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康养产业的生成路径与发展模式

2023-01-04 16:47张旭辉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12期
关键词:康养优势融合

李 博,张旭辉

(攀枝花学院 经济与管理学院,四川 攀枝花 617000)

0 引言

就个人而言,健康既是最基本的需要,又是最终极的需要;就社会而言,健康既是人类一切经济社会活动得以展开的前提,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最终目标.健康需要的首要性和终极性特征,决定了康养产业所具有的广阔发展前景和无限的成长可能.自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把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作为重大民心工程摆上重要日程,作出全面部署后,国家层面就发展健康(康养)产业的政策密集出台,涵盖供需双侧和发展环境的多向度多层级的政策体系日臻完善.《“健康中国 2030”规划纲要》将加快健康产业发展列为健康中国五大建设任务之一[1].党的十九大报告则进一步明确“健康中国战略”的优先发展地位,开启了新时代中国大健康产业发展的新阶段.

从全球层面看,健康产业已成为多数发达国家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和支柱产业,其增加值占GDP平均比重超过15%.在美国,最大的产业是服务业,服务业中规模最大的是健康产业.2017年,美国医疗卫生总支出已占到美国GDP的17.15%.同期,根据中国统计年鉴,我国医疗卫生总费用占GDP的比重仅为6.32%(2020年为7.10%),与发达国家甚至与部分发展水平相近的发展中国家差距较大.尽管我国康养产业尚处于发展早期阶段,但却正处于人口结构变迁、消费结构升级与经济结构服务化三大结构性变迁交汇而形成的黄金机遇期.

人口结构的变迁,尤其是老龄化程度的加深,为康养产业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空间;伴随老龄化加速对人口负增长担忧而快速推进的生育政策变迁,快节奏、高压力工作状态下亚健康群体数量的快速增长进一步推进康养产业向全生命周期和全年龄人口的广泛覆盖.

人均收入水平的提升使得我国居民的消费结构从温饱型、小康型逐渐向健康型迈进,为康养产业提供了巨大的有效需求.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使得我国居民消费结构进入快速的升级和迭代进程,其中教育、交通和健康需求的增速最为突出.康养产业成为当前我国持续深化的消费结构升级进程中最主要的受益产业之一.

经济结构服务化的转型趋势为康养产业发展提供了内生动力.新中国成立73年来,工业化进程快速推进,已整体步入工业化后期或后工业化阶段.传统增长动力衰竭,增长速度下滑等问题日益凸显.在此阶段,消费和服务业必须承接起为新发展阶段提供新增长动力的职能.从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的动态调整趋势看,工业主导向服务业主导的转型态势日趋明朗.以服务业为核心的康养产业,具有产业链条长、产业关联度高、就业吸纳能力强和消费拉动能力大等诸多优势.在经济结构服务化进程中,康养产业的发展趋势更加向好.

1 康养产业的出场:生成路径与驱动因素

在有关新产业成长发展规律的研究中,主要有“供给推动”“需求拉动”和创新与需求综合作用三种模式[2].居于主流的“供给推动假说”遵循熊彼特传统,强调技术创新在促成新兴产业成长发展中的关键性作用,并依据技术创新性质上的差异区分了两种主要的生成模式[3].一种以原始(突破性)技术创新为基础,遵循从科学到技术到产品的创新路径,创造全新的产品,催生新的市场需求,典型者如转基因产业、纳米产业.在这一路径之下,因革命性的知识发现而产生的突破性技术变革促成了全新产品的诞生.这种新的产品一旦获得消费者的广泛认同而产生巨大的市场需求,创造新的消费领域,就将催生出新的产业.另一种以累积性技术创新为基础,或从传统产业中分化裂变出新产业,或从传统产业的交叉地带通过技术融合催生新产业,典型者如电动汽车产业、智能手机产业.

与“供给推动假说”相对应的“需求拉动假说”则更强调市场需求对创新活动的引导和制约,正是庞大的市场需求刺激了对新产品新技术的创新需求[4].有限的市场空间无法对创新投入形成激励,也就难以转化为现实的创新能力.阿特拜克的实证研究结果支持了这一研究假设,他的研究表明,60%-80%的重要创新都是受需求拉动而产生与扩张的[5].综合作用说则强调技术创新和市场需求的复合影响.

