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鸿斌
(漳浦县中医院外科,福建 漳州 363200)
研究表明,加强对乳腺癌化疗患者护理干预,可稳定病情,能够缓解化疗不良反应,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但常规护理效果不理想,与预期的护理目标有一定的差距[1]。有研究指出,进行睡眠护理和认知行为疗法,可改善患者睡眠质量,能够强化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大大提升了患者依从性[2]。基于此,本文于本院2020年3月至2021年3月收治的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中,随机选取5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两种护理干预方式产生的作用和效果。
1.1 一般资料 随机分组,观察组(n=29),年龄28~63岁,平均(46.85±4.12)岁。对照组(n=29),年龄30~62岁,平均(45.71±3.89)岁。纳入标准:①均接受乳腺癌化疗干预者。②意识清楚,能够配合研究的开展。③无精神系统疾病。排除标准:①中途退出本研究者。②肝肾功能不全者。③有过敏史者。所有受试者临床资料对比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符合医院伦理委员会规定,患者家属了解研究内容,积极配合,自愿签署了知情协议。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为患者提供常规护理,如健康教育、心理护理、饮食管理、用药指导等。
1.2.2 观察组 对患者的睡眠护理干预方法同上,并联合认知行为疗法进行干预,旨在提升患者的睡眠质量,具体方案如下。
1.2.2.1 睡眠护理 基于环境层面的优化和管理,保持病房环境清洁、干净,定期消毒灭菌,保持一定的通风和光照,加强对探视秩序的管理,避免引发患者情绪波动,稳定患者心境,保证良好的睡眠;在病房播放舒缓、助眠音乐,引导患者闭上双眼,冥想美好的事物,快速放松肌肉,进入睡眠状态,从而进一步增强化疗效果;夜晚,将灯光调至暖光档,营造适宜睡眠的氛围,创造高质量的睡眠条件。
1.2.2.2 认知行为疗法 ①认知教育:开展全面的健康教育,系统化讲解疾病发病机制、诱发因素、化疗方案等,提高患者病情知晓率;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回答患者提出的疑问,消除患者的疑惑。②增加巡视频次,检查管道有无弯折、扭曲、堵塞情况,使用生理盐水冲洗管路;加强皮肤护理,检查有无皮损情况,如红肿、疼痛等。③使用温和的语气与患者沟通和交流,增强患者的安全感和信任度,拉近与患者之间的距离,帮助患者将身心状态调节至最佳。④自我探索:引导患者正视自己的病情,纠正患者错误思想,帮助患者树立健康观念,告知患者自我护理管理技巧,不良情绪排解方式等。⑤行为干预:重视患者睡眠状态,引导患者冥想,放松身心,保持肌肉相对的放松,指导患者正确换气,促使患者放松全身的肌肉,促使患者更快入睡。同时,加强生活方面的指导,叮嘱患者勤换洗衣物,保持皮肤干燥、清洁,避免交叉感染,纠正不良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叮嘱患者要戒除不良嗜好;在饮食方面,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制订科学的饮食方案和计划,维持机体水电解质平衡。
1.3 观察指标
1.3.1 评价两组干预效果 显效:患者肿瘤基本消失;有效:肿瘤变小;无效:未达到上述标准或病情严重者。
1.3.2 评价两组睡眠质量 评价内容为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障碍、睡眠效率,主要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问卷进行评估,总分21分,分数越高则提示患者睡眠质量越差。
1.3.3 观察两组生活质量发生的变化 采取生活质量测量量表进行评价,各项满分为100,分数越高生活质量越高。
1.3.4 评估患者心理状态与认知功能 使用焦虑、抑郁评分量表评估患者心理状态,分值越高,说明患者负面情绪越严重。认知功能评分越高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率(%)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表示。P<0.05视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干预效果对比 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有效性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干预效果对比[n(%)]
2.2 两组睡眠质量对比 治疗后,观察组睡眠质量好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睡眠质量对比(分,)
表2 两组睡眠质量对比(分,)
2.3 两组生活质量对比 治疗后,观察组生活质量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生活质量量对比(分,)
