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钟正新
图1是通过前期拍摄和后期创作而成,运用后期思路指导前期拍摄。整体思路是前期拍摄数十幅光轨图片的同时,分别拍摄3辆行驶中的公交车,后期运用图层混合模式的变亮选项形成如同地毯般的光轨,应用“色相/饱和度”工具排除红色和洋红色,统一成偏橙黄色的色调,用蒙版结合画笔涂抹的方式将3辆公交车呈现在画面中,最后用Nik插件锐化、用灰度蒙版提亮画面中间偏左的两栋楼房使之更醒目。
图1 《都市“项链”立交桥》
前期拍摄时,先用尼康Z7Ⅱ机身配尼克尔Z24~70mm F2.8 S镜头的27mm焦距端拍摄3辆公交车,拍摄数据均为F16、1/250s、ISO4000。然后在机身保持完全不动的情况下均按F11、15s、ISO100的设置拍摄50幅光轨图片(每幅之间的间隔拍摄时间为1秒)。需要强调的是拍汽车时的感光度设置为高达ISO4000,目的就是为了获得小光圈和高快门速度的曝光组合。拍行驶中的汽车,光圈大了担心景深不够,快门速度低了担心拍虚,需要使用小光圈和高快门速度的曝光组合,因而只能以提高感光度牺牲画质为代价,但好在对行驶中的汽车的画面质量要求不高。拍汽车的时间为下午6∶10~6∶14,拍光轨的时间为傍晚7∶03~7∶16,前后差了1个小时左右,先拍汽车后拍光轨就是为了避免光线暗淡无法将汽车拍实的问题,后期只需要将色温统一就行了。完成后的作品状如项链有很强的形式感,命名为《都市“项链”立交桥》。
创作以上图片前后拍了三次。第一次在地面拍光轨,分别按几十秒的慢门拍了7幅,后期合成根本无法形成如同地毯般的光轨,还是要拍摄的光轨数量足够多才行。第二次前往拍摄,想着将地面的车辆拍得足够大,却使构图太满,后期矫正变形时几乎没有天空位置了(27mm广角端并且俯拍,畸变特别大),总结前两次的失误第三次才拍好。
在居住地进行摄影创作可以专挑天气好的时间段去拍,对同一拍摄对象特别是风光类题材可以不断地反复拍,直到拍到符合预期为止。由此可见,在居住地进行摄影创作最省钱、最省事并且最有可能拍出自己满意、专家们认同的作品。长途跋涉奔波于全国各地甚至世界各地,就一定能出大作?不见得!且不说花费不少且劳神费力,天有不测风云就是一个足够头疼的问题。此外,经典的拍摄点就是那么些,你拍我拍大家都去拍,初学摄影者呈现给观众的作品看上去似乎差别都不怎么大、都似曾相识,那么摄影创作的意义又在哪里呢?据网络统计,全国摄影爱好者有3亿人,发烧友有3000万人,对于大多数发烧友而言,刚开始时不妨先立足于自己居住的地方练手,待包括拍摄技术等各方面都足够成熟时,再满世界去创作才有可能出新,才有可能拍出与其他人不一样的被称为大作甚至巨作的作品。
摄影创作图个啥?一千个观众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的回答不尽一致,笔者的回答是图一乐。快乐从何而来?每当学习了某种前期、后期技巧或欣赏了某幅大作,就有想去一试的冲动,而冲动过后的作品艺术效果、画面质量达到了自己的预期并被社会广泛认可,就能从中享受到快乐。就摄影创作而言,悦人悦己首先要悦己,只有悦己了才能悦人。有的摄影者为了提高上稿率,付费将自己拍摄的作品交由他人或机构作后期处理,这种做法确实能够提高上稿率,并且无可厚非,但如此一来悦己吗?不好说。打个通俗的比方,钓鱼有选点、打窝、抛杆、起鱼等等一系列步骤,鱼咬钩后如何将鱼起起来是个技术活,有的生手担心煮熟的鸭子飞了请高手帮助将鱼起上来,这么一来享受到钓鱼的乐趣了吗?数码摄影前、后期是一个体系,只有自己操控全流程,才能充分享受全过程的快乐。只有不断地快乐着,才能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摄影技艺,上稿、获奖等等都是水到渠成的事情。祝各位摄影者摄影快乐、快乐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