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凤娟,邹明静,郭 娟,焦颗玲
(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山东 菏泽 274000)
2014年3月,核心素养被首次提出,是指“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1]。《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发布于2016年9月,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是核心素养的核心内容,主要包括文化基础、社会参与、自主发展三个方面,总体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健康生活、学会学习六种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乐学善思等十八个基本要点[2]。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其中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就是职业核心素养,它也是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在职业教育上的具体体现[3],清华大学彭凯平教授认为,积极心理是核心素养的本质,核心素养教育就是积极教育[4]。因此,积极心理学与职业核心素养在方向和性质上是统一的,研究积极心理学视野下高职生核心素养的培育,有利于促进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契合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
1.1 积极心理学的内涵 积极心理学于20世纪90年代兴起,由马丁·塞利格曼创立的。积极心理学是运用科学的方法,以积极的角度来研究人的内在美德及发展潜能等积极品质的科学。积极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为“一个中心三个支撑点”,一个中心是以“幸福感”为中心,“三个支撑点”主要有以下三点:一是主观水平上的积极体验研究。积极体验主要研究对“过去、现在和未来”积极情绪体验的特征及其产生机制,主要包括幸福感和满足、希望与乐观、快乐与知足等,其中个人体验中获得的满足与幸福是研究的重点。二是个体的积极人格品质的研究。良好的人际关系、全面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健全的人格、爱与奉献等是积极的人格特质研究的主要内容,其中,健全的人格是其研究的重点。三是群体的积极社会环境及积极的组织系统的研究。群体方面主要研究完善的社会组织结构和良好的人文环境,具体包括和谐、文明、担当、道德等,其中和谐文明是研究重点。积极心理学倡导和谐的、积极的学校环境、家庭环境,良好的环境可帮助个体实现自我实现和健康发展。
1.2 高职护生职业核心素养的内涵 核心素养与专业岗位相关联构成职业核心素养。张志军[5]认为职业核心素养隶属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特指学习者在学习终端阶段应培育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直接与职业环境和岗位能力相对接。周静[6]指出职业核心素养是高校学生核心素养在职业领域内的具体体现,主要包括个人品德和职业技能。依据上述定义,结合教育的基本功能,我们将高职护生职业核心素养界定为,护理专业学生在接受高职教育阶段应具备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直接与护理职业岗位对接的必备知识、品格和关键能力。
职业核心素养是不断变化的,不同时期、不同的学段和不同的专业,其职业核心素养的要求有所不同。因此,我们有必要构建高职护生职业核心素养的基本框架。
2.1 高职护生职业核心素养基本框架的构建依据
2.1.1 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 高等职业教育具有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双重特点。依据护理专业来说,高职教育按照护理岗位需求规划教育全过程,在教学上以“必须、够用”为原则,注重专业性较强的操作和技能训练。但是,很多职业院校过于强调学生的技能操练,忽略了学生人文素养和职业精神等方面的培养,且高职教育阶段学生核心素养体系理论基础薄弱。因此,研究积极心理学视野下高职护生核心素养的构建有利于促进高素质技能型护理人才的培养。
