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春牧
(辽宁省健康产业集团抚矿总医院新生儿病房,辽宁 抚顺 113008)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即血中胆红素水平明显高于同龄范围,即足月儿血清胆红素水平高于204 μmol/L或早产儿高于256 μmol/L,升高胆红素进入组织后皮肤、黏膜、巩膜黄染即新生儿黄疸,属于新生儿常见病[1]。有研究指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病率较高,在总体住院患儿中占35%[2]。如不积极对症干预治疗,可能因高胆红素引发脑部疾病,甚至造成患儿神经损伤部分引发智力发育不良,极少数患儿可能出现生命危险。临床工作中发现,严重高胆红素血症可导致中枢神经系统永久性损伤,从而严重危害小儿身体发育状况。临床中,关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以药物治疗、光照疗法等方法为主,临床效果获得肯定[3]。但是,鉴于新生儿所处阶段的特殊性,除对症治疗外,应配合综合护理干预,以辅助治疗巩固疗效。平日工作证实,综合护理可以促进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体格、智能发育[4]。因此,本研究将我院收治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在对症治疗基础上应用综合护理,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均为新生儿,时间段为2018年9月至2019年7月,总计104例。纳入标准:①检查确诊的高胆红素血症患儿。②监护人知情同意。③伦理委员会批准。④足月新生儿。排除标准:①严重先天性畸形、遗传患儿。②宫内缺氧、感染患儿。③血液疾病患儿。以随机数字表法进行新生儿分组护理,对照组52例、观察组52例。对照组:其中,男30例,女22例;日龄2~10 d,平均(5.30±3.30)d;出生体质量2.50~4.30 kg,平均(3.30±0.50)kg。观察组:其中,男32例,女20例;日龄2~9 d,平均(5.50±2.50)d;出生体质量2.70~4.20 kg,平均(3.35±0.55)kg。两组(对照组、观察组)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性别、年龄、日龄、体质量比较,P>0.05。患儿的临床资料完整,其家属在知情同意书上签字,所有调查对象的临床资料递交伦理委员会审核并获得批准。
1.2 护理方法 在蓝光照射治疗基础上予以对照组52例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洗澡、皮肤护理、定时喂养等常规护理。
在以上基础上予以观察组52例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综合护理干预。
第一,喂养干预。依据新生儿发育情况调整适当增加喂养频次,以通利大小便,帮助血清胆红素向体外排出。鼓励患儿母亲进行母乳,强调母乳对新生儿的必要性,提倡增加哺乳频次,每次25~40 min,一天原则上7~9次,以保障新生儿有充足的营养[5-6]。
第二,体位干预。将新生儿放置蓝光箱内,在四周用柔软毛巾围成鸟巢样,减少新生儿皮肤与外界接触,避免划伤新生儿娇嫩的肌肤。每隔2 h帮助变换体位,可以左侧位、右侧位、俯卧位等交替进行,以增加新生儿接受光照时间及面积。
第三,抚触。对新生儿肌肤进行适当抚触,可播放轻松、欢欣的音乐,给新生儿洗浴后,护理人员搓热双手保持温暖状态,涂抹适量润滑油,从新生儿头颈、背部等用指法进行依次抚触,四肢用挤捏法,顺序为头-面-胸-腹-四肢-背部,每次动作持续3~5次,每日进行2次,每次抚触15 min,以促进脊髓支配肠道神经兴奋,加快肠道蠕动,促进排便,改善预后。期间,一旦患儿发生哭闹等现象,需停止抚触。
第四,皮肤干预。蓝光照射疗法能够显著增加新生儿排便量,从而刺激肛周皮肤。所以,需做好患儿臀部清洁,晾干后涂抹护臀膏。另外,做好脐部皮肤护理。接受蓝光治疗期间,应注意保护新生儿双眼及会阴处,其余皮肤尽量暴露且尽量不给患儿涂粉,箱内温度设置为36~36.5 ℃,不间断对新生儿进行巡房检查,查看患儿一般生命体征及蓝光照射情况[7-8]。
第五,灌肠护理。灌肠操作轻柔,合理选择一次性使用硅胶材质吸痰管,对管外壁涂抹石蜡油,将吸痰管插入肛管内约3 cm处,用温盐水5 mL作用进行肛内注射。拔除软管,将温水在体内留置一段时间,以8 min左右为宜,并按摩腹部促进排便。
第六,健康教育。护理人员应结合家长及陪护人员理解能力及对疾病认知情况进行必要的健康教育,详细介绍病因、患儿表现、护理重点等,从而提高家属的遵医行为以及护理能力[9-11]。
1.3 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的智能发育情况(MDI、PDI评分,分值越高,代表智能发育越好[5]),体格发育情况(头围、身长、体质量),黄疸消退时间,护理满意度,光疗反应总发生率。
1.4 统计学处理 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观察指标基于SPSS19.0处理,计数资料(护理满意度、光疗反应总发生率)以例(n)、率(%)表示,计量资料(MDI、PDI评分等)以()表示,指标对应检验值分别为χ2、t。P<0.05,证明两组患儿指标结果差异显著。
2.1 计数资料比较 观察组、对照组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家属护理满意度以及皮肤干燥、发热、精神疲倦、哭闹等光疗反应发生情况见表1,护理满意度分别为96.15%、80.76%,光疗反应总发生率分别为9.61%、28.84%。组间计数资料占比率经统计学计算,均P<0.05。
表1 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组间计数资料分析
2.2 计量资料比较 观察组、对照组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黄疸消退时间以及3个月后MDI、PDI评分、体格发育情况见表2。组间计量资料均值经统计学计算,均P<0.05。
表2 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组间计量资料对比()
表2 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组间计量资料对比()
影响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因素很多,包括胎龄、出生体质量、窒息情况、是否母乳喂养、喂养频次、胎便抽次排出时间、新生儿感染情况等都可能影响高胆红素血症疾病的转归[12]。感染是新生儿出现高胆红素血症疾病的重要诱因和加重因素,一方面感染可能诱发败血症,另一方面致病菌在体内繁殖、代谢也会对体内红细胞造成损伤,进而产生大量胆红素。致病菌还会抑制体内葡萄糖醛酸转移酶的生物活性,导致肝细胞结合胆红素能力进一步下降,因此血清中TBil开始升高引发高胆红素血症。高胆红素血症是新生儿科常见的疾病之一,发热、代谢性酸中毒、低氧血症等都可能是诱发本病的罪魁祸首[13]。正常情况下,体内胆红素代谢主要分3个阶段,即肝前、肝脏、肝后。其中肝前阶段胆红素代谢期间会生成较多的游离胆红素,后者会显著加重肝脏负荷,并导致大量胆红素经肠道重吸收再次进入血液循环;肝脏阶段胆红素的摄取及结合会出现功能受损;肝后方面排泄能力下降也会引发黄疸发生。高胆红素血症多见于新生儿,高水平TBil能够进入血脑屏障对患儿脑神经细胞生长及代谢产生不良影响,诱发脑神经功能异常或出现胆红素脑病,为患儿神经发育带来不可逆转的损伤,最严重时可能出现死亡。此外,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如不积极治疗,还会对心肝肾免疫系统造成损害。蓝光照射治疗广泛应用,操作简单,胆汁/尿液排出的基础上有效控制血清胆红素浓度,治疗效果获得肯定[14-15]。新生儿喂养方面,鼓励母乳喂养,母乳中含有丰富免疫及蛋白质,能够满足新生儿生长所需。若母乳分泌不足导致患儿喂养不充分,可能导致患儿胃肠道功能下降,蠕动减弱,出现肠肝循环增加,引发高胆红素血症;且新生儿进食不佳也可能引发低体质量进而增加高胆红素血症发病风险[16]。足量的母乳支持,能够促进新生儿排便,减少肠肝循环,降低肠道对胆红素的吸收,进而显著降低血清内TBil水平。本研究中通过予以患儿适度增加喂养次数可以提升排便次数,从而增加胆红素排出量;开奶时间滞后也会影响患儿胃肠蠕动功能,让患儿肠道微生物生态建立延迟,也会减少胆红素的排出,让新生儿肠肝循环增加发为高胆红素血症。本研究鼓励母亲早期对患儿进行母乳喂养,以促进新生儿胃肠蠕动,建立肠道微生态[17-18]。此外,通过予以患儿抚摸,通过温和的刺激,可以提升患儿的胃肠道蠕动性,进而促进患儿排便;通过予以患儿温盐水灌肠也可以促进排便;通过健康教育工作的落实可以帮助患儿家属了解高胆红素血症疾病,从而提高治疗、护理遵医行为,并提高家属的护理能力。同时,可以提高患儿蓝光照射治疗安全性,确保患儿更好地生长、发育[19-20]。
本文结果与朱惠洁等[21]研究结果有一致性。
综上所述,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效果获得肯定,治疗期间辅助综合护理干预可以提高患儿的安全性、加速患儿康复,护理效果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