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梦颖 赵燕杰
摘要: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马克思主义社会历史理论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新时代,深入探讨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全面认识其主要内容,正确理解其基本特征,能明确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当代价值。文章从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主要内容、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基本特征、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当代价值等方面,对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及其当代价值进行探讨。
关键词:高校;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当代价值
中图分类号:G411;G6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2)36-0045-04
文化是社会有机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一定的动态效应,它是人类与生俱来的固有本性,是人区别于其他存在物的重要法则。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文化的繁荣对一个国家的发展与进步而言,已经变得越来越重要。一个国家如果没有强大的文化支撑,那么它将很难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本文对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及其当代价值进行探讨。
总体来看,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中的“文化”概念具有以下三重含义。
1援文化的形成和发展是一个历史过程
文化作为一种社会政治的精神现象,其形成和发展取决于特定的社会政治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并与之相适应。同时,在一定条件下,文化对社会政治生活以及社会经济基础都具有促进或者阻碍的能动作用。在现实性上,文化对于社会政治生活和经济基础的能动作用是通过掌握了文化的人来实现的。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节选本)中指出:“以一定的方式进行生产活动的一定的个人,发生一定的社会关系和政治关系。”文化只能在人类身上得到表现,从事生产实践活动的“社会的存在物”是现实的人。人类通过对自然劳动实践的利用和改变,不断地累积着对自然和社会的认识,创造了丰富灿烂的文化。因此,在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被文化影响着的同时,人类的所有文化成果也都應该放在社会历史进程的生产实践活动中加以审视。
一方面,社会存在给文化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物质来源与实践基础。文化生产活动会受客观环境及条件等多方面因素的限制,随着社会劳动开始在脑力和体力劳动之间进行的分工,一部分人专门从事精神文化生产活动。因此,可以说,一定的社会存在所提供的物质来源和实践活动为文化生产提供了社会历史条件的基础,从而使物质生产活动得以正常进行。因而,从原始自然形态到文明社会形态的文化都具有社会属性和历史属性。另一方面,文化的生产活动具有相对独立性,文化的产生和发展反映着一定社会历史时期内人类关于自然、社会以及自身的观点与看法,体现了人类意识作用于客观世界的对象化活动的结果。文化在反映现实社会存在的同时,不仅具有历史继承性,还具有按照自身发展规律存在和发展的独特性,主要表现在文化的发展水平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未必同步,文化的发展水平与社会政治生活发展水平往往也不同步。概言之,文化体现着人类社会在不同历史时期的需求和创造力,代表着通过物质、精神活动所创造的全部成果。同时,也反映了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中人类社会发展的整体状况。
2.文化的本质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
马克思、恩格斯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视角出发,通过生产生活实践透析了文化的本质是人类“类本性”的高级体现。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指出:“有意识的生命活动把人同动物的生命活动直接区别开来。”这表明,人具有超越动物的主观意识,这也是人区别于其他存在物最根本的特征,而文化也正是人在本性创造过程中的结果。因此,历史具有属人的特性,存在于历史发展中的文化也具有属人的特性,这也就是文化最为本质的规定性。马克思在对文化的唯物论解释中,科学地阐明了文化是随着人类活动的变化发展而变化发展的,两者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马克思认为,人类作为文化的特定主体,在生产实践的过程中创造了文化,文化显然已经成为了人类能力的独特体现,同时也是人之所以能够成为人的重要特征。可见,文化是人类生产实践活动的产物,人的社会生产就其最终目的而言就是在进行精神生产。因而,文化的核心本质就是人化,必然会被赋予人的行为方式。
马克思、恩格斯在明确了文化本质的基础上,从广义和狭义两个层面对文化的含义做了更深层面的划分。人类的历史,总的来说就是一部在不断发展着的文化史。因此,广义层面的文化,是一种人类在发展过程中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所呈现出来的文明形态。狭义的文化是指社会的意识形态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架构,它主要表现为科学、艺术等上层建筑领域中纯粹的精神意识、思想观念。尽管文化被马克思、恩格斯区分为广义和狭义两个层面,但就现实意义而言,他们更多是从广义的社会生活、文明形态的角度来使用文化概念。这也是为什么在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中,出现“文化”这一词语的次数并不是很多,更多的是出现“文明”这一概念。
3.文化的价值目标是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
文化是由人创造出来的,同时它又会反过来塑造人。文化是人类进行物化活动过程中的产物,其意义不仅仅在于满足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需要,最主要的是能够提升人类的精神文化水平。