表3 两组生活质量量对比(分,)
2.4 两组心理状态评分对比 治疗后,观察组心理状态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两组心理状态评分对比(分,)
表4 两组心理状态评分对比(分,)
2.5 两组患者认知功能对比 治疗后,观察组认知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5。
表5 两组患者认知功能对比(分,)
表5 两组患者认知功能对比(分,)
乳腺癌在临床上很常见,发病群体也逐渐倾向于年轻化趋势,严重威胁到女性健康[3]。研究发现,乳腺癌发病机制相对复杂,考虑与环境因素、遗传、情绪等多因素均有相关性,发病年龄集中于40~60岁,尤其是绝经后妇女。此类疾病发病部位多在乳房腺上皮组织,损害女性身心健康[4-6]。疾病典型症状表现为有乳房肿块、泌乳障碍、胸痛、水肿、乳头溢液或破碎等,随着病情进展的推进,患者病情加重[7-9]。为尽可能延长患者的生存期,临床主要通过手术方式治疗,并在术后辅以化疗干预,旨在进一步杀灭癌细胞,控制病情进展,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但受药物、心理、生理等因素影响,化疗不良反应多,如恶心、呕吐等,打击了患者的治疗信心,降低了患者治疗依从性,影响整体的治疗效果[10-12]。
临床研究认为,为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提供相应的护理服务,可改善癌痛症状,能够改善化疗不良反应,可强化手术疗效[13-14]。本文研究发现,实施常规化的护理措施后虽取得一定的疗效,但与预期的干预目标仍有一定的差距。多项研究表明,从认知层面和睡眠角度进行干预,可取得理想的护理效果。本研究中,对观察组患者实施了认知行为疗法,并配合睡眠护理进行干预,切实改善了患者的睡眠质量,提升了患者的认知[15-16]。认知行为疗法干预涉及的内容较多,通过健康教育提高患者及其家属的认知程度,普及疾病知识,讲解化疗药物作用原理,告知化疗相关注意事项及化疗结束后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促使患者有心理准备,减少了心理应激;更好配合化疗工作的开展;通过日常生活指导,帮助患者改善饮食习惯和生活习惯,讲解自我护理管理方法和技巧,持续提升患者自护能力,告知患者饮食禁忌,叮嘱患者定期更换衣物,减少交叉感染风险[17]。同时,在认知行为疗法中,加强对患者心理层面的干预,加强心理辅导和疏导,通过劝慰、精神暗示、鼓励等方式,增强患者心理保健能力,促使患者以更加积极的态度接受治疗,逐步提升了患者自我依从性,包括用药依从性和护理依从性,切实帮助患者调整身心状态,消除了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本文研究发现,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认知行为疗法联合睡眠护理有效,在改善患者症状和缩小肿瘤方面起到了辅助作用。
为减少患者疼痛感,提升自身的舒适度,加强睡眠护理干预,通过音乐疗法、环境优化等方式,改善了患者的睡眠环境,创造了有助于睡眠的条件[18]。同时,护理人员正确指导患者进行冥想、均匀呼吸、深呼吸等,促使患者全身肌肉得到放松;从而缩短睡眠时间,提高睡眠效率。进一步研究发现,干预后观察组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各项评分均比对照组更低(P<0.05);说明上述方法能够促使患者快速入睡,可提高睡眠效率和睡眠质量,在改善睡眠障碍方面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本研究中,干预后观察组躯体疼痛评分、认知功能评分、情感活动评分、社会关系评分明显比对照组各项评分更高,说明认知行为疗法联合睡眠护理能够改善患者化疗后的生活质量,有利于促进预后。
基于此,在认知行为疗法联合睡眠护理干预下,改善患者睡眠质量同时,调整了患者身心状态,促使患者更好配合治疗,排除心理因素对化疗的影响,取得了理想的干预效果,切实起到辅助治疗的作用[19]。本研究中,干预后观察组焦虑评分、抑郁评分与本组干预前相比,两项评分均呈现明显下调的趋势,且明显比对照组更低,优势显著(P<0.05);说明认知行为疗法配合睡眠护理可平衡患者心理,帮助患者身心状态调整至最佳,有利于患者疾病恢复。进行认知行为干预,患者自护能力越来越强,规范了遵医嘱行为,可严格按照用药剂量、用药时间服药,认知功能得到强化。观察研究结果发现,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认知功能评分高于本组干预前和对照组,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述数据结果表明,采取结合干预方法更有效,能够从根本上提高患者的认知能力,可进行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对疾病控制预后改善有积极的影响。本文研究成果,证实了认知行为疗法与睡眠护理联合应用价值。
综上所述,认知行为疗法联合睡眠护理有效,护理效果显著,能够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睡眠质量,能够提升患者的认知能力,临床推广性好;为癌症术后化疗护理工作的开展提供了科学的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