旱地冬小麦优质栽培技术与增产措施探讨

2023-01-04 19:35崔俊如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22年1期
关键词:旱地冬小麦技术人员

崔俊如

(襄汾县新城镇农技站,山西襄汾 041500)

0 引言

当前阶段,在我国农业市场的发展及各类产品的制作环节都对小麦作物的产量有着极大的需求,基于此,使小麦增产并促使冬小麦达到优质高产水平是非常关键的研究和发展重点。但在种植过程中,小麦的产量易受到地理因素和气候因素等方面的影响,例如旱地小麦,不论在肥料还是水源等方面的提供程度都非常弱,导致小麦在生长过程中缺少应有的水分和营养物质,最终使小麦的产量与质量均无法达到规范标准。

1 旱地冬小麦优质高产栽培技术主要概念

为有效解决旱地冬小麦的产量与质量问题,相关技术人员和种植人员一定要结合种植区域的具体情况进行全面调查和分析,确保相关人员足够了解旱地的各类种植情况,针对性运用栽培技术。这样才能在保证小麦质量的同时,提高小麦的产量,为旱地冬小麦种植户增加经济效益。

1.1 前期准备

1.1.1 优选麦种

为确保小麦能够达到优质高产的目的,小麦选种环节的开展非常必要且关键,也是我国现代农业种植技术的关键部分。首先,技术人员需对小麦种植区域的地理情况、气候因素、生态环境等方面进行全面调查和分析,并根据这种情况科学挑选高质量且适配度较高的麦种。在较为干旱区域种植冬小麦的过程中,气候因素通常是对小麦产量影响最大的因素,所以,在挑选小麦种子时,尽量挑选耐旱、耐瘠,并具备高度抗逆性和适应性的稳定小麦品种,这种类型的小麦品种有临旱8号、晋麦79、晋麦92等耐旱效果突出的种子。

其次,在成功挑选旱地冬小麦的品种之后,需做好种植前期准备工作,不仅需要将种植区域内的杂草进行清除,避免在种植期间抢夺小麦的养分。而且,还需对小麦种子进行集中晾晒,促使小麦种子能够正常发芽,确保小麦种子的发芽率与存活率达到标准范围内。最后,技术人员应对小麦种子进行包衣处理,从而降低病虫害对小麦在种植生产过程中的影响。

1.1.2 整地环节

在旱地冬小麦正式进行播种之前,种植人员需对前期整地环节予以全面落实,营造一个良好的生长、种植环境,是促使小麦产量稳定提高的关键。首先,确定种植区域的过程中,根据小麦的生长习性,尽量选择一些土层较厚、富含营养物质和其他有机物、水分,适合旱地冬小麦的生长条件的土壤层。在确保土壤条件能够达到相应的基础后,可采取轮作倒茬的整地方式,前茬作物可考虑豆类作物,能够对后茬的小麦作物种植起到一个综合的土壤调整作用,促使土壤的肥力增强,并使其巩固在土壤中,避免流失过多。为确保旱地冬小麦种植区域土壤内部的透气性,可通过微生物技术进行调整,还能减少污染。

1.2 播种时间

通常来看,旱地冬小麦的最佳温度是17℃(±1℃),并且土壤的积温可达575℃左右较好,满足这两个条件的土壤,其含水量非常好,这样能够保障旱地冬小麦的播种质量与种植时间。种植期间,相关技术人员需对小麦的实际播种密度进行合理规划和设置,减少小麦因受到气候因素而造成的影响,通常来看,旱地冬小麦的种植密度需控制在种植10~20 kg/667m2,其中麦苗的数量可控制在16.5万株/667m2左右。播种方式可通过全程机械化方式进行大规模播种,确保小麦种子能够均匀分布在土壤中,在后续的生长过程中,小麦植株的出苗整齐性才能得到保障[1]。

对于小麦种植来讲,要做好前期的整地准备,为日后进行合理科学播种奠定基础,与此同时,在播种时还要关注播种种子的深度,若种子较深则会严重影响种子的生长速度,降低小麦的生产效率。对于幼苗的质量也会产生不利影响,反之,种子深度过浅,也会导致小麦在冬天存活率较低,不利于幼苗的发育生长。因此,对于小麦的播种深度来讲,要进行科学控制,最好在5~7 cm,保证种子的播种深度大致一致,为小麦生长奠定基础。

1.3 田间管理

1.3.1 除草阶段

为确保旱地的冬小麦种植质量与产量,种植过程中,一定要科学开展田间管理工作。当成功播种小麦种子后的半月左右,可前往田间仔细、全面查看苗体生长情况,若发现田间存在病株,需在第一时间将其移除并将该区域的土壤做好消杀处理,避免病株带来感染影响。同时,要在空地进行补苗作业,保证产量。

