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湖南省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
湖南省农业农村厅党组书记、厅长 袁延文
湖南坚决扛稳粮食安全重任,将高标准农田建设作为巩固提升粮食产能的根本举措,在农业农村部大力支持下,按照“五化五新”思路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为“端稳端牢中国粮、做优做香湖南饭”筑牢基础。截至2021年底,全省建成高标准农田241万公顷;年度粮食总产量3074.5万吨,创近6年新高;2021年度高标准农田建设获国务院真抓实干督查激励。2022年,全省计划建设高标准农田30.7万公顷,前8个月已建成24.04万公顷,占年度任务的78.39%。
一是高位推动。湖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高标准农田建设,主要领导实地调研督导,分管领导经常研究调度,将高标准农田建设列入全省十大重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并纳入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省政府真抓实干督查激励、乡村振兴考核等重要考核内容,对省政府真抓实干督查激励县,按中央和省级财政年度农田建设资金的5%予以奖励,推动形成各级党委、政府齐抓共管的良好格局。二是统筹整合。省级层面将中央预算内高标准农田投资及建设任务进行统筹,真正实现了规划布局、建设标准、组织实施、验收考核、上图入库的“五统一”管理。三是突出重点。把提升粮食产能作为首要目标,重点布局在永久基本农田、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将任务向产粮大县、双季稻区和制种基地县倾斜。
湖南省农业农村厅会同湖南省财政厅下发建立健全农田建设多元化投入机制的通知,鼓励引导各地撬动多元投入,预计2022年每667平方米投入在2200元左右。一是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出台《关于调整完善土地出让收入使用范围优先支持乡村振兴的实施意见》,明确将高标准农田建设作为土地出让收入资金使用的重点范围。湖南省财政将高标准农田建设作为支持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要方向,按每667平方米600元安排预算,2021年和2022年平均安排资金27.6亿元。将市县财政投入作为资金分配、激励评价的重要因素。2021年,市县共投入财政资金10.3亿元用于高标准农田建设,2022年预计投入将超过11亿元。二是加大投融资创新力度。发挥政府投入引导和撬动作用,创新支持方式,依托土地流转机构、国有企业、村级组织、新型经营主体等连片流转土地,充分利用新增耕地指标、土地流转溢价、租金等收益作为质押贷款,吸引中长期信贷资金投入。2021年,全省共撬动金融和社会资本投入15.5亿元,2022年预计撬动18亿元以上。如安仁县由村级组织集中流转土地,依托国有平台公司在完成2022年年度任务1833.3公顷之外,融资2亿元建设4000公顷高标准农田,每667平方米投资在3000元以上。近期,湖南省拟订了高标准农田建设创新投融资方案,在落实财政投资标准基础上,通过先建后补、贷款贴息、新增耕地指标交易收益奖补等方式,吸引市场主体投资,撬动金融贷款投入高标准农田建设,将每667平方米投资标准提高到3000元以上,以此模式2022年力争完成6.7万公顷。三是加大整合支持力度。积极发挥农业项目引导作用,统筹可用于农田基础设施建设相关的农业特色产业园等农业项目资金2亿元,引导新型经营主体参与农田建设投资。
每年打造100个高标准农田示范区,每667平方米投资达3000元,分区域推进田块整治,开展耕地质量提升、智慧农业、绿色农田和数字农田建设等示范。在平湖区,以“规模化、智能化”为导向,实施小丘改大田,示范推广智慧农业新技术;在丘岗区,以“机械化、标准化”为导向,局部挖高补低、调整田型、修筑田埂,配套地力提升、节水灌溉、田间道路等工程;在山区,以“生态化、田园化”为导向,实行小田和梯田整治相结合,配套建设土壤培肥、小型水源及农田防护等工程。示范区建设,有效提升了农业的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水平,对抛荒耕地治理、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升起到了明显促进作用,达到了建一片、成一片、示范带动一片的效果。
一是建好制度机制。建立健全农田建设项目管理、资金管理、竣工验收、建后管护、评价激励等制度办法,深入开展“农田建设百日大会战”“工程质量年”活动,推行“政府监督、专业监理、群众参与”的三位一体监管模式,强化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质量管控。二是把好关键环节。在工程设计方面,分区分类编制农田建设工程设计典型图集,提高设计实用性、标准化水平;在工程招投标方面,制定《湖南省农业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投标管理办法》,编制农田建设工程施工电子招标投标示范文本,全面实行电子化招投标,做到公开公平公正;在工程施工方面,推行人脸识别电子考勤,加强对施工单位主要人员的履责管理,严格实施环节管控,严把工程质量关。三是防好风险隐患。与各级纪检监察部门协同联动,组织开展全省高标准农田建设专项监督检查,大力整治违规串标围标、转包分包等行为,通过第三方监管、全过程造价咨询、跟踪审计等方式加强监管,确保项目资金规范运行。开展已建项目“排查整改”和安全生产“大排查”行动,发现一起整改一起,及时消除隐患。
一是通过财政投入引导管护。湖南省财政每年安排1000万元管护资金,引导市县财政建立管护资金投入保障机制,对高标准农田建后管护给予适当补助,调动受益主体参与管护的积极性。二是通过模式创新促进管护。探索建立“保险管”与“自主管”相结合的长效管护机制。“保险管”就是开展工程质量保险试点,引入保险公司对工程质量提供全过程风险保险,完工5年内如出现质量问题由保险公司负责理赔;“自主管”就是在高标准农田建设前后的流转差价中,提取一定比例用于后期管护,明确由经营主体落实管护责任。在2022年遭遇严重干旱情况下,大部分高标准农田管护得当,较好发挥了保水、蓄水、节水作用。三是通过用途管制强化管护。将高标准农田纳入最新土地利用现状图,实行“一张图”管理,明确要求新建高标准农田全部用于粮食生产,以粮食稳产高产为目标,从选址、设计、实施、验收、评价等全环节严格把关,强化用途管控,给予特殊保护,确保长效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