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斌斌
(荆门市十里牌林场,湖北荆门 448000)
造林绿化不仅可以调节温度和湿度,还能够防风固沙、减少噪声污染等,对生态系统的稳定具有重要作用。在经济高速发展的过程中,我国的林业资源一度遭到严重破坏。为推动森林发展,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有效控制了各种乱砍滥伐行为,使社会公众对保护林业资源的重要意义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更强烈地体会到了保护林业资源的重要性。虽然我国的森林覆盖率和总森林面积呈快速增长趋势,但是林业技术水平较低,资源浪费现象比较严重,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改善有着非常不利的影响。因此,在林业发展过程中,要注重林业技术的研究和应用,从而有效保护环境,促进我国林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高林场森林质量,加快优质后备森林资源的培育。
在林业技术工作研究阶段,经过对造林绿化的实际情况进行观察后发现,虽然目前我国在大力推广和提倡造林绿化,但各地造林绿化的成效却有明显差异,在林业技术实施过程中仍存在一些普遍问题。1)造林绿化最大的问题是缺乏资金。造林绿化在林业建设中占有重要地位,需要在项目实施前做好资金准备。在实施造林绿化工作前,应对费用进行预估,将树苗的价格和雇佣技术人员的费用也纳入预算中,事先申请项目资金。如果实施项目的地区政府财政资金不足,可用于造林绿化的资金就会减少。2)各地政府对造林绿化的态度不够鲜明。不少地方政府在实际工作过程中,缺乏对工作人员的工作管理与督导。且完成造林绿化工作后,不能严格依照国家验收标准完成验收,甚至部分领导干部,在汇报造林绿化面积时,夸大实际面积[1]。政府对造林绿化的不重视使基层员工不注重造林技术管理工作导致造林绿化工程效果不尽如人意。3)造林绿化项目基础设施陈旧落后。大部分林区基础设施缺乏现代技术的支持和应用,基础生活条件不完善,当地财政投资有限,交通道路、居民生产道路、林区道路建设普遍受阻,基层管理所的房屋老旧荒废,当地的水、电、通讯保障困难。在这种情况下,即使造林绿化项目完成,也无法进行后续的林业管理工作。同时,由于管理体制不健全、工资不稳定、发展前景不佳等原因,技术人员离职率非常高,严重制约了我国造林绿化工程的进展。
重视造林绿化后林业技术的持续发展,最直观的效果是可以提高我国林业工程的施工质量。我国在造林绿化上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最基本的目的就是增加绿化覆盖面积,提高造林绿化总量,提高造林绿化质量[2]。因此,基本的造林绿化工作结束后,进行维护管理并应用先进的林业技术提高林木成活率,利用科学技术改善林业结构,可更好地发挥造林绿化工程的生态价值。1)丰富区域内的生物多样性,增加地表覆盖度,提高项目区的生态防护功能。2)通过近自然生态育林措施可减轻对环境的影响,同时丰富区域生态文化内涵,对环境质量带来正面的、积极的影响。3)通过重视造林绿化后林业技术的发展,完成对森林自然资源的科学利用,进而提高资源利用率,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效结合。
造林绿化是生态系统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1)造林绿化不仅能够防风固沙、改善空气质量,还能够起到美化城市的作用。2)通过造林绿化,绿色植物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有效缓解气候变暖现象[3]。3)通过造林绿化还可以提高农田的蓄水功能,改善土壤侵蚀情况,扩大绿地,从而有效应对土地荒漠化现象,进一步丰富物种多样性。4)逐步改善生态环境,减少水土流失,降低土壤侵蚀量,充分发挥林业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为构筑区域农业生产和水利设施的天然绿色屏障、加快建设现代化林业步伐作出贡献。
造林绿化对振兴地区经济发展有很大贡献。1)加强项目实施过程中的科学技术管理,大力推广应用先进科学技术,可提高项目建设的科技含量,做到各个环节技术到位。2)运用现代造林技术可以创造特色景观,提高区域环境质量。3)对大众进行潜移默化的人文教育,使其通过欣赏绿色景观,开阔眼界、增长知识,提升幸福指数。
在种植绿化过程中,需要调整林内的密度,根据树木的习性和成熟时期科学采伐,为幼树留下充分的生长空间。间伐能有效改善土壤肥力,缩短生长期,提高树木利用率。1)间伐时应严格按照采伐强度(株数/蓄积)要求进行采伐,对林分内现有的显著影响林分卫生条件且对生态无辅助作用的枯死木、濒死木、受害木严格按照疫木处置“五个一”要求、“158”标准进行除治。2)施工单位组织经过培训的专业防治队,在松褐天牛成虫羽化前对病死松树、疑似感病木、衰弱木、受压木、风折木、旱死木及雪压木等进行伐除,伐桩不得高于5 cm;并拍摄伐倒后、伐桩处理后的照片,进行经纬度定位后上传软件系统备查;枯死木伐倒后,干材、枝梢、树枝全部清出林区,集中堆放到指定地点,在指定位置、时间烧毁,做到当日采伐,当日除害处理完毕。3)伐桩处理实行“两锯法”,伐桩保留高度不超过5 cm,剥去伐桩上的树皮并划“井”字痕,喷洒3%噻虫啉乳油20 倍液或40%氧化乐果乳油500 倍液60~100 mL,等伐桩表面有雾珠但不流动后将制作的纸质桩号牌填写桩号后放进去,用厚度0.8 mm 以上的塑料膜全覆盖,并用土在四周压实塑料薄膜,然后用土掩埋压实,覆土厚度在20 cm以上。4)按小班对伐桩进行编号、GPS定位、拍照、登记及分类统计,调整林分树种结构、层次结构和林分密度,增强林分稳定性,改善林分生境,提高林分生态防护功能。
