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才振兴助推乡村振兴发展探讨

2023-01-04 08:06:15豆红梅
南方农业 2022年8期
关键词:人才农村发展

豆红梅

(中共西和县委党校,甘肃西和 742100)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关键,强调要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1]。推动乡村人才振兴,应把人力资本开发放在首要位置,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要推动各类人才形成合力,为农村发展作出贡献,保障乡村振兴顺利推进。乡村振兴要注重推进人才振兴,人才振兴是落实“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的推动力量和重要保障。因此,要紧紧围绕乡村人才建设,助力乡村振兴发展。

1 人才建设的意义

1.1 保障农村工作顺利运行

乡村振兴是一项复杂和艰巨的系统工程,人才激励性不强会导致人才匮乏,使大批人才与农业农村相脱离,到城市寻找发展机遇,这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农村人才的数量。建立切实可行的人才保障机制,可以使农村工作平稳运行和发展。

1.2 提高农村干部队伍整体素质

农村干部队伍的能力和整体素质影响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效果。合理科学的乡村人才机制,包括选拔、培养、管理、任用、考核和待遇等一系列机制,能优化农村干部队伍结构,增强农村干部岗位的吸引力,使农村干部能够全身心地投入自己的工作。同时,通过各种能力提升培训,提高管理水平,增强责任意识,提升农村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和能力,调动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其成为乡村振兴的中坚力量。

1.3 为乡村人才引进和培养提供条件

实施乡村振兴需要优秀人才的支撑,包括管理、科技、医疗卫生、文化和教育等各类人才,到基层农村地区干事创业。从部分农业农村地区发展滞后、人才匮乏的现状来看,客观上需要继续引进和培养人才,营造创业良好环境,吸引更多人才投身乡村振兴,为推进农业农村发展不断注入新生力量。在引进人才的同时,挖掘本土人才,吸引农村外流人才回乡创业,激发人才勇于创新和敢于实践的精神,发挥示范带头作用,形成比较稳定的农业农村建设人才。还可以吸引更多高校、技校和有志于农业农村发展的建设人才到基层农村发展,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带动农民致富。

1.4 增强人才队伍工作的责任感

乡村振兴离不开人才振兴。做好“三农”工作,要体现农民的主体地位,更好地发挥他们的带动作用。因地制宜培养更多乡村人才,推动乡村人才振兴,引导各类人才投身乡村建设,为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提供新动能。2022 年2 月22 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做好2022 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发布,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确保农业稳产增产、农民稳步增收、农村稳定安宁提供了根本保障,提出了一系列有关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的激励政策,能够充分调动人才队伍工作的积极性,更进一步增强人才队伍工作的责任感[2]。

2 乡村人才振兴的参与主体

人才有一定的专业知识,掌握一定的专门技能,能够发挥主观能动性,进行创新性劳动,是能力和素质都较高且对社会作出贡献的劳动者。实施乡村人才振兴,应主要抓好以下5 类人才主体队伍建设。

2.1 村干部

实现乡村振兴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发挥党建引领作用,解决“三农”方面存在的问题。在农村,村干部为乡村振兴发挥了组织和带头作用。村干部是落实党的农村政策的骨干力量,肩负着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及组织实施和带动村民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任务。当前,为给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奠定更好的基础,在抓好乡镇干部队伍建设的同时,更要重视村干部队伍建设。

2.2 新型农民

新型农民是有文化、有技术、会经营管理的现代农业从业者,是乡村振兴的“生力军”。通过建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加大力度发展家庭农场,培育专业大户,同时培训农业合作社负责人和农业企业经营者,为产业兴旺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2.3 乡土文化人才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有近9 亿人生活在农村。为了农村的和谐发展,建设高素质的农村文化人才必不可少。农村文化人才为文明乡风的传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文明乡风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和有力保障。在农村文化生活中,通过书法、绘画、演奏、演唱和舞蹈等艺术表现形式,弘扬社会正能量,体现良好的、积极向上的农村社会风尚,充实农民的精神生活,展现农民的精神风貌,提升农村社会文明水平。

