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陈加元 浙江省慈善联合总会会长
在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新使命下,浙江的慈善事业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和外延。慈善的内涵从传统的慈心善举向实现共同富裕提升,慈善的外延从传统的扶贫济困、救孤助残拓展向增强未富人群的致富能力上提升。为此,慈善工作要重塑、要变革,要实现三个历史性转变:
一是立足当前,着眼未来。重心由从主要消除绝对贫困向缓解相对贫困转变,从主要解决收入贫困向解决多维贫困转变,从重点解决农村贫困问题向统筹城乡发展转变。要在保持战略定力上下功夫,制定助力共同富裕时期的工作思路、目标、路径和方法,从适应多需求、响应更快速、保障更有效等入手,系统勾画共同富裕的工作路线图。着眼相对贫困群体最迫切的需求,在助老、助幼、助学、助医、助残等领域寻找新课题、开设新项目,助力党和政府的社会救助工作。二是适应需求,促进发展。重心由救助困难群众生活向奏响低收入人群增收致富最强音转变。坚持因地制宜、突出重点、统筹协调,多措并举提高低收入人群的自我造血能力。当好低收入群众增收路上的“引路人”“勤务兵”,拿出真情怀、真热忱、真本领、真办法,分门别类制订切实可行的帮扶措施,将工作做到“点”上,“增”到心上。总结已有的成果,做好示范引领,形成符合共同富裕建设要求的慈善帮扶机制,促进乡村振兴战略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深度融合。既要塑形也要铸魂,树立勤劳致富的精气神,扎实做好技术培训、智力支援、产业帮扶等工作,从务工创业、产品产销等方面给予持续不断的帮扶,让低收入人群在致富路上“走起来”“跑起来”“快起来”。三是提升理念,筑牢根基。重心由解决生活困难问题向带领满足人民创造更加幸福美好生活上转变。要把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慈善工作的奋斗目标和慈善人的初心使命。紧紧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抓住最需要关心的人群,在更高水平上实现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让人民有更多、更直接、更实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要更加关注社会公平正义,更加注重全体人民共享发展成果,满足人们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美好生活需要。
要以数字化改革为驱动,大力推进慈善事业由传统慈善向现代慈善转变。慈善赋予数字化以慈善的属性,数字化赋予慈善以科技的基因。互联网突破了信息壁垒,消除了时空障碍,催生了人人可参与、事事可追踪的公益新形态。互联网慈善之下,已不再拘泥于单纯的捐钱捐物,而是演化出丰富多彩的行善方式。浙江慈善正在引导爱心人士将做慈善与个人生活、爱好、情趣等结合起来,让“指尖慈善”成为人人可为的时尚潮流。在宁波,互联网公益平台“善园网”4年来已累计发布1489个救助项目,募集善款超8000万元,吸引发动100余万人次参与公益帮扶。在杭州,“民生直达”慈善公益模块于2021年9月3日上线,困难群众可通过街道(乡镇)线上发布求助信息,市民们可随时通过手机App或微信小程序搜索身边的慈善项目,开展线上捐赠。未来,要顺应数字化发展趋势,改变单纯依靠“登门入室化缘”等传统方式,支持和规范网络募捐平台发展,搭建“全省慈善信息化平台”,推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信息技术更多应用于慈善募捐、志愿服务等场景,提高慈善的便利度、精准度和公信力。
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意见明确指出:“鼓励引导高收入群体和企业家向上向善、关爱社会,增强社会责任意识,积极参与和兴办社会公益事业。”要在激励机制上探索创新,发挥高收入群体和企业的作用,不断完善慈善捐赠的价值评估与相关配套机制,探索知识产权、技术、股权、有价证券捐赠等新型捐赠方式。推进慈善体系化、标准化、精细化,细分慈善实体部门,鼓励和支持兴办企业基金会,引入公益职业经理人制度,探索发展慈善信托、家族基金、捐赠人意向基金等新载体新模式。建立慈善的第三方支持体系,为慈善事业发展提供研究、咨询、评估、孵化等服务,进一步完善和激活慈善生态链,助推慈善事业发展。在继续发挥个体精英引领的同时进一步强化广大企业、公众的参与意识,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有技出技,形成万众同行的氛围和局面。今年,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浙江省各地纷纷开展“慈善一日捐”活动。省委书记袁家军率省四套班子领导带头现场捐款,省直机关工委、省民政厅联合印发“慈善一日捐”活动通知,浙江省慈善联合总会向全社会发布“慈善一日捐”倡议书。全省共募集善款3亿多元,其中省级超过3000万元。通过类似载体,引领社会风尚,让“人人想慈善、人人可慈善、人人能慈善、人人做慈善”成为一种可能和现实。
