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敏秀
(中共泗县县委党校,安徽宿州 234000)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于党和国家事业全局,密切联系新时代我国城乡关系变化和乡村建设发展实际,深刻把握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规律和特征,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三农”工作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巩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成果、奋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全局性、历史性任务,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项重大任务[1]。为不断推动乡村的经济建设,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进而实现乡村振兴,针对安徽省泗县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存在的困难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脱贫攻坚取得胜利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党中央、国务院先后印发了《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 年)》《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意见》《关于做好2022 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等,作出顶层设计[2-3]。各级党委、政府分别发布相应文件,结合实际提出意见措施,成立指导实施乡村振兴的工作机构,对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加以贯彻落实,明确了乡村振兴的主攻方向、目标任务和方法路径。当前,各地乡村振兴已取得重要进展,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并不断完善,把乡村振兴作为“三农”工作总抓手摆在更加突出、更加优先的位置。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为乡村振兴打下了坚实的基础。1)打下产业基础。产业是农村发展的“引擎”,通过脱贫攻坚工作,泗县已形成墩集草莓产业、大路口粉丝产业、丁湖水产养殖产业、长沟蔬菜产业、大庄和草庙水果产业、屏山花卉产业和黄圩板材等产业,以及石龙湖、蟠龙山等文旅产业。2)打下设施基础。在推动脱贫攻坚期间,泗县全面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均等化建设,修建水泥路、公厕,清零危房,安装太阳能路灯,建设文化和娱乐广场及标准化卫生室,自来水流入家家户户,通信网络全覆盖等。3)打下人才基础。择优录用毕业返乡大学生,作为各村(社区)的后备干部,有效缓解农村基层人才匮乏的压力。
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后,农村居民的家庭收入得到了提高,生产条件和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在感恩党的好政策的同时,村民希望生活更加美好。因此,他们对实施乡村振兴是思想上赞同、行动上支持,迫切希望乡村振兴早出成果、多出成果、快出成果。
要振兴乡村,必先振兴产业。近年来,泗县在农业产业化发展中取得了新成就、新经验,但农业产业化在新的历史阶段也面临发展模式固化、缺少增收后劲和活力的困难局面[4]。
1)农业种植增收乏力。当前泗县农作物种植模式主要是一季小麦加一季玉米或大豆,单位面积产量没有上升空间,农民种粮收入增加不明显。
2)农业科技投入较少。当前泗县农业科技人员较少,主动深入田间地头指导农业生产、传授科技知识的科技人员更少。许多农户种地凭经验,追求短平快、当年见效益,对良种推广半信半疑。多数家庭在家务农的是年长者,他们普遍文化水平偏低,对学习农业科技知识兴趣不高,认为农业科技投入费用过高,担心农业科技无效。
泗县农村基础设施条件在脱贫攻坚期间得到了极大改善,疏浚沟渠提高了村庄、农田防洪排涝的能力,修桥铺路方便了村民出行,危房排查整修保障了住房安全,但与乡村振兴的要求还存在一定差距。
1)水利设施不完善。泗县境内新汴河被划定为饮用水源地,奎濉河为备用饮用水源地,唐河、民利河、石梁河、黄沟和邓沟等河沟和田间沟渠只能发挥防汛泄洪功能,普遍不具备翻水、提水灌溉功能。水田面积不足2%,抗旱基本全靠抽取地下水,受水利设施的限制,旱改水举步维艰。
2)交通发展不均衡。脱贫攻坚工作完成后,泗县各村庄水泥路等基本实现了硬化路全覆盖。靠镇、街较近的地方,路网密布、交通便捷;但离镇、街较偏远的村庄,受资金和其他条件制约,不少路面宽度只有3.0 m 或3.5 m,随着农村车辆增多,在节假日、农忙、阴雨天等特殊时期经常出现大面积积水、汇车难等现象。
3)农村建房不规范。泗县地处郯庐地震带,建房要求能抗8 级地震,但不少村民缺乏抗震意识,建楼盖房凭经验土法上马,质量难以保证。由于过去缺少统一规划,沿路建房、非法占地建房、小产权房等导致农村住房越建越乱。随着农民建房向村庄周围不断外溢,出现了空心村现象,成片无人居住的老旧房屋逐渐成为危房,既浪费土地又增加安全隐患。
农业生产极易受自然灾害、市场行情和疫病等因素影响,部分农户抗风险能力弱,无法承担风险。
1)市场行情变化难以把握。以养鸡为例,养鸡周期是1 年左右,从鸡幼苗喂养到开窝下蛋是纯投入阶段,鸡蛋价格在8~12 元·kg-1浮动变化,基本上都是随市场行情变化进行销售。按目前粮食、饲料价格计算,鸡蛋低于10 元·kg-1,则没有任何利润空间,甚至无法抵消成本。
