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佩蓓
(东莞市环保产业促进中心 广东东莞 523000)
通常来说,碳中和指的是国家、企业、产品、活动或个人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通过相关手段和措施对碳排放进行抵消,最终形成相对“零排放”的一项发展目标及发展趋势。相关环保产业人员应当明确碳中和的意义和作用,并针对环保产业的发展进行深入研判,使环保产业与碳中和的目标更加适应,全面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
随着全球温室效应的不断积累,包括极端气候在内的气候变化对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较大影响,因此有效控制温室气体的排放,减少社会发展对环境产生的影响是当前各国的重要发展责任。我国于1992 年签署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并结合我国发展的实际情况构建了完善的抵御和适应气候变化的战略发展规划,在这背景下,碳中和的发展目标应运而出。
(1)构建环境友好型社会。由于人口总量的影响,我国包括化石燃料、耕地面积、森林资源以及水资源等几个方面的人均占有量极为有限,但与此同时,经济与社会生产却对资源产生了极大需求。明确碳中和的发展目标,能够使我国工农业生产模式实现有效转变,构建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社会。
(2)确保资源能源安全。资源安全是关系着社会平稳运行的关键性因素,但由于技术、资源等影响,导致我国部分资源如石油、天然气等对外依存度较高,制约了我国的能源安全[1]。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向着碳中和目标不断迈进能够节约能源使用量,从开源、节流两个方面降低能源对外依存度,确保国家能源安全稳定。
(3)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城市化水平不断提升,城市内部人口愈发密集,不仅对城市环境造成了极大压力,同时也不利于居民的居住体验。通过对碳中和目标的进一步明确,能够从上至下积极采取措施对环境污染以及温室气体排放进行有效控制,减少人类生活生产对环境的影响,最终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4)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推动经济快速发展需要良好的环境基础。实现碳中和的发展目标能够倒逼经济发展方式的变化,构建更加完善高质量的经济产业发展体系,引导资源向着更加集约化的产业当中汇聚,确保经济社会的健康持续性发展。
制度建设是当前我国环保产业面临的首要问题。虽然国家相关部门已制订了大批环境保护领域的法律法规,但很多条文并未结合碳中和发展目标以及发展模式当中的相关要求进行及时更新和迭代,导致一些地区环境监管工作很难得到更加具体的引领和指导,环境污染现象屡屡出现,温室气体的排放也很难得到有效处置。
在碳中和的发展背景以及发展格局当中,推动环保产业的发展需要从宏观层面进行积极引导和把控。但由于我国各地发展情况不同,对碳中和发展目标以及发展模式的认知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在实际工作过程当中往往只能“摸着石头过河”,不利于环保产业的健康发展[2]。另外,由于缺乏对应的宏观发展目标,导致行政单位也难以制订出更加细致的标准进行规范,同样也影响了环保产业的发展质量。
环境保护工作不仅仅需要人们思想意识的及时转变,更需要进行相应的资源投入,从而为环保产业的发展提供物质基础。一些企业由于资金、管理观念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对环境保护工作的相关设备投入不足,另一些企业环保设备的利用率较为低下,都对环境保护工作的推进以及碳中和目标的实现形成负面效应。
多元化的污染类型不仅给环境保护工作带来了更大的挑战,同时也对环保产业的发展提出了更加细化的要求。但很多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较为有限,与碳中和目标的相关要求之间仍存在较大差距,不仅影响了本企业的环境保护以及节能减排的工作效果,对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也产生了极大限制。
我国的环境保护市场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供需环节之间的关系存在一定脱节,相互之间的调控机制并不协调,产业发展体系尚不成熟,市场竞争模式较为粗放,制约了环保产业的健康发展。
适应市场环境是碳中和视角下环保产业健康发展的关键。现阶段我国环保产业的发展路径与市场环境之间存在脱节,不利于碳中和发展目标的圆满完成。相关部门与从业者应当明确低碳环保的重要意义,结合调研、考察等形式对当前环保市场的环境进行全面分析与研判,并针对环保市场的发展趋势和发展方向做出准确预测,使环保产业发展资源配置更加完善,给环保产业提供更加良好的发展环境与发展基础。