2.4 农村服务人才

在农村的教师、医疗卫生人员、协会组织负责人、金融服务人才、中介服务、经营人才和科技服务人员等都是农村服务人才。农村服务人才是服务于“三农”工作的专业人才,对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起到了联系、协调和促进作用,为农村农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2.5 乡贤

乡贤是集品德和才学于一身、有名望、热心为乡村公益付出并为乡人推崇敬重的人。原任村干部,退休返乡的老党员、老干部、老教师和荣归故里的老板等都是乡贤人才的主体[3]。乡贤具有较高的文化素质,比较熟悉当地的文化,是引领乡村文化和完善基层社会治理体系的重要力量。在农村人才队伍建设中,要善于发现和重视乡贤人才,凝聚人心,充分发挥他们的示范带动和促进农村社会和谐稳定的作用。

3 存在的问题

在乡村人才振兴过程中,依据各地实际实施不同措施。通过引进人才、培养人才、合理运用人才及管理人才,提升人才能力素质,增强人才创新活力,改善人才工作环境,推进人才发展,但依然存在一些问题。

3.1 人才规模偏小

随着我国在各方面的快速发展,城乡发展出现很大差距,城市的发展速度较农村要快很多,尤其是大型工厂和企业、建筑业等对劳动力的需求极大。为了增加家庭收入,许多年富力强的农民选择到城市务工,使得农村劳动力出现了短缺现象。同时,由于我国广大农村生产力水平低下,发展的条件有限,又缺少合理的人才引进机制,很多高学历的人才不愿意在农村工作,使得部分农村地区人才更新速度较慢。再从乡村人才队伍看,一些乡村人才由于年龄较大,在接受新知识、新事物及眼界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乡村人才规模偏小,造成在开展各项工作、落实各项政策方面都缺少人才保障。

3.2 农村教育质量不高,限制了人才的成长和培养

在大多数农村地区,青少年是乡村振兴发展最主要的人才资源,他们对当地的风俗习惯及发展情况都很熟悉,但受生活条件的限制文化环境的影响,没有形成良好的成才环境。应提高当地人发展家乡的愿望,大力支持当地人参与乡村振兴发展中。自九年义务教育制度实施以来,农村青少年受教育的广度增加,普及了基础教育,但是教育的质量不够高,导致能够接受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的人数较少,主要有2 方面的原因。1)在很多农村学校,基础教育硬件设施配备比较齐全,但师资力量有限,导致当地的教育质量提高难度较大。2)相对于城镇家庭对教育的重视度来看,农村家庭受经济条件的制约和思想观念影响,重视度不够高,家庭教育效果不明显。

3.3 人才外流

在我国部分农村地区,存在人才外流现象。1)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及人们思想观念的深刻变化,再加上部分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医疗条件等较差,导致农村人口的流动性很大,许多人选择到大城市找工作。同时,受农村生活环境的影响,很多乡贤选择到大城市或小县城生活。2)对于后备人才队伍,国家很关注。考虑到广大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积极鼓励高校毕业生参加“三支一扶”“特岗教师”“大学生村官”考试,在各地政府的积极组织下,广大高校毕业生通过考试,合格后到农村去工作,为农村的经济、教育、医疗事业发展等作出贡献,也为农村发展输送了大量的人才。但这3 类人员服务期满后,可以进入市场自主择业,有留在本地就业的,有重新选择就业的,一部分人选择进城或到异地工作,这就造成了农村人才的流失。

3.4 缺乏有效的人才管理措施

农村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的支持,因此需要做好人才管理。完善的人才管理机制,为人才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保障作用。在人才管理机制方面,没有形成具体的管理办法,管理措施不到位,农村人才示范带动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有效的激励机制,能够调动人才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我国大多数农村地区,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农村人才的优惠政策落实不到位,很难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4 对策建议