2)自然灾害防不胜防。小麦授粉期、灌浆期特别是接近成熟期,受天气变化影响非常大,若出现高温天气或连刮3 d 西南风,将减产20%~30%。泗县玉米种植面积在夏季农作物里占比极大,一场强对流天气,可能造成大面积玉米倒伏,甚至可能造成一定面积的玉米绝收。虽然大多数农户购买了玉米保险,但赔付额最多挽回种子和肥料的损失,对农户收入影响较大。
3)政策因素影响不可抗拒。农业养殖投入大、回本慢,有时还受政策影响。过去养殖圈舍条件要求简单,建造成本低,但随着人们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相关政策发生了变化,环保要求需达标,部分地方划为禁养区,这导致原来投资建设的一些圈舍闲置、废弃或拆除,给养殖户造成不小损失。
乡村发展建设离不开人才,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关键在人。当前,泗县农村面临留不住当地人才、招不来外地人才的困难局面。
1)缺少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现代农业人才。泗县各村现有农民合作社和农业企业10 家左右,普遍规模小、层次偏低,依靠政策支持经营,不能起到龙头带动作用。
2)农村劳动力呈老龄化趋势。目前普遍存在“70后不愿种地、80 后不会种地、90 后不提种地”现象,大多数人认为种粮难致富,造成当地青年学生离乡后不愿意回到农村,外地懂得农业技术和经营管理的人才不愿意来,许多70 岁甚至80 岁的老人仍在田间劳作的局面。
3)缺乏扎根农村、服务群众的后备干部人才。村干部工资较低,与在外务工和经营其他副业的收入悬殊,导致大多数年轻党员和大中专毕业生宁愿外出务工也不愿回村工作。
1)发挥典型示范作用。泗县有多个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业产业示范基地,如墩集镇石龙湖村草莓产业园、长沟镇汴河村蔬菜产业园、大庄镇曙光村小宋梨园等,要充分发挥这些成功案例的示范作用,鼓励、引导和支持其他镇村产业健康快速发展,带动村民生产致富,使全县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因地制宜发展产业。从泗县实际出发,不能照搬照抄,要宜种则种、宜养则养、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宜旅则旅,不贪大求洋,要做到成功、见效益并取得村民的信任。同时,要坚决贯彻落实环保政策,在发展中建设并保护好美丽家园。
3)尊重村民的主体地位。产业发展规划要征求村民意见,得到村民认可与支持,鼓励村民积极参与,提高村民积极性。
1)在促进村民持续增收上下功夫。根据劳务市场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务工人员技能培训,在落实疫情防控措施前提下,积极主动为他们提供务工信息,促进稳岗就业和增加务工收入。同时,调动农业科技人员工作积极性,强化履职担责主动性,要求他们经常深入村庄和田间地头,宣传普及农业科技知识,从而扩大优质高效农作物品种种植面积,提升土地效益。
2)落实好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各项政策。对收入不稳定户、重残户、大病户、家庭发生重大变故户和受灾户等加强跟踪监测,落实助残、救灾和最低生活保障等各项政策。在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与饮水安全等方面,定期开展走访排查,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
3)加强公共服务资金资产管理。严格按照资金资产管理要求,安排公益性岗位人员加强对农村道路、路灯、公厕、文化广场和文体设施等资产的维护管理;对到村到户帮扶资金依法依规科学分配使用,做到公开透明,接受村民监督。
1)培养乡村振兴领军人才。建立县、镇、村(社区)三级联动人才培养机制,通过集中培训、外出考察和交流提高等方式,培养能精准把握农村发展政策、谋划推进产业发展、引领村民致富的多层次乡村振兴领军人才。
2)培养乡村振兴科技人才。扎实推进“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安排见习大学生和农业科技人员等,打通“最后一公里”,把农业科技知识送到基层,培养一批乡村专家,为推动乡村振兴提供科技支撑,注入发展活力。
3)整合乡村振兴人才培养力量。统筹泗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泗县教育局、泗县残疾人联合会、泗县共青团和泗县妇女联合委员会等部门开展培训项目与任务,整合技工学校、职业教育学校、实训基地及社会机构培训的力量,通过公开招标或政府购买服务等模式,建立政府统筹、社会参与、多方配合、上下联动的乡村振兴人才培养体系,为乡村振兴培养更多的领军人才、科技人才和实用人才[5]。
1)充分发挥村级一把手的表率作用。严格落实村第一书记、工作队长、村党组织书记和村委会主任推动乡村振兴工作的责任,在工作谋划、政策落实、服务群众、化解矛盾和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等方面,主动担责,积极作为,以实际行动赢得村民和单位成员的认可与支持[6]。
2)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选优配强村“两委”班子。注重加强学习,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制度,不断增强村“两委”班子的政治判断力、领悟力和执行力,以政治建设为统领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坚持“旗牌星”联动机制,把推进乡村振兴融入“五面红旗村”争创工作中。持续加大“小微权力”运行监督力度,打造忠诚、干净、担当的干部队伍。
3)践行宗旨,履职尽责。村组干部应积极研判市场行情,主动向村民通报市场信息,尽力帮助村民化解生产经营遇到的难题和风险。克服困难,认真落实农村宅基地改革政策,优化人居环境,提升乡村治理成效。尊重村民意愿,积极引导推进“一户一块田”工作进程,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敢闯敢试,带头探索种植、养殖新路,引导帮助村民走上共同致富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