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建烂
(武宣县禄新镇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广西来宾 545901)
我国是农业大国,每年粮食产量都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小麦和水稻是我国占据绝对主导位置的2种农作物,其中水稻在每年的收割季节都会产生大量的秸秆。过去我国农民为尽快处理秸秆,基本上都是采用燃烧的方式,将秸秆烧成灰,然后作为肥料直接施加到土地中。这样做虽然能够快速地处理秸秆并且使其作为肥料继续被利用,但这样做对环境的损害极大,燃烧过程中大量灰尘直接排入到了大气中,对环境的污染程度非常高,稻秆焚烧产生的烟雾导致大气能见度下降,对道路安全通行和机场安全运行造成严重威胁。同时,稻秆焚烧导致土壤肥力下降,致使耕地贫瘠化,不利于土壤培肥。因此,我国为了实现生态保护和环境改善,全面实施禁止秸秆燃烧、全量还田政策,有效减少了秸秆焚烧对自然环境的危害,并降低了火灾发生风险,提高了耕地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土壤肥力。但同时带来了新的问题,即农业病虫害的侵袭,因此针对这一问题进行研究和阐述。
秸秆利用一直都是农业生产过程中的关键问题,当燃烧的方法不再适用后,秸秆全量还田应运而生。秸秆全量还田,顾名思义就是对农作物收割完成后留下的秸秆不进行燃烧,而是通过压碎成粉末或直接铺放在田中2 种方式进行秸秆的处理,这样做有利有弊。优点是避免了环境污染,不会产生大量灰尘影响空气质量,而且能够提升土壤有机质含量,改良土壤结构,为下一季农作物产量提升打下坚实的基础。但通过对秸秆全量还田后的现状调查与分析可看出,在实施过程中,越来越多区域内的农作物病虫害发生和频率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给地方农业病虫害防治工作带来了非常大的挑战[1]。
秸秆全量还田技术具有两面性,如果能从根本上掌握其发展本质与技术原理,并且进行良好的运用,就能产生积极的作用,但如果没有做好分析指导工作,可能导致最终的运用效果出现负面影响,农业病虫害就是其中一个典型的方面。
传统的秸秆焚烧技术是将秸秆烧成灰烬,然后直接就地留在土壤中,土表温度等参数不会发生明显改变,因此那些在冬季寒冷条件下难以存活及孵化虫卵的害虫就很难对来年开春后的土地耕种及农作物生长等产生威胁。而秸秆全量还田后,厚厚的秸秆覆盖在土地表面,在冬季寒冷时不仅起到了保温作用,而且在其转化为有机质和无机质的过程中也会散发大量的热量,这些热量使害虫在冬眠时一直处于温暖的环境之中,不仅提高了成年害虫的存活率,而且提高了虫卵的孵化率,进而增加了农业生产中病虫害风险[2]。
相关专家学者在对这一部分的实际情况进行研究时发现,秸秆全量还田技术水平与害虫等的越冬存活率存在很大关系,即秸秆全量还田技术实施水平越高,害虫的越冬存活率越高。因此,控制病虫害越冬存活率的关键在于根据实际情况合理控制秸秆的掩埋和覆盖情况,以害虫幼虫期的特点为主要根据,制定秸秆还田后病虫害防治的配套措施,从而有效保护农作物生长。
在农作物播种前实施秸秆全量还田可使秸秆慢慢被土地再次吸收,秸秆还可转变为肥沃土壤的有机质,从而帮助农作物更好生长,以提高其产量。但如果在秸秆还田的过程中不注重实际情况,也不对其进行合理部署,那在秸秆逐渐转化为有机质的过程中会出现很多未经过处理的部分残留,而且在转化过程中也会有部分有害物质,如霉菌等出现,这些残留物和有害物质会污染土壤或威胁后续农作物的生长。但对病虫害来说,这些有害的物质不仅不会对其造成影响,反而会促进它们生长和繁殖,使其在田地里长得更快更好[3]。结合相关调查的结果可看出,土壤中秸秆含量较高,是由于大多数农民对气候条件缺乏认知,从而使发病范围一直在扩大,因此相关研究人员在进行土壤分析时,需做好发病面积管控和分析等工作,尽量避免农作物产量减少的情况。
研究人员在对这种情况进行仔细思考和研究后,提出了要以秸秆再次被吸收的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类病原真菌等作为研究对象,对它们分别采取不同的措施,从而改善土壤质量,消灭有害真菌或残留物等。此外,很多农民不了解气候条件、农作物病虫害及秸秆还田之间的关系,导致其在处理秸秆或病虫害初期不能及时找出原因,从而采用了错误的方式,导致不仅没有改善现状反而加重了病虫害的程度。
秸秆焚烧方式沿袭了很长一段时间,基于此种方法的很多病虫害防治方法已经使一些老病虫害得到了控制甚至是消灭。然而随着焚烧方法被禁止、秸秆全量还田方法被推广,难免会破坏之前病虫害防治中的一些条件和基础,进而给了老病虫害死灰复燃的机会。近年来,我国农业研究人员研究了很多老病虫害再次出现的一些案例,如小麦赤霉病等。小麦赤霉病是已经被控制住很多年的小麦秸秆病害,在秸秆还田技术应用后,就有了复发的可能,因此在新的技术下控制赤霉病的发生和蔓延非常关键,否则易造成小麦减产。研究人员在经过很长一段时间的研究后发现,要想改善这样的问题,可在病情控制管理的基础上落实现有控制管理措施,并结合气候变化、流行变化趋势等严格控制防病要求,以提升技术优势[4]。
秸秆还田技术应用是未来我国秸秆处理的主流趋势,同时是响应环境保护政策的主要措施之一。要想达到理想效果,需从技术实施和管理等方面进行合理的规划和慎重细致的思考,充分体现技术优势的同时预防病虫害带来的负面影响。下面在秸秆全量还田技术下,分析防控病虫害不良影响的措施。