4.1 重视基层干部队伍建设,进一步扩大人才规模

基层干部对国家政策的了解比较透彻,是党的方针政策的执行者和传达者,掌握着当地的资源禀赋、发展情况等。因此,要激发广大农民实现乡村振兴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就要发挥基层干部的重要带动作用。当前,加强基层干部队伍建设,就要增强基层干部贯彻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自觉性,强化依法办事的能力。广大农民是乡村振兴的参与者,但农民的文化水平对乡村振兴的顺利实施有影响。要根据实际发展情况,大力培养新时期的新型农民,尤其是年轻的优秀人才,既掌握一定的农业知识,又熟悉当地的情况,责任性也比较强,使新型农民在推进乡村振兴中贡献力量。政府也要重视人才引进,制定政策,创造条件,改善发展环境,为引进人才提供便利条件,进一步扩大人才规模。

4.2 重视农村基础教育

经济的发展和教育的质量密不可分,经济发展程度高,对教育的投资大,教育质量就高,同时高质量的教育在一定的程度上能够促进经济的发展。乡村振兴要把教育事业放在突出位置,重视人才的培养[4]。要重视学校基础教育,改善学校办学条件,注重教师教学方式和方法的改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受教育者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广大的农村有着庞大的学生群体,提升教学质量,能将这些学生培养成才,还能吸引他们学成后投身家乡建设,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根据实际情况,可以引进优秀的人才,传授专业知识和经验,补齐教育方面存在的短板,做到人才培养不断层,为人才的稳定性、持续性培养打下基础,为乡村振兴提供更加可靠的人才力量。

4.3 引导人才有序流动

针对目前我国广大农村地区存在的人才流失问题,要引导农村人口有序流动,制定合理有效的人才流动机制。抓住乡村振兴战略的机遇,利用已有的资源优势及劳动力优势,发展乡村地区经济,同时实现乡村产业的协同发展,为乡村人才发展创造有利条件。对于年轻人才,要做好思想引导,按照实际需求尽可能留在农村,为农村发展作出贡献。而对于乡贤,要鼓励其回乡,利用渊博的学识和丰富的经验,在实施乡村振兴进程中发挥作用。

4.4 加强人才管理

在人才管理方面,要根据当地实际建立人才管理机制。要重视各项培训工作,推进人才培养。乡村振兴既要注重培养农业技术管理人才,又要注重乡土专家等乡土人才的培养[5]。要把培养当地人才与外来人才有机结合起来,畅通人才回流渠道。鼓励在外创业的人才回到家乡发展,也要发挥当地人才的优势,充分调动当地乡土人才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加强乡土人才的培养可以通过聆听专家讲座、现场教学和外出学习等方式进行特色农业、现代农业等方面的知识技能培训。通过举办培训班,让大批农户学习知识和各种技术,解决生产中遇到的难题,提高乡土人才整体素质,激发推进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在乡村形成一批致力于农村发展的新型职业农民、农村专业技术人才、致富带头人等各类适应农村发展需要的人才,为乡村振兴的推进提供人才保障。

猜你喜欢
人才农村发展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今日农业(2022年1期)2022-11-16 21:20:05
人才云
英语文摘(2022年4期)2022-06-05 07:45:02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今日农业(2021年21期)2022-01-12 06:32:04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中国核电(2021年3期)2021-08-13 08:56:36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商周刊(2018年13期)2018-07-11 03:34:10
留住人才要走心
商周刊(2018年10期)2018-06-06 03:04:09
“人才争夺战”
商周刊(2018年10期)2018-06-06 03:04:08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华人时刊(2017年21期)2018-01-31 02:24:01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北方交通(2016年12期)2017-01-15 13:52:53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
汽车零部件(2014年9期)2014-09-18 09:1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