杜鹃的声音原本没有多么洪亮,后来在鸟类歌唱大会上,它输了,但它没有气馁,发誓要拿到冠军,平时整天不停地进行发声训练,最终练就一副好嗓子,在后来的歌唱大赛中如愿以偿……教师用故事做引导,为学生带来一些学习启示。

二、运用媒体辅助发声训练

教师利用多媒体创设发声训练情境,是信息技术服务于教学的最好体现。多媒体、电子白板、电脑、手机都属于常见媒体设备,教师要注意科学规划,借助它们和音乐器材进行发声训练,提高学生的训练兴趣。

多媒体能够展示一些图片、动画、视频等信息,进行直观化处理,教师将发声训练巧妙地融入多媒体所创设的情境中,可以提高发声训练的效果。发声训练要求学生对音阶、音域、音准等有准确的把握,更要对情感、旋律有深刻的体验,教师利用多媒体反复播放,能强化学生的发声训练。例如,在学唱《在祖国怀抱里》这首歌曲时,教师可以先利用多媒体播放歌曲视频材料,要求学生跟随视频学唱歌曲。学生被这首歌曲所包含的情绪所感染,能够自然进入角色之中。教师提醒学生关注八分休止符的应用并在发声操作中体会应用技巧,鼓励学生展开多种形式的发声训练,唱准音阶,并以歌伴舞形式来表现歌曲。学生开始自主探究、合作互动,对发声问题进行深入探讨,逐渐找到发声的技巧。在课堂演示阶段,教师要求学生现场发声,让其他学生展开评价,对发声技法进行梳理和归结,给学生带来更多的学习启迪。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认真观察,及时做好技术指导,让学生有了更丰富的训练体验,确保课堂学习顺利进行。

三、开展比赛提升训练效果

音乐发声训练比较枯燥,教师及时推出趣味发声比赛和游戏活动,让学生在对抗性的比赛中提高竞争意识,主动参与发声训练。

(一)组织团队竞赛

趣味发声训练形式多样,教师要整合相关资源信息,创编一些发声训练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例如,适时开展发声比赛活动,让学生在主动参与过程中建立发声认知。比赛形式可以自由选择,比赛范围可以自由确定,以此激发学生参与发声训练的主动性,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在主动训练中体验乐感。例如,在教唱《我们的祖国是花园》这首歌曲时,因为学生对歌曲比较熟悉,很容易就掌握了旋律,能够顺利进入歌唱环节。为激发学生学唱的主动性,教师可设计团队竞赛任务:自发组建学习小组,每一个小组7—8人,集体设定演唱形式,可以是合唱,也可以是领唱+合唱,还可以是歌伴舞表演,在比赛后评选出最佳表演团队。学生热情高涨,互助互学,训练效果非常好。

(二)推出音乐游戏

音乐训练形式各具特点,教师在具体组织设计时要做好创新处理,将音乐发声训练与游戏融合,创造更多的训练机会。学生比较喜欢音乐游戏,为此,教师可以筛选游戏内容,将音乐作品进行游戏化设计,或者将音乐发声训练与比赛相结合,创造最佳的训练效果。《捉泥鳅》这首歌曲节奏活泼、场景灵动,学生比较喜欢。在教学时,教师可以一边组织学生学唱歌曲,一边设计发声训练任务,并推出游戏表演任务:这首歌曲描写场景带有生活气息,歌唱时做出一些动作,对歌曲内容做解读。学生对动作辅助设计比较感兴趣,由此开始热烈的讨论,选择适合的动作。教师与学生直接对话,给学生一些可行的建议,确保音乐表演活动顺利展开。在这个游戏性表演活动中,学生要关注歌曲发声,也要做动作分解,训练气氛活跃,训练效果显著。

四、对接生活捕捉发声契机

学生对生活化的发声训练活动比较有兴趣,教师对音乐发声训练任务组深度分析,做好生活对接设计,推出更多的学习活动,让学生自然进入到训练核心,在生活条件下展开发声训练,不仅提高学生的发声品质,而且培养其良好的乐感。

(一)对接学生的生活

发声训练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教师不能急于求成,要建立完善的训练体系,推出系统化的训练活动,对接学生的生活认知,结合学生的音乐基础拓宽训练域度,为学生带来更多的乐感认知积累。学生对音乐的喜爱呈现差异性,教师要对学生的发声基础进行深入研究,将发声训练与学生的生活对接,为不同的学生设置不同的发声训练任务,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例如,在教唱《健康歌》这首歌曲时,教师先利用多媒体播放《健康歌》的音频,要求学生从健身角度展开思考和体验,这首歌曲旋律有什么特点?歌曲表现了什么样的意境?应该用什么样的歌声进行表现?学生跟随多媒体学唱歌曲,教师鼓励学生运用身边的物品设计声势律动方案,用“la”哼唱歌曲。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都能主动行动起来,进入到发声训练环节,成功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延伸训练维度

发声训练设计时,教师对学生的乐感基础做出科学评估,对学生发声训练环境条件做整合分析,推出更多训练任务,鼓励学生借助生活材料或者是网络开展发声训练。如教学《我是小小音乐家》时,教师引导学生学唱歌谱。由于音乐作品带有情节性,学生都比较喜欢,能积极参与学习和训练。为提升学生的发声水平,教师鼓励学生做延伸训练,借助手机制作音乐视频,推送到班级微信群,大家相互交流,讨论发声问题。学生对网络上的互动比较感兴趣,纷纷响应,教师及时在交互环节对学生的歌唱发声问题进行理性分析,鼓励学生对歌唱的技巧和方法展开探讨,提高训练效果。

音乐发声训练包含内容众多,教师在具体设计时,要结合学生的乐感基础、学习兴趣等推出更多趣味性的训练活动,让学生主动展开发声训练,由此建立起来的学习体验会更为深刻,乐感成长也会更为顺利。通过多种趣味发声训练活动,带给学生更多实践体验的机会,提高发声训练效果,让学生对音乐有更多的感知和体验,最终提升音乐素养。

猜你喜欢
首歌曲歌唱多媒体
借助多媒体探寻有效设问的“四度”
为你而歌唱
歌海(2020年4期)2020-08-25 01:57:49
为你歌唱
小读者之友(2020年6期)2020-07-06 13:29:30
张傲全新单曲《爱我所爱》暖心来袭
青年歌声(2019年7期)2019-07-26 08:35:12
陈曦全新单曲《不转弯》震撼发行
青年歌声(2018年4期)2018-10-20 07:59:24
多媒体在《机械制图》课中的应用
消费导刊(2018年10期)2018-08-20 02:56:28
关于《村歌唱晚》的通信
中华诗词(2018年3期)2018-08-01 06:40:38
歌唱十月
时代风采(2016年19期)2017-05-05 12:12:41
多媒体达人炼成记
河南电力(2016年5期)2016-02-06 02:11:40
适切 适时 适度——说说语文课堂的多媒体使用
语文知识(2015年9期)2015-02-28 22:0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