在碳中和视角下环保产业的发展过程当中,行政部门的职能落实同样也是必不可少的。政府部门应当从更加宏观的角度针对环保产业的发展进行引领和指导,并结合当下市场发展实际情况为环保产业提供政策扶持以及相关服务,使环保产业能够成为碳中和目标实现的关键节点,推动环保产业实现持续健康有序化发展。
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是环保产业发展的前提。在当前我国的环保产业市场当中,大多数的市场主体仍以小微企业为主,集约化程度较低。因此重视科技创新,提升科学技术的高效运用,能够使环保产业的发展得以更加完善,使环保产业能够与碳中和发展目标的相关要求相适应,构建起具备我国特色的环保产业发展路径与发展方案[3]。
要进一步推动环保产业在碳中和发展目标下的发展,首先就应当实现数字经济与环保产业的有机融合。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互联网、大数据等信息化、数字化技术在各行各业当中的应用也愈加广泛,为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了重要动力,而针对节能减排以及生态治理等关键性发展内容来说,数字经济同样也扮演着关键性角色,采取数字经济的发展模式作为环保产业的主要动力源泉,推进数字经济技术的广泛运用,能够使环境保护与治理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得到全面发展与提升,同时也能够为推进生态环境治理能力的不断进步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
近年来,随着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工作逐渐成为各地方政府的重点工作内容,数字经济的价值得到进一步展现,为全面提升各地区污染防治水平以及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围绕温室气体排放与监控、节能减排生产模式以及污染治理等几个重点方向进行的研究纷纷将数字化转型作为了研究重点。各地区应当结合各自环境保护产业市场的发展情况以及当前污染排放治理工作的相关要求针对数字化新技术、新思路进行全面推广,进而为环保产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提供更加完善规范的技术支持。强化数字技术与信息化技术的应用,还能够使污染治理工作的针对性得到质的飞跃,对违规违法排放和生产的行为进行更加精准有效地定位,使环境污染违法犯罪情况得到更加全面妥善地处理,为提升环境保护质量,满足碳中和相关发展目标的需要奠定技术支撑。在现阶段,受到技术水平欠缺、硬件设施不足等客观因素的影响,数字化技术在部分环保产业的发展领域当中仍存在一定的薄弱环节,很难对环保产业的整体发展进行全面建设和驱动,影响了环境污染治理工作的有效落实,因此,相关行政部门应当针对数字化技术的应用进行全面推广,组织一批专业技术人才对数字化技术在环保产业应用和发展过程当中产生的重点和难点进行全面攻关,使环保产业能够基于数字经济以及数字化技术的不断进步开辟出更加新颖的发展方向,从而确保当地生态环境得到更加全面有效地治理和保护[4]。例如在广东东莞就在环保产业的发展过程当中积极运用了数字化技术以及信息化技术,打造了市镇村一体化的生态环境监管网络,并配套出台了《东莞市污染源在线监控建设技术指南》针对全市重点排污单位、重点行业企业等进行全方位自动化监控,使环保管理的针对性得以全面显现。
完善的制度构建能够从更加宏观的角度对环保产业的发展提供全面高效的引领和指导,但在现阶段我国的环保体系当中,在实施细则、权责分配等方面仍存在一定的短板和问题,难以有效适应当前碳中和的发展趋势以及发展目标。因此相关部门和单位应当认清制度建设对推动环保产业健康发展的意义和价值,并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制度进行进一步完善和构建,为环保产业的长效化发展以及碳中和目标的有效实现做出贡献。首先,应当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当中的内容对制度体系进行全面完善,对温室气体排放和治理工作当中涉及到的相关实施细则以及权责分配进行进一步细化,使制度体系与碳中和目标进一步适应,提升《环境保护法》的价值和落实力度。其次,应当针对性构建更加全面的环境保护标准内容,现阶段大多环境保护标准仍集中于噪音防护、污废排放等方面,对于碳中和的目标内容则着眼较少,因此主管部门应当按照碳中和相关要求对环境保护标准进行有效健全,并要求各环保产业企业予以坚决落实,并考虑到产业整体能力和水平进一步分析产业的发展要素,使环保产业能够成为环境保护标准进一步落实的重要支撑,提升环保产业的综合价值与作用。最后,还应当针对环保监督和执法工作进行关注,结合市场发展相关要求对环境保护执法和监督手段进行进一步拓展,认真履行环境保护执法监督的职责,并鼓励公众对执法内容进行监督,全面提升企业生产的违规违法成本,有效降低生产过程当中可能产生的危废排放以及温室气体排放,提升碳排放治理效果,为进一步实现碳中和发展目标做出贡献。结合当前生态环境保护相关要求,东莞市政府坚持节约优先的发展道路,于2021 年发布了《东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高污染燃料禁燃区环境管理的通告》,其中针对禁燃区范围、高污染燃料的类型进行了规定,并对相关项目的建设和管理要求进行了明确,使环保产业的发展引领更加清晰,有效降低了市内碳排放管理的成本和难度,为碳中和目标的实现奠定良好基础。经过接近三年的碳排放治理工作建设,东莞市2020 年全年空气质量指标创下历史最好水平,相关重点指标在全国168 个城市当中排名第19,携手各城市运配送企业大力推广电动货车,共投放591 辆,累计治理“散乱污”企业共56453 家,累计完成涉及VOCs 排放企业末端整治共8435 家,针对2268 家企业展开重点帮扶和专家治理,使东莞市大气污染治理工作得以落到实处,有效提升了污染源控制力度。