与此同时,还需对冬小麦进行种植期间的养护作业,以及小麦返青时的土壤处理作业,避免土壤出现肥力不足等情况。在此作业环节中,技术人员可采用条播机,在麦田里进行施肥增温,并进行松土作业,促使土壤结构能够达到一定的透气性需要。在小麦的播种结束之后,管理部门及种植人员也要对后续管理与小麦的幼苗生长进行合理的管理以及监督,完善的管理措施可以有效推动小麦种子的健康种植,这对于小麦质量及产量非常重要。

1.3.2 施肥阶段

为确保旱地冬小麦能够在生长期间获得充分的营养和水分,田间施肥作业的开展非常必要。种植人员需加强此环节的田间管理工作,确保能够在合适的时间内提高小麦产量、质量以及生产效率。首先,确保灌溉方式的科学性。适量、适时的开展灌溉作业,能够有效提高小麦根部对水分的吸收率,进而促进旱地冬小麦的麦粒能够更加的饱满。然后,将旱地的排水作业按照标准流程开展和进行,实际灌溉的次数要进行严格控制,避免浇水过多而造成小麦根部出现腐烂情况,影响产量质量。其次,施肥方面,旱地冬小麦的关键施肥阶段主要有两个方面,分别为基肥和追肥阶段。

在基肥的施加过程中,需确保肥料能够达到一定的绿色环保标准,最大限度的避免使用化学肥料,尽可能的使用有机农家肥,这样能够显著增强旱地的土壤肥力以及土壤内部的有机物含量。而在追肥期间,可按施加尿素75~150 kg/hm2的方式进行追肥作业。作业期间,将追肥深度进行合理设置,控制在4(±1)cm左右即可,针对性增强土壤的肥力,促使旱地冬小麦在成长过程中能够有充足的养分吸收,保证种植质量和产量。

1.3.3 旱地冬小麦的病虫害防治作业

对于任何农作物的种植过程而言,病虫害始终是一个非常顽固且影响较大的不利因素。在旱地冬小麦的种植期间,为确保冬小麦能够正常顺利生长,相关技术人员需结合产地的实际情况以及生态环境等问题,针对性制定处理冬小麦病虫害的防治手段和措施,最大程度的降低因病虫害问题而造成的影响。小麦生长过程中,在该地域的环境、气候因素影响下,非常容易出现锈病以及白粉病等,结合同样条件下的小麦病虫害防治案例进行全面分析,技术人员可从案例中总结经验,并运用科学手段制定防治方案。

同时,技术人员需在种植期间定期进入田间检查小麦的生长情况,并在播种前期进行充分的消毒作业,避免病毒、细菌等物质在其中滋生。在抽穗初期,就要关注小麦是否出现纹枯病等情况,在预防方式上,要以农业预防为主,利用相关化学药剂等方式,在病虫害初期进行有效管理。在进行农药喷洒时,要选择性价比高、符合国家标准、高效且残留较少的药剂,选择生物农药最佳。消毒物质可选用三唑酮可湿性粉剂与水,经科学配比后混合制成杀菌剂,每1周喷洒1次即可,可有效降低冬小麦病虫害的出现几率。

此外,还要关注小麦的越冬管理,要在冬天来临之前进行保苗处理,可以对小麦进行打碾的工作,利用打碾有效保证小麦幼苗的生长规律,避免出现旺长等情况。此外,要对土壤进行处理,保证土壤在冬天的含水量,促进幼苗的生长。

1.4 收获阶段

在旱地冬小麦的收割阶段,相关人员一定要将小麦的生长阶段进行明确,避免出现在小麦还未完全成熟的阶段就进行收割,如若收割过早,则会出现小麦质量下降,造成减产的情况。若收割不及时,也会导致小麦的光泽度不够,影响小麦产量,降低小麦的经济效益。基于此,技术人员需在小麦处于蜡熟末期或完全成熟期这两阶段中进行收割。相关技术人员可以通过麦穗的颜色进行识别,若麦穗的节间颜色呈金黄、麦粒呈正黄时,代表此时的小麦发育成熟,可对此进行收割作业。在收割过程中,还需进行病虫害的防治处理作业[2]。

2 旱地冬小麦高质增产措施

为确保旱地冬小麦能够达到相应的产量与质量标准,必须对其开展科学的增产措施,这种方式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种植户的收入,还能将小麦在我国农产品市场中的地位进行全面提升,并以此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旱地冬小麦产业链,促使小麦的经济效益进一步提高。基于此,针对旱地冬小麦的增产问题提出以下几方面的措施。