从这一理论演化的学理脉络中不难发现,市场需求因素在催生新兴产业成长中的作用经历了一个逐渐强化和内生化的过程.在早期的研究中,市场规模的广狭仅视为促进分工深化的外部条件;其后需求与分工相互促进;再到当前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将市场需求视作产业创新的重要来源.需求与产业分工之间的推动由单向关系变为双向互动,由间接关联变为直接驱动[6].更进一步地,如果考虑到原始性技术创新(技术革命)总是以蜂聚的形式出现[7],那么在其后依托此种技术创新而形成的“发展的巨潮”更多的是由市场需求拉动下的产品创新、工艺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而推动.

按照上文对新兴产业出现核心驱动因素的梳理,再结合我国康养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便不难发现,尽管康养产业正在快速实现与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和先进制造等的技术融合,但从产业整体来看却并非由突破性的技术革命所推动,而更多地通过对信息技术的融合和内嵌实现对传统商业模式、经营业态和组织结构的更新迭代.康养产业的出场更多是多个相对传统的产业和不同的区域经济体在利润创造能力减弱和经济增长乏力的现实约束下,试图抓住不断展现巨大潜力的健康市场需求所进行的一次“概念升级”.同时,更为关键的是,在21世纪前二十年中推动康养产业作为一个整体出场的需求市场扩张——主要由中国极速的人口结构转型和消费结构升级所推动——在第三个十年里愈加强化并将长期持续.加之康养产业尽管横跨了一二三次产业,但其产业主体无疑以服务业为主,内在地契合了经济结构服务化的演进趋势.因此可以预期,这一尚处于成长初期阶段的“新兴”产业发展前景将会愈加广阔,其发展模式也处于快速的迭代升级进程中.

2 康养产业的发展模式

每一产业的发展都有自身的演化过程,康养产业也概莫能外.随着康养产业发展所处生命周期的不同,以及外部环境和影响因素的变化,推动康养产业发展的主要驱动力也将体现为一个不断转换和演进的过程.在当前的产业实践中,已可以总结出五种比较明确的发展模式:资源优势驱动模式、产业融合发展模式、跨区域市场融合发展模式、智慧康养发展模式和产业生态圈发展模式.

2.1 资源优势驱动模式

在产业生命周期中,要素驱动模式多见于初创期.这些基本的生产要素,可能是先天形成的自然资源,或是适合农作物生长的肥沃土壤及光热条件,或是丰富而廉价的劳动力.在这一阶段,产业发展的驱动力简单、产品(服务)单一,具有经营管理边界清晰和受众群体广等优势,同时也具有产业发展松散、技术含量偏低和规模突破困难等问题.因此随着产业的发展,将历经产业转型,被其他的产业发展模式所取代.

对康养产业而言,驱动其成为独立的产业形态的基础要素通常是不同的康养资源禀赋.康养资源主要包括具有地域特色的物产资源、林草资源、水资源和气候资源等天然资源.依托冰雪资源,东北地区得以发展冰雪康养;依托气候和光热条件,攀枝花力推阳光康养;依托温泉资源,贺州重点发展温泉康养.其他如森林康养、中医药康养和特色农业康养等业态的出现,莫不遵循同样的发展逻辑.

不同的资源禀赋构成了康养产业的本底和依托,也是产业发展早期差异化竞争优势的主要来源.由于康养资源具有典型的区域分布不均衡特征以及不可移动特征,资源优势驱动模式下的康养产业往往基于某一区域的康养资源发展和聚集.然而,如果不能摆脱对基础资源的依赖,实现高级(专业性)要素与基础资源的重新组合,升级服务或产品,则发展的空间必将受限.在资源优势并非不可替代的情况下,地方康养产业在经历短期快速发展而后止步不前甚至又快速衰败的情况并不鲜见.

在经历初创阶段的快速增加阶段,地方康养产业初步建立了具有区域特征的差异化康养服务或产品,拥有了一定范围的客户群体,同时其示范效应也带动了新竞争者的进入,市场竞争趋于激烈.在新的竞争环境之下,单纯依赖区域性康养资源建立起来的竞争优势很难长期维持.一个产业或企业要保持它的竞争优势,就应该主动摆脱其初创期对初级生产要素优势的依赖.康养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必然寻求新的动力.