毛泽东同志有句名言:“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习近平同志强调:“我们党之所以能够始终保持强大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成为革命、建设、改革事业发展的中流砥柱,团结带领人民战胜各种艰难险阻、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就在于高度重视培养造就能够担当重任的干部队伍。”锻造慈善铁军是遂行时代使命、实现历史变革的基础和保障。
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历史会议,提出了“两个确立”“十个坚持”,首要的是坚持党的领导、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我们的慈善事业也是党领导下的慈善事业,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和特有的制度优势。各级慈善组织要自觉接受党的领导,始终保持慈善工作正确政治方向,坚持与党和政府中心工作同频共振,紧跟时代潮流发展和形势任务变化,努力打造一支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引领基层治理、团结服务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慈善铁军”。
《慈善法》的实施,标志着我国慈善事业全面进入了依法治善的新时代。浙江省于2018年11月率先出台慈善省级立法,在“依法行善,依法兴善”上迈出了重要一步。慈善事业以及各级慈善组织,只有顺应时代大势、提高依法行善水平,保持非营利性的公益属性,才能不负党和人民的重托和期望。要牢牢守住法律底线,做到心中有规矩,手中有准绳,行动有方向。要广泛开展《慈善法》宣传,增强社会各界的理解和认识,使依法行善的理念深入人心。
要加强慈善组织专业能力培育,加快建设学习型、创新型、专业型、服务型、诚信型“五型”慈善组织,努力培养一批“懂政治、懂专业、懂实干、懂团结、懂奉献”高素质“五懂”人才和静心能“思”、提笔能“写”、开口能“讲”、撸袖能“干”的“四能”干部队伍。启动“慈善组织领军人才”培育计划,重视对各级慈善组织负责人的培养与使用。积极推动高等院校与科研机构等加大慈善专业人才培养力度,提高慈善从业人员年轻化、专业化水平。完善从业人员的社会保障,加强工作激励。完善职业评价体系,打通优秀人才成长成才通道,让慈善工作成为受人尊崇的职业。
要搭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组织网络,不断画出慈善事业“最大同心圆”,打通慈善服务基层、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在横向上,浙江省慈善联合总会作为全省最大的枢纽型、行业型、联合型慈善组织,要积极发挥“头雁效应”,开门办事业,打破组织、部门、地区之间的边界,加强慈善总会、基金会、志愿服务机构等社会组织间的协同互助。在纵向上,完善覆盖城乡的慈善组织网络体系,推动慈善组织向乡镇、村社延伸,重视和发挥慈善分会、慈善工作站的作用,夯实基层慈善的基础性。同时,注重扩大慈善事业“朋友圈”,在长三角慈善一体化上持续发力,落实“上海倡议”“西湖宣言”“钟山行动”,联手推进长三角地区共同富裕。积极参与东西部协作,深化对口区域的合作,推动双方事业互补、人员互动、专业互促、经验互鉴,共同发展。
力视为慈善事业的生命线。进一步完善内部管理制度和外部监督机制,加强行业自律,引入第三方监督机制,成立行业及社会监督委员会,借助社会力量对慈善工作进行常态化监督,使慈善从业者习惯在监督下工作。建立健全信息公开制度,切实保障社会公众的知情权,保证慈善受益对象的广泛性和公共性。建立向捐赠人反馈机制,确保捐赠人知晓项目进程、资金去向和实施成效等信息。加强慈善信息系统建设,即时公布慈善款物的募集和使用信息,回应社会关切,接受社会监督和媒体监督。努力打造公开、透明、阳光的“慈善市场”,向党和人民交出一本明白账、放心账。
同志们,朋友们,发展慈善事业、助力共同富裕责任重大、使命光荣。让我们携手共进、团结奉献,以实际行动谱写新时代“善行浙江”事业发展的大爱篇章,为忠实践行“八八战略”、奋力打造“重要窗口”、扎实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作出新的更大贡献!