2.1 中耕镇压,加大增温保湿抗寒抗旱力度

采取中耕镇压方式,可以有效起到防旱、保墒的作用,并在此基础上预防冻害、有效降低冻害影响。对于种植在旱地区域的小麦作物,要及时开展中耕耙耱作业,通过镇压的方式将颗粒进行粉碎,并以这种方式将土壤中的裂缝进行填充,进而提高土壤整体密实度,加强小麦作物根系与土壤的联结密度,促使土壤内部热量有效传递,进而提高小麦的抗寒性能。

2.2 加强旱地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预防干热风

干热风属于一种气象灾害,非常容易在小麦生长发育的后期生成,干热风温度较高,且湿度非常低,若不对干热风及时治理则会造成小麦的产量降低。所以,针对干热风灾害,技术人员可充分利用农业技术与相关的科技成果,将土壤结构等方面进行改良,并适当加深耕作层的厚度,将肥料配方进行调整并提高精度,大力开展茎杆还田环节,进一步提高土壤对于各类灾害抵抗的能力。与此同时,在旱地区域可适当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大力开展植树造林环节,从生态角度将原有的气候予以逐步治理。还有水源问题,也需对其展开治理,进一步提高农田的抗灾能力。

2.3 加大对红蜘蛛等病害的防治力度

农作物的病害存在于植物种植的各个阶段,若是不能有效的病虫害管理,则在生长过程中小麦容易遭受病害的侵袭,影响小麦种植质量以及产量。因此,有效的病害预防措施变得十分重要,可以第一时间从根本上减少病害发生的可能性,提高小麦产量。政府也要做好指导的作用,通过聘请有关专家的方式,提升农民的小麦重视水平,促进小麦平稳健康生长,保障种植人员的经济效益。小麦作物因旱地气候因素湿度较低,非常容易生成红蜘蛛等病害,红蜘蛛病害的主要虫体体积较小,若没有仔细查看,忽视几率较大,延误了最佳的防治时机。

基于此,技术人员应对红蜘蛛病害增强田间情况的调查力度。一旦发现麦垄的单行33 cm的区域每株能够看到6只蜘蛛以及叶片布满白色斑点时,应对此进行及时喷治。可选用2%的阿维高氯乳油3 000~4 000倍溶液对病害区域均匀喷雾,防治效果能够达到90%以上,同时也能对苗蚜等害虫进行防治[3]。

2.4 加强种植管理

第一,建设无污染的种植环境。尽量保证小麦种植区域与工业以及居民区距离较远,且要选择自然条件较好的地区,如光线充足、土层密实等。要加强日常管理清洁工作,及时对周围垃圾以及塑料污染等进行清理,还要定期对农作物生长过程中产生的腐叶、枯叶、杂草等物质予以清理,防止其抢夺幼苗生产所需的营养成分,降低生产效率。

第二,进一步完善管理方式。加强管理中的针对性与科学性,满足种植方式符合当地土壤环境的需求,要求农民能够根据不同的种植区域选择适当的管理方式。此外,相关管理人员要进一步强化田间信息的收集与整理工作,全面了解地下水资源的存储量、明确土层的实际结构、保证小麦生长在冬季所需的营养成分,确保小麦健康生长。

第三,加强整地管理措施。合理进行密植工作,要进一步根据自然环境变化,做好遮光、保温工作,在进行小麦种子挑选时,也要择选品质较好、性价比较高的小麦,要求其具有良好的抗病害能力与抗倒伏能力,并保持较高的成活率。

3 结语

总的来看,在旱地冬小麦的种植过程中,为确保冬小麦能够达到相应的产量与质量标准,技术人员需对小麦的种植区域的生态、地理环境,以及小麦田间管理工作和整地、灌溉、施肥、病虫害防治等方面进行整体情况的分析并针对性设置预案。只有这样,才能针对性提高小麦的产量与质量,并促进农业高产技术的进一步革新。

猜你喜欢
旱地冬小麦技术人员
旱地麦田夏闲期复种绿肥 保持土壤的可持续生产力
2022年山西省冬小麦春季田间管理意见
冬小麦田N2O通量研究
冬小麦的秘密
越南农业管理和技术人员线上培训
我国首批正高级船舶专业技术人员评出
不误农时打好冬小麦春管“第一仗”
旱地冰球运动开展价值的研究
旱地冰球运动推广及发展策略
少林功夫拳(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