1)择伐的主要任务是伐除干扰树和濒临死亡的林木,按照有利于林冠形成,整个立木都能受光的要求,伐除林分内的并生木、风折木、枯死木等有害木,形成均匀的林带或林窗。对地径5 cm 以上的树木(马尾松除外)要作为目的树种保留,增加景观效果。2)修枝主要是指从树冠下部去除枯枝和部分活枝的工作。修枝可减少枯萎节干,提高树木的质量,改善林内的通风、采光条件,缩小火灾、雪压、风害的范围,防止病虫害的蔓延。为了便于调整树木的密度和结构,修枝时应把重点放在保护珍稀树种和濒临灭绝的物种及生长状态良好的幼苗上,为树木生长留下足够的生长空间。3)割灌除草采取机割、人割等不同方式,清除妨碍树木生长的杂灌、藤条、竹丛、树枝丫和杂草,同时辅以除草剂等药物控制,林中乡土树种、珍贵树种作为目的树种予以保留,保证林间通透,从而促进树木更快生长发育。
1)按照天然林保护与营造林项目作业设计要求进行苗木栽植和补植补造。对栽植苗木达不到设计规格标准的、栽植质量达不到设计要求的,立刻要求施工单位停工整改,整改合格后方可复工。2)造林苗木执行“三证一签”制度,选用良种壮苗;要求干形好、生长健壮、无病虫害、无机械损伤和土球脱落问题;剪口和根部切口处平滑、毛根齐全、无死伤、根枝无劈裂。3)选好苗木后,在苗木起挖前3~4 d 对苗圃进行灌溉,让苗木吸足水分;幼苗种植时,应减少长途运输,保持适当的栽植深度,提高成活率;栽植后,幼苗生存的关键在于幼苗自身能否保持水分平衡,因此在植树造林过程中,从苗圃起苗、选苗、包装到运输、种植,整个过程都要确保幼苗不流失过多的水分,尽可能缩短时间,让幼苗根部始终保持湿润。4)实施造林活动时,尽量保护好项目区原生植被,采取带状整地和挖穴整地;留足原生植被防护带,既可防止水土流失,又能保护项目区生物的多样性。
造林绿化是一项漫长而烦琐的工作,不仅要按照一定区域的自然气象条件和地理情况分批次实施树木的种植和培育,还必须根据不同种类苗木的生长习性的变化科学合理地使用抚育技术,从而维护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并有效防止病虫害的发生。因此,定植后的苗木管护要严格按照抚育要求,做好除蘖、抹芽、修枝、松土、除草砍杂、抗旱排涝和病虫害防治等工作,从而提高造林绿化工程的建设质量,促进森林生长。1)造林后的当年要对造林地进行抚育管理,主要是砍割影响幼树生长的杂灌和杂草,既可以保留1 m 宽的保护行,对苗木行进行抚育,也可以幼树为中心,对其周边1 m 范围内进行抚育;抚育次数和时间根据天气状况灵活安排,每年6、9 月各抚育一次。2)苗木栽植后,根据不同情况,及时实施扩穴培土、除草、松土、除萌、病虫防治等抚育作业。3)根据实际情况分别采用割抚、块状、全抚等不同的抚育方式,每年3 次,分别于5—6 月、7—8 月、8—9 月进行。4)加强管理,对未成活苗木及时补植补栽。
造林绿化后需要应用林业管护技术,科学地管理森林区域。1)为保证林木的基本成活,要及时处理林地中的残次林苗,并进行补种,以改善造林品质,提升技术效率。2)利用科学合理的管护技术调整林业资源,制订中长期发展规划,提高生态树种的多样性,稳定自然生态系统的同时提高林区的经济利益。3)在造林绿化后的林业管护工作中,还要安排专门人员定期清除枯树、矫正和修剪苗木,改善木材的品质,提高树干的健全度;协助林木合理地调节营养分配,适时清理病枝,以改善林木的生长环境。4)在林分郁闭前,切实加强苗木培管,及时施肥和穴状除草,或种植绿肥提高地力,促进苗木旺盛生长。
造林绿化后的病虫害防治技术是林业技术应用中非常重要的内容,其效果直接影响绿化工程中各种林木的生长发育状况,所以应在对林木做好抚育管理和科学管护等工作的基础上,加强病虫害防治工作的合理实施[4]。1)为彰显造林绿化工作的生态价值,需要在植物病虫害防控中更多地应用生物防治技术,比如在林地养殖益鸟、益兽,并利用天敌防治法、微生物防治法取代传统的化学防治,有效避免化学残留物对土壤和大气造成污染。2)要使用先进的监测技术实时监视林地,及时收集、分析害虫种类和数量,坚持“预防为主,及时防治”的原则,搞好病虫情预测预报,从而制订更有针对性的防治方案。3)在种植前对树苗进行消毒和喷洒波尔多液,以预防褐斑病和提高抵抗力,并对已发现的林业重大有害生物及时采取有效除治措施[5]。4)在考虑规模种植的同时,注重周边树种配置,选择抗病虫性能较强的苗木品种,实行区域内的针阔混交搭配,遏制病虫传播,提高树种本身的抗病虫能力。
生态文明建设必须重视造林绿化后的林业技术工作。没有技术支撑的造林绿化工程不仅易失败,还会浪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阻碍生态文明建设。因此,造林绿化必须与后续的技术工作紧密结合,利用先进的林业技术,充分发挥造林绿化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切实提高绿化质量,构建我国自然生态系统,开创生态文明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