2.1.2 高等职业院校护理人才的培养目标 高职护生的职业核心素养以护理专业人才培养为本位,决定着人才培养的实际效果。高职护理教育培养的人才既要具有专业技能,更要具有人文综合素质,主要定位于培养理想信念坚定、德育科技并举,能够从事护理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2.1.3 新时代社会和用人单位的需要 新时代社会发展的需要和世界形势更趋复杂,且挑战性加剧,高职护理专业毕业生会快速进入职场,亟需适应新时代社会的需要和未来发展。医院的长足发展离不开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而高职护士是未来健康服务的主力军,其职业核心素养的高低必然影响医院发展。
2.1.4 学生职业发展的要求 职业核心素养能帮助学生适应职业环境、提升职业竞争力,促进职业发展,这就要求学生除具备专业技能外,还要具备职业道德、责任担当、创新思维和珍爱生命等的职业核心素养,这也是增强高职护生幸福感、实现自身全面发展的需要。
2.2 高职护生职业核心素养基本框架的构建 职业核心素养的框架体系是职业核心素养培育的基础,体现了对高职护理人才综合素质的要求。高职护生职业核心素养基本框架的确立首先结合高等护理职业教育特点和护理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再以《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和秦可越[7]制定的职业院校学生核心素养框架为参考,并借鉴谢鑫、陈敏等[8-9]总结的职业核心素养的框架研究成果,同时咨询相关领域的专家对职业素养结构模型的建议和意见。在上述基础上确立了高职护生职业核心素养的四大维度,即文化基础、社会参与、职业胜任和自主发展,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责任担当、实践创新、专业认知、职业意识、健康生活、自主学习、交流合作九大素养,具体细化为18个要点,具体的框架构成见表1。
表1 高职护生职业核心素养基本框架
高职护生职业核心素养的以上四个维度相互关联,互为支撑,每个维度的指标内容,包括但不仅限于以上表格所列出的要素。高职护生核心素养是社会需求和个人职业发展需求的相互作用的结果,应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才需求的变化而不断调整。
积极心理学的创始人马丁· 塞利格曼指出:积极心理学通过研究人的内在积极心理品质,发掘个人力量和美德,从而使个体达到最佳功能的发挥和幸福[10]。 因此,积极心理学充分挖掘人类固有的建设性潜能,关注个人完善自我,提高个人综合素质,对培育良好的社会心态,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职业核心素养教育与积极心理教育在目标、内容、功能等方面高度契合。高职护生职业核心素养的培育不仅关注护生个体能力价值的培养,还关注其社会责任担当与家国情怀的培养,更关注个体心理健康、幸福感的提升,这为高职护生核心素养与积极心理学结合提供了可行性与必要性。因此,将积极心理学理论指引到高职护生的职业核心素养培育过程中,不仅实现了职业核心素养教育与积极心理教育的呼应,同时也符合护生的人才培育需求。在护生的职业核心素养培育中应用积极心理学,有利于激发学生自主发展能力,提升高职护生的职业技能、心理素质和综合素质,为高职护生的职业核心素养培育提供了指导方向。高职护生职业核心素养的培育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秉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从以下几方面着手来培育高职护生的职业核心素养。
3.1 营造积极环境,增强高职护生的文化底蕴和创新精神 和谐的校园育人环境是培育高职护生职业核心素养的重要载体,塑造积极向上的校园精神文化是营造校园育人环境的关键因素。首先,建设具有浓郁文化氛围的校园物质环境。校园物质环境可以围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护理相关的职业核心素养内容等方面着力营造校园文化,并于人流量大的地方打造文化墙。同时,积极利用学校内部媒体,如广播站、微信公众号、学校橱窗、展板等,积极宣传护理职业核心素养的教育理念,在潜移默化中提升护生对职业核心素养的认识。其次,树立规范化并能体现职业核心素养的校风、班风和学风。学校可开展相关校风、班风和学风教育主题教育,将学校育人宗旨和校园文化、校风、学风建设有机融合,让护生在不断认同自己学校的同时,增强护生的人文素养和文化底蕴,激发护生的锐意创新、积极进取的意识。再次,要营造和谐的人际环境。高职院校中的良好人际关系主要包括师生之间、教师之间和学生之间的关系。融洽的人际关系的建立,对培育高职护生积极的社会心态、促进健康发展具有良好的作用。最后,组织开展体现职业核心素养的校园文化活动。可引导学生利用传统节日和纪念日,积极参加演讲比赛、歌咏比赛、职业技能竞赛、社团活动及文化艺术节活动等,将爱国主义教育、医德教育和学生的职业技能训练紧密结合起来,不断提升护生的创新精神及服务社会的能力,同时丰富学生的人文底蕴。