2.2 产业融合发展模式

对于康养产业而言,由于其天然具有的横跨三次产业的包容性特征,使得融合发展成为康养产业在进入成长期的新发展动力.康养产业的融合发展意指:通过康养优势资源与更多要素的新结合,或对康养优势资源价值的再发掘与资源重组,或与关联产业建立协同而升级康养服务(产品),催生新的产业形态和商业模式.

2.2.1 康养优势资源与新要素的融合

康养优势资源与新要素的融合能够催生新的服务(产品),或能提升原有优势资源的价值.前者通常基于优势资源与专业性生产要素的融合[8].例如,在诸如森林康养、温泉康养和阳光康养中引入专业化的心理咨询、康体护理和医疗保健等催生了医养结合的新业态.后者则通过优势资源与一般性(通用性)生产要素的结合而实现.例如,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了到达康养目的地的便利性,改善了景区环境;信息技术、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等现代技术向康养产业的渗透改进了消费者的体验,降低了企业的营销成本,扩大了客户群体,均有助于提升优势资源的价值实现.

总体而言,与一般性生产要素的结合可在短期内见效,但缺点在于易被模仿,优势难以持续维持.同质化竞争格局的形成多与此有关.专业化生产要素则能提供更具决定性和持续性的竞争优势,但缺点在于专业化生产要素的形成有赖于持续、大量的投资和一个有利于专业化生产要素形成的社会环境.

2.2.2 对康养优势资源价值的再发掘与资源重组

对康养优势资源价值的再发掘同样有利于形成更多样化的服务或产品,以覆盖更广泛的客户群体,实现产业边界的拓展.传统产业的设备、人力资本、技术等要素通常具有明显的资产专用性,在这类资产用于特定用途后将很难再用作其他用性质的资产,若改作他用则价值会降低,甚至可能变成毫无价值的资产.康养产业所依托的特殊资源通常具有多方面的使用价值,也即资产通用性较强,对之进行有针对性的产品开发就可以满足不同群体的需求,从而能适应新的客群细分和定位,提升其商业价值.

攀枝花对其阳光资源价值的充分挖掘为此提供了很好的例证.该地属南亚热带干热河谷气候,年均日照达2754小时,无霜期300天以上,年均气温20.4℃,夏无酷暑,冬无严寒.攀枝花非常适合作为避暑祛寒之处的选择,也很适合中老年人居住与养生[9].因此在其发展康养产业的早期阶段,主要的客户群体被定位为国内冬季气候寒冷,空气潮湿城市的老年人口.其后,其独特的气候资源为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的开展创造的良好条件,在缓解呼吸道、风湿等慢性疾病的功效逐渐被重视,从而催生了“康养+体育”“康养+医疗”的新业态.

对康养资源的重组是指通过对多种基础资源的整合而提升整体的资源优势,从而提升其竞争优势,也为更多服务和产品创新提供了条件.同样以攀枝花为例,该地在此方面着力颇多,其对康养“六度”禀赋的打造已广为人知.在其“六度”禀赋中的每一个维度,即海拔高度、温度、湿度、优产度、洁净度与和谐度,均非完全的不可替代,然而六度禀赋的合而为一却大大提升了该地康养资源的整体优势,巩固了其竞争优势.更为重要的是,优势资源的集成为需求日趋多样化的不同群体提供不同的康养服务和产品提供了基础性支持,促进康养服务(产品)的功能分割走向多功能整合,为更高的价值增值创造条件.正是这一努力使该地康养产业在经历早期以老年群体为主的探索后,很快地转变为“全域化布局”“全龄化覆盖”“全时化开发”的发展战略,极大地促进了康养产业的发展.