末端治理是环境管理当中的一项治理模式,主要指的是在产品生产活动的末端针对排放的相关污染物进行全面治理、开发和再利用的技术手段,是当前我国环保产业所采用的主要污染治理模式之一。这种治理和管控模式能够有效消除企业生产过程当中产生的污染物,减少生产流程对环境产生的负面影响,从而进一步提升碳排放治理效果[5]。但随着产业发展水平的不断进步,末端治理逐渐出现了一定的问题和短板,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首先是很难实现对生产流程的跟踪化控制,采用末端治理方式难以与产品生产流程进行全面整合,导致环境保护资源的利用率不断下降,影响了环保产业的正常发展。其次是治理成本较高,采用末端治理方式对生产过程当中的碳排放进行处理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对处理设施进行建设,导致最终无论是维护还是使用的成本均大大超出了原本的生产要求。最后是末端治理的技术短板,很难对生产过程当中产生的危废污染以及温室气体实现有效处理,对落实碳中和相关目标和内容产生了一定负面影响。因此,相关产业从业者应当明确碳排放治理的发展方向,结合当下市场发展形势以及发展要求,对碳排放治理和控制模式进行全面优化,从末端治理转向源头控制,即针对整个生产流程进行跟踪化管控,对各个生产环节当中可能产生的排放和污染进行有效处理,进一步避免污染现象的产生与形成,推动碳排放治理效果得以更加健全,促进碳中和目标的有效实现。另外,在明确源头控制发展模式的前提下,相关从业者还应当结合环保产业的未来发展路径进行探索,对技术流程、技术内容进行全方位优化,使环保从业者能够从更加全面的角度对污染物排放现象进行分析,使治理措施的针对性与可行性得到全面发展。
在现阶段的工业生产过程当中,由于生产方向各不相同,生产内容存在差异,因此在温室气体以及相关污染的排放方面也存在着较大的不同。而这些污染物与温室气体当中还可能会形成一定的联动,因此如何提升控制策略的有效性,减少污染产生的影响已成为环保产业所关注的重点问题。在传统的碳排放以及污染治理模式当中,大多采取单一控制手段,即针对某一项污染源采用特定手段进行治理,治理效果较差,治理成本较高。因此相关产业应当将关注重点转向协同控制和治理当中,结合公众治理与多元化控制手段对污染以及碳排放治理进行全面强化,使治理责任得到更加有效地分配与落实,进一步提升碳排放以及危废污染的治理效果,为推动环保产业的健全发展做出相关贡献。在完善协同控制机制的过程当中,相关单位和部门应当优化整体管控方案的设计,降低外界环境对碳排放治理造成的阻力和影响,全面提升污染协同治理的执行力度,使碳中和目标得以早日实现。
相较于常规污染源而言,特殊污染源的治理已成为突出问题,具有基数统计难度大、分布范围较为零散、碳排放量较大等特点,因此提升对特殊污染物的管控质量以及管控效果是当前环保产业发展的关键方向[6]。相关产业从业者可针对以结合实际构建完备的特殊污染数据库,由环保监管部门为主导,各产业部门参与,针对辖区内的特殊污染源进行全方位记录、分析与审核,并对特殊污染源的生产流程进行细化管控以及提标改造,从而使上级部门能够对特殊污染源进行更加全面高效地处理,进一步减少特殊污染源带来的危害和影响。使污染治理工作得以不断发展。
为了使环保产业的发展路径更加适应当前市场现状,行政单位应逐渐引导产业向着市场导向不断发展,具体可针对以下几方面内容采取措施,首先是构建完善的配套体系与配套内容,政府部门可根据环保产业的相关发展要求为环保产业建立起更加集约化和整合化的产业园区,为环保产业的发展提供关键性的保障。产业园区的建设不仅能够进一步降低环保产业进行信息沟通和信息交流的成本,还能形成适应性更加完善的集群创新网络,为环保产业的价值展现奠定基础。其次,应当健全市场监管机制和措施。受市场发展及相关因素的影响,导致环保产业市场的竞争愈发激烈,市场调控的难度不断增加。因此行政管理部门应当着力推动环保产业市场监管工作的有效实现,对恶意竞争等现象进行及时处置,使环保产业市场环境更加健康,促进环保产业形成良性的发展循环。最后,政府部门还当基于行政手段实现对环保产业市场供求关系的有效调控,例如可采取标准制订的手段和措施对环保产业市场进行调节,使产品生产端对环境保护设备的需求不断提升,从侧面推动环保产业健康发展和进步。
总而言之,在当前节能减排以及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节点,环保产业的发展对实现碳中和的总体目标具有极为关键的作用。相关部门和从业者应当明确环保产业的发展动力以及发展源泉,并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和手段对环保产业的市场发展机制进行深入研讨与分析,从而使环保产业能够在市场调控以及行政措施助力的前提下实现全面的发展,促进碳中和目标的有效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