3.2 厚植积极情感,培养高职护生家国情怀和责任意识 (1)开设兼具医学特色和职业特色的心理健康课程,并合理融入课程思政元素。通过心理健康教育与其他学科教育的有机融合,在所有学科教育中,全方位地提升护生的心理成熟度和情绪稳定性,使护生能够获取更多的积极情绪情感体验,并将积极情绪体验运用到工作中去,达到德岗匹配和人岗相适。(2)提升护生的“主观幸福感”。主观幸福感是护生对当前生活和学习状态的主观满意程度。提升高职护生幸福感,首先要帮助护生学会积极悦纳自我,客观全面地看待自我,深刻认识自我职业优势及不足,并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和潜力,以此提升护生的“职业幸福感”和职业认同感[11];再者,学校可以制定护理专业不同班级的积极心理品质培养方案,如以感恩教育的形式增加学生的幸福感;以团体辅导或静观训练、瑜伽、音乐、旅游等活动进行引导,帮助护生将负性不良情绪转化为正性积极情绪,提高护生的积极情绪体验。(3)树立榜样力量,强化情境教育。在专业课程和实践课中灌输爱国主义教育、感恩教育、生命教育及人格修养教育等,强化护生的家国情怀、爱岗敬业意识等,提升其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4)开展实践活动教育。实践活动教育是培养护生职业核心素养工作的重要环节,学校可通过开展各式各样的社会实践活动,帮助护生在实践中发掘自身潜能,深植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12],积极创新,提升社会适应能力和实践能力。
3.3 塑造和挖掘积极人格品质,促进高职护生身心健康和自主发展 要提升高职护生的职业核心素养,还需要优化护生个性,并最大限度地调动高职护生的内心积极力量,发挥其性格优势。(1)树立积极的自我意识。高职院校应引导护生学会进行自我认识和反省,学会构建积极的自我图式,提高自我效能感,增强高职护生职业核心素养的自信心和主体责任意识。(2)努力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高职院校为护生提供改善人际关系的条件,努力营造良好的同伴关系、师生关系及亲子关系,并引导护生有效利用社会支持的各种力量,培育其仁慈友爱的人格品质,提升高职护生的职业团队精神和集体观念。(3)依据高职护生的兴趣和特点,开设护理人文课程。在护理人文课程授课中创造性地进行挫折教育、感恩教育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培养乐观、正义、宽容、审美、希望、信念等人文精神,进一步帮助护生形成积极乐观的态度,不断提升个人的积极心理资本水平,增强护生在压力情境下的问题解决能力和自我恢复能力,增进身心健康。(4)注重高职护生的积极人格培育。高职院校教师可以自身的自尊、自信、乐观向上的积极人格特质塑造为基础,不断发挥自我潜能和优势,通过与学生积极地互动和交流,不断发掘和引导护生的内在积极人格品质,让护生学会用乐观的心态去分析评价问题,并对未来充满希望,培育其“坚韧希望”的人格品质,保持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促进高职护生积极发展和完善自我。
综上所述,为更好地满足行业需求、提升护理人才培育质量,立足学生职业核心素养发展,本研究积极进行高职护理专业学生职业核心素养框架的构建,提出文化基础、社会参与、职业胜任、自主发展等的四维度职业核心素养框架,旨在提升高职护理专业学生的职场能力。积极心理学对高职护生的职业核心素养的培养具有正向引导作用。借助积极心理学的理论指导,提升高职护生的职业核心素养,应以积极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为出发点,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将职业核心素养的培育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规律相联系,努力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人文环境、厚植高职护生的积极情感和塑造高职护生的积极人格品质等方面,多措并举,积极探索高职护理人才培养模式,构建高职护生职业核心素养的培养机制,积极推进高职护生的职业核心素养培育工作,促进高职护生职业核心素养的提升和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