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莆田第十一中学 林长青
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学生责任担当核心素养培育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如缺少培育责任担当核心素养的综合目标,教学内容处理不当,缺乏培育责任担当核心素养的有效手段等等。这就需要学校和教师重视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提高道德与法治课程在初中课程中的占比,多关注学生的思想问题,引导学生树立责任担当意识,具有良好的品德修养。
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要结合生活实际,帮助学生认清当代社会存在的道德与法治问题,使学生具有紧迫性和责任感,进而全身心地投入到道德与法治教学中。为确保学生能够有效接收和接纳道德与法治知识,教师要结合实际创设教学情境,搭建适合学生学习的教育平台,丰富学生的道德与法治知识,增强学生的社会核心素养和核心竞争力,在潜移默化中向学生灌输道德与法治观念,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走向社会,在社会中发光发热,贡献自己的力量。如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志愿者活动,帮助交警进行交通疏导,维持交通秩序,自觉遵守并积极带动身边的人遵守交通规则,养成法治意识,做守法遵法的好公民,为社会的和谐发展尽自己的一份力。在开展教学实践时,教师可以融入当今最流行的多媒体技术,将近期发生的道德和法治事件以教学PPT的形式展现出来。为确保课堂教学氛围不过于沉重,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选择感兴趣的事件,通过手抄报、黑板报、小品的形式在课堂上展示出来,以此加深学生对道德与法治事件的思考,丰富学生的道德与法治知识。如教师可以把每天发生的新闻热点事件演绎成课前小故事讲述给学生,让学生把自己对事件的感悟分享给其他同学,从而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是非判断能力和道德法治素养。
责任担当意识是核心素养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材内容的传播为中学生责任意识的培养奠定了重要的基础。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过分注重主要学科的建设,而将极少部分精力投入到道德与法治学科中,忽视了道德与法治这门学科对学生责任担当意识培养的重要作用。由于过于重视学生文化知识的积累,而忽略了对学生责任担当意识的培养,未能充分发挥道德与法治教材的专业性和教育性,导致学生所接受的多是一些片面肤浅的知识。学习是中小学生最主要的任务,教师要培养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负责的责任担当意识。首先要让学生懂得学习是自己的事,必须对自己负责。只有树立起对学习的责任意识,才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奠定乐学、好学、会学的学习基础。
在传统的应试教学中,教师十分看重学生的主科成绩,在语文、数学、英语三门学科中投入大量的精力,花费大量的时间,这在一定程度上严重冲击了道德与法治教学。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引导学生争做新时代的好青年,教育部积极推行教育教学改革,重视发展道德与法治教育,提高师生对道德与法治教学的重视程度。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要坚持以教材内容为基础,在充分把握教材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或者一些有趣的故事来增加教学的趣味性,在潜移默化中将道德与法治知识传授给学生,让学生对其有充分认知和深入领会。教师应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入探究与挖掘,让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内容变得更加丰富,以此确保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例如,在学习“责任与角色同在”这一内容时,教师要善于将身边的小故事引入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兴趣。讲述真实的故事有助于学生思考故事中蕴含了哪些道德和法律知识,以此来强化学生的法律意识与责任意识,让学生认识到学习道德与法治的重要性,进而在今后的学习与生活中自觉约束自己的行为,养成在学习中虚心求教、在生活中自觉帮助他人的良好品行。教师在深度发掘具有代表性的教材实例时,要注重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课堂知识的输出率,在增强学生道德与法治意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责任与担当意识。
教师要选择适合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责任与担当意识,以达到所预期的教学效果。在课堂教学中,要正视教学中的问题,摆正自己的态度,努力跳出原有教学方式的舒适圈,积极创新教学方式和方法,将立德树人作为基本的教学准则,将增强学生的责任意识贯穿教学的全过程。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让学生认识到责任意识培养的重要性,进而主动提高自身的核心素养,努力争做一个对自己负责、对社会尽责,有担当、积极向上的好学生、好公民。
在课堂教学时,教师要将传统课堂教学方式与先进的教学方式融合在一起,如采用多媒体教学、案例教学、情境教学等,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并与教师一起积极探索,解决学习中的难点与重点内容。在探索的过程中,不仅学生的自悟能力能够得到提升,而且能够深刻意识到责任担当的重要性。例如,在讲授《法律为我们护航》一课时,教师先播放一段关于“后妈疑似虐待非亲生女儿”的视频,学生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注意力高度集中,产生情感共鸣,并意识到自我保护的重要性,学会用法律的手段来保护自已的相关权益。教师也可以运用情景教学的方式,让学生扮演家庭中的角色,感受家庭角色所承担的责任,然后进行小组讨论,从而提高学生的家庭责任感。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方式的多样性与其教学内容有直接的关系,教师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能够帮助学生提升道德意识与法律意识,使学生对课堂所学的内容印象深刻,进而有效达成课堂教学目标。
初中生正处于成长发育的特殊阶段,在心理与生理上并未发育成熟,加之阅历有限,在临场应变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方面相对较差。一些学生由于受社会、家庭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责任担当意识不强。而今,父母过于溺爱子女,单亲家庭和留守儿童增多,造成一部分学生出现心理问题,进而影响责任担当意识的培养。鉴于此,教师应积极与家长沟通,全方位了解学生的学习与生活情况,并在课程教学中有针对性地授课,注重培养学生的良好品格。只有全社会共同努力,才能为初中生责任担当意识的培育提供更多的有利条件与资源。例如,在讲授《亲情之爱》一课时,教师可以通过一些常见的家庭问题,向学生灌输家庭责任担当的理念,引导学生在家庭生活中努力做到不与家长争吵、不大声对父母说话、不指挥父母为自己做事情,与父母友好相处,体谅父母在社会和家庭中的付出,努力做一个积极向上,对家庭、对社会有贡献的青少年。一个人能承担多大的责任,就能取得多大的成功。为培养学生的责任担当意识,教师还可以通过为学生布置课外作业的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帮家长做家务,并在做完家务后,将自己做家务的感受写下来。学生通过这样身体力行的活动,可以体会到父母的艰辛,感受到父母为自己的操劳,进而树立家庭责任感,把孝敬父母当作自己一生的责任。
综上所述,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要积极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专业素养,深入剖析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并制定相应的解决策略,提高学生的责任担当意识,使学生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