在具体的秸秆还田技术中,很多时候会因为初期工作意识和后续管理工作不到位等,导致病虫害问题等的发生。因此,在农作物生长的全过程中,不管是耕地、播种、生长或收获等各流程中,都需要做好相关的情况分析工作,从农作物的实际生长情况出发,结合当地环境、气象等因素综合考虑。如果秸秆没有真正地被土地吸收,残留物就会覆盖在土地表面,在这种情况下农作物种子播后,不能真正地把根系扎到土壤中,在生长过程中就会出现对土壤中的肥料和水分等吸收不良的情况,造成弱苗或脱肥等,从而影响农作物的正常生产。因此,在进行实际的播种前,应先用动力较足的相关机械设备等将土地进行深耕和翻新,将残留在土地表层上的秸秆残留物等彻底压进土壤,做到土碎地平,上虚下实,不仅有利于农作物扎根,同时能够保证土壤良好的透气性及吸收水肥的能力,帮助农作物更加良好地生长发育[5]。
在秸秆全量还田情况下,为实现土壤消毒,并调节土壤酸碱度,防范病虫害风险,可在稻秆粉碎还田后每亩(1亩=667 m2)撒施厌氧性稻秆腐熟剂2~3 kg,并漫过稻秆高度泡田3~5 d,有利于加快稻秆腐熟分解,减少有毒物质沉积到土壤中。在泡田腐熟后,向田内抛洒生石灰和石灰氮,生石灰按每亩施撒50~75 kg 为宜。通过施撒生石灰可加速稻秆腐烂分解,并起到防治病害和调节土壤酸碱度的作用。石灰氮作为一种碱性肥料,在水解过程中产生氰胺和双氰胺,均具有消毒、灭虫、防病作用,可有效防治青枯病、立枯病、根腐病及锈病等病害,并可有效防治和杀灭地下害虫和根结线虫,施撒生石灰和石灰氮后进行深耕深翻,3~5 d 后即可进行水稻移栽或下茬作业。
我国是农业大国,划分了多个农作物种植带,包括玉米、棉花、水稻及小麦等。不同的地域条件、居民生活习惯及气候资源等都会对地区内主要栽种的农作物产生影响。伴随着秸秆全量还田技术的普及和推广,农作物栽种区域的划分受到一定影响,农业部门相应地也作出了一些改变。农作物种类的选择在很大程度上不仅要保证产量,同时需要在生产过程中逐渐培育出品质高且稳定的良种,从而在未来的农业生产中能够占据有利的地位。因此,根据实际的地区情况选择合适的农作物品种就显得尤其重要,解决好可能出现的所有隐患,保证选择的农作物发挥最大作用。在选择农作物种类时,要关注以下2 方面问题。
1)做好安全性、有效性和经济性分析工作,获取全方位的数据,根据具体情况客观地了解农作物种类,选择合适的农作物。安全性主要指选择的农作物要能够在当地保持安全生长速度及规模,不能侵略式的生长,破坏当地生态体系平衡。有效性主要指选择的农作物种类要能够在栽种过程中真实地起到提高产量、简化农作物管理步骤及提升种植区域内的农业综合实力等作用。经济性主要指选择出的农作物种类还要具备足够的经济价值,农业作为我国重要的经济支柱产业,仅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是不够的,还需要能够创造足够的经济价值。经济类的农作物种类很多,可根据地区特点和经济发展计划进行选择,有条件的还可与当地经济特色进行结合,实现农业经济一体化,使农业和经济发展相辅相成,互为根基,帮助城市经济更好地发展。
2)及时跟进病虫害防控管理。要想真正将农作物的优点发挥出来,就需要在后续种植时及时将病虫害防控的管理提上日程,确保农作物正常生长,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病虫害的防控可从多方面进行,如土壤消杀、喷洒农药等都是控制病虫害的有效途径,但在使用时需仔细辨别和规划各项流程,将力度和深度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防止力度过轻或力度过猛而造成病虫害消杀不彻底或对农作物造成不必要的损伤等[6]。例如,针对水稻多发的二化螟、稻飞虱、稻纵卷叶螟及稻瘟病等病虫害,可采用抗性品种、生物农药、灯诱及生物天敌等综合防治技术相结合模式。针对稻田栽植大豆、芝麻和茭白等植物,为病虫害天敌提供食料、替代寄主和庇护场所。通过合理选择和采用病虫害防治手段并加强防控管理,可显著减轻病虫害发生为害。
病虫害的防治过程中仅依靠物理手段是不够的,必要的化学防治是有效控制病虫害,降低其对农作物伤害程度的重要手段和方法。目前,主要的化学防治手段包括种子包衣、药剂拌种等形式,在这个过程中需合理控制化学药物的种类和用量,使其发挥最大的作用。种子包衣等手段由原先的大范围使用化学药物改变为在种子内部或种子之间使用药物,减少了农药的使用量和范围,有利于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使用化学药物过程中需注意2 方面。1)科学合理控制化学药物用量,在国家允许的化学药物中进行选择,并且浓度和喷洒方式都要符合规定,否则可能会对农作物造成伤害,降低农作物产量。2)采用新型设备。新型设备可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人工的影响,避免人工操作的误差,保障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的效果,保证用量的同时减少药物挥发对环境和人体的影响。
秸秆全量还田技术对我国环境保护及农业生产发展具有重大意义,要想进行大范围的推广应用,必须解决与之相关的病虫害问题,并充分发挥技术优势使农业生产更上一层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