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提倡要想最终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人就应该成为自己的主人,应该从自然和社会的关系中解放出来。那时的马克思就深刻认识到满足人的需求的重要性,必须从人的本体论角度出发,不仅要充分满足人的物质需要,还要满足人更高层面的精神追求。因此,要真正满足人的精神文化需求,建设以人为主体的先进文化,首先就得尊重人类的劳动创造,然后注重提升个人自身素质和文化水平,最终才能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马克思认为,人类在逐渐摆脱奴役和压迫、拥有独立人格,最终实现人的个性自由发展的过程中实现全人类的自由而全面发展。只有到了共产主义社会,所有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才是真正属于个人的,每个人都会利用自己的闲暇时间来自觉地接受科学、艺术、文化的熏陶。在这样的理想社会状态下,每个个体都是无忧无虑谋求自身的发展,不受任何限制的。每一个个体也真正成为自己的主人,实现了对人的本质的真正占有,从而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文化是人类社会在不同发展阶段中的产物,文化的表现形式随着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物质资料生产的不断更新而发生相应的变化,这也使得文化在发展过程中呈现出以下不同的特性。
1.科学性
在人类思想史上,就科学性和影响力而言,没有任何一种思想理论能够达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高度。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反思总结实践经验,吸收人类社会的最新成果,最终创造性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作为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也必然具有科学性。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是在批判以康德、黑格尔、费尔巴哈为主要代表的德国古典哲学家们的文化理论基础上形成的。在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形成之前,黑格尔神秘化的文化理性主义和费尔巴哈抽象化的文化人本主义都对马克思在文化问题上的理解产生过深远的影响。在黑格尔那里,他认为万物的本源与内在本质是先于自然和人类社会的永恒实在。他把这样的“绝对精神”作为其理性主义文化理论的主体。费尔巴哈作为人本学和人本主义的奠基人,虽然强调了“人的本质”的重要性,但是却忽视了人作为能动的主体及其生产劳动实践的重要性,使其文化理论陷入了困境。马克思批判地吸收了黑格尔、费尔巴哈的文化思想,他指出“历来的观念的历史叙述同现实的历史叙述的关系。特别是所谓的文化史,这所谓的文化史全部是宗教史和政治史”。马克思认为,文化产生的现实根源是现实的人及其生产实践活动和物质生活条件,文化的本质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它的产生和发展是一个社会历史过程。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不是封闭的教条主义,它随着时间的推移在不断丰富和发展,无论对于后来的马克思主义者的理论研究还是国家的发展建设方面,都是科学的理论指南。
2.实践性
文化的实践性特征,与前文论证的文化的本质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这一结论密不可分。文化作为人类生产实践活动的产物被赋予了人的行为方式,也就是說文化实践是人类的独有及特有方式,人类的生产实践活动是文化最基本的表现形式。作为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最显著特征的实践性主要体现在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不是一成不变的教条,也不是解释文化现象的纯粹理论,而是服务于人民实践活动而不断自我完善和更新的理论。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实践性特征主要体现在文化的发展过程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文化只有不断地进行自我更新和逐渐完善才能在历史洪流中传承和发展。文化根植、发展于人们的生产生活中,是客观物质世界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文化的动态发展过程是随着客观物质世界的动态变化而变化发展的,只有在实践过程中剔除粗鄙地继承文化,才能不断适应变化发展的物质世界,从而形成科学的文化理论。因此,人们应当在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实践的理解中来深刻把握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独创性。
3.阶级性
马克思是无产阶级革命实践的理论导师,他所创造的理论体系集中反映了无产阶级、广大人民群众的价值诉求,代表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在无产阶级社会中,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无产阶级文化的核心指向,文化由广大的无产阶级人民群众创造,是人民大众共有的精神财富,因此文化成果也由人民群众共同享有。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节选本)中提到“统治阶级的思想”时,指出“支配着物质生产资料的阶级,同时也支配着精神生产资料”。由此可以看出,马克思认为每个时代中,占统治地位的都是统治阶级的思想。马克思在其诸多经典著作中都曾批判资产阶级研究者谈论脱离阶级的纯粹性文化,认为部分研究者刻意回避资产阶级的剥削行为,从本质上讲是为资产阶级及其根本利益服务的,这本身也是一种阶级性的体现。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资本家们对资本及私有财产有着非常强烈的占有欲,追求物质财富成为他们的唯一目的。只能拿着微薄薪资却还从事非人劳动的无产阶级,与之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下,相同阶级的文化也由此产生了差别,主要原因就是由于他们所处的经济阶级的关系不同。因此,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首要属性特征便是代表不同阶级利益需求的阶级性。
文化作为人为的现象,突出的特征就是其所存在的价值内涵。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与马克思的其他理论一样,不仅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而且有着不可忽视的时代价值。
1.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是人类文化理论的科学依据
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是文化理论领域中宝贵的思想资源,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就是最具有典型性的代表。它就是在充分吸收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思想精华、融入中国社会发展的优秀文化思想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并且是适应中国社会发展的优秀文化思想。无论是新中国成立之初,毛泽东同志的新民主主义文化理论和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理论,抑或是新时代背景下,一系列关于文化问题的重要论述,所有的理论成果无一不是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实践相结合的时代产物。
在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中,马克思、恩格斯站在辩证唯物主义的高度,对人类文化展开了深刻的思考和探索。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还从实践论的立场来确定文化的社会历史方位,从社会历史运行的内在机理和内在驱动力中来揭示文化的重要作用。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自形成以来,就因其经得住历史和人民的检验而在国际范围内广受青睐,并对当代社会的文化发展具有很强的指导效应。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是具有鲜明辩证唯物主义特征的文化理论,极大地丰富了人类文化理论领域的宝库。
