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 昆
(菏泽医学专科学校, 山东 菏泽 274000)
原发性痛经(Primary dysmenorrhea,PD)是指生殖器未发生器质性变化,月经前后或者经期所产生的下腹疼痛和坠胀感,合并腰部酸痛或者机体其他不适表现,属于妇科常见病症[1]。近几年随着社会压力的增大、不良生活习惯的增多,PD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未婚、未孕的女性多见,发病率高达45%~93%[2-3]。研究显示,精神因素、前列腺素的释放均与原发性痛经症状存在相关性。所以对于原发性痛经的治疗通常采用前列腺素合成酶抑制剂、避孕药等,短期镇痛效果显著,但如果长期服用副作用较大[4]。痛经属于中医学“经行腹痛”范畴,病在冲任,可以调理冲任为治疗原则达到通经止痛的目的[5]。脐疗及耳穴压豆为中医常用方式,二者皆对痛经的治疗效果较好。为了观察脐疗联合耳穴的综合治疗效果,本研究纳入原发性痛经患者120例,分为耳穴治疗组,脐疗组和联合治疗组,对比三组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2019年6月—2020年6月于菏泽医学专科学校、菏泽医学专科学校附属医院及社区招募PD患者120例,按照治疗方法分为脐疗组、耳穴压豆组和联合治疗组,每组40例。脐疗组平均年龄(20.70±2.86)岁,平均病程(2.68±0.53)月;耳穴组平均年龄(20.73±2.92)岁;平均病程(2.93±0.57)月;联合治疗组平均年龄(20.80±3.20)岁,平均病程(2.93±0.69)岁。三组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本研究通过伦理审查委员会批准。
纳入标准:符合PD的诊断标准[1];年龄区间在17~30岁;病程12个月以上;月经周期规律,通常为(28±7)天;3个月内未接受其他治疗,未服用任何治疗痛经的药物;患者自愿参与本课题,参与前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排除合并其它系统疾病患者;排除合并其它治疗方案患者;排除过敏或者耳廓部位破损的患者。
1.2 方法 (1)脐疗:将吴茱萸9 g,肉桂9 g,细辛3 g,延胡索9 g,乳香10 g 等,采用超微形式进行粉碎处理,混合后过筛,密封保存以备应用。以1:3.5~4.0的比例将面粉与温水混合,制作成中间存在孔洞的面圈,保障孔洞大小与肚脐对应;患者取仰卧位,脐部充分暴露,应用浓度为75%的乙醇开展脐部常规消毒灭菌,将面圈与脐部对准以后,将其在脐部覆盖,取药粉填满脐孔,直接在药粉上放置艾柱,连续开展施灸干预,共计十壮,持续2 h。施灸后,在肚脐部位采用中药粉干预,并应用医用胶布进行固定,两天后取下药粉,应用清水对脐部进行清洗,每月月经来潮前7天对患者进行治疗,脐疗每间隔3天开展1次,每个月施灸次数为2~3次,直至月经来潮。若在治疗时,发生脐周水泡,必须停止干预。(2)耳穴压豆:一侧耳消毒;用镊子将王不留行籽贴于子宫、神门、交感、皮质下、内分泌、肝、肾位置,并按压至产生胀痛。患者自行用手刺激被贴穴位每日10余次,每次3 min左右,以产生酸、麻、胀痛、热等感觉为度。治疗时间:每次月经来潮前7天开始治疗,每3天换1次,左右耳交替,保证每周换2次即可,直至下次月经来潮前7天结束。治疗1~3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 (1)采用痛经症状量表(Cox menstrual symptom scale,CMSS)评分以评价痛经症状,包括小腹疼痛、恶心、食欲不振、呕吐等18个条目。从痛经持续时长和严重程度两个维度对18个条目开展评分,评分标准为:无痛经症状为0分,轻微不适为1分,痛经未影响日常生活为2分;痛经比较影响生活质量为3分,痛经症状严重,严重影响生活质量为4分;治疗后痛经没有发作为0分,发作持续时间<3 h为1分,3~7 h为2分,8~24 h为3分,>24 h为4分。痛经严重程度和持续时间评分相加即为CMSS评分。 (2)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AS)评价患者的疼痛程度:应用VAS卡(中华医学会疼痛学会监制),10表示剧烈疼痛,0表示无痛。