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在“老糊涂”背后的认知障碍

2023-01-04 21:51
新传奇 2022年51期
关键词:血管性痴呆症认知障碍

痴呆,可能离每个家庭都不遥远。但是在现实中,仍然有不少病人不会主动去医院,不愿做检查,家属只是轻描淡写用一句“老糊涂了”形容患者。怎样早期认识和预防认知障碍,是当下一个极其重要的命题。

痴呆,可能离每个家庭都不遥远。

近日,不到60 岁的著名科幻作家韩松自曝出现老年痴呆症状引发关注,他称自己头脑总是昏沉沮丧,记忆也不清不楚,好多常识性的东西要上网查。

痴呆,以及不同程度的认知下降,统称为认知功能障碍。2021 年,世卫组织在一份报告中估计,全球有超过5500 万人患有痴呆症,随着人口老龄化,预计到2030 年将上升到7800万人,到2050 年则将达到1.39亿人。上海瑞金医院发布的《中国阿尔茨海默病报告2021》援引一项全国性横断面研究显示,中国60 岁以上人群中有1507 万例痴呆患者,其中AD患者983 万例。2019 年,中国现存痴呆患病人数为1324 万例。

也就是说,全球痴呆症患者中,超过四分之一来自中国。在中国,每100 个60 岁以上的老人中就有5 个痴呆症患者。

但是在现实中,仍然有不少病人不会主动去医院,不愿做检查,家属只是轻描淡写用一句“老糊涂了”形容患者。

长期从事认知障碍疾病治疗的上海长海医院神经内科主任毕晓莹说:“关注阿尔茨海默病,最关键的是预防。不论哪种认知功能障碍,都是越早治疗越好,一旦发展到痴呆阶段,疗效都是欠佳的。有些患者甚至是中年人。怎样早期认识和预防认知障碍,是当下一个极其重要的命题。”

认知症可能会从情绪变化开始

罹患认知症,可能会从情绪变化开始。

2020 年7 月,78 岁的南京人老宁因脑梗住院,语言功能受损。在医院住了10 天不到,老宁的儿子宁秋枫就接到母亲电话,说老爷子不高兴住院,私自离院回家了。

宁秋枫说,第二天,为了照顾执意不肯回医院的父亲,母亲急着赶回家晒被子,摔了一跤,胯骨、趾骨骨折,右手手臂也不能动了。母亲为照顾父亲受伤,但却换来了父亲的一句话“这是她自己活该”。

老宁突如其来的恶劣态度,让一家人都觉得不可思议。宁秋枫认为:父亲一定是哪里出了问题。为了解父亲的病,宁秋枫在在网上找到了“认知症好朋友”这一公益组织。

在与组织其他人的交流中,他注意到很多患者都有明显的情绪变化。“之前我听医生说,脑梗会造成人的判断力下降,后面我加入这个组织才知道,父亲得的是认知症。其实在他60 岁退休后不久就有了,只是那时候我们不知道,还以为是他退休了脾气不好。”宁秋枫说。

2020 年底开始,老宁的情况急转直下。宁秋枫时常接到陌生人来电,让他接父亲回家。这时候,老宁已经不记得回家的路了,甚至连自己父母的名字都忘记了。

2022 年,老宁的病情还在发展,他逐渐忘记家人和亲戚的名字,大小便失禁,逐渐失去语言功能。“脚没有劲,一旦瘫下来,全身都动不了了。”宁秋枫说,老宁从一个还能与人吵架的轻中度认知症患者,发展为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的重度患者,仅仅两年时间。

有人因“病耻感”不愿诊治

令人遗憾的是,医生发现人们常常只通过躯体不适来判断是否患病,而很少注意情绪问题,有时也因“病耻感”不愿接受专业的诊治,这也导致许多患者在就诊时病情已很难治疗。

毕晓莹回忆,前几年曾诊治过一名60 来岁的抑郁症患者,治疗几周后,患者开始出现好转趋势,可症状还未完全改善,患者就自行停止了治疗。几年后,这名患者再来门诊时,医生发现他已经出现明显记忆力下降,被诊断为认知障碍。

毕晓莹说,这类患者其实很多,特别是老年人出现抑郁症状一定要重视,老年人的抑郁症状有可能是认知障碍神经退行性病变的早期,或者抑郁可能是造成后来发生认知障碍的原因。另外,老年人还是血管性抑郁的常见群体,而血管性抑郁极易发展为血管性痴呆。当年如果这位患者坚持治疗和随访,很可能会延缓认知障碍的发生和进展。

认知障碍的鉴别诊断也很重要。“有些认知障碍患者可能只是激素紊乱,或者脑血管狭窄,甚至维生素的缺乏,而这些问题解决了,患者的认知问题也改善了。”毕晓莹说。

早期干预至关重要

认知障碍是一个连续发展的过程,通常是主观认知功能下降(SCD)——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痴呆逐渐进展。

作为医生,毕晓莹呼吁人们要学习一些疾病常识:第一,发现自己或家人出现认知障碍的躯体疾病危险因素如高血压、高血糖等,要及时治疗;第二,老年人出现性格改变、睡眠障碍、抑郁焦虑等症状,要引起重视,及时就诊,坚持治疗和随访;第三,一旦出现记忆力减退,就要尽早到医院筛查,千万别拖。早期干预,可以帮助患者延缓认知下降速度,部分挽救自己的生活质量。

“一旦有家人患上认知症,特别是早中期,除了防止走失和意外的各种保护措施外,心理上和行为上尽量不要排斥患者,试着把他们当作正常人看待,让患者尽可能接触社会,参与一定的社交,这有助于脑功能训练,保持患者的尊严。”这是毕晓莹对认知症家庭提出的建议。

猜你喜欢
血管性痴呆症认知障碍
有氧运动与老年认知障碍
防跌倒,警惕认知障碍性疾病
血清尿酸水平在血管性痴呆中的风险预测
关爱父母,关注老年认知障碍症
痴呆症精神行为症状的治疗进展及照护建议
脑梗死后并发血管性痴呆的危险因素及血清VEGF、MMP-9 的早期预测价值
冷漠可能是痴呆症的信号
慢性心力衰竭与认知障碍的相关性
痴呆老人为自己打保卫战
每天超8小时睡眠 痴呆症概率增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