2.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是实现人类自由而全面发展的价值引领
当前,一些非马克思主义的社会思潮时常涌现,这些非主流社会思潮很容易给人民群众带来思想上的困惑。因此,要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人民群众的认知水平。只有正确的思想文化观念,才能真正指引社会的发展。
正如前文所述,文化发展的先进方向与人的发展方向具有一致性。人类在寻求自身发展过程中推动着人类历史文化的创新与发展。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正是在指导着人民群众通过劳动不断展开对整个文化世界的创新创造,使得人的生活世界也在不断焕发出新的生机活力中展现人的存在的普遍意义。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肯定文化是人在追求和创造价值实践活动过程中产生的,它以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为归旨。文化的价值不断实现过程就是人的自由性不断全面、充分发展的过程。就价值意义而言,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推动了人的自由性不断走向全面而充分的发展,是具有强烈的人道主义现实关怀的理论。
3.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是我国文化建设的行动指南
正因为有了这样一种包含深刻文化理论理解的马克思主义社会历史理论,才有了后来列宁所领导的俄国十月革命以及中国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践行。所以说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具有先进性,我国的文化发展能够如此繁荣正是得益于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有效指引。在当代的文化建设中,我国不仅要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积极的指导作用,还要依据现阶段历史发展的特点,立足于自身文化发展的实际情况,不断开创文化发展的新起点。
文化自信的提出是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中国化最新阶段的创新性成果,它对中国的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和促进作用。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在谈到新时代的文化建设时强调:“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没有高度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也就是说,文化自信能使全国人民树立科学的思想意识,能使人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从而使人产生饱满的热情和顽强的毅力,战胜重重阻碍和艰难险阻,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概言之,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是当今时代背景下指引我国文化建设的最佳行动指南。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基本内容并结合中国文化发展的实际,充分利用其当代价值,能够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实现中国梦奠定重要基础。
总之,文化是一个国家的精神脊梁,是凝聚人民群众向心力、获得认同感和归属感的重要因素。任何一个社会的生存和发展,都必须要有社会普遍认可和凝聚社会共识的优秀文化。因此,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过程中,广大师生必须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指导地位不动摇,整体领悟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内在思想意蕴,建立起主脉清晰的脉络框架,认真研究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基本内容、基本特点以及当代价值,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具有其他文化理论所不可比拟的理论广度和价值深度。要结合中国的新时代背景,找到真正适合中国的文化发展道路,重视文化软实力建设,制定文化强国战略,进而有效提升综合国力,最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2]中共中央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3]中共中央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4]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
Research on Marxist Cultural Theory and Its Contemporary Value
Xia Mengying, Zhao Yanjie
(College of Marxism, Northeast Electric Power University, Jilin City, Jilin Province, Jilin 132000, China)
Abstract: Marxist cultural theory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Marxist theoretical system, which occupies an important position in Marxist social and historical theory. In the new era, a thorough discussion of Marxist cultural theory, a comprehensive understanding of its main contents, and a correct understanding of its basic characteristics can clarify the contemporary value of Chinese Marxist cultural theory. 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Marxist cultural theory and its contemporary value from the main content of Marxist cultural theory, the basic characteristics of Marxist cultural theory, and the contemporary value of Marxist cultural theory.
Key words: universities;marxism;culturaltheory;contemporaryvalu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