2.2.3 与关联产业建立协同关系

康养产业与关联产业建立协同关系是指:康养与农业、林业、医疗、旅游、文化、运动和养老等传统产业深度融合,从而促进了产业的多元化、多层次和全链条发展,并为大康养产业生态圈的构筑奠定了基础.打造“康养+”品牌效应,优化康养旅居产业协同发展布局[10].近年来,诸如“康养+农业”“康养+工业”“康养+旅游”“康养+医疗”“康养+运动”等融合发展模式不断在理论层面和产业实践中得以展开,已充分说明这一趋势将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主导国内康养产业的发展趋势.这一持续推进产业融合发展进程,将不断演生出新的康养产业发展业态,进而推进康养产业整体的迭代升级.

2.3 跨区域市场融合发展模式

前述两种模式侧重于从产业自身角度展开分析,涵盖了产业从初创期到成长期的发展.但在之前的分析中,忽略了康养产业的一个重要属性,也即康养产业以服务业为主的属性.这意味着大多数康养服务的生产和消费在时间上具有同一性,供给者和需求者在空间上具有接近性.同时,康养产业对于特定地区优势康养资源具有较大的依赖性.三者共同决定了康养服务的辐射范围远远小于贸易性更强的有形产品,且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交通和通信等基础设施水平的制约.在此情况下,康养产业如何更有效地开拓更广阔的市场空间,就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产业实践对此的回答是:走跨区域市场融合的发展模式.

迈出这一步的难度对不同的企业而言存在显著的差异.对于严重依赖本地康养优势资源而取得成功的企业而言,跨越本地市场意味着之前独特竞争优势的丧失,其先前的发展模式难以复制.要想获得成功,要求企业具有更强的适应性、学习能力和应变能力,其风险无异于跨越“卡夫丁峡谷”.对于已摆脱对优势资源的依赖而将竞争优势建立在更高层级的企业而言,跨区域的市场融合发展意味着获取更广阔的市场空间,更挑剔的客户群体,更多样化的需求环境.这一系列的变化将向企业传递巨大的压力,促进企业追求更高质量的产品、更精致的服务,持续地提升其竞争优势.此外,那些获得成功的企业,还将在跨区域市场实现其核心能力与当地优势资源的再结合,产生新的商业模式、服务标准和产业形态.考虑到跨区域的市场整合是一个双向的过程,而非一方对另一方单向度的渗透,因此,藉由跨区域市场整合,康养产业发展面临的区域障碍将被逐步打破,有利于推进区域间的优势互补和合作共赢.通过合理的劳动分工与经济协作,使经济要素在市场竞争中动态流动和灵活配置,从而产生整体聚合能动效应,并从整体上实现区域经济、社会和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最终目标.

在外部环境上,交通基础设施水平的快速提升、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渗透,均为康养产业的跨区域市场融合创造了条件.在政策层面,随着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步伐的加快,制约康养产业跨区域市场融合发展的政策瓶颈将逐步破除,康养产业的跨区域融合发展将呈现快速发展的态势.

2.4 智慧康养发展模式

现代信息技术是近一个世纪来最具革命性的技术创新.在其诞生之初,信息技术是一种高度专业化的高级生产要素.以这种突破性技术创新为基础,全新的产品得以被发明,新的市场需求被开拓.但随着其不断向其他产业快速广泛地渗透,到今天已经成为了几乎所有行业都离不开的一般性生产要素.也是因为这个原因,在前文的分析中才把信息技术与康养优势资源的融合视为要素融合的一般情形予以论述.但鉴于信息技术向传统康养产业的影响是如此深刻而广泛,又不得不分而论之,并将“智慧康养”作为一种发展模式予以突出强调.

智慧康养实质上是一种状态与技术的结合或需求与供给的结合,智能技术是供给侧的核心要素,而康养状态决定了客观需求.它以先进的信息管理技术、无线传感网络、可视化通讯、人工智能、大数据和区块链等技术手段为基础,通过技术渗透或扩散而深度嵌入到康养产业中.在催生出新的康养业态的同时,实现信息与资源的共享,跨越时间、空间与人群边界,将康养人群、康养资源、康养企业、康养产品、医疗机构、政府和服务机构等整合成一个有机整体,为各类康养人群提供更便捷、更多样和更契合需求的服务,推动着产业向实时化、场景化、智能化和定制化方向发展.

