胺碘酮联合艾司洛尔静脉注射治疗室性心动过速的临床有效性及安全性探讨

2023-01-03 13:29刘慧琪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2年21期
关键词:艾司心动过速室性

刘慧琪

心血管内科中室性心律失常为一种多发性和常见性疾病,由心肌炎、高血压、冠心病等多种疾病诱导所致,以老年患者为主要发病群体。室性心律失常以心室的心律异常为起源,室性心动过速为其常见类型,若未采取有效措施予以及时救治,可造成病情恶化,引发心脏器质性损伤,进而使血流动力学发生改变。若情况较为严重,可引发心力衰竭,对患者生命安全构成威胁。胺碘酮属在临床上应用较广泛的血管扩张剂,有扩张冠状动脉及邻近区域血管的作用,进而促使心律失常症状有效缓解,且不良反应相对较低。艾司洛尔为典型β 受体阻滞剂,将其用于室性心动过速患者的治疗中,半衰期较短,见效快,且较为安全,是重要的胺碘酮协同用药[1,2]。本次以室性心动过速患者为研究对象,就胺碘酮给药基础上联合艾司洛尔治疗的效果及安全性展开探讨,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心血管内科2019 年6 月~2021 年6 月收治的80 例室性心动过速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抽取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 例。观察 组男24 例,女16 例;年龄60~77 岁,平均年龄(67.29±3.41)岁;病因:心肌病1 例,冠心病27 例,高血压7 例,心肌炎5 例。对照组男22 例,女18 例;年龄60~79 岁,平均年龄(67.41±3.49)岁;病因:心肌病1 例,冠心病25 例,高血压8 例,心肌炎6 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n,±s)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n,±s)

注:两组比较,P>0.05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经心电图检查证实为室性心动过速;②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并报经伦理学组织委员会批准,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标准:①对本次所用药物存在过敏反应者;②甲状腺功能异常者;③房室传导阻滞者;④碘过敏者;⑤药物引起的心动过缓、心律失常者。

1.3 方法 对照组采用胺碘酮治疗。将150 mg 胺碘酮溶于20 ml 5%的葡萄糖注射液中静脉注射,10~15 min 注射完,监测心室率平稳后调整为持续泵注,初始6 h 注射速度为1 mg/min,后作调整为0.5 mg/min,用药总量在第1 个24 h 内≤1200 mg,患者心室率稳定后,再用药2~4 h。观察组在对照组给药基础上联合艾司洛尔治疗。将1 mg/kg 艾司洛尔加入20 ml 5%葡萄糖注射液中稀释,30 s 内完成静脉注射,后调整至0.15 mg/min,以0.3 mg/min 为最大维持量。

1.4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心功能指标(LVESV、LVEF)、血压(舒张压、收缩压)、心电图指标(心率、QTcd)、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5 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经纽约心功能分级(NYHA)评定改善2 级,室性心动过速及室性期前收缩减少>90%;有效:临床症状有所改善,NYHA 分级改善1 级,室性心动过速及室性期前收缩减少50%~90%;无效:临床症状无明显变化或加重,经对室性心动过速及室性期前收缩减少<50%。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100.00%高于对照组的9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n(%)]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LVESV、LVEF 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LVESV 均降低,LVEF 均升高,且观察组患者的LVESV(93.20±23.45)ml 低于对照组的(125.47±25.19)ml,LVEF(48.92±8.17)%高于对照组的(36.87±7.8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比较(±s)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比较(±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aP<0.05 ;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bP<0.05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收缩压和舒张压均降低,且观察组患者收缩压(102.34±10.18)mm Hg、舒张压(62.45±8.34)mm Hg 均低于对照组的(117.89±10.45)、(76.93±9.71)mm Hg,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水平比较(±s,mm Hg)

表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水平比较(±s,mm Hg)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aP<0.05 ;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bP<0.05

2.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电图指标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心率、QTcd 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心率、QTcd 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患者的心率(67.22±7.31)次/min、QTcd(63.57±6.19)ms 均低于对照组的(79.84±9.42)次/min、(76.82±6.45)ms,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电图指标比较(±s)

表5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电图指标比较(±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aP<0.05 ;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bP<0.05

2.5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在给药期间出现窦性心动过速、低血压各1 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00%;对照组患者在给药期间出现窦性心动过速1 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0%。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46,P>0.05)。