患者根据自己对疼痛的感受在VAS卡上做标记,医生记录患者VAS评分。连续记录3个月经周期疼痛变化情况并进行对比。(3)疗效评定标准:依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开展,痊愈为治疗后CMSS综合得分降为0,腹痛及其他系统症状消失;显效为治疗后患者的CMSS评分显著降低,与治疗前相比下降50%以上,腹部疼痛症状缓解,其余系统症状显著优化,可正常生活和工作;有效为治疗后CMSS评分显著降低,与治疗前相比下降25%~50%,腹痛改善,正常生活和工作基本不受影响;无效为症状无变化,CMSS评分与治疗前相比下降25%以下。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21.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 s表示,采用t检验或F分析,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三组治疗前后CMSS评分比较 同组比较:与治疗前比较,三组治疗1~3个疗程及随访时的CMSS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且联合治疗组的下降幅度最大。组间比较:三组治疗前CMSS评分比较,P>0.05;三组治疗1~3个疗程及随访时的疼痛评分及痛经症状量表评分比较,P<0.05。见表1。
表1 三组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 x±s,分)
表1 三组治疗前后CMSS评分比较( x±s,分 )
2.2 三组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 同组比较:与治疗前比较,三组治疗1~3个疗程及随访时的VAS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且联合治疗组的下降幅度最大。组间比较:三组治疗前VAS评分比较,P>0.05;三组治疗1~3个疗程及随访时的疼痛评分及痛经症状量表评分比较,P<0.05。见表2。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子宫内膜中前列腺素升高是导致PD的重要因素。因此,对于PD现代医学的治疗主要以镇痛为主,虽然镇痛效果较好,但用药周期较长,常伴随神经系统、消化系统等副作用。中医认为痛经的病位在胞宫,多与肝有关。中医外治治疗痛经的方法很多,治疗原则多以调理冲任气血为主结合辨证施治,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以达到“通则不痛”的目的。
本研究采用脐疗、耳穴压豆及其联合治疗PD,取得较好效果。究其机制,本研究认为隔药灸脐法是一种集穴位、艾灸、药物三者为一体的综合疗法。艾灸治疗疾病的作用机制,宏观方面与热损伤的传导、燃烧时发射的近红外辐射、改变局部微循环等相关[6];微观方面与皮肤温度感受器TRPV家族相关[7]。研究表明灸脐在发挥艾灸的温热效应的同时,亦能促进穴位的作用和药物的吸收,所以能显著改善原发性痛经患者子宫血液供应状态,在加快子宫血流速度的同时也可减少血管阻力,并能减少前列腺素等致痛物质的产生,从而有效缓解痛经症状[8-9]。脐疗方取吴茱萸散寒止痛,乳香、没药活血化瘀、行气止痛,元胡主气血阻滞之一身上下诸痛,五灵脂通利血脉,少许白芍养阴柔肝,佐以冰片芳香走窜,促渗“通诸窍”,引药透皮,到达病变部位。
中医关于耳穴治病最早记载于《内经》,原文指出“十二经脉,三百六十络,其血气皆上于面而走空窍……”,即各个脏腑的问题都可以通过经络传送至耳部相对应部位。对耳穴刺激后,可调节脏腑,疏通经络。贴压耳部相关穴位可有效减少前列腺素的产生,缓解平滑肌的强烈收缩,取得止痛效果。以肾穴、肝穴、内分泌穴、皮质下穴、交感穴、神门穴及子宫穴作为耳针选择的主要穴位。子宫穴能调理冲任,通络镇痛。神门主要发挥镇痛、镇静作用;皮质下、内分泌能够调整患者内分泌系统功能,恢复内环境稳态;肾主生殖,补肾为主;肝藏血,补血养血。
综上所述,脐疗和耳穴压豆均能改善患者痛经症状、降低VAS评分,且两者联合应用效果更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