当下正在发生的产业实践已经表明,率先推进产业数字化转型的康养企业相对于传统企业已享有“代差”优势,并推动企业价值创造的核心环节从物质流向信息流的迁移.独特的资源优势与专业性生产要素在信息技术的加持下,正构筑更加坚固的竞争壁垒.

2.5 产业生态圈发展模式

自1993年Moore首次提出“商业生态系统”概念以来,国内外学者逐渐建立和拓展产业生态圈研究领域.依据袁政[11]提出的产业生态圈概念,结合康养产业的特性,“康养产业生态圈”可定义为: 一定地域范围内以康养产业为核心,具有动态开放性和关联融合性的地域产业多维网络体系.产业生态圈具有开放、合作、有序、共生、共享和共赢的特征,是一种新型的产业发展模式和布局形式.康养产业生态圈发展模式超越了过去的上下游产业链拓展模式与产业集群打造模式,是一种更高层次的康养产业发展新模式.

3 康养产业发展模式的演进规律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五种发展模式并非康养产业的线性演化图谱.受政策环境、资源禀赋、需求状况和技术创新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康养产业自身的演化具有动态性复杂性的特征,并表现出以下演进规律.

3.1 产业结构由单一走向融合

康养产业在发展早期通常对于当地独特的资源禀赋具有较大的依赖性,产业形态和收入来源均较为单一,产品和服务的附加值也较低.随着产业的自身演化,围绕产业链的纵向和横向联系逐渐加强,产业边界日趋扩大,多业共生和混业发展的趋势推动康养产业形态由单一走向融合,推动康养产业结构向高级化方向演进[12].

3.2 产业分布由分散走向聚集

康养产业进入门槛较低而市场需求分布广泛,因此在发展早期各地均积极自发布局康养产业,以求占据先发优势,由此使得全国康养产业的区域布局呈现多点分散但普遍规模偏小的格局.随着竞争的加剧,受政策环境、需求条件、基础设施、技术创新和资本驱动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国内康养产业的空间分异特征逐渐明显,产业主要向资源禀赋突出、产业基础雄厚和市场需求旺盛的地域集中,并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产业集群.如四川攀西地区的阳光康养产业集群和东北三省的冰雪康养产业集群均以当地优势突出的资源禀赋为依托而获得快速发展.此外如上海和北京等地则依托其发达的医疗资源和高水平的公共服务水平等大力发展医疗旅游等产业.可以预期的是,随着康养产业逐渐走向成熟,产业将进一步向集中化、规模化和多元化方向演进.

3.3 产业组织由单一企业向产业集群转变

产业演进是一个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过程.与前述两个演进规律相伴随的则是康养产业的组织形态由单一企业向产业集群转变,在部分产业发育较充分的地区,则已经向着打造产业生态圈的方向发力.随着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市场需求快速释放以及互联网和人工智能等的快速渗透,康养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不断涌现,快速迭代升级.康养产业的消费群体逐渐向全生命周期和全人群覆盖,推动康养产品和服务日益多元化和细分化,从主要满足消费者养生和健康等基本康养消费需求,向满足修身养智等高级需求演进.功能单一和边界清晰的单一企业在面对多样化需求已经力有不逮,围绕康养核心产品和服务,加快产业融合,以龙头企业为带动形成集群化的发展模式已成为行业发展的大趋势.

4 结论

我国康养产业的发展正面临极佳的历史契机,处于三大结构性变迁交汇中的康养产业,若能同时协同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的作用,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及时应技术变革、消费升级、市场整合等趋势和外部条件的变化,推动产业发展模式创新和升级,既可培植起一个规模达数十万亿的庞大产业,亦可有力地促进国内需求的释放、提振内需并同步减轻就业压力,其经济效应、社会效益极其巨大.就各地发展康养产业的现实条件而言,大到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小到县区乃至乡镇,多具有地方特色的康养资源,部分地方已具有较好的康养产业发展基础.在此基础上,顺应产业演进趋势,强化政策设计,加快产业融合和新技术渗透,构建良好的产业发展生态,将为地方经济的发展提供新的增长点.

猜你喜欢
康养优势融合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山水禅心 康养五莲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矮的优势
《融合》
康养太极:太极康养教学教研实践创新初探
即墨温泉:未来康养休闲之地
那些康养旅游特色小镇
画与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