3 讨论

室性心律失常在临床较为常见,且随着患者年龄增长,其患病率表现为渐趋上升的情况,同机体代谢紊乱、心血管疾病具有紧密关联。冠脉病、心肌炎均会诱导心肌组织代谢紊乱,促使心脏传导系统出现一系列病理性改变,经对心电图进行检测,QRS 波群形态存在畸形,QRS 主波与ST-T 波反向等为特征,室性心动过速为心律失常多发类型,在对原心脏疾病进行有效治疗的同时,需与具不良反应小、作用理想的抗心律失常药物联用,以最大程度改善预后[3,4]。

胺碘酮为在临床应用广泛的广谱多通道阻滞剂,对其化学结构特点展开分析,为一种含碘物质的呋喃衍生物,可发挥抗交感神经、抗缺血性心律失常等作用,取小剂量维持应用,即可起到显著疗效,且不良反应发生率居较低水平。对其作用机制展开分析,即经对钾离子通道产生抑制,进而使有效不应期增加,心肌组织动作电位延长,有效不应期增加,促复极消除,并可对折返激动产生抑制,对钠离子内流阻滞,起到对心房心肌纤维传导速度的抑制效果,并对窦房结自律性调节,最终改善心律失常。胺碘酮可对任何引发的左心室功能不良的因素进行控制,其安全性已被诸多研究证实[5]。另外也有报道指出,其是对交界性、室性、房性心律失常进行治疗的有效药物,可预防心源性猝死,使临床病死率得到最大程度降低[6]。近年来随着医疗科技的进步,公众对室性心动过速认知加深,故在治疗上有了更高的要求,单用胺碘酮治疗因疗效相对有限,故需与其他药物协同[7-9]。

艾司洛尔为在临床应用广泛的β 肾上腺受体新型阻滞剂,具有较广的使用范围,同时半衰期较长,起效快,现阶段已在临床麻醉过程中有着深入运用,是麻醉医师对手术期间机体所产生的应激反应进行控制,以及对心血管系统进行保护的常用药物。其经注射进入人体后,可在心肌组织与儿茶酚胺对结合位点进行竞争,进而使交感神经所具有的效应降低,并使患者在运动、静息状态下的心率得以有效缓解,使血压降低,并最大程度降低心肌耗氧量,进而可促使由β 受体参与的心律失常得以稳定[10-13]。结合本次研究结果示,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100.00%高于对照组的9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LVESV 均降低,LVEF 均升高,且观察组患者的LVESV(93.20±23.45)ml 低于对照组的(125.47±25.19)ml,LVEF(48.92±8.17)%高于对照组的(36.87±7.8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收缩压和舒张压均降低,且观察组患者收缩压(102.34±10.18)mm Hg、舒张压(62.45±8.34)mm Hg 均低于对照组的(117.89±10.45)、(76.93±9.71)mm Hg,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心率、QTcd 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患者的心率(67.22±7.31) 次/min、QTcd(63.57±6.19)ms均低于对照组的(79.84±9.42)次/min、(76.82±6.45)ms,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46,P>0.05)。表明在胺碘酮给药同时,联合艾司洛尔静脉注射治疗,可取得显著的效果,可使心率、血压得以恢复,进而使室性心动过速得到有效控制。QTcd 是对心肌复极化所具有的不均一性进行反映的重要标志,是对室性心动过速进行预测的较为有效的指标,若QTcd 水平出现异常增高的情况,可引发心肌电生理在局部出现系列病理改变[14-16]。结合本次研究结果表明在胺碘酮给药基础上联用艾司洛尔,对室性心动过速展开治疗,可使心肌复极所呈现出的不均一性得到显著改善,并使折返减少,并使室性心动过速发生率降低[17-20]。同时,本次研究还表明艾司洛尔静脉注射未使不良反应增加。

综上所述,针对临床收治的室性心动过速患者,在胺碘酮给药基础上联用艾司洛尔静脉注射治疗,可增强心功能,促血压水平保持稳定,并使心电图指标得以有效恢复,同时具有较高的安全性,推广价值显著。

猜你喜欢
艾司心动过速室性
艾司奥美拉唑治疗反流性食管炎45例临床疗效观察
左侧旁路并房室结双径路的室上性心动过速1例
《思考心电图之169》
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探究
不同剂量艾司奥美拉唑治疗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随机对照试验
室性心动过速电风暴的诊治及进展
乙胺碘呋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室性心律失常41例疗效观察
功能性与病理性室性期前收缩心电图特征及预后
耳针治疗室上性心动过速18例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