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仁辉
(温州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
自从林奈1753年创立生物双名法后,地球上的每个生物物种有了自己的属名加种名的专用名字, 这为人类认识自然界带来了名称上的统一,消除了混淆.全世界统一的物种名字都是以拉丁名来表示,中国学者要了解及进一步在我国研究和交流相关物种,需要对这个拉丁名字进行中文翻译,许多在中国分布的生物类群,都已经有了中文名字.目前,生物的拉丁名是如何规范翻译成中文的,总的来说没有统一的约法和规定,但是大体分为意译、音译以及主观翻译等几类情况.
蓝藻生物是进行光合释氧、结构简单的原核生物.过去的几十年间,蓝藻现代分类学的飞速发展,大幅更新了蓝藻的多样性和分类的知识内容,蓝藻的数量也分别从100多属、2000多种增至400多属、5000多种.对于一些种类数量较多的蓝藻属,我们不仅要给新属的拉丁名取上恰当的中文名,更重要的是澄清并纠正一些发现时间较早属名的中文翻译不统一的问题.事实上,有些属出现了多种翻译而造成了混淆,如Pseudanabaena属.
Pseudanabaena属是近年来在我国各种营养级别水体中广泛出现的细小的丝状蓝藻属,有时会成为水体的第一优势属,也常与蓝藻水华混生,部分种类可产生异味物质.目前,Pseudanabaena存在两个意义相近的中文名字——“假鱼腥藻属”和“伪鱼腥藻属”.近来的《湖泊科学》及其它中文学术期刊、学术会议报告交流中,这两个名字都有出现,比例大概各半.作为一个重要的蓝藻属,这也常常给藻类监测人员和生态环境的管理者造成混淆.那么Pseudanabaena到底该如何翻译才是相对准确和专业呢?首先我们来分析Pseudanabaena一词的构成,Pseud+anabaena,Anabaena叫鱼腥藻是没有异议,也是这个属的骨架部分,对于前缀Pseud-,作者查了不同版本的英汉大词典,第一解释都是“假的”,极少会出现“伪的”;其次,中国海洋湖沼学会藻类学分会编写的《藻类名词及名称》(第二版,2005)里, 也是把Pseudanabaena译成“假鱼腥藻属”,这本书对于我国藻类研究具有较高的权威性,也是藻类分类研究者命名和译名的最重要参考书.以上两个理由已经足够说明“假鱼腥藻”的合理性,那么为什么会出现“伪鱼腥藻”的翻译呢?《中国淡水藻类》(胡鸿钧,魏印心,2006)作为我国淡水藻类鉴定另外一本重要的参考书,里面浅显地介绍了现代蓝藻分类系统,并把Pseudanabaenaceae译成“伪鱼腥藻科”,奇怪的是书中在“伪鱼腥藻科”以下的分类阶层并没有介绍Pseudanabaena; 后续许多研究者参考此书,就以伪鱼腥藻科当然地把Pseudanabaena类推为“伪鱼腥藻属”.但是无论是从词的准确性,《藻类名词及名称》的权威性以及时间的优先性(2005年),Pseudanabaena都应译成“假鱼腥藻属”更合适; 同理,Pseudanabaenaceae应译成“假鱼腥藻科”.
顺便提及一下,和鱼腥藻属(Anabaena)更加近亲的具有异形胞的Anabaenopsis属则是早期就译成“项圈藻属”,这是根据藻丝的形态特点而定的,也是被认可并被《藻类名词及名称》所收录.但是还有不少学者使用“拟鱼腥藻属”来表示Anabaenopsis,这个明显不合适.虽然从词义上翻译没有问题,但是根据时间先后从先的优先权,还是应该是“项圈藻属”.实际上,“拟鱼腥藻属”和“伪鱼腥藻属”在词义上更加容易混淆,所以这两者都不使用是目前最好的选择和处理.
建议国内相关研究人员在今后发表论文、学术会议、报告等学术交流时,统一将Pseudanabaena译成“假鱼腥藻属”,隶属于蓝藻门,蓝藻纲,聚球藻目,假鱼腥藻科.根据Algaebase数据库,假鱼腥藻属目前包括45个被认可的种类.
总之,藻类(包括蓝藻)的中文译名应综合时间的优先性、准确性和专业性,并且以《藻类名词及名称》为权威和对应原则进行,最好是由本类群的分类研究专家给出译名,确保专业性和权威性,消除混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