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道益生菌联合间歇性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效果

2023-01-03 06:06林坤万
中国医药指南 2022年36期
关键词:黄疸蓝光胆红素

林坤万

(漳浦县妇幼保健院,福建 漳州 363200)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又称新生儿黄疸,即中医所谓的“阳黄”,是新生儿群体中常见疾病类型之一,是指由于胆红素代谢障碍,进而引起血液中该指标持续异常升高。人体内红细胞生命周期一般在3~5个月,红细胞在生命周期结束后会转变为间接胆红素,后经代谢过程转为直接胆红素,二者的总和便是胆红素总值,胆红素的异常升高可使人发生黄疸[1]。黄疸发生的病因不同,相对患儿临床症状也会有所差异,且黄疸出现时间早晚也不同,患儿可能是直接胆红素升高为主的黄疸,也可能是间接胆红素升高为主的黄疸。病因不同,决定检查的方向不同,治疗方式也不同[2-3]。高胆红素血症由胆红素产生增加或者胆红素排泄减少所导致,也有可能是两种及以上原因共同导致,同时新生儿溶血、新生儿肝功能发育不成熟、头颅血肿、皮下瘀血、窒息、缺氧、高热、低血糖等都是该病的高危因素[4]。高胆红素血症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两种,生理性高胆红素血症通过调整饮食和生活方式可进行改善,而病理性高胆红素血症需要及时治疗,否则当病情过度严重时,易对患儿造成不可逆损伤,影响患儿后期健康成长和身体发育,造成严重不良影响[5]。

目前,临床上针对高胆红素血症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蓝光照射、口服药物治疗以及换血等。蓝光照射疗法应用较为广泛,该方法操作简便,效果发挥明显、快速,且不易对患者造成过度不良影响或不良反应。胆红素对不同波长光波的吸收能力不同,其对波长为450~460 nm光波的吸收较好,蓝光波长介于425~475 nm,易被吸收。而体内的未结合胆红素,在蓝光的作用下转变为水溶性异构体,经胆汁和尿液排出[6]。因此针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通过蓝光治疗能够有效降低患儿血清胆红素水平。临床研究结果显示,单纯应用蓝光照射治疗效果有限,且新生儿反应较多,通过加用肠道益生菌等药物干预,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7]。同时有研究数据表示,通过服用益生菌也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肠道内未结合胆红素,减轻黄疸症状[8]。

本文聚焦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治疗,通过分组治疗,对比观察相关指标,深入探究肠道益生菌联合间歇性蓝光照射治疗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治疗中的有效性,旨在为临床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提供参考依据,保障新生儿健康成长,提高地区居民整体健康水平。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6月至2022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16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入选标准:①符合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诊断标准。②产妇妊娠过程中无任何疾病。③研究过程所涉及资料齐全,患儿家属配合。排除标准:患儿合并其他影响本次研究的严重疾病,无法配合后期研究,易对本次研究结论或研究过程造成其他影响等。将所有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数量保持一致。两组新生儿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 研究内容 所有患儿入院后均给予常规治疗,包括常规药物治疗、营养补充以及指标检测等。之后,给予对照组患儿间歇性蓝光照射治疗,观察组患儿给予肠道益生菌联合间歇性蓝光照射治疗。间歇性蓝光照射:采用新生儿蓝光治疗仪给予两组患儿单面蓝光治疗,实施照射前需提前预热,待照射温度达到30 ℃开始对患儿进行治疗,将蓝光谱线、皮距分别设置为合理值,期间注意观察患儿反应。患儿在保温箱处裸体,将患儿双眼遮住并对会阴进行遮盖保护。间歇蓝光每日累计照射18 h后暂停6 h。蓝光治疗期间给予患儿适量静脉输液,以使患儿体内水分和身体热量得到保障。肠道益生菌治疗:药物为酪酸梭菌肠球菌三联活菌,一次200 mg,每日3次。观察组患儿用药治疗期间,注意观察患儿反应,如有不良反应,要及时对症处理。

1.3 评价指标 观察对比两组患儿治疗后肝功能及CRP指标变化情况,对比两组患儿整体疗效、治疗时长以及胆红素变化情况和不良反应情况。肝功能检测指标为ALT、AST、TBIL、白蛋白。患儿治疗效果评定依据如下。显效:身体黄疸基本消失,患儿血清胆红素水平检测值低于152 μmo/L;有效:黄疸出现缓解,但未消失,胆红素检测值介于152~205 μmo/L;无效:黄疸症状无减轻,胆红素检测值大于205 μmo/L。总体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病例数×100%。

1.4 数据处理 将本次研究所得所有项目数据资料均纳入SPSS23.0软件分析,计量资料用()表示,计数资料用率(%)表示,分别采用t和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治疗后肝功能及CRP检测情况 治疗后两组患儿肝功能及CRP指标均有所改善,观察组患儿改善情况较对照组更显著,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治疗后肝功能及CRP指标情况比较()

表1 两组患儿治疗后肝功能及CRP指标情况比较()

2.2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胆红素水平比较 治疗前所有研究对象胆红素总体情况具有可比性,治疗后观察组患儿胆红素水平较对照组更为正常,两组情况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胆红素水平比较(μmol/L,)

表2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胆红素水平比较(μmol/L,)

2.3 两组患儿治疗有效率比较 结合具体数值情况分析,观察组治疗疗效显著好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儿治疗有效率比较[n(%)]

2.4 两组患儿住院治疗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患儿住院治疗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儿住院治疗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3 讨论

高水平胆红素会对身体器官以及系统造成不同程度损伤,胆红素是一种免疫毒性物质,如果长期处于高水平,则容易对身体免疫系统及肝脏等功能造成危害。若患者机体免疫力降低,则会出现并发感染性疾病,进而增加治疗难度[9]。研究表明,在新生儿住院治疗调查中,高胆红素血症是导致新生儿住院事件的高频原因之一[10]。新生儿在早期若得不到及时有效治疗,随着胆红素累积,容易累及体内多器官,影响系统功能,对患儿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当前,蓝光照射在治疗高胆红素血症中应用较广泛。通过蓝光照射,患儿相关症状能够得到明显减轻,但部分患儿症状改善不明显,整体效果不理想[11]。且在患儿胆红素水平降低到100 μmol/L时,即便继续对患儿进行蓝光照射治疗,胆红素水平下降也不会持续,基本处于平稳状态,即随着光疗时间持续增加,光疗效果也并不会继续强化[12]。同时,对于高胆红素血症患儿治疗,蓝光照射治疗要结合病情轻重程度来决定,具体照射时间也应当结合实际情况和患儿反应加以调整和变更。

临床研究指出,间歇性与持续蓝光照射治疗具有基本相同的治疗效果。间歇性蓝光照射治疗对患儿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一方面能够有效消退患儿黄疸,另一方面避免持续照射所引发的过多不良反应[13]。另外,间歇蓝光照射也能够使得患儿家属在新生儿啼哭和烦躁的情况下及时安抚新生儿,从而更好地对新生儿开展有效的持续性治疗[14]。因此,在实际临床治疗上,为保证治疗效果,同时考虑治疗安全性,可以优先应用间歇光疗。

肠道益生菌能够改善患儿体内菌群失衡状态,对于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来说,肠道益生菌还能够有效帮助患儿调节身体肠道功能,在一定程度上可有效加快患儿体内胆红素的代谢效率和进程,避免胆红素累积过多以及进入患儿血液,进一步缓解患儿的病情[15]。将服用肠道益生菌配合间歇性蓝光照射治疗,能够有效促进胆红素水平的下降,并有助于增强患儿机体免疫功能,降低炎性反应,对于改善患儿预后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能够保证患儿治疗效果的同时,安全性也相对更高[16]。

综合本次研究结果来看,肠道益生菌联合间歇性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实际效果值得肯定,在患儿治疗中效果确切,促进患儿胆红素水平下降,有效改善患儿肝功能,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临床疗效可靠,有效促进患儿整体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黄疸蓝光胆红素
遗传性非结合性高胆红素血症研究进展
新生儿黄疸治疗箱常见故障处置及预防性维护实践
鲁晓岚:黄疸
新生儿不同部位经皮胆红素值与血清总胆红素值的对比
总胆红素偏高,需警惕肝脏疾病
怎样看待升高的胆红素
向你普及新生儿黄疸相关知识
碳氧血红蛋白在新生儿ABO溶血性黄疸中的临床意义
蓝光特别推荐
蓝光特别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