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邹 鹏 图/王会慧
三星堆古人特别喜欢玉。有一种说法认为,生活在3000 多年前的古人由于认识的局限性,觉得玉石“吸收了天地的灵气”,可以“通神”,因此制作了大量精美的玉石器来祭祀天地和“众神”。这些玉石器在现代出土之后,因其体量巨大或者精美程度,被人们誉为“××之最”,有的还成了“未解之谜”。这一类玉石器,成为我们了解三星堆古人生活的一扇窗。
在三星堆博物馆的玉石器展厅里,有一块巨大的圆形石璧,看上去就像磨盘或者窨(yìn)井盖子一样,特别引人注目。它的直径有70 厘米,厚度近7 厘米,重量接近50 千克,两个人搬都有些吃力。它虽然只是用普通石材制作的,但是却有着不平凡的经历,令它成为三星堆历史的见证者。
1929年春天,四川省广汉县真武村(今属广汉市三星堆镇)村民燕道诚一家,在院子旁边不经意挖到了一坑玉石器,这就是三星堆名闻天下的开端。当时,这堆玉石器中就有几件大的石璧,可能是因为这几件石璧太大了,而且也不是玉做的,所以燕家人就把它们留在了家里。新中国成立后,他们把其中一件捐献给了广汉县人民政府,也就是我们在三星堆博物馆里看到的这个“大家伙”。
这件大石璧上刻着“燕三太”三个字,据说是燕家人在捐献前刻上去的。富有戏剧性的是,四川大学博物馆收藏的另一件稍微小一点儿的石璧上刻着“燕三泰”三个字。有人说,可能刻字的不是同一个人;也有人说,可能是刻字之人小时候把自己名字里的“泰”误写成了“太”,就这样一直错了下去……
那么,古人费心费力制作这么大的石璧,是用来做什么的呢?据古籍中记载,璧是古人祭天时用的礼器,而且璧是圆形的,代表了古人期盼“团圆”“圆满”的美好愿望。我们经常听到的“完璧归赵”的故事里说的“和氏璧”就是玉璧。直到现在,依然有很多人喜欢佩戴玉璧,把玉璧当作装饰品。
三星堆博物馆里珍藏的这件巨大的石璧,在考古发现中是非常罕见的,有人把它称为“石璧之最”。它不仅见证了三星堆遗址90 多年的考古发现历程,更让我们看到了3000多年前三星堆古人高超的玉石器加工技术。用这么大的石璧进行祭祀,场面该是多么庄严和宏大呀!
圆圆的玉石器是宝贝,细长的玉石器也“不甘示弱”。除了玉璧,三星堆遗址还出土了很多玉璋,这些玉璋的“身材”和前面的大石璧相比就显得“纤细”多了,其中既有前端分叉的牙璋,也有斜边平口的边璋。这些玉璋有大有小,有的小牙璋只有两三厘米长。
当然,其中也有比较大的,比如这件号称“边璋之王”的,它在目前我国发现的同时代玉璋里面是最大的一件了。它整体呈黑褐色,长159 厘米,宽22 厘米,厚度仅有1.8 厘米。它的两端都有残缺,专家估计它完整的长度可能接近2 米。仔细观察就能发现,在它两边残断的位置竟然还有镂刻的线条纹饰,主要是平行的线条纹和交叉的菱形纹。这些纹饰刻画得非常精细,线条又平又直,非常有美感,而且最细的两条线的间距还不足1 毫米,真可谓精雕细琢了!
在3000多年前,工匠们要从遥远的山上采集到巨大的玉石原料,然后切割下接近2 米长的一块,打磨成不到2 厘米的厚度,并且还要在如此巨大坚硬的玉石上雕刻出繁复细致的花纹,其间耗费的时间和精力真的难以想象,更说明了三星堆古人制作玉石器的技艺炉火纯青。
那么,边璋到底是用来做什么的呢?
既然说到了边璋,那就不得不提三星堆边璋中最珍贵也最神秘的祭山图玉边璋了。它既是馆里的“明星”,也是国家的“宝贝”,是第一批禁止出国(境)展览的文物之一。
这件玉边璋长54.2 厘米,宽8.8 厘米,是1986年从三星堆遗址二号“祭祀坑”里出土的。它之所以珍贵,是因为器身两面都刻了内容相同的神秘图案,表现了三星堆古人庄严隆重的祭山场面,好像照片一样,为我们研究三星堆古人的祭山礼仪提供了珍贵的资料。
仔细观察过祭山图玉边璋上的图案,大家肯定有很多疑问,例如,图里面下层跪着的人和上层站着的人有关系吗?他们是谁?他们在做什么?他们的穿着打扮为什么不同?两座山之间弯钩形的物体、船形的符号以及那双神秘的好像“大手”的造型究竟是什么……
告诉大家,因为这件玉边璋上的图案实在是太复杂、太神秘了,所以对于上面这些问题,专家们有很多种不同的解释,也就是说,这件玉边璋身上还有很多谜团没有解开,成了大家公认的三星堆文物中的“未解之谜”。
不过,也有专家根据图案中的山、山上插的牙璋以及祭拜的人像分析,大胆推测这幅图表现的是三星堆古人一次隆重的祭山仪式。这与古籍中玉璋用来祭祀山川的记载是一致的。除此之外,三星堆遗址还出土了许多有趣好玩儿的玉器